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原料药企业在政策、技术、研发等环节的快速成长为制剂转型提供了可能。海正药业和华海药业作为国内制剂转型的先行者,已经在研发、生产和产品上实现了突破,体现了快速增长的潜质。
标杆一:海正药业
作为国内化学原料药的领军企业,海正在2003~2004年抓住了辛伐他汀专利到期的机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规模均获得了长足的增长。但随着竞争的加剧,辛伐他汀价格不断下跌,导致公司业绩有了较大的波动。
而随着公司经营模式的转变,业绩又呈现出了快速回升的势头。2007年1~9月主营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21.1亿元和0.96亿元,同比增长21.3%和92%。
由于在国际合作、产品研发和产品线上有突出的优势,海正成为国内化学原料药企业制剂转型的标杆。
第一,多模式的合作使制剂突破渐行渐近。
第二,每年投入研发经费超过1亿元,持续的高强度投入使得海正目前已经形成了基因药物、原料药研制及避工艺开发、制剂研发、创新药物研发四大平台。
第三,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认证体系,拥有美国FDA和欧盟COS认证数量分别达到13个和10个。
第四,海正在2006年增持下属子公司浙江医药工业公司85%的股权,并在2007年更换了管理层。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拓和新产品的不断投入,未来3年国内制剂销售有望实现35%的复合增长率。制剂销量的增加也将带动海正原料药业务的增长。
第五,国内制剂市场的快速增长提供了高安全边际。快速增长的国内制剂市场将减少海正因原料药价格变动引发的业绩波动。
标杆二:华海药业
华海是化学原料药的代表企业之一,虽然产品相对单一,竞争压力较大,但依靠管理、技术和规模的优势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主要收入来源于心血管类原料药,其中普利类产品销售收入和盈利贡献的比重分别为57%和80%。
第一,国际化水平位居国内前列。2007年6月,华海抗艾滋病药物奈韦拉平的制剂生产车间率先通过了美国FDA认证,体现了在市场准入方面强大的实力。2007年,制剂车间通过了欧盟cGMP认证,为产品出口欧洲打开了大门。
第二,丰富的制剂产品线。华海在抗老年痴呆的原料药和制剂生产工艺上形成了突破。今年下半年,相关产品就将正式出口欧洲。2009年,抗抑郁药、沙坦类药物的专利也将逐渐到期,相关产品也有了完善的储备。
第三,研发体系建设逐渐成型。2007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超过了7%,目前已经建成原料药工艺研发、制剂生产工艺开发和创新药物研发体系,在研品种超过20种。
第四,灵活的经营和管理体制。华海产权明晰,经营机制灵活。主要利润来源产品普利类价格逐年下滑,但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促进技术进步等多种方式,华海保持了较高的产品毛利率。近期实施的股权激励体现了公司管理层对未来发展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