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维生素C  葡萄酒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严控高污染高耗能原料药产业扩张

   日期:2011-01-16     来源:发酵工业网    作者:发酵网    浏览:1022    评论:0    
  

严控高污染高耗能原料药产业扩张  
我国已成为原料药的“世界工厂”  
  “加上即将上马的项目,2007年我国青霉素工业盐的总产能已超过了七万吨,大大超出了每年世界青霉素的需求量。”山东鲁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从德告诉记者,尽管我国青霉素工业盐90%出口,但每年全球青霉素的需求量仅有五万吨左右。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还有不断扩张的趋势。专家提醒,对原料药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应采取更严格的管控措施。

我国成为原料药的“世界工厂”

  记者了解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规划产业发展、限制“三高”行业,于2005年颁发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该目录将所有产业分为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青霉素原料药项目明确地被划入了限制类,但相关产品的生产规模还在扩大。
  去年下半年至今,青霉素工业盐价格由一路飞涨到下跌,从每十亿单位七美元涨到18至19美元,现在又回到了八美元左右。刘从德说,这一轮行情从上涨到下跌,部分是由青霉素工业盐投产热造成的。
  与此同时,其他“高耗能、高耗资源、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原料药生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张。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副会长章建辉介绍说,目前,我国青霉素工业盐、维生素C、头孢霉素C、泰乐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等发酵抗生素初级产品产量占世界第一;许多有毒有害原料生产的化学药品,如咖啡因、阿司匹林、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产量也居世界第一。而这类产品的生产规模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如香港联邦制药在内蒙古巴彦淖尔新建一万吨青霉素工业盐、5000吨6APA(六氨基青霉烷酸)工厂,健康元在河南焦作建2000吨头孢霉素、1000吨7ACA(七氨基头孢烷酸)工厂。“这些工厂都在黄河边,肯定会给黄河带来重大污染。”章建辉担忧地说。
  来自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我国目前能生产1500多种化学原料药,2005年原料药产量123万吨(不包括化学中间体和前体药),是世界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某些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支配地位,如维生素C、扑热息痛、青霉素工业盐和糖精钠的出口分别约占世界贸易量的65%、40%、60%和90%。“2001年以来,我国原料药的出口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俞观文说。

“产品出口了,污染却留在国内”

  章建辉介绍,因为污染严重,发达国家多年前就把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医药产业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现在国内并不缺少原料药,但很多企业为了出口而不断扩大产能。”章建辉说,这必然带来大污染,要支付高昂的环境和居民健康成本。“而有些地方却因能成为‘世界工厂’而骄傲。”
  业内专家介绍,药品生产尤其是生物发酵类原料药生产,要消耗大量的化工原料、粮食等资源,是公认的“高污染、高耗能”行业。俞观文介绍,生产原料药要消耗大量粮食、水、电等能源,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成为原料药结构的组成部分,一小部分在化学反应中成为水等无害物质,大部分成为三废。“原料药产品大部分出口了,污染却100%留在了国内。”俞观文表示。
  章建辉回忆说,2001年,他在当时世界最大的7ACA生产企业奥地利别彻姆工厂考察头孢霉素生产时发现,污水、废渣、废气处理的场地占了厂区面积的一半。工厂负责人介绍,处理“三废”的成本超过了药品生产本身。如果7ACA价格低于每公斤110美元,全世界的工厂都要亏损,然而同期我国同类产品价格却已到每公斤70多美元。“巨大的价差恰恰就是治污成本。”章建辉认为,我国一些企业把规模效应看作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惟一手段,很少考虑环境污染带来的灾难。
  业内人士分析,更应引起警惕的是,目前,世界原料药工业向中国和印度等国家转移,而我国的原料药生产则正向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转移。“制药业这几年流行一种说法——要向‘中、西、源(黄河、长江源头)’走。”“这些地区水源充足、人力成本低、污染排放标准也相对较低。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对污染项目照单全收了。”

严控污染产品的生产出口

  “国家发改委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规定了鼓励、限制、禁止等项目,但并没有具体的措施和细则,因此很难落实到位。”俞观文说,政府应出台一些比较务实、具体的产业发展规划细则。
  在我国的出口结构中,高能耗、高污染类型的产品占了一定的比例。章建辉认为,我国的出口退税及低价的能源、劳动力成本和治污成本等因素,都是出口产品成本低的原因,也是中国企业贸易竞争的优势。他说,尽管去年7月1日起,国家调整了部分高污染、高耗能产品的出口退税,但仍不能抑制这些产业扩张的趋势,还应该提高资源费,来抑制污染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和出口。
  此外,俞观文还认为,用环保标准调控原料药生产行业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政策。他告诉记者,2006年出台的《国家采水标准》明确规定,青霉素工业盐每产一吨仅能用水480吨,维生素C每产一吨用水235吨,这对不少企业来说是一个限制。但遗憾的是,这个标准仅为推荐标准,不是强制标准。
  刘从德建议,这些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应纳入国家严格管控,除有重大技术突破的可审批以外,低水平重复建设应该严格限制。“比如对青霉素等原料药产业采取土地审批限制、执行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等措施,限制其发展。”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4年发酵工业网第12期电子月刊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