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主要生产环节谷氨酸污染严重,在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压之下,近两年部分环保不达标企业被强制关闭。而随着内需的强劲增长,谷氨酸短缺造成味精价格在短短5个月翻了一番多。为此,宁夏伊品、阜丰、莲花、菱花等企业都有意上马谷氨酸项目,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布局。
从7月份的每吨6000元,到12月初突破每吨12000元,味精的出厂价在短短5个月的时间竟翻了一番多。
近日,中国发酵工业协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味精调整价格因素分析报告》。报告中称,国家产业政策调整,节能减排的力度加大,以及产能和市场形势的变化,导致了此轮味精价格的调整。
“味精行业污染主要在谷氨酸的生产环节,由于近两年关闭了部分企业,造成谷氨酸短缺。尽管目前味精企业精制能力很强,但在谷氨酸没有替代产品的情况下,下游企业没有原材料就不能生产,应该说这是造成味精价格暴涨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位莲花味精的经销商向记者分析了味精涨价的原因。
作为味精生产不可或缺的原料,谷氨酸的短缺,让部分企业已开始或正计划上马谷氨酸项目,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布局。
味精价格飙升上述莲花味精的经销商透露,由于货源不足,其已改用鸡精替代味精来供给下游的餐厅和超市。
味精价格的飙升,也带动了莲花味精股票的大涨
12月4日,莲花味精为此发布澄清公告称,由于今年东北、内蒙古玉米受干旱影响大幅减产,各大粮库预计近期粮食价格还会大幅上涨,不愿出售储粮,造成公司自产麸酸的主要原料玉米供应紧张,难以采购,对公司自产麸酸能力造成严重影响。
按照正常情况,粮价上涨带动味精价格上涨,但此次味精价格上涨的幅度之大,已远远超出了粮价的涨幅。而且,在中国发酵工业协会发布的《味精调整价格因素分析报告》中,也并没有提及粮价上涨是此次味精涨价的推手。而通知中称,国家产业政策调整,节能减排的力度加大,以及产能和市场形势的变化,导致了此轮味精价格的调整。
谷氨酸遭遇“减排”
味精行业的污染是产业调整的重点
味精主要生产环节谷氨酸的污染问题始终卡着味精企业的脖子。谷氨酸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由于投资较大,一般小企业没有生产能力。目前,国内只有七、八家大型味精企业,如阜丰、梅花、菱花、雪花、莲花等才有配套生产。近两年,随着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大,部分环保不达标的谷氨酸企业和项目被关闭。如梅花集团位于霸州的15万吨味精生产基地在今年5月就曾因为环保问题而停产整顿。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味精生产厂家已由最多时的200多家锐减到50多家,截止2009年6月,已经淘汰味精行业18万吨落后产能。这其中不乏未通过环保治理的落后的谷氨酸产能。
业内人士表示,味精是微利产品,只有生产规模越大,企业才能真正盈利,而规模在2万吨以下的企业很难盈利。
在过去的三四年中,味精行业一直处于亏损边缘,属微利行业,现在价格的上涨可以说是“理性回归”,应归结为产业调整的结果。
新产能面临环保考验随着不能达到排放标准的谷氨酸企业和项目被强制关闭,谷氨酸出现了短缺。统计显示,2009年国内谷氨酸产量为140—150万吨,而谷氨酸的需求量超过170万吨,需求缺口超过20万吨。
在香港上市的阜丰集团每年会出售1万多吨谷氨酸,如今由于货源紧缺,全部改为自用,而那些向阜丰购买谷氨酸的中小型味精厂家由于原料短缺,导致近期开工率不足50%。
《味精调整价格因素分析报告》也显示,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刺激下,内需增加迅速,食品行业、国内餐饮业等行业增长强劲,使得味精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
尽管目前味精企业精制能力很强,但在谷氨酸没有替代品的情况下,下游企业没有原材料就不能生产。有消息称,除宁夏伊品及阜丰外,莲花、菱花等味精企业正有意上马谷氨酸项目,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布局。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谷氨酸生产的投入较大,10万吨产能对应的是4亿多元的资金,有些企业的项目甚至要1万吨产能对应1.5亿元的投入,而投资大还只是一个方面,谷氨酸生产环节的污染严重,这也是味精行业节能减排的重点,有关部门应对新上谷氨酸项目的企业进行环保治理的严格审核,而企业在产能扩大的同时,节能减排也要同步跟进。
根据《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味精行业2009—2011年的淘汰产能指标,将在实现《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淘汰10万吨的落后产能。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可以确定的是,明年将新增宁夏伊品的12万吨谷氨酸产能,以及阜丰在宝鸡投建的7.5万吨谷氨酸项目;同时,味精的产能将增加24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