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维生素C  葡萄酒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对中国大豆生产、消费和市场问题的研究

   日期:2011-01-12     来源:发酵工业网    作者:发酵网    浏览:1726    评论:0    
  

一、我国的大豆生产水平相对不高
1.大豆生产发展概况。我国曾是世界大豆的最大出口国。1957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达1. 9亿亩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9. 5 0,产量达到1005万吨,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5. 2 0}。但是,以后的20多年间,由于追求淀粉类粮食的高产,大豆生产受到冷落,产量降到600多万吨,面积仅为1亿亩。直到进人20世纪80年代,大豆生产才再次受到重视,面积恢复到1.2亿亩,产量超过1000万吨。90年代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豆需求量增加较快,刺激了价格上扬,进而推动了生产发展。1993年全国大豆产量达到1531万吨,比1992年增长48. 696 ,在此基础上,1994年再增长4. 5 %,总产量达到了1600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因供过于求,1993年、1994年大豆市场疲软,价格大幅下跌。1995 ---1998年,中国大豆总产量在1300万一1500万吨的水平上徘徊。
从总产上看,1949---1997年,中国大豆总产量增长292 0rb,但是同期稻谷、小麦、玉米则分别增长413 0.6 , 893%和840。大豆总产低,并不是由于播种面积而造成的,主要原因是其单产增长不快。
从大豆每公顷单产看,1949年为611公斤,到1997年达到1765公斤,增长289。但与此同时,粮食增425%,其中稻谷增334%,小麦增639%,玉米增456%,显然,大豆单产是增长速度最慢的。
2.大豆生产效益。效益是影响大豆生产的重要方面。按国家定购价计算,1996年大豆每亩税后纯收益为118元,稻谷、玉米、高粱分别为256元、167元和141元,均高于大豆。从玉米和大豆的单产作比较,目前全国平均大豆每公顷产量 (三年平均)1732公斤,玉米每公顷产量为4836公斤,单产比为1:2.79。考虑到种植大豆比种玉米省工、省费,因此,要基本实现等量土地等额收人的目标,玉米与大豆的价格比保持在1.2.5以上较为合理。1999年1月份中国玉米价格每公斤1.. 13元,大豆价格每公斤2. 67元左右,二者价格比仅为1:2. 36,按中国大豆生产水平和生产成本看,大豆价格偏低。因此,大豆单产低是制约大豆发展的主要因素。
从目前大豆单产水平来看,中国大豆生产已失去优势,如不尽快采取措施提高大豆单产水平,大量进口大豆不可避免。
3.品种改良。中国大豆种子的培育,主要是由国家、省、地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大学进行,少数县级农科所也从事试验和研究。中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大豆种子改良的进程,是从SO年代开始的,改良的历史过程也反映了技术进步的过程,它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大豆的优良品种主要在东北,各地为提高当地大豆的品质和产量,主要通过引种、试验的方法,改变当地品种。当时引种较多的有东北铁岭的种子。第二阶段,主要采取系统育种方法,改良大豆品种。由于品种在引种过程中,会出现一定变异,导致遗传基因改变。因此,通过选育和提纯复壮等手段,获得新的更好的品种。新品种再经过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最后推广到生产领域。这个阶段比较重要的品种有跃进5号,它的脂肪含量20.2,蛋白含量41.5%,并且抗病性强,抗逆性好,是全国夏大豆中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曾达到82. 7万公顷。第三阶段是辐射育种和航天育种,它是通过人工诱变手段,促使种子变异。辐射育种初期是用x, r射线照射,70年代用热中子、快中子激光,80年代利用电子束照射。比较重要的辐射品种有铁丰18号,它耐肥,抗倒伏,丰产性能好,虫食粒率及斑粒率低,在一般肥力条件下,每公顷单产2.25吨,在肥水条件较好条件下,每公顷单产达到3吨以上。航天育种是通过卫星搭载种子,在太空条件下促使种子变异。第四阶段是生物技术育种,它主要包括细胞工程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其中高效固氮大豆基因工程根瘤菌HN 32的构建和应用获得成功,1992--1996年陆续在黑龙江、广西和四川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平均增产12. 2% 。
上述的四个技术发展阶段并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关系,即使最早的耕种方式现在也依然采用。从国际上看,我国大豆科研水平明显落后于大豆生产大国—美国,国内生产面临国外优质廉价大豆的竞争。
二、我国大豆消费稳定增长
1.豆油的消费。豆油在我国居民生活消费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994年豆油人均年购买量分别占城市、城镇、县城居民油脂购买量的29 % , 23%和14 0/u o1997年城镇居民人均年购买量提高到30 0},超过了菜籽油的消费。
当前,城镇居民油脂消费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高收人居民豆油消费量比低收人居民高。豆油、花生油和芝麻油的人均年消费量都呈现出城市居民高于城镇居民,城镇居民高于县城居民的特点。菜籽油和动物油则不同,县城居民消费最高,城市居民消费最少。此外,县城居民还消费大量其他种类的植物油。
第二,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油l}消费结构越来越接近。现在,人均年油脂消费总量基本稳定在7.4-8公斤之间,但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高品质油脂—豆油的消费增加,菜籽油消费减少。城镇居民豆油人均年消费量由1994年的1. 8l公斤增长到1997年的2. 36公斤,增长了30 %,而菜籽油的消费量下降了22 %,花生油的消费量也有所增长。这种变化主要与人民收人水平的提高,生活品质的改善有关
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初步估算一下豆油的人均年消费量(平均消费量中,考虑到乡村居民自己榨油消费)。1994年我国豆油直接食用消费量在150万吨到180万吨左右。1997年我国豆油食用消费量在190万吨到215万吨左右。这儿年豆油食用消费基本上是以每年增加10万一20万吨的速度增长,年均增幅在7%一10%左右,如果人民收人没有大的变化,豆油市场价格没有大的变化的话,1998年豆直接食用消费大约在205万一235万吨之间。
1994年油脂消费占城市、城镇、县城居民的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比例分别为1. 87% , 1. 96%和2.13%,即使是最低收入的困难户也没有超出3 % 0 1997年城镇居民油脂消费支出比例下降到1.69%,油脂消费在人们的支出中所占的比例不大,并且随着收人的增长而下降。也就是说,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油脂的消费弹性不大。豆油与其他品种的食用植物油在一定范围内是一种可以替代的关系。人们对油脂的消费,主要是数量上的平衡,例如,当豆油供应减少的时候,人们可以买其他食用油代之。
但是,油脂的消费结构将随着收人水平的提高而改变,当人们收人水平提高的时候,就会购买品质更好、种类更多的油脂,对优质豆油的需求就会增加。豆油可烹调和煎炸,广泛用于食品行业,还可进一步加工成人造奶油、起酥油、色拉油、调和油等。用豆油制成的人造奶油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真正的奶油。在制造饼干、面包、各种零食等小食品、冰淇淋等行业都可应用。这部分消费量也很大,并且速增长。目前每年用于食品加工的豆油大约在50万一70万吨,占豆油消费的2%左右。
2.豆粕的消费。东北三省是我国主要豆粕生产地,而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则是豆粕的主要消费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城乡居民对肉蛋禽鱼等食品的摄取量大幅增加,促进了饲料加工业的迅猛发展。规模饲养和家禽、优质瘦肉型猪所用饲料迅速增加,刺激了畜牧业生产对优质蛋白饲料—豆粕需求的上升。中国的饼粕类产品很多,但其中油菜籽和棉籽饼占有很大数量,而这两种饼粕都要经过脱毒后才可用于饲料。所以,目前所用的优质饼粕主要是大豆粕。近年来,中国国内豆粕生产已不能满足消费需要。1994年以前,中国是豆粕出口大国,其年出口量一般都超过100万吨。1995年后,中国成了净进口国。其净进口由1995年的90万吨,增加到1998年的373万吨,增长了312%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豆粕的产需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国内豆粕供给量由1995年的700万吨增加到1998年的1200万吨。具体表现为: 1995年因大豆生产下滑,可供榨油豆减少,国内生产接近620万吨,消费需要700多万吨,市场供需缺口加大;1996年国内榨油豆进一步减少,但进口大豆增多,国内豆粕生产恢复到650万吨,但消费突破1000万吨,相应进口激增,全年供给首次突破了1000万吨;1997年国内豆粕生产量达到780万吨,消费量增加到1100万吨;1998年我国豆粕生产量达到800万吨,消费量约为1200万吨左右;1999年第一季度,国内豆粕生产量与上年接近,但因肉类价格下跌,豆粕市场需求量有所下降。
我国大豆、豆粕价格还随主产区的收购、库存情况变化而波动。每年一季度、四季度价格较低,而从年初至年中价格呈上升趋势。1994 --1996年,受需求影响,国内豆粕市场价格上涨较快,由每公斤2.26元增加到3.03元,涨幅达34 %。各年度内价格波动趋势充分反映了当年的市场供需状况。1995年、1996年度,价格由年度初的每公斤2. 37元持续攀升到3元,上升幅度为27,说明当年国内豆粕市场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状态。19%年、1997年度,价格在每公斤2. 99--3. 08元间变化,总体波动不大,表明在大量进口的调节下,市场供需基本平衡。1997年、1998年度,价格每公斤由2. 94元下跌到2. 2元。1998年10月至1999年3月豆粕价格继续下降,每公斤山2.21元降到1. 62元,国内豆粕市场出现饱和。
豆粕市场的发展趋势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大豆资源,二是国内饲料需求,二是豆粕的进出口情况,四是进日鱼粉情况。近几年,中国豆粕和鱼粉进口的比重发生显著变化。两者总量中,豆粕贸易量由1995年的34%上升到1997年的86%。随着我国养殖业的高速发展,豆粕已成为饲料行业的主要原料,豆粕市场的供求变化、豆粕价格的升降对养殖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反之,养殖业的发展也直接制约着豆粕的生产。
三、我国大豆市场价格的变化
考察近几年我国的大豆、豆粕等产品的价格波动,表现出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季节性波动较强。我国的大豆一般在每年的9月末、1U月初收获,常年消费。由此,价格的波动也带有季节性的特点,即每年的六七月份,当上年的大豆消耗得差不多的时候,价格即开始走高,到九十月份,收获开始后,随着新豆上市,市场供应量增加,价格相应下跌;二是国内价格与国际市场之间的联动效应越来越大。1996年,我国净进口大豆92万吨,到 1998年已经增加到302. 5万吨,两年间增长了229,同期的豆粕净进口由181万吨增长到354. 8万吨,增幅97%。随着我国大豆、豆油和豆粕的进口量不断增大,国际市场价格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了。
我国市场上,大豆和豆粕价格走势基本一致,而豆油价格由于受走私油的冲击,则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在此,我们将以国内批发市场上中等大豆、中等豆粕和二级豆油在19%年3月一1999年3月的价格为墓础,对引起价格波动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加深对中国大豆市场的了解。
1.大豆和豆粕价格变动情况。1996年,大豆的播种面积较1993年的历史最高水平下降了21 % 0 1996年国内大豆产量降到1322万吨,比1993年下降了13. 6%。产量的大幅度下降,使得价格持续走高,到1996年10月的收获季节时,市场价格升到了3329元/吨,升幅达21. 80},此后,市场上的大豆价格开始进人平稳运行、略有下降时期,价格始终维持在3000元/吨以上的价位。这种态势一直持续到1997年末。
同期的豆粕市场也表现出相同的特征,价格由19%年1月的2223元/吨起势后,即持续高走,到19%年11月,攀升到2995元/吨的高位后,才开始缓慢回落,但价格一直在2800元/吨以上。
1996 -1997年大豆和豆粕高位运行,除了播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造成的供给量下降的原因外,市场需求的扩大也是拉动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1993 -1996年间,我国的养殖业迅猛发展,猪肉、禽肉和禽蛋产量均大幅度增加,19%年猪肉、禽肉和禽蛋的产量分别比1993年增长41%, 292%和57%。养殖业的发展使饲料业对蛋白粕等原料的需求不断增大,拉动了市场上大豆和豆粕的价格。
在大豆市场_卜,价格先从1997年9月的3233元/吨,降至12月的3178元/吨。此后,价格一跌再跌,直到1998年6月份,降至2448元/吨后,才止跌回稳。9月份新豆人市,又开始进人新的一轮价格回落期,这种势头一直保持到1999年3月。目前,市场价格停留在2200 -- 2230元/吨的水平线。
在豆粕市场上,价格是自1.997年的9月份开始回落的,起初也只是小幅下挫。进人到·1998年后,降幅开始加大,到1998年6月份时,市场上豆粕的价格已经跌落到1871元/吨,比1997年末下跌了33.4。进人到10月后,价格又进一步跌落,到1999年3月时,价格已跌到1570元/吨,比上年同期下跌36 0},比1.997年3月下跌46% 。
这一时期影响市场价格变动的因素有:(1)市场上大豆和豆粕的供给量大幅增加。1997年,我国的大豆产量为历史第三高年,同年279万吨的大豆进口量又是1981 }-199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就使得1997年国内大豆的供给量达到了同期以来历史最高水平的1733万吨,比1996年增加了22.6。同时,1997年我国豆粕的净进口也达到了1981 }-1996年以来的最高纪录,为345万吨。1998年的净进口达到355万吨的水平,再创历史新高。产量的增长和进口的增加改变了国内的供求格局,不断增大的供给打压了市场价格。( 2)由于国内经济发展速度下降,养殖业在经历了19%一1997年的风光后,效益开始大滑坡。从1998年春节开始,市场_上生猪、肉类和禽蛋价格一路下跌,养殖业户为了减少损失,开始削减饲养量。饲养业的滑坡直接影响了对饲料的需求,造成豆粕滞销。根据农业部的统计,1998年全国配合饲料的产量为5500万吨,仅比上年增加了27万吨。(3)收购资金紧张,收储企业和加工企业无力大量收购大豆。由于大豆没有保护价,议价收购资金农发行不给贷款,所以大豆的收购资金很紧张,这种现象在大豆产量增加的年份表现得更为突出。由于国家无力大规模的收购农民的大豆,而农民又必须通过销售手中的大豆来兑换现金,从事生产,从而竞相降价,这也是造成大豆市场价格低迷的一个原因。(4)黄淮海地区和广东的植物油厂大部分依赖进口大豆进行生产,而东北地区植物油厂主要消化本地产大豆。在豆油市场受走私油冲击,价格低迷,需求不旺的态势下,东北地区的植物油厂大多处于开工不足的状态,影响了国产大豆的消费,使得国内的大豆库存增加。
2.豆油市场的价格变动情况。影响我国豆油市场的价格变动的因素,除了供求关系外,走私油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也是重要的因素。
受走私油的冲击,我国的豆油价格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在19%二1998年2月的26个月中,有18个月市场上豆油的价格在7300元/吨的价位上下徘徊。只是到了1998年3月份以后,市场的价格才开始逐步回升,3月份时的市场价格为7546元/吨,到7月份时,由于国家在反走私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市场价格开始较大幅度的增长,1998年12月时,市场价格已升到8475元/吨,较之6月份增长厂8%。但在进入1999年后,由于预测1998年国内的大豆和花生的产量会增加,豆油的价格又开始回落,前三个月的价格分别为8380元/吨、8167元/吨和7942元/吨。
3.1999年国内大豆、豆粕和豆油的价格走势。
1999年国内的大豆、豆粕和豆油的价格形势不容乐观,较长期的价格低位徘徊还将继续。主要的不利因素包括:
(1) 1999年,大豆主产省黑龙江已经调减了大豆的种植面积,这会对1999年的总产量产生影响,但是考虑到技术进步带来的单产提高,我们认为减产的幅度不会太大;(2)受国内市场需求不畅的影响,1999年大豆的进口量虽然会较上年有所回落,但幅度不会很大,所以市场上供大于求的格局不会有大的变化;(3)国市场上大豆丰收,可供量增大,价格降低,将通过进口渠道影响国内价格。
尽管如此,在市场上仍然存在着一些刺激价格上涨的因素,特别是1999年对豆粕重新征收增值税,这会减少进口豆粕对国内市场的冲击。1999年的进口豆粕到货量很少,中粮总公司的监测表明,1999年1-2月,我国累计进口豆粕24.5万吨,较上年同期的37. 4万吨减少34.5。而在1999年3 - 4月份,美国及南美基本没有豆粕到货。随着国内养殖业的升温,国内的豆粕价格会有所回升。豆粕价格的回升也将带动大豆市场的价格。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