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供求关系影响,从春节至今阿维菌素一直呈现货紧价扬的态势,这在农药市场可谓独树一帜。其中,阿维菌素油膏价格从2008年12月的700元/千克上涨到目前的1050元/千克以上。由于阿维菌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业内人士对后市充满乐观情绪,部分企业开始追涨扩能。但专家提醒,企业扩能须谨慎,应避免因产能过剩而引发价格战自相残杀。这是记者从6月5~6日在上海举办的2009阿维菌素类360°产业论坛上获得的信息。
据介绍,自1995年以来,阿维菌素原药每年以50%左右的速度递增,产能逐年放大,现已成为全球主要生物农药产品之一。目前在国内市场上,阿维菌素的地位已相当于1992~2004年的甲胺磷,成为杀虫剂中最主要的当家品种。据业内人士分析,阿维菌素需求增加主要有以下五大因素支撑:
一是以甲维盐为代表的衍生物发展迅速,极大地拉动了阿维菌素原药用量。甲维盐主要用于鳞翅目等大虫的防治,它比阿维菌素活性更高、残留更少、毒性更低、安全性更好,是阿维菌素未来的发展方向。衍生物甲维盐的发展拉动了30%以上阿维菌素的需求量,阿维菌素精粉年消耗量增加了500~600吨。
二是高毒农药的禁用使阿维菌素的应用领域从经济作物向大田作物发展。由于对水生生物毒性高,过去水稻市场一直是阿维菌素的禁地。在去年召开的高毒农药替代示范项目总结会上,针对水稻等七大作物病虫害,专家推荐阿维菌素等28个农药品种作为第四批5种高毒农药的替代品,同时公布了56项配套使用技术,阿维菌素在水稻市场上的应用一下子被打开。2009年许多厂家纷纷推出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系列产品,以抢占水稻杀虫剂这块农药市场的大蛋糕。
三是害虫对阿维菌素产品抗药性增加,使其用药量加大。在国内市场,1995年1.8%的阿维菌素制剂防治无抗性害虫稀释倍数在15000倍,现在1.8%阿维菌素制剂防治害虫的稀释倍数在2000~3000倍。随着使用规模的扩大,害虫对阿维菌素抗药性不断增加,且抗药性地域性明显。目前,在长江以南地区,阿维菌素的药效已经大打折扣,害虫对其抗性非常强;在北方地区,害虫已表现出抗性增强的现象。但随着生产技术逐年完善,销售价格下降抵消了抗性增加带来的用药成本上升,阿维菌素保持了性价比优势。
四是出口增加,如东南亚的越南和泰国从我国进口阿维菌素有增加趋势。
五是在兽药市场方面,阿维菌素市场占有率正在不断扩大。
业内专家表示,2009年我国继续推行农产品和粮价补贴等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回乡农民的增多和农民种田积极性大大提高,再加上以上五大因素支撑,无疑将推动阿维菌素后市乐观发展。目前国内阿维菌素年产能近2500吨(折百计,以下同),实际产量在1800吨左右。2009年阿维菌素需求有望继续保持50%增幅,预计需求量在2300吨左右,500吨供求缺口要靠价格上涨抑制。
据了解,阿维菌素项目投资大、发酵技术难掌握,进入门槛高,投资周期长。随着用量逐年增加,2004年、2006年、2009年阿维菌素均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供求失衡导致价格大涨,生产企业大幅扩产,又造成阿维菌素阶段性的供大于求。而阿维菌素价值高,淡季生产需要大量资金,生产厂家为了正常生产,只能采用低价销售来回笼资金。由此专家预计,随着本轮阿维菌素原药价格的大幅上涨,又将迎来一波大幅度的扩产潮,预计国内阿维菌素的性价比优势还能保持2~4年,这期间国内市场将进入成熟期,而国外市场则会在较长时间内处于成长期。
据记者调查,目前部分企业已经或正准备扩产。对此,沈寅初院士提醒企业不能盲目扩产。我国拥有耕地20亿亩左右,其中水稻约5亿亩,每亩水稻阿维菌素用量约1~2克,再加上阿维菌素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和每年几百吨的出口,目前我国阿维菌素产能基本可以消化,但如果大幅度扩大产能,即便出口量有所增加,也将面临产能过剩的情况。跟其他产品不同的是,目前全球只有我国生产阿维菌素,其他国家全靠从中国进口,一旦产能过剩,将使我国企业在全球市场陷入被动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