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后一个不能生产的氨基酸产品进入中试阶段
国产色氨酸年底或面世
本报讯 (记者彭进 林礼广)5月16日,记者在成都举办的2009年全国氨基酸应用新技术论坛上获悉,国产色氨酸产品已进入中试阶段,有望年底产业化。目前色氨酸是我国唯一不能生产的主要氨基酸。
据了解,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产品在饲料中有广泛的应用。目前,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等主要饲料用氨基酸产品中,色氨酸生产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邝声耀介绍,我国蛋白质资源较少,去年进口蛋白原料超过3000万吨,氨基酸的生产对饲料行业有深远的影响。他说,2003年以前,我国未能大规模生产赖氨酸产品,当时的赖氨酸价格在6万元/吨以上,后来国内大规模生产以后,价格降为1万元/吨,直接降低了饲料生产成本。
目前,我国尚未能生产色氨酸。而色氨酸在医药、饲料等行业均有广泛的应用,而国外产品的价格约为20万元/吨。
长春大成集团副总工程师王德辉向南方农村报记者透露,该公司已经基本完成色氨酸产品研制,目前正在中试,年底就将产业化。不过,对于价格,他表示尚无法估计。他同时笑称,普通农户是用不起这种产品的,它主要用于高档饲料。
长春大成集团是全球最大的赖氨酸生产企业,年生产量约50万吨,而全球市场总产量仅120万吨。王德辉介绍,65%的赖氨酸出口享受全额退税,98%的赖氨酸出口退税额仅有5%,前者有利于环保,更受国家政策支持,将是今后主推方向,后者有可能退出市场。此外,他透露,全球金融危机对氨基酸出口造成严重冲击,大成集团的赖氨酸目前占国内市场的70%,不得已出口转内销后,将对国内氨基酸市场形成新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