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苏赛特商业数据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保均在微博中称,茅台啤酒正在积极寻找买家,出售之期或许已经不远。据悉,啤酒巨头华润雪花已开始与茅台啤酒方面展开接触。
10年尴尬无法突围
10年前,茅台啤酒打出“茅台啤酒,啤酒中的茅台”的口号,市场售价最高达到58元/
瓶,在业界曾引发轩然大波。茅台啤酒为贵州茅台集团2000年投资成立的全资子公司,位于遵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茅台多元化发展的产物。市场数据显示,其产品价格出厂价为6元,市场批发价是11元,但是经过层层经销商,终端售价一般会高达58元,走的是超高档路线,销售区域包括贵州、广西、湖南及福建等。继2008年11月进入欧盟市场以后,2009年6月中旬茅台啤酒又顺利出口到中国香港地区。
可实际上,茅台非主流产品业绩普遍不佳。茅台由于产能的限制,试图走多元化经营之路,除了主打的茅台酒外,茅台还生产神州酒、明将酒、灿烂人生酒、名门、华堂、金赤水灯10多个品牌的白酒。在白酒之外,茅台又生产茅台啤酒、茅台干红等。如此种类繁多的产品,却鲜有消费者熟悉。
茅台集团于2000年11月在贵州遵义斥资2.4亿元建成年产10万千升的生产线。实际上,投产10年来,这条生产线的产能一直处于半开工状态,据苏赛特的分析师预计,茅台啤酒2010年的全年销量也仅为5万-5.5万千升。这一年销量,仅相当于一个三线城市的小啤酒厂的产量。而在2010年,啤酒三巨头中产量最少的燕京也已经突破年产500万千升的大关。
因缺少完善的销售渠道,茅台啤酒跟茅台干红一样销售方式主要依靠搭售。而在茅台集团的官网上,这两款产品也是地位尴尬,并未出现在茅台集团官网的全线产品介绍中。
品牌溢价越界打折
李保均对于茅台啤酒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道:“茅台啤酒最大的失误就是沉醉于茅台的成功,以为凭借茅台两个字就能摆平一切。茅台确实有品牌溢价,但当被借用到啤酒之后,溢价就大打折扣了。”
业内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如今啤酒的生产工艺已经比较透明化,品质都差不多,茅台啤酒的超高端定位难以得到市场的认可。
除了品牌定位外,该人士认为,终端渠道薄弱、战线拉得太长也是导致茅台啤酒失误的主要因素。“茅台啤酒主要通过经销商渠道进行销 售 , 对 终 端 的 控 制 力 很差,加上总共只有遵义一家厂,而高端市场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在运输上也产生了严重问题。”该人士分析,由于战线拉得太长,也导致啤酒瓶回收困难,企业生产成本加重。
李保均也在微博上指出,茅台啤酒最大的失误就是沉醉于茅台的成功,以为凭借“茅台”两个字就能摆平一切。“茅台确实有号召力,有超强的品牌溢价,但当被借用到啤酒之后,溢价就大打折扣了。因为很少有啤酒消费者会相信,加了"茅台"两个字的啤酒就不是啤酒了。没有渠道和终端,品牌就只是空话。”李保均表示。
茅台有意还是无情?
“茅台啤酒自上市以来销量一直增长缓慢,如今已成鸡肋,他们最近的确正在与雪花接触,并且双方都有(交易)意向。”据上述业内人士透露。
对此,茅台啤酒总经理助理前天却称,公司目前运营状况良好,完全没有出售这回事儿。华润雪花啤酒媒体负责人也表示没有听说公司有关此项收购的消息。
不过,从茅台啤酒公司的官网上还是能够看出一点不同寻常的端倪。记者日前登录茅台啤酒官网发现,在其“公司新闻”一栏,最后更新的新闻时间为2010年8月17日,而此前该栏目几乎每月都进行更新。
李保均还直言,终端网络建设是限制茅台啤酒发展的主要原因。“和茅台啤酒截然相反,雪花靠的完全不是品牌,而是资本之下对终端市场的控制。在不断的并购和市场经营中,雪花才慢慢建立了品牌形象。两相对比,至少在啤酒行业,销量拉动品牌的命题比品牌拉动销量来得更加靠谱。”他最后强调,如果没有规模效应和对终端的有力控制,再好的品牌都难以在中国啤酒市场甚至是快消品市场立足。
另一方面,华润雪花通过大规模收购欲“霸占”中国啤酒市场的野心路人皆知。开年之初,华润雪花就从青岛啤酒虎口夺食抢下河南奥克啤酒,并购之路从未停步。
因此,业内人士认为,一个熬得辛苦,一个有心有钱,这单生意“有得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