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蒸馏酒,它的独特风味不仅有别于其它蒸馏酒种,就其本身,也由于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风格特色。对于白酒的质量鉴别,除检验其卫生、理化指标外,主要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依其色、香、味、格进行品评后综合评价,来确定名、优质酒等级。
一、白酒的香味成分与品评
1.白酒香型的划分
1964年,国家轻工业部组织了各地技术力量集中到茅台及汾酒厂进行大量的科学试验,剖析名酒香气成分,大曲酿酒微生物分离,并进行酿酒生产工艺总结。自此,对白酒的香型开始有了科学而明确的认识,为正确地进行产品的品评提供了基础。随后,各地相继对地产优质白酒的传统工艺进行了科学总结,并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这不仅使传统产品质量获得了提高,而且使白酒的香型有了进一步的扩展,至今已发展为12种香型:酱香、浓香、清香、凤香(凤兼浓、凤浓酱)、米香、兼香、药香、特型、鼓香、芝麻香、老白干香型及馥郁香型。其中,前四大香型酒的感官风格描述分别为:
酱香型:微黄透明、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
浓香型:无色透明、窖香浓郁、绵甜醇厚、香味谐调、尾净爽口。
清香型:无色透明、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谐调、余味净爽。
凤香型(凤兼浓、凤浓酱):无色透明、醇香秀雅、醇厚丰满、甘润挺爽、诸味谐调、尾净悠长。
2.白酒香味成分的剖析
白酒香味物质,来源于微生物代谢。增加白酒中微量复杂成分的数量,是提高白酒质量档次的重要措施。
白酒香味物质的组成,必须探讨多类香味之间的平衡。首先是酸、酯、醇、醛各大类香味物质的平衡,酯类是白酒香的主体,不同酯的比例就有不同的风味;酸类是味的主体,酸的种类多,味的复合性强,并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醇类是香与味的桥梁,恰到好处,甜意绵绵,在酒中起调和作用;醛类是协调香气释放,并提高香气的质量。实践证明,酸酯平衡是酒体谐调的基本因素,是酒喝了不上头的重要保证。
白酒中乙醇和水的含量占98%左右,而其余的2%左右是数量众多的微量成分,它们的含量与量比关系是形成各种香型风味特征的决定因素。自1964年开始对白酒香味成分剖析,历经纸色谱、柱色谱、气相色谱到与质谱联用;从定性到定量已检出的成分中,有酸、酯、醇、羰基、酚类、含氮、呋喃化合物等。这对提高产品质量起到了重大的指导作用。并明确了中国传统白酒的香气特征,就其含量大的一些成分与世界其它蒸馏酒相比,其不同点有以下几方面:
依常规分析,除酒精度高外,总酸、总酯、总醛高,高级醇低。其中,总酯含量最多,以绝对量超过其它蒸馏酒几十倍甚至百倍以上;其次,总酸和高级醇互有上下,最后是总醛。国外其它蒸馏酒(威士忌、白兰地、老姆酒及日本烧酒)高级醇含量最多,酸、酯其次,依不同酒类互有交替,总醛最少。
中国白酒在酸类中以六个碳以下的低级脂肪酸为主。其中主要是乙酸,此外,还含有大量的乳酸。在酱香型及浓香型中还含有一定量的己酸与丁酸。其它蒸馏酒除主要含有乙酸外,以辛酸、癸酸、月桂酸为多,在老姆酒中含有多量的丙酸及一定量的丁酸。
酸与酯具有相对应的关系,乳酸乙酯、乙酸乙酯是我国白酒的主体酯类,在浓香型及酱香型酒中还存有相当数量的己酸乙酯,这三大乙酯按不同香型酒分别占总酯的90%以上,乳酸乙酯含量多是中国白酒的显著特征之一。与其它蒸馏酒比,辛酸乙酯、癸酸乙酯、月桂酸乙酯及乙酸异戊酯含量极少,它们占总酯组成比例都在1%以下。
在高级醇的组分上,几乎所有蒸馏酒中都是异戊醇占首位。中国传统的固态发酵白酒依次为异戊醇、正丙醇、异丁醇三大种。在浓香型及酱香型酒中还有一定量的正丁醇,有的凤香型酒异丁醇大于正丙醇。在特型酒中,正丙醇含量出众。其它蒸馏酒高级醇组成分含量大体依次为异戊醇、异丁醇、活性戊醇和正丙醇,只有老姆酒是以正丙醇为首,而后为异戊醇、异丁醇、活性戊醇。β-苯乙醇在豉香型酒中含量最多,比其它蒸馏酒都多。
从羰基化合物相比,白酒中的乙缩醛、乙醛、羟丁酮、丁二酮含量较高,而其它蒸馏酒中,乙醛含量最多。在酱香型酒中还含有较多量的糠醛,这与老姆酒和威士忌比也是出众的。在高度白酒中,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含量多,是区别于其它蒸馏酒的又一特征。某些环状化合物存在于白酒中的检出工作正在开展中。它们也必然将是白酒香气成分上的又一类特征性成分。
决定各种香型白酒感官典型风格的微量成分及它们之间的量比关系研究工作,至今业已明确的是:浓香型的主体香气是乙酸乙酯;清香型酒是乙酸乙酯;凤香型主体香气是乙酸乙酯与己酸乙酯;米香型酒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和β-苯乙醇。其余的香型酒也分别发现某些特征性成分,但构成其主体香气以及呈味成分还有待于进一步剖析研究。
近年来,有的学者将香气组成分为色谱骨架成分、协调成分及复杂成分。色谱骨架成分是指含量高于2-3mg/100mL的香气成分,它们的含量约占总量的95%,其相互之间的不同比例是构成香型的要素,但又不能完全反映酒的质量水平和风格典型性。这些成分的作用是:酯类是香的主体;酸类是味的主体,并起重要的协调功能;醇类是香与后味过渡的桥梁,并起调和作用;醛类主要是协调白酒香气的释放和质量。
在合理的骨架成分前提下,掌握好酸酯平衡是使用酒体协调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酸是白酒的呈味剂,酸能消除白酒苦味,增加酒的醇和感,酸也是新酒老熟的催化剂,对白酒香气有掩蔽作用。
3.白酒的品评
品尝是以人的感觉器官鉴别产品质量的方法,也是对产品风味质量进行分等分级的重要手段。即利用视觉、嗅觉和味觉对白酒的色、香、味、格进行观察、分析、描述和定级。因此,品尝包括4个阶段:
首先,利用眼、鼻、口对白酒进行观察与尝评,以获得相应的感觉;其次,对所得感觉进行描述;第三,与已知的标准进行比较;最后,归类定级并得出评价。
从实验心理学及食品感官分析的角度出发,以现有的实验研究成果为依据,从品酒表、编组编码、统计分析、计算机感官品评系统4个方面探讨白酒评酒方法的科学化问题上,周恒刚先生认为:现行的验酒方法应逐步改进。现用的百分制简单评分表在实验心理学中属于一种比率尺度法。其主要缺点是评分尺度过大、分辨能力低,无论从香和味都没有更详尽的细分尺度,使评酒人员操作难以规范,分值笼统,难以表示内在品质,企业得不到产品质量的真实优、缺点,只是总分值及简单的评语。在评比时,评语项不参与排名统计,形同虚设。因此,采用标准尺度品评法是目前国际评酒的发展趋势。其核心是尺度表的设计,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有助于其推广普及。尺度表是提供较为详尽的感官品质层次描述,如香气分为香气强度、纯(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正性、协调性及其它缺陷;而在每一属性项中又进一步细分,如香气强度又分为香气突出有特点;香气突出;香气较突出;香气稍欠突出;有香气;香气不明显;放香不足等。各小项设有分值,品酒人员认真品酒样后,依自己的感官感受,在各列项中作出选择,做上标记即可,打分、记分及统计工作由计算机去完成。
二、生产工艺的创新必须重视酿酒工艺的基础研究
1.工艺不能沿用过去产量时代“工业酒”的一些片面观点。如发酵期要短,出酒率要高,贮存期不长,工艺要简单,成本要低等。应适当延长发酵期,加大基酒和成型酒的贮存。为了实现“前缓、中挺、后缓落”的发酵规律,各香型酒酿造都有一套高水平的技艺,就是酿酒工艺间的相互渗透,产生新的工艺,如酱香型酒中的高温制曲、高温堆积,浓香型酒中的中高温曲、双轮底发酵、分层蒸馏、按质摘酒、黄水应用。凤香型的土窖续米查适温发酵、加大回醅量、缓火蒸馏等。从微生物上看,传统白酒酿造发酵,其开放式生产工艺设备及采用通过天然菌群培养而成的大曲或小曲糖化发酵剂,决定了参与酿造的微生物种类多少,这些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除产酒精外,还产数量众多的香味成分,这些香味成分形成了各种香型风格的主体。就人们的消费习惯而言,大曲白酒的风味最为丰满,这是发酵过程中参与微生物种类多少决定的,参与发酵的微生物少品味就淡薄,这是微生物大曲酒的一大特征。
2.传统工艺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新型白酒的兴起正是古老的传统工艺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典范。这些年来,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白酒工业上有了良好开端。除生产管理外,微机还应用于酒库管理、勾兑、蒸馏控制、制曲控制、评酒等方面,且初见成效。根据消费市场的变化,近年来,凤香型白酒提出了生产淡雅浓香型白酒的课题,也就是指产品在保持凤香型风格的前提下更注重于味的完善。所以,今后白酒应该转向味的研究。产品感官要求,大部分学者认为是:香气宜人、醇厚丰满、回甜爽净、香味谐调、风格典雅。
三、白酒微生物的研究
1.白酒微生物从功能菌的研究出发,进一步发展向微生物群落的研究。
从酵母生香,认识细菌生香,从窖泥中分离丁酸菌、己酸菌,从曲药和糟醅中分离红曲酯化菌、丙酸菌等的强化应用,凤香酒质量试点研究:窖泥微生态系统是由厌氧异养菌、甲烷菌、己酸菌、乳酸菌、硫酸盐还原菌和硝酸盐还原菌,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共生菌系统。凤香型白酒的固态发酵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微生态群落的演替过程和各菌种之间的共生、共酵、代谢调控过程,并具有反馈和抑制作用,而且直接影响白酒的产量和质量。发展对各种曲药和窖泥中微生物区系的构成及变化,研究中国白酒风味因子的形成机理,便于有效控制环境条件,以实现名优白酒的生产。在我国白酒中,大曲是自然微生物接种,曲块就是复合酶的载体,它直接影响着白酒的风味和个性化特征,因此,大曲微生物群系与培养模式成分的研究应成为科研的一个重点。白酒生产中,微生物群分布的研究将对名优白酒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2.名优白酒储存、老熟的研究。
白酒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储存,口味才能比较协调。在贮存的过程中,酒中的酸、酯、醇、醛、酮等微量成分达到新的平衡,使酒体自然产生一种优雅细腻、柔和愉快、使人心旷神怡的特殊香味,称为陈香。这些变化都是白酒在贮存中产生的结果。新酒是原度贮存好,还是降度贮存优,如何缩短贮存期,加快老熟以及白酒的后期老熟,提高白酒的质量稳定性,特别是通过人工老熟,使白酒能达到陶坛贮存自然老熟产生的那种特殊的陈香气味,形成独特优雅的陈香酒的风味特征,这些都是值得酒界同仁深入研究的问题。
探讨白酒蒸馏、贮存机理及设备特点,以提高发酵功能的收益和产品质量。如窖泥的培养,从扩大种源,精选和丰富窖池营养,注意培养方法,以及维护窖池,防止窖泥老化,都总结出了一套办法。经过对甑桶蒸馏机理的研究,根据糟醅蒸馏溶入溶出需要的时间,酒精蒸汽浓度,有效蒸馏高度等说明了为什么要见汽上甑,轻撒匀铺,缓慢蒸馏的道理,以及串蒸工艺的发展。
贮存是提高酒质的基本措施。近年的研究认为,只有陶坛贮存才能出现“陈味”。酒中自身微量的酸等众多的香味成分,可使缔合平衡短时间很快能达到,贮存过程中酒的电导性能发生变化,电阻增大,电导率下降,其速度随酒度增高而变慢,因氢键缔合平衡不是酒质改善的主要原因,不是白酒陈酿过程中的控制因素,认为决定因素是化学变化。现在又提出,贮存过程中,酒体溶液是由均相的分子溶液,向非均相的胶体溶液转变,这是对贮存机理的重大发现。
四、白酒行业市场的发展需求
1.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由于我国白酒行业的生产水平较低和市场集中度不高,我国将对粗放经营的中小企业实行政策限制,对扰乱市场秩序的生产企业、销售厂家将严格监督,耗粮大的生产企业也将受到制约。所以,未来我国白酒业将趋向群体联合,生产和经营将实现集团化。各大型名牌酒类生产企业将调整生产结构,采取上市或其它融资手段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一些中小企业将出现联合或是破产、倒闭、被兼并。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加强,将提高白酒企业的集团竞争力,规避市场风险,扩大规模经济和社会效益。
产量和经济效益将进一步向名优骨干企业集中。由于政策环境的改善,白酒市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宏观环境将逐步形成,白酒企业将迎来较为公正、公平的发展空间,对大型骨干企业的发展更为有利。白酒行业的税收和相关产业政策依照客观有力的原则得到调整和改善,骨干企业的白酒产量将得到平稳发展,销售收入与利润增幅趋于正常。
2.中高档酒类市场竞争激烈。
出于对国家税收政策和市场费用的考虑,许多大型酒类生产厂家提高了中高档酒的生产份额,降低了低档酒的生产总量。一些名牌企业依靠自己的雄厚实力,凭借自身的优势对中高档酒类的生产和销售都较为成功。凤型酒也通过多品牌经营,提高了中高档酒比重。市场也将逐渐向传统的名牌白酒集中,未来白酒市场的激烈竞争将集中在中高档酒类。
近年来,由于税负增加、粮食及其它原材料涨价、流通费用上涨等因素,使白酒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升高,为增加盈利,白酒企业加快推出中高档产品步伐。白酒行业受到中高档产品的利益引诱,许多白酒企业相继开发投放了众多高价位白酒,特别是一些买断品牌经销商,由于对工艺和酒质不了解,一心想用渠道优势和炒作经验,把从生产企业低价买进的产品重新定价,提高价位,采取了高额促销渠道费用。酒店、流通渠道的门槛越来越高,使中高档白酒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消费者感觉所购产品质价不符,认为是换汤不换药,给白酒行业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产品质量是由生产企业所具有的优质基础酒和调味酒酿造能力、勾调品评师的素质,以及分析检测水平,质量控制能力和企业资本实力综合作用决定的,绝不仅仅是依靠所谓渠道网络和包装促销来实现的。
来源:《华夏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