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3月31日,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进入了密集年报披露期,共有53家企业公布2008年的业绩,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局面。既有钱江生化业绩降幅达346%,也有浙江医药每股收益增幅达1561%。
从整个医药行业来看,对于一些细分领域,如中药、药材,并未出现预想的反周期特性,而与其他行业一样经历了本轮经济周期的变化带来的痛楚。
对于另一些领域,例如原料药、制剂等,则由于市场的刚性依旧表现出色。
3月24日,东北制药发布年报显示,公司2008年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增长24.38%、653.15%。其中维生素C产品价格上涨是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
东北制药主导产品维生素C继续保持行业领导者地位,出口份额居全球首位。由于维生素C价格与2007年同期相比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而成本涨幅较小,使整体原料药全年利润率达到47.14%。
无独有偶,业绩增长惊人的浙江医药也是在走原料药路线,公司维生素产品价格上升较快,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1.49%,并且毛利率增长至58.32%。
2008年我国维生素类产品出口数量为15.56万吨,同比增长9.8%;出口金额为21.44亿美元,同比增长78.34%。
其中,维生素C生产企业经过多年历练,形成了东北制药、石家庄制药、华北制药、江山制药、鲁维制药等五强,产量均在万吨以上,产业集中度极高。
但目前原料药面临价格下降的挑战。2008年8月之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原料药销量已环比有所下滑。其中,今年1月,维生素E出口数量同比锐减了46.48%,维生素B12更是下降93.66%。
因此,2008年传统依靠维生素获取高额增长的企业,2009年将面临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