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低品位磷矿微晶化生物复合发酵制备长效生物磷肥”技术在北京通过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鉴定,项目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我国中低品位磷矿资源利用又一关键技术产生。
为解决我国高品位磷矿不断减少、中低品位磷矿利用不足的问题,清华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长兴清华粉体及新材料工程中心有限公司、山东银香伟业集团有限公司,从2003年开始合作研究开发“中低品位磷矿微晶化生物复合发酵制备长效生物磷肥”技术。项目组负责人、清华大学盖国胜研究员告诉记者,“中低品位磷矿微晶化生物复合发酵制备长效生物磷肥”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以五氧化二磷含量10%~25%的中低品位磷矿为原料,不用分选、不用酸,全部回田,实现了低质资源的高效利用;二是利用现代粉体技术制备微晶化磷矿粉,通过生物复合发酵技术与工艺制备长效生物磷肥,实现了多学科交叉;三是系统能耗小,加工流程短,成本低,整个工艺环保经济,实现了可持续性发展。
郑州大学许秀成教授表示,针对磷资源短缺,传统酸法磷肥对高品位磷矿和硫资源的依赖,副产大量磷石膏所带来的环境负担等问题,项目能够将中低品位磷矿纳入技术开发,且能够制备长效生物复合磷肥,对高效利用中低品位磷矿、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硫资源依赖、提高中国磷资源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据盖国胜研究员介绍,该项目首次采用材料微晶化原理,借助粉碎过程机械力化学激发作用,使磷矿颗粒表面产生晶格结构缺陷,将机械能转换为磷矿晶体内的非稳态化学能,强化了磷元素的有效溶出效果;形成了微晶化磷矿粉生物复合发酵活化技术,显著提高了磷素的有效性。项目研制的微晶化长效生物磷肥在小麦、玉米、蔬菜等作物上开展了系统的肥效试验,大田示范应用面积达到38万亩,增收节支效果显著,为该肥料在农业生产上的大面积应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