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大棒一口锅,顷刻就是一吨多!”这句话生动夸张地反映了目前水产微生物制剂行业存在的问题:大部分企业资金短缺,生产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产品科技含量低,质量问题严重。
希望、通威、恒兴、粤海、海大、正邦等以饲料起家的大企业近年来先后强势进军微生物制剂行业,并在短短几年内突飞猛进,攻城略地,争立行业潮头。而拜耳、诺维信等跨国公司也在积极开发中国市场,以图分得一杯羹。
众多强有力的角逐者加入,混乱的微生物制剂行业战国时代是否即将结束?中小企业将何去何从?这些都要等到行业洗牌之后才能见分晓。
“乱”象横生 行业面临重新洗牌
“如果用一个字形容微生物制剂行业就是‘乱’,两个字形容就是‘很乱’,三个字形容就是‘非常乱’。”广东绿百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建华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国内微生物制剂市场混乱不堪的局面。
乱象一:缺少行业标准,监管困难,许多小家庭作坊“一根大棒,一口锅”就进行生产是一大“特色”。广东省湛江市水生生物保健品行业协会前秘书长黄海坤告诉记者,协会目前有80多家会员企业,而在湛江市技术监督局备案的微生物产家有110多家,那些小打小闹的家庭式小作坊就更不计其数了。仅小小的一个湛江市就存在如此之多微生物生产厂家,更遑论全国。产家多,牌子杂,但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大牌子。行业门槛低,市场大,造成了众多不具备规范生产能力的山寨厂家都能分一杯羹。
乱象二:多如牛毛的小厂家生产的大多是技术简单,模仿复制的低端产品,甚至有部分三无厂家在违法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孙建华就遇到过这样的“李鬼”,他愤慨地告诉记者:“我们的新产品才上市没几天,就发现市面上出现了包装相似的模仿产品。”其实这样的现象在行业内很常见,很多企业研发能力不强,没有自己的技术,做的多是下游产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举例说:EM菌是一种很好的微生物产品,但是国内现在能弄到EM原露的不多。市场上的产品不知道是扩培了多少倍、多少代的菌液,产品中菌种大多杂化,菌群比例早已变化。而这样的产品却正大行其道,充斥着市场,对行业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乱象三:目前行业内基本上实行厂家赊给经销商,经销商再赊给养殖户的销售方式。行业内赊销成风,年底退货多、呆帐、死帐堆积如山。许多退货甚至没有回厂销毁又上架销售。在这样一个技术同人、产品同质的大环境下,讨好用户低价竞争是销售的重要手段。厂家多以“经营型”为主,广告宣传片面夸大产品作用,缺少养殖生产实践数据,厂家不能正确指导养殖过程中产品使用。长此以往,必然会让消费者失去信心。
饲料企业进入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常言道:“乱世出英雄。”在国内微生物制剂行业乱象横生的年代,英雄何在?这时,一些资本实力雄厚的饲料企业和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境外企业站了出来,他们强势攻城略地,为的是挺立行业潮头。
大型饲料企业依靠饲料的销售渠道早已向微生物制剂行业涉足,凭借资金、技术、人力、销售网络、品牌等优势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取得了巨大突破,销售额让行业内众多小厂家望尘莫及。而拜耳、诺维信这样的跨国公司也积极布局抢占国内市场,拜耳更是高调表示希望能在2015年成为中国水产药品业的领军企业。
2002年,恒兴从代理别人的水质调控产品做技术服务进入到微生物制剂这一领域,一是为了更好的服务饲料主业,二是为了限制同业竞争。湛江恒兴养殖技术服务公司总经理王金才说:“最初代理的调水产品特别杂,有百来种。第一年业绩并不好,退货特别多,基本全亏了。第二年我们才决定自己做产品。这样对质量和退货率我们可以控制的较好。”他认同大企业在资源、资本、科研、生产设备、人力等方面占诸多优势,他还认为大企业加入会将自己的优势资源慢慢共化为社会资源、行业资源,将会产生更多良性的影响。目前恒兴国外与比利时英伟公司合作开发新产品,国内有华南理工的科研支持,对新高端产品的开发信心十足。
黄海坤也看好大企业的进入,他分析说,大企业加入进来的话,首先生产上肯定不会像小企业那样从粗糙原始做起,他们资金足、人才多、设备完善,能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他指出,水产微生物制剂产业在我国从一开始便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这种混乱无序,家庭式小作坊都过得“滋润”的日子总会有结束的一天。行业往规范发展是必然。行业需要领头者,这点政府做不来,只有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大企业才能做到,企业的发展才是今后产业升级发展的主力军。
大企业在管理策略、财务系统、员工沟通、客户维系、市场保护上都有着良好的运作方式,他们的管理模式、销售模式、风险控制措施对行业其它企业能起到引导借鉴作用。大企业有实力去研发高端上游的产品,在精确使用技术、测水使用技术、不同种类合理配比、抑制与清除技术等方面也将会有更大发展。企业有了核心技术就有了竞争力,行业内产品重复、科技含量低、抄袭模仿、低价恶性竞争状况才会得到改善。
水产养殖用微生物制剂似药非药,是被边缘化了的水产养殖投入品之一,提高大家对微生物制剂的认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大企业售后服务完善,一般有专业技术员到塘头指导正确使用产品。
一家难以独大 中小企业仍有生存空间
资本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走完了许多中小企业十几年的路,尤其是近两年营业额突破千万、市场占有率大的强势企业,让多年来产值仍在100至300万元徘徊的中小企业真正感受到“狼来了”的恐慌。
其实,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资本实力雄厚的饲料企业纷纷杀入微生物制剂行业,但是守法经营的中小企业仍然有生存空间。正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正大在90年代就已经在做品牌了,但到现在也没能在饲料界独揽天下。他说,恒兴、通威、粤海、海大这样的大企业进入微生物制剂行业主要还是为饲料主业服务,实现集团化发展。调水产品销售大多跟着饲料销售这条主线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企业占领市场;在经销商的选择上,大企也会有许多门槛条件,达不到一定销售额的经销商不会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中小企业只要找准定位,控制好成本,精打细算,抓好质量,用心服务,维持好现有客户,要保持小的销售额并不难。而小企业的维持不像大企业那样要达到多大的营业额才能运作。
“一家企业不可能占据大部分市场,从兽药的发展可以预见水产微生物制剂的情况。中国是千家万户的养殖模式,需求也是很多样的。另外,产品存在销售半径,再大的企业也不可能独揽全局,这些决定了市场不会被一家独占。”王金才认为市场不可能被一两家独占。同时,王金才并不看好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大规模发展,他认为今后还将以国内企业为主导。“外资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也不会太容易,他们运营成本比较高。但他们的技术、管理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如果有世界500强企业进入这个行业,我们拍手欢迎,说明他们看好这个行业。”孙建华看好未来的发展,他估计仅湛江水质调节产品每年就有1~2亿的产值需求,市场足够大,不必担心饭碗被抢。据了解,目前微生物制剂90%以上用在对虾养殖上,鱼类等其它水产动物养殖用微生物制剂的市场也亟待开发。
“专家告诉我芽孢杆菌间的差别很大,仅一个芽孢杆菌就够我们研究开发了,它可以用在水产上养虾、养鱼,也可以用在畜禽养殖和人类保健品上。”孙建华认为把一两个菌研究透彻,就有了自己的特长和特色,企业就有能力在市场走得更远。目前他们打算和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深入研究,把一个产品做透。
广州市三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富兴早在2005年就感觉到了行业的竞争压力,要想在以后有更大发展必须要从做量到做质上寻找突破口,三兴这几年就开发出了护肝、提高免疫力的新产品,且在市场树立了品牌,为企业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后公司还将开发出高度浓缩的特色产品。
大企业具备资金、人力、网络、品牌、服务等优势,但小企业也具有机制灵活、运作成本低、熟悉基层情况等优势,如果能把好质量关,集中力量做好一两个产品,仍有较大生存空间。今后大企业必定是走规模化道路,而小企业则可以通过发展自身特色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