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政府对生物科技产业非常重视,早在1982年就将生物科技纳入国家研发规划之中。1983年,《生物技术促进法案》颁布实施,这是韩国生物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事件。
进入21世纪后,韩国全力发展生物科技,将其视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其生物产业年产值已进入世界前15位。当前,韩国在发酵技术、干细胞技术、体细胞克隆牛、艾滋病DNA疫苗开发、抗除草剂作物等领域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据预测,韩国生物产业产值在2010年达到国际市场的1.9%,实现31亿美元的总产值;2015 年占有国际市场的2.0%,实现75 亿美元的总产值;2020年占有国际市场2.2% 的份额,实现116 亿美元总产值。
四大特色领域发酵工业最具国际竞争力
韩国生物产业除了整体水平上升外,还形成了生物医药、发酵工业、生物能源、特色生物制品等几个特色领域。
生物医药产业是韩国生物产业的主要领域。韩国生物技术公司中60%左右为生物制药企业,占生物产业市场的一半以上。韩国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药,韩国获得国际认可的第一个新药是Factive,于2003年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可。此后,许多新药研发成功并投入生产。
韩国的发酵工业涉及氨基酸、酶制剂、抗生素等多个产业,是其生物技术产业中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领域,仅氨基酸产品就占全球市场的20%。韩国的发酵产品众多,泡菜(Kimchi)最具代表性。
2005年汉城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已发现韩国发酵的辛辣甘蓝泡菜的一种提取物可治疗禽流感和其他鸡的疾病。科学家们发现感染致死性H5N1病毒的鸡在接受提取自辛辣甘蓝泡菜的发酵芽胞杆菌一周后开始康复。
生物柴油作为一种石油燃料的替代品在韩国受到高度重视。韩国发展生物柴油的起步时间与我国近似,但此后的产业进步明显快于我国。2004 年10 月,韩国修订了《石油及石油替代燃料事业法》,同时制定了生物柴油质量标准;2006 年7 月,生物柴油在韩国正式上市销售,国家确定的掺混比例分别是5%和20% 。
韩国拥有一批自主研发、享誉世界的生物制品。如韩国Cheiljedang公司生产的“CJ-lysine”和“CJ-tide”,其产量和产品的多样化程度都在不断提高。初期,大多数韩国自主研发并生产的生物制品都是功能性食品;如今,逐渐出现了生物医药类和生物诊疗类制品。
近年韩国加大了研究力度,生物产业逐步突破传统优势领域,在多个领域与国际接轨。2004年韩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克隆人类早期胚胎,并从中提取出胚胎干细胞,2005年首次培植出对治疗性克隆意义重大、与患者基因相匹配的11株胚胎干细胞系。
“务实应用”的基本政策
近年来,韩国生物产业政策的制定以“务实应用”为基本、兼顾抢占战略制高点, 政府以“三步走”战略方案出台了相关政策,从而引导和推动韩国生物技术和产业稳步向前。
第一步是鼓励并支持对已有技术成果的应用,重点支持成熟技术的产业化,同时支持某些领域的新技术及产业化,并资助一些实力较强的研究机构对政府指定的一些重点技术领域进行开发研究。
第二步是鼓励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产品,从而拓展本国在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领域。这一阶段开始有选择性地重点支持部分研究机构对有前景、有战略意义的生物技术进行自主研究与应用开发。
第三步是鼓励并支持原始创新,通过原始创新产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这一阶段继续加大对有发展前景的技术领域的支持力度,同时进一步加强技术成果的转化。
通过以上三步,韩国逐步增强了韩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实力,并在某些技术领域确立国际领先地位。近年来,韩国政府审时度势,根据国际生物技术产业局势和本国实际出台了一系列规划。
多管齐下力推产业发展
韩国鼓励原始创新,推动生物技术产业化。韩国的生物技术行业在研发方面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相比,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韩国政府为此出台了多个计划来鼓励本国生物科技发展,旨在推进原始创新能力。1999年韩国出台“国家研究实验室(NAL)计划”。2000年启动了“21世纪前沿研发项目” 。技术产业化也是韩国政府关注的重点。2003年,以支持应用研究商业化为重点的“Bio-Star计划”开始实施。同年,商业、工业和能源部召开了针对生物产业的发展战略会议,并宣布“促进生物产业,新药研发,器官工程和生物芯片发展项目”。
培育优势领域,重点突出。为了培育本国特色生物产业,让有限的资金尽可能用在有产出或最重要的应用领域,韩国对各生物领域的支持力度各异,重点突出。2005年,韩国产业资源部公布《生物产业发展战略》,明确指出要集中发展干细胞克隆、遗传因子重组等重点项目,确立到2015年韩国生物产业进入世界前七位,实现产值60万亿韩元(约合576.9亿美元)、出口额250亿美元的目标。韩国还着力提高转基因产品的生产效率, 大力发展新型改进型生物技术产品,并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吸引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对生物技术产业的投资力度。
运营机制多样化,注重统筹协调。韩国研究机构运营机制多样,主要包括国家公立研究所、大学研究所、民间研究所三种类型。国家全额拨款研究所和各大学内的专业研究所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承担和参加企业研究所的部分国家长期研究项目。民间研究所包括企业研究所、营利法人研究所、非营利法人研究所、产业技术研究组合、民间生产技术研究所等,在韩国研究所中占主导地位,主要从事本行业的技术开发,研究成果直接为生产服务,其研发总投入占全国研究所总投资额的70%。
发展模式灵活,广泛开展国际合作。韩国积极开展生物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吸引外资投入,将构筑全球联合研究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策略。1985年韩国出台“国际联合研究计划”,开始对各种双边合作研究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到2004年已经资助了1896个国际合作研究项目。韩国还设立“国际合作协调委员会”,负责制定国际合作方案、政策,促进生物技术产品出口,确立基础和实用化技术的国际共同开发战略。
为了吸引领先的海外生物技术公司在韩国建立科研和生产基地,政府还直接予以外商投资特别的优惠政策,如减免超过10年的企业税、收入税、注册和资产税、根据技术转让的情况提供5%~15%的现金补助和就业机会、根据研发领域技术职位数目提供最多8年高达80%薪金的补贴等。
韩国政府对生物产业投资强劲,政府对生物产业的年投资额度持续增长。据统计,1994年以来政府投入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到2005年累计已达4.3万亿韩元。从2000年到2007年,韩国政府对生物技术领域的投资超过5.2万亿韩元。
在不断加大中央投资力度的基础上,韩国政府鼓励企业投资。从1994 年到2006 年,韩国政府在生物技术行业的平均投资费用几乎和企业自身的投资相同。
(科学时报 2010-8-30 B4 企业·合作 作者:尹军祥 李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