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武夷味精神话的人
——记福建省人大代表、建阳武夷味精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友明
笔者从建阳市财政部门获悉截至10月底建阳武夷味精有限公司纳税639.5万元,比增26.1%。建阳武夷味精有限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异军突起,蓬勃发展,由改制前年产味精400吨,一跃到2003年年产味精2.3万吨,综合年产值由原来的1600万元,猛增到2003年的3.039亿元,利税2000万元。2005年公司产值将达5亿元。效益连年翻番,产品屡获殊荣,销售日益扩大,企业净资产也由改制时的-560万元,成长为拥有6000多万元净资产的综合性公司。公司实现从一个袖珍型小企业成为全省同行业龙头企业的跨越。武夷味精是如何走出困境,创造辉煌,实现腾飞的呢?又是谁创造武夷味精发展的神话?
大胆改革实现企业腾飞
创造武夷味精发展神话的人正是现任福建省建阳武夷味精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福建省第九届、第十届人大代表李友明先生。李友明1985年至1996年任建阳味精厂厂长,1996年10月从国有小厂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后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他是一个精明的企业家,企业改制初期,资金严重不足的,李友明抓住技改这条主线,因地制宜,修旧利废,巧做改造,使当年味精规模由初期的400吨/年提高到1300吨/年。随后,李友明大胆将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进行资产重组,有效地拓宽了资金来源渠道,为企业后续不断的技术改造打下坚实的基础。1997年下半年,公司骨干带头募集70万元,抓住大批味精厂倒闭的机会,花30万元就把年产1500吨的弋阳味精生产全套设备拆下返回,使当年产量又增加1200吨。次年,又以同样方式,仅花40万余元收购了九江味精厂的整体设备,到2001年企业年生产量上升至1.6万吨,产量一跃成为全省同行业之首!
李友明善于捉住时机,四两拨千斤,在一、二期技改投入中,如果用全新的设备至少要花上上千万元,而公司仅花200万元不到就完成技改工作。1999年通过技改,公司实现了扭亏为盈,资本运营达到良性循环。近五年来,公司采取“滚雪球”办法,就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用于扩大再生产。
任人唯贤打造优良团队
李友明出生于1963年9月,1983年7月毕业省轻工业学校,2005年取得北京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任职以来,以“高标准,高起点,现代化”的思想引导企业发展,在经营管理、人事制度、奖惩机制、技术革新等方面进行了一系例大胆的改革。他以超前的胆识和睿智的目光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大胆在企业内部进行改革。大刀阔斧地精简人员,压缩非生产性开支。他一次性将原有的后勤人员62人减至42人,将富余人员安排到新组建的酱油厂和纸箱厂就业。由于人员精干,非生产性开支减少,极大地激发了后勤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他加强内部管理,推行岗位技能工资,即将原有的等级工资作为档案工资,将工资与当月的生产效益、产量、质量、安全等挂钩,并进行全面的经济责任制考核。由于这项改革打破了原有的“干好干坏、干难干易一个样”的不合理分配制度,使工资向高技能、高强度的岗位倾斜,拉大工资差距,有效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打造一支善于管理,懂技术的骨干队伍,充分用其所长,使企业有了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扩展,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李友明以李友明高瞻远瞩,放眼未来,他求贤若渴之心,礼贤下仕,四处寻求高科技的专业人才。他的人才观是:“忠诚有序,敬业专业,尊重贡献,注重将来,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敢于争论,放眼末来,加强培养”。几年来,公司先后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举措,高薪聘请了天津、福州、广州、上海等地的专家为技术顾问,还以高薪聘请等形式聘请各类专业人员进公司担任企业领导和生产骨干。每年都选派管理人员赴北大、清华学习,以及每年从福大、农大等院校招收毕业生进公司等措施,来壮大人才队伍。而今,从现有公司员工430人中,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就多达150人。他自己先后被评为高级工程师职称,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南平市先进工作者,第一、第二届“南平市杰出(优秀)青年企业家”,南平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建阳市政协委员,“青年星火带头人”,“建阳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建阳市先进工作者,荣获建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2006年南平市政府评为拔尖人才,享受政府津贴。
近几年来,公司除引进招聘大批专业人才外,还十分注重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已建立一整套严格完善的管理机制,使企业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决策层化、产权明晰化、利益最大化。
放眼未来促进和谐发展
李友明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主动加大环保投入,认真做好“一控双达标”工作,每年均投入百万元资金进行环保改造,使企业的环保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完善,并进行有效的综合利用。公司本着将公司建成省内一流规范质量体系的企业宗旨。他坚持质量为先,精益求精,构建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公司系列产品经省、地、市三级法定质量检验部门在各销售市场的产品抽样检验,合格率均达100%。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为确保年产5万吨的味精产品的原料——大米有来源保障,李友明把目光瞅准本地市场,十分注重利用建阳这一省内粮食生产主产区的优势,积极鼓励粮农种植水稻,先后出台了收购保护价以及随到随收、服务上门,与市粮食局合作和粮食期货贸易等一系列优惠措施,通过以工带农,为拉长产业链,搞高粮食附加值,构筑粮食主产区农业产业新优势,帮助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李友明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规模,扩大企业簇群,他把目光放得更远,装机4000KW的热电联产项目和水解蛋白鸡精项目动工实施。2001年投产的两台260立方米不锈钢发酵罐,是省内目前最大,也是唯一一家应用了全国最先进的变频技术,各项生产指标居全国同行业的先进水平,使之生产能力比1997年增长约10倍,每吨味精耗电从原来的3000度降至1300度,煤耗由原来的5吨降到目前的2.1吨,每生产一吨味精所需的原料大米从原来的3.5吨降至2吨,企业市场竞争力由此大增。由改制前年产味精400吨,一跃到2003年年产味精2.3万吨,综合年产值由原来的1600万元,猛增到2003年的3.039亿元,利税2000万元。这些技改项目达产后,2005年公司产值将达5亿元,年产各类优质味精、鸡精4万吨,比目前翻一番。企业净资产也由改制时的-560万元,成长为拥有6000多万元净资产的综合性公司。
李友明说:“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他在全面启动现代新工艺、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革、改造的基础上,采取租赁、兼并、嫁接、整合等举措,先后创建了油脂化工公司、古汉城酒业公司、皇星生化公司、红土地调味食品公司、大红袍饮料公司等多个经营实体外,又开始着手开发蛋白产品、饲料产品等产业链的开发,充分发挥品牌优势,加快企业的发展和扩张。公司安置工人1100多人,帮助解决下岗职工700多人再就业,回报社会公益事业近百万元,资助百名失学儿童重新返校就读,赢得社会好评。
李友明满怀信心地告诉我们,再经过两年的努力和发展,公司销售产值将达到5个亿,公司将建成一个多元化经营,多种产品共存的“技术高新化、企业现代化、工艺流程化、产品规范化”的现代综合型大中型企业。我们相信,李友明和他的同仁们一定会乘风破浪,扬帆猛进,再创辉煌!
写于 2006年11月16日;(注: 刊于2007年5月《福建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