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维生素C  葡萄酒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环保风暴让原料药企业饱受困扰

   日期:2009-05-05     来源:发酵工业网    作者:发酵网    浏览:1028    评论:0    
  

环保风暴来袭 原料药行业经营意识待破(图)
 
    【慧聪制药工业网】日前,浙江省环保厅针对化学原料药等产业出台了环境准入指导意见。据了解,该意见通过设立环境准入“红线”,科学地规范化学原料药产业的选址,以防止规划的短视行为。该意见还要求新建、改建、扩建化学原料药项目选址必须符合产业发展规划与生态功能区规划,否则不得布点建设。

    无独有偶,2008年12月31日发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于2009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随着中国对环境保护需求的日益迫切,属高能耗、污染大的发酵类、化工类原料制药企业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类似的环保政策近几年高密度地接踵而至,许多原料药企业叫苦不迭。受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我国原料药出口受阻。对部分药企来说,环保新政无疑是"屋漏偏逢连阴雨"。”浙江贝得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任秉钧如是说。

    政策罅隙渐窄

    近年来,面对越来越紧的环保“紧箍咒”以及频频发出的停产治理令,中国的原料药企业绝大多数都经受着环境保护严格要求的困扰。

    对此,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两年,环保新政连环发力,有效地限制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不过,于明德同时认为:“由于相关政策之间还存在着一些缝隙,目前我国青霉素工业盐、维生素等产品产能过剩现象依然存在。”

    提及原料药产业,浙江的制药企业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在原料药领域摸爬滚打10多年的沈熊先生告诉记者,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愈演愈烈的价格战、愈走愈高的原料成本、愈行愈严的环保政策,将原料药盈利空间不断挤压,小企业像热锅里的蚂蚁,钻政策缝隙成为了不少企业的“避难”首选。

    而从政策层面上讲,高密度的环保政策给积极响应环保的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任秉钧告诉记者,响应环保的企业花上亿元的成本创新工艺、科学规划,可与一些环保意识不够的企业同台竞争,却反而输掉价格优势,可见,严格统一地执行国家环保政策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先决条件。

  浙江省环保厅建设处副处长许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现有环保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为了减轻成本压力,许多原料药企业早已经向西部实现二次产业转移。该指导意见目前对产业二次转移影响不大,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存侥幸心理的企业终将被市场淘汰,而原料药龙头企业将因此受益。

    事实上,这些年来我国制药工业的快速发展是建立在高污染和高排放、环境破坏的基础上的。有人认为,环保清算单上密集排列的政策,无疑将环保网织得越来越密,随着其综合效力的逐渐释放,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指日可待。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记者对比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及本月正式实施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发现政策间融汇的程度越来越紧密。

    集约型经营意识待破

    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我国西药原料出口数量同比下降了22.45%,直接导致出口额的下降。青霉素工业盐和糖精钠出口数量跌幅都达到40%以上。在银根紧缩、原料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实现产业转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已刻不容缓。

    浙江维康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忠良认为,国内日益加剧的产能过剩问题导致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加剧,环境污染严重,许多企业频频被迫停产整治,制药企业应从节约型经营模式的角度出发,探索新的发展思路。

    “近几年,国内原料药在规模效益的推动及产业规范化日渐深入的大背景下,企业发展从纯数据来看是一条完美的曲线,以青霉素工业盐和糖精钠为例,2008年出口价格上涨了250%。随着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企业逃避转型就等于慢性自杀。”任秉钧感触颇深地说,企业应摒弃各自为政的狭隘观念,相互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减少无谓的外延式扩产,通过互惠互利,共享集约型经营的成果。

    任秉钧还呼吁国内的原料药企业行动起来,用环保提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不过,他同时认为,如何整合下游产业链,生产和出口终端产品将是原料药企业转型所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对此,于明德也赞同说,从长远的角度来讲,环保新政大大提高了产业集中度,新一轮行业洗牌在即,抱团取暖、优化升级不失为一个理性的选择。

   研究利好政策促产业升级

    近年来,国际原料药的转移生产使一种尴尬油然而生,这种不需要支付环境成本的优势造成了企业发展与环境压力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环境矛盾尖锐,必然会促进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病重才会下猛药,这是铁律。”刘忠良分析,环保组合拳形成的高压态势,使企业面临着一个严峻的考验——先治污后发展,而这恰恰是许多制药企业的软肋。

    许强进一步向记者解释道,新指导意见较之前严格了一些,具体体现在选址规划上,总的来说有利于企业未来的健康、规范的发展。近些年,许多柠檬酸、维生素等生产企业因不达标而纷纷被迫关闭整顿。“好的政策,企业要善于运用,积极向制剂、中间体和环保工艺的研究及开发转变。”

    对此,于明德亦认为,规范选址布点、工艺改进及企业从发展理念上将环境作为市场资源配置之一并形成支付体系,是企业立于不败的法则,企业要利用好政策,形成优势兵力抢占市场,全方位、多渠道地积极争取环保部门的支持。

    据悉,很多污染是在生产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主要由其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和装备决定,解决环保应从每一个环节入手,而不仅仅是堵住末端。“当前要抓住相关政策对节能减排、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并利用退税、绿色信贷等优惠政策,优先转型。”刘忠良如是说。目前,我国原料药企业在环保投入方面已明显增加,大企业环保投入已达上亿元,部分企业每年的环保运行费用也高达几千万。

    “一场环保风暴已在全国各地悄然展开。”刘忠良说。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