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布的《2006年度北京医药技术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06年北京市各类新药研发型企业技术开发与转让合同成交额增长势头明显,但专利技术转移和商业化应用状况没有得到明显的改观,重量级的新药技术转移项目数量较少,具有专利的重大技术交易项目更少。
技术转移“含金量”待提高
技术转让和技术开发是北京医药技术市场的主要交易形式,且其交易数量和金额呈现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报告显示,2006年,北京共成交医药技术合同2273项,比2005年增长6.66%;实现技术成交总额11.25亿元,较2005年增长35.46%。此外,北京医药技术开发能力增长强劲,有力地推动了医药产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了行业经济的发展。
在北京医药技术交易中,创新程度较高的技术开发与技术转让合同成交数量比2005年有小幅下滑,专利技术的转移和商业化应用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观,重量级的新药技术转移项目数量较少,技术转移的含金量亟待提高。据统计,2006年北京生物与医药领域发生成交额过千万的重大技术交易项目仅8项,而且没有发生专利技术重大合同。
对此,专家建言,未来北京的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需进一步加强集成创新和技术转移,提高医药技术转移的含金量,充分利用首都新药研发的资源优势,通过构建完整、高效、优质的研发服务平台,进一步扩大新药技术市场规模,形成首都医药技术的品牌效应。
同时,报告指出,北京医药技术市场要实现持续发展,亟须建立有效的北京新医药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如集成创新平台、技术合作交流信息平台、技术评估平台、技术经营与管理人才培养平台等。
国际技术转移成新亮点
可喜的是,在2006年北京医药技术转移中,具有一定程度创新的医药技术开发与转让合同的交易价格得到提升,专利技术的交易价格明显高于没有知识产权的技术。
报告预计,未来北京市医药领域技术市场的发展空间很大,仍然会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同时,国际技术转移成为北京医药技术市场新的增长点。
随着国家医药技术创新政策的调整,尤其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修订,委托开发、合作开发等方式将在我国制药企业自主创新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药技术开发这种技术交易形式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将得到稳定增长。
同时,由于国内外制药企业都同样面临着新药创新的成本、风险、时间和监管等多重压力,国际新药研发的外包服务逐渐向中国转移成为必然趋势,而制药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因而对专业的研发服务依赖性也将越来越大,新药研发服务市场也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据了解,目前国际制药企业通过建立研发中心、技术联盟和研发外包等多种形式,开始逐步将新药研发业务向中国尤其是北京、上海等研发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进行转移。且国内具有实力和远见的制药企业通过技术许可的方式与国外小型研发公司、科研机构、大学等开展新药技术创新活动日益频繁,新药国际技术转移业务将成为未来医药技术市场中新的亮点和增长点。
但有专家提醒,国内医药技术转移机构近3年的涉外服务项目没有一项涉及专利内容,因此,国内医药企业在大力发展医药外包服务产业的同时,需要保护好自身切身利益,并做好国内专利技术的国际转移尝试,提高自身的外包科技含量与技术水平。
加强新药国际技术转移支持,提高集成创新能力,成为未来提升北京医药外包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报告建议,政府未来应该制定有利政策,积极鼓励国际制药公司通过技术联盟或研发外包形式,开展与国内制药企业或研究机构的合作;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国内制药企业或研究机构通过技术许可方式,引进创新药技术,通过提高技术集成创新能力开发真正的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