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维生素C  葡萄酒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湖北生物农业:产业初成唤整合

   日期:2009-11-24     来源:发酵工业网    作者:发酵网    浏览:1056    评论: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安全与环保意识的提高,生物农业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我省生物农业现状如何?未来如何发展?6日,在省科技厅举行的全省生物农业发展座谈会上,来自全省高校、科研院所、农业科技园区等单位的专家,解答了这一问题。

产业有基础

我省在动植物育种、生物疫苗、生物肥料、生物发酵等领域,形成了研发优势和一定的产业基础。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的马铃薯试管薯产业化生产技术国际领先。该校与凯瑞投资集团,共同组建湖北凯瑞百谷公司,致力于全国马铃薯产业发展。

湖北的抗虫棉研究,已拿到两个安全证书。省内种植的300万亩棉花,80%为抗虫棉。

生物疫苗产业崛起。中博生化是国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与“猪瘟活疫苗”指定生产企业;该公司自主研制的“高效价猪瘟活疫苗(细胞源)技术”全国领先。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公司,“副猪嗜血杆菌病灭活疫苗”被列入《湖北省百项重点高新技术产品推广计划项目》。湖北生物农药BT产品,去年进入非洲防沙林松毛虫防治市场,打破了美国垄断。

生物饲料逐渐壮大。近几年来,生物饲料产量每年递增20%。2008年,全省销售收入6.8亿元。目前,三家企业已初具优势:广济药业,核黄素全球销量第一,年产3000吨;新发扬公司,酶制剂年产值逾1亿元;安琪酵母公司,其生物饲料年产值8000万元。

链条有不足

在谈优势的同时,专家们直陈生物农业诸多不足。

产业链不完善,许多原创成果难转化。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周锐介绍,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拿到了安全许可证,由于缺乏企业承接转化,无法成为新药。华中农业大学研制出11个生物疫苗产品,仅“伪狂犬活疫苗”在科前公司产业化。

华中农业大学郑新民教授坦言,湖北动物育种有很强的科研优势,但是专家看不到产业化前景,不愿深入研究。

研究针对性不强,是成果难转化的另一道坎。湖北生物农业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杨自文说,研究与产业基地结合不紧,缺乏市场需求的成果。如蔬菜草根病,危害日久,但目前仍无法有效予以根治。他认为,如果针对一些产业如蟹、虾、鱼等研制出生物农药,不仅能引起国际关注,而且能闯出比国内更大的市场。

企业研发能力弱,制约着产业的发展。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侯永清介绍,生物饲料行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多数企业的产品科技含量低,只是通过价格战占领市场,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部分产业没有龙头企业,竞争力弱。湖北工业大学教授李冬生介绍,食品发酵产业中数量众多的酱油企业,均仅限于小区域发展,没有形成全国性影响的企业。武汉国家农业园区副总经理陈炳胜表示,全省虽有制种企业40余家,但是缺乏湖南隆平高科那样叫得响的品牌,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发展需整合

如何抢占生物农业的制高点?专家们认为,必须加快资源整合,支持研发力量围绕需求与前沿问题做文章。


探索产业联盟。周锐说,中博生化公司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采购,但自主研发能力有限,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而华农恰恰有研发实力,并有一批产品需要产业化。目前,双方已签订协议,共同研发,申报国家新药,力争实现研究成果的产业化。

加强产业链条沟通。陈炳胜认为,各研究院所之间,企业之间,要相互沟通,形成按特色及优势承担省级或者国家级项目的格局,避免项目研究冲突或者重复。

长期关注生物农业,省科技厅副厅长黄国斌提出了发展思路:“要抓紧制定技术与产业发展的科技规划及产业发展路线图。争取国家重大研发基地或项目在湖北落户,增强湖北研发实力。建设产学研联盟,形成上中下游联动。培育市场主体,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企业上市,提升产业竞争力。”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