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维生素C  葡萄酒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生物产业将加强转基因研究

   日期:2010-08-11     来源:发酵工业网    作者:发酵网    浏览:1230    评论:0    
  

“作为《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大专项,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投入了260个亿,以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技术。”在8月5日—8日举行的第六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上,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教授透露,“在明年出台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生物领域的转基因研究可能会被提到最重要的位置。”

  “虽然转基因育种与常规的杂交育种方法不一样,但本质却是相同的,都是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对遗传基因进行改造。”罗云波认为:“在严格管理的前提下,农作物被允许转移的‘好’的、有用的基因,与被删除掉的‘坏’的、无用的基因,来源清楚,结构明确,数量有限,且操作可以监控。因而与传统的杂交育种相比,基因工程使遗传基因改造变得更为精确、更有预见性、效率更高,更能确保食用安全。”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全球已经有50多个国家批准生产转基因作物,大部分国家及地区已经允许利用转基因产品。我国1997年开始种植转基因作物,现在的种植量位于全球第四。“目前在美国,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在市场上已接近4000种,超过食品总量的60%,有两亿人食用。在英国,与转基因有关的食品达7000种。”罗云波说,2002年以来,我国转基因大豆的进口量基本维持在2000万吨左右,主要用于食用油、米粉、豆奶粉、大豆蛋白粉等食品的加工原料。此外,我们食用的奶酪、饼干、番茄酱以及卵磷脂、棉籽精油等许多食品,也是用转基因食品原料加工而成的。实际上,转基因食品早已不知不觉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近十几年来,全球并没有发现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的报道。可以肯定,将来也不会出现问题。”罗云波坚持这一态度的依据是:“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和政府都对转基因技术的商业化实行了非常严格的管理制度。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管理工作,截止到2009年底,农业部已发布了62项转基因生物安全技术标准。为了实行严格的安全评价、标识、生产加工许可、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经营许可和进口审批等分级管理制度,我国自1982年起连续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10部管理法规,对在我国境内从事的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及进出口等活动,进行全过程安全管理及监控。”

  目前,尽管我国研制出的转基因和后备转基因作物已达数十个,“但先后获得商业化种植却只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番茄、西葫芦、甜瓜、甜菜、番木瓜、马铃薯等19种,其中作为食品加工原料的有12种。”罗云波解释,“这是因为转基因产品上市前,必须经过比任何一种食品都苛刻的安全性评价。既要考虑受体植物的背景资料,如产地、种植背景、毒性、致敏史、营养因子、长期安全食用记录等;又要考虑基因供体的安全性,如基因来源、分类学地位、抗营养作用、毒性、过敏性、致病描述与人类健康关系、基因插入序列的特性及其在细胞中的定位;同时又要对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进行营养、外源基因表达的毒理学以及过敏性检测,如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成分对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的摄入水平及相应的营养作用,外源性基因表达产物在加热过程及胃肠道中是否稳定等。”

  “一种转基因产品要想通过商业化许可,一般都会经历近10年的时间,在这个期间内,一个项目如果发现任何一个风险问题,都会被果断叫停。”罗云波说。

  “目前,转基因技术已经由提高作物产量、抗病、抗虫、抗除草剂的第一代性态,发展到改良品质、抗旱耐盐且能够增加营养并起到医疗保健作用的第二代性态。人类利用转基因技术,规模化生产药用蛋白、营养保健蛋白、饮料用酶制剂等功能性蛋白的技术也正在研究中。罗云波认为,“随着转基因食品的原料来源不断丰富、营养功能特征持续增多、安全评价技术日益完善以及各国对其安全性的认识逐步成熟,人们认识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问题,将会变得更加科学和理性。”(编辑 张颖)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4年发酵工业网第12期电子月刊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