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和微滤(UF/MF)是重要的膜过程,在我国仅处于反渗透(RO);而在国际上,却是最重要的膜过程。
超滤膜与微滤膜占美、日、欧洲整个膜市场份额的50-60%,广泛用于化工过程的分离与精制,废水净化处理并回收有用成分,工业废水零排放,活性污泥膜法废(污)水处理回用(膜生物反应器,MBR)等。2005年UF/MF相关设备的销售额达到13.67亿美元,若加上相关工程则接近50亿美元,年增长率9%,而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增长率达到11%,超滤和微滤均属于压力(低压)驱动膜过程,超滤膜平均孔径在1-50nm之间,可以分离溶液中的大分子、胶体、蛋白质、微粒等。微滤膜的平均孔径在0.1-20μm,水处理一般用0.1-0.4μm孔径的膜,主要去除微粒、亚微粒和细粒物质。超滤膜的材质主要为聚砜(PSu)、聚丙烯腈(PAN)、聚醚砜(PES)、聚偏氟乙烯(PVDF)、聚氯乙烯(PVC)等。而微滤膜材质为醋酸纤维素(CA)、聚碳酸酯(PC)、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PTFE)等。此外无机陶瓷也可制作超滤膜和微滤膜。
国内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UF/MF膜和膜过程的研究与开发,目前制造厂商多达一百多家,是我国膜产业中企业数、产品种类最多,产量最大,能与国外产品抗衡的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主要有天津膜天膜(生产PVDF/MF、UF膜)、海南立昇(PVC/超微滤)、大连欧科(PES/UF)、招金膜天(PSu/UF和PP/MF)、欧梅塞尔(PVDF/MF),以及南京九思、江苏久吾(这两家生产无机陶瓷膜)、杭州水处理中心、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高能所,健民过滤、庆江化工厂、武汉仪表厂等,2005年总产值约为9亿元,年增长率三年来均保持在16-20%。近年来,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UF/MF领域,国内企业推出了不少优秀的新技术、新产品。例如:天津膜天膜的PVDF毛细管式微滤膜制作技术(非溶剂致相分离法);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九思公司的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钛陶瓷超滤膜;海南立昇在国际上率先实现聚氯乙烯超微滤膜产业化;招金膜天TIPS法聚丙烯超滤膜。国内UF/MF市场中的高端领域(电子工业用超纯水、电泳漆回收、制药、酶制剂等用途)目前基本由国外企业控制,但在中、低端的水净化市场国产膜因价格低廉占有绝大份额。在我国,超滤和微滤膜大量应用在双膜法处理过程中,,国产膜不仅在性能上能满足要求而且具有价格优势。再加上进口超滤和微滤膜手续繁琐,国产膜的市场份额将有更大程度上地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UF/MF的应用实施例多达1,500余种。在国外主要应用于饮用水处理,国内则主要用于工业领域的废水处理、回用,作为反渗透的前处理已被认同。UF/RO、MF/RO组合的双膜法技术,国内在工业水处理特别是在电力、钢铁、化工、汽车等行业中应用较多。随着国家对水资源再利用投入的增加,UF/MF技术作为城市安全供水、市政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的重要手段将获得广阔的市场空间。UF(MF)/RO双膜法工艺,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等将得到迅速发展。无机膜,特别是陶瓷膜、金属膜因其耐高温、耐有机溶剂、耐酸碱,也将会得到发展。
就其工程应用而言,国外主要用于地表水、受污染地下水的处理,及污水经二级处理后出水的深度处理,海水淡化、苦咸水淡化前处理等,设备推广已达数十亿美元。国内UF/MF工程的合同金额,2005年达到25亿人民币,涉及生化制药、MBR、电厂水净化、钢厂冷却水净化等。
膜分离技术被国际产业界公认为21世纪的重大产业技术之一。在当前国际、国内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在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形势下,作为高效的水资源再利用手段,膜分离技术面临着空前的机遇与挑战。而超滤和微滤膜将有更加辉煌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