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维生素C  葡萄酒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氨基酸业产量扩张在即 将刷新国际地位

   日期:2007-12-02     来源:发酵工业网    作者:发酵网    浏览:1267    评论:0    
核心提示: 作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原料药品种之一的氨基酸,随着其在药品及保健品领域的开发逐渐深入,市场需求也在迅速扩大。据健康网的统计,
  

     作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原料药品种之一的氨基酸,随着其在药品及保健品领域的开发逐渐深入,市场需求也在迅速扩大。据健康网的统计,我国氨基酸类原料药2006年的出口额同比增长率为55.96%,仅次于胰岛素居第二位。同时,西方统计资料也显示,2003年以来,世界氨基酸产品市场总规模保持在570亿~590亿美元,且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目前,我国有多条氨基酸生产线在建或投产,不久有望提升我国氨基酸产业的国际形象。

占领市场一角

迄今为止,科学家已发现的存在于动物(包括人类)体内的氨基酸至少有20种,但其中,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这8种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须通过食物加以补充,属于“必需氨基酸”。联合国粮农组织对这8种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也有所规定:亮氨酸17.2%、异亮氨酸12.9%、缬氨酸14.1%、赖氨酸12.5%、苏氨酸10%、蛋氨酸10.7%、苯丙氨酸19.5%、色氨酸3.1%。

除了上述20种氨基酸外,在1986年和2002年还分别发现了2种新的天然氨基酸,即第21氨基酸“硒半胱氨酸”(Selenocysteine)和第22氨基酸“焦赖氨酸”(Pyrrolysine)。西方学者认为,新发现的这2种氨基酸在基因遗传密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如今,除了第21氨基酸和第22氨基酸之外,其它氨基酸基本上都已被开发成商品上市,某些商品已成为国际医药、保健品市场上的热销品种,如在国外已开发上市的“非常规氨基酸”产品中,瓜氨酸、鸟氨酸,茶氨酸、卡尼丁和牛磺酸等产品已形成一定的市场规模。

在传统医药领域,氨基酸主要作为生产大输液和口服制剂(片剂、胶囊或口服液)的原料。此外,以氨基酸为起始原料还可以合成多种重要药物,如抗艾滋病药叠氮胸苷等。

产品开发持续深入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各种氨基酸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发现某些氨基酸具有治疗心绞痛、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和良性前列腺肥大症等常见病状的良好效果。如L-卡尼丁、精氨酸等可治疗心绞痛,N-乙酰半胱氨酸可治疗慢阻肺或慢性支气管炎,牛磺酸与丙基卡尼丁可治充血性心衰等等。

在研究发现的推动下,国外已经开发出不少的复合氨基酸产品,而且销售势头相当红火。如美国一公司去年推出一种专门针对老年消费者群体的复合氨基酸新产品“ULTIMATE NUTRITION”(终极营养),主要成分为焦谷氨酰精氨酸与赖氨酸,其作用为促进垂体激素的分泌,使老人恢复精力与活力,强化骨骼,减轻体重。临床研究证实,焦谷氨酰精氨酸与赖氨酸均有促进垂体激素分泌的功效。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氨基酸新产品是专门为喜欢户外运动的消费者打造的“UMH营养氨基酸组合”制剂。据介绍,UMH含有总量为630mg的15种结晶左旋氨基酸,还含有VC、VB6、皮考林铬、5-羟色胺等,能消除肌肉疲劳,恢复体力,及时补充因大运动量而消耗的体内营养物质。

国内项目相继投产

1978年以前,国内氨基酸工业的发展速度十分缓慢。当时,除谷氨酸(味精原料)和利用猪毛(或人发)水解的胱氨酸以及合成甘氨酸等少数几种氨基酸产品外,绝大多数药用氨基酸均需从国外进口。而从1978年以后,国内氨基酸工业开始加速发展,至1998年末,我国已能生产18种药用氨基酸原料药。

据统计,全国药用级(L-型氨基酸)的总产量现已超过4000吨,比20世纪80年代时期净增了8倍。论总吨位(包括谷氨酸在内),我国已成为世界氨基酸生产大国,年出口氨基酸原料药在10万吨以上。不过,某些小品种药用氨基酸如环丝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和色氨酸等产品仍存在较大的供应缺口,但当中日合资上海味之素氨基酸公司二期工程竣工投产,即可大大缓解国内医药市场的供应紧张状况。

尽管我国氨基酸生产已取得了一定规模,但在国际范围来看仍落后于日本、德国、美国、法国和丹麦等发达国家。首先,国内氨基酸原料药生产厂家普遍规模较小,有些厂家年产量仅为几百公斤,而且产品单一;其次,产品结构不合理,某些厂家的氨基酸产品雷同;第三,技术投入少,因而生产水平低下,产品缺乏国际市场竞争力。

在国际上,氨基酸原料药生产主要集中在少数几家西方大公司,如日本味之素、协和发酵、德国Degussa、巴斯夫和美国ADM等。而由于国内氨基酸生产厂家的规模太小,某些国产氨基酸如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等,根本无法与这些跨国公司竞争。仅有谷氨酸凭借众多生产厂家(约30多家)、超过110万吨的巨大年产量和低廉的生产成本,在国际市场上尚有一席之地。所以,总体上看,我国氨基酸原料药的整体水平仍相对落后。

但最近几年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据悉,湖北和上海即将成为国内两大药用级氨基酸生产基地,它们的主要产品均为我国目前供应十分紧张的长线氨基酸原料药如色氨酸、组氨酸、丝氨酸、精氨酸、环丝氨酸等。湖北的八峰药业主要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合作,开发紧缺药用氨基酸(武汉大学是我国较早开展氨基酸研究的高等院校)。上海则凭借地利之便与日本大公司展开全方位合作,引进日本技术与资金在沪建立氨基酸生产基地。位于浦东张江的一期工程现已竣工,年产紧缺氨基酸近1000吨。随着二期工程的开展,预计上海张江基地将年产近3000吨的10种药用氨基酸产品,年产值超过20亿元人民币。

另据报道,盛产玉米的吉林省将成为我国东北地区新的氨基酸生产基地,主要是由香港投资8亿元人民币建设的全国最大氨基酸公司已于2000年底竣工投产,据说年产量为12万吨,主要产品有谷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和苏氨酸等。德法两国与广西南宁合资建设的安力泰药业有限公司将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大药用氨基酸生产基地,总投资1350万美元,主要产品包括蛋氨酸等9种市场紧缺氨基酸产品。

相信在上述生产线陆续达产之后,我国的氨基酸工业在“十一五”期间必将发生质的飞跃,真正成为世界氨基酸生产大国。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4年发酵工业网第12期电子月刊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