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5月初燕京啤酒(以下简称燕京)、雪花啤酒(以下简称雪花)在北京发生业务员互殴事件以来,近日雪花又被爆出恶性竞争事件。全国多地均有啤酒企业表示,雪花采取多种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最近,河北省承德市工商局已针对雪花在市场上出现的行为,给予其两万元罚款的处罚。
8月2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次致电雪花以核实此事件,公司公共关系部经理韩晓菲的电话却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据了解,青岛、雪花、燕京是目前国内啤酒品牌前三强,占据了4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它们之间的竞争也因此愈演愈烈。雪花频繁的违规动作显示出其不惜代价抢市场的策略。
承德:“挑战者”旧瓶装新酒
近日,承德市的消费者在饮用雪花啤酒的时候发现一件怪事:不少雪花外包装的啤酒,其瓶身上却铸有“青岛啤酒”字样。对此,有消费者曾咨询雪花的经销商,但被对方以“这就是雪花的啤酒”应付过去。
本是竞争对手,为何雪花的啤酒灌进了青啤的酒瓶?
青岛啤酒方面认为,这是雪花在使用不正当手段进行竞争。8月23日,青岛啤酒承德大区销售经理杜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一家啤酒企业在一个地区的啤酒瓶总数有限,如若企业的啤酒瓶数量急剧减少,终端就会因啤酒瓶数量不够而难以向经销商提货,继而影响到啤酒的最终销量。
“从去年开始,雪花就开始回收部分青岛啤酒的酒瓶,但由于是淡季,影响并不明显,随着夏天旺季的到来,我们很多经销商都因为酒瓶不够而提不到货,”杜平说,“这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据青岛啤酒方面提供的数据,除了不可回收酒瓶的高档啤酒之外,目前青岛啤酒在承德地区的年销量接近400万箱。而事后经承德地区工商部门在市场监测时发现,约有20%的青岛啤酒受到了雪花的影响,即约80万箱的青岛啤酒受影响。
事实上,啤酒瓶引发的青岛、雪花双方的“混战”反应了两家公司激烈的竞争。作为承德地区传统的优势啤酒企业,青岛啤酒曾占据该地区65%以上的市场,而随着雪花啤酒的强势进入,青岛啤酒在当地的优势已不再明显。“预计雪花今年的年销售量也有300万箱左右。”杜平表示。
事发后,青啤第一时间向当地工商局公平交易科进行了举报。科长吴添才向《每日经济新闻》确认了此事,他说:“尽管我们不能肯定雪花啤酒方面存在恶意,但考虑到(实际)情况(对市场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还是对雪花处以了2万元人民币的罚款。”吴添才还透露,过去也曾出现青啤灌入雪花瓶的情况,只是没有雪花那么明显而已。
武汉:“地头蛇”强换燕京啤酒
“挑战者”雪花在承德“客场”上充满了攻击性,给青啤很大压力;而在雪花的“主场”武汉,也与新对手燕京产生了摩擦。
近期,武汉地区的燕京啤酒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遭到雪花啤酒的“不正当竞争”。而双方争议的焦点,依然是“换酒”。
“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来了一帮人直接就把我们的酒换走了。”8月23日,燕京啤酒湖北区经理吴成干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诉苦。他说,前不久,一些雪花啤酒的经销商跑到燕京在武汉市江汉区、江岸区的部分终端零售点,强行用雪花啤酒换取正在销售的燕京啤酒。
“他们(雪花)通常使用恶意收购的方法换我们(燕京)的啤酒。”吴成干表示,这些人自称是雪花啤酒的工作人员,一出手就是6箱燕京换5箱雪花,不管零售点的老板是否愿意,搬了啤酒就走。“这直接导致我们的货在这些地区没了身影,这对我们品牌在武汉的经营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吴成干估计,约有300~400箱燕京被雪花强行换走。
相比雪花在武汉市场上已畅销多年,燕京啤酒近年来才逐渐进入该市场,“尽管进入没多久,但我们的啤酒卖得还不错,他们(雪花)看我们做得可以,就想打压我们。”吴成干推测。
记者从华润雪花啤酒武汉分公司的网站上了解到,雪花啤酒于2003年4月登陆武汉之后,市场表现良好。该公司自称,目前已占武汉中、高档啤酒市场60%以上的份额。
另外,燕京方面表示,雪花的行为也对燕京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啤酒瓶比啤酒贵,我们一箱啤酒才卖18元,而一箱啤酒瓶就值25元。”
吴成干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燕京已经向公安报案。
雪花“凶狠”为哪般
近年来,啤酒业界不正当竞争的新闻一直不断,有业内人士表示,啤酒业是品牌忠诚度很高的产业,也是经营上规模经济要求很高的行业。虽然目前产业集中度较高,但这一行业仍旧处在“跑马圈地”的阶段,恶性竞争层出不穷,企业皆以占据市场为主要目标。销售的压力会促使经销商在各地以不正当的手段进行市场竞争。
事实上,雪花今年的“动作”已经引起业内不少企业人士侧目。“业内有一个共识:每当雪花进入一个新市场,其攻势堪称‘十分凶狠’。”一位啤酒业内销售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其投入往往很大,甚至可谓不惜成本,这让其他竞争对手吃不消。”据该人士判断,雪花这几年疯狂扩张市场份额,显示出其不惜代价抢夺市场占有率的策略。
面对多地有关雪花啤酒不正当竞争的消息,截至记者发稿时,虽经反复联系,雪花方面还未予以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