图为朱绪龙正在根据烟叶发酵工艺参数调整设备风门大小。
通讯员 刘煜摄
在毕节卷烟厂,有这样一个人,他在烟叶发酵岗位上一干就是27年;他创新工艺方法,确保了烟叶发酵质量的稳定性,提高了烟叶的内在品质。他就是贵州中烟毕节卷烟厂原料物资科发酵工段值班长朱绪龙。
“他不愧是我们的烟叶专家”
对卷烟生产来说,原料是基础,发酵是关键,工艺是保证。烟叶发酵是卷烟生产的第一道工序,烟叶发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卷烟产品的内在品质。
1982年,朱绪龙来到毕节卷烟厂工艺质量科,负责卷烟制造的质量检验。这一年,厂里开始组建发酵车间,但缺乏烟叶发酵方面的技术人员。为了培养烟叶发酵方面的人才,厂里经过考察研究决定派朱绪龙前往常德、玉溪等地的卷烟企业学习发酵技术。
在学习期间,朱绪龙发现老师讲课一般都是口头教授。为了把讲课内容全部记录下来,朱绪龙准备了几个笔记本,上课认真记笔记。几个月的培训下来,朱绪龙的笔记本全都记满了。不仅如此,他还自己绘制了烟叶发酵工艺流程图,并把发酵过的烟叶制作成标本,以便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参照。
回到单位后,朱绪龙将学到的技术全部教授给了发酵工段的员工。员工们都说,朱绪龙的笔记很全面、很详细,学习起来特别方便。很快,员工们就都掌握了发酵技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987年发酵车间就正式投入了生产。朱绪龙因工作突出,被提拔为发酵工段的值班长。
为保证发酵后烟叶的色、香、味等质量标准,朱绪龙不断刻苦钻研,先后自学了《发酵与醇化》、《机械基础》、《卷烟生产基本知识》等专业课程,并把所学知识成功运用到了实践当中。
工作中,朱绪龙很爱琢磨,喜欢找问题。1988年他发现有的烟厂对发酵后烟叶质量的检验通常采用前后对比的方式,这种方式注重的是结果控制。采用这种方法检验出来的烟叶各项指标都有一定的偏差。于是,他从过程控制入手,提出了“逐日对破样”法,即对烟叶的色、香、味逐日进行对比,随时调整烤房的温度和湿度,实现了对烟叶发酵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不同的烟叶有怎样的发酵方法,发酵后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他都了如指掌。只要拿到一片烟叶,他很快就能分辨出等级来。发酵后的烟叶只要经他一评吸,就能知道烟叶的香气、杂气含量多少。他不愧是我们的烟叶专家。”发酵工段保管员张祥玲这样评价道。
“跟着朱班长干,大家的工作劲头儿足着呢”
为进一步提高烟叶的内在质量,按照“设备服从工艺、工艺服从质量”的管理思路,朱绪龙带领班组员工对设备和工艺进行了很多技术创新。他们先后对烤房设备进行了9项改进,很好地解决了“保香和除杂”的矛盾,提高了发酵后烟叶的内在品质。此外,朱绪龙参与的《发酵前期 醇化后期》QC成果还荣获了2007年贵州中烟QC成果三等奖,他所在的班组被贵州省经贸委等四家单位评为“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2007年,发酵车间合并到原料物资科。朱绪龙踏实、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让他再次当选为发酵工段的值班长。
在朱绪龙的带领下,发酵工段以强化“质量/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建设为抓手,制定并完善了《发酵作业指导书》、《安全操作规程》、《现场管理细则》等13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提升了发酵工段的基础管理工作水平。
控制温湿度是发酵烟叶的关键。为有效控制温湿度,朱绪龙和工段所有员工提出了“以数据质量确保发酵质量”的方法。他们根据烟叶来料的包温、湿度,制定了发酵温度和湿度标准。在发酵过程中,他们还定时取样评吸,对烟叶杂气等指标进行控制,大大提高了烟叶质量。操作工朱华君笑着说:“跟着朱班长干,大家的工作劲头儿足着呢。”
在朱绪龙的带领下,发酵工段从源头上保证了发酵烟叶的质量,朱绪龙和他所在的工段也因此多次受到党委厂部的好评。2007年,朱绪龙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该班组获得了“先进班组”、“质量信得过班组”荣誉称号。
面对荣誉,朱绪龙并没有满足,他说:“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我是企业的一分子,对企业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