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维生素C  葡萄酒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中国维生素这十年

   日期:2011-02-05     来源: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    浏览:2415    评论:0    
核心提示:导语:1999年5月,美国司法部宣布维生素卡特尔(注:一种垄断组织)的两个主要合谋者已与司法部达成认罪协议,并宣告卡特尔联盟
  

导语:1999年5月,美国司法部宣布维生素卡特尔(注:一种垄断组织)的两个主要合谋者已与司法部达成认罪协议,并宣告卡特尔联盟终结。这个形成于1989-1992年的维生素卡特尔联盟被称为“全球卡特尔联盟之母”,是上世纪90年代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泛的国际卡特尔联盟,其中涉及21家企业、200多位个人、16个维生素产品(包括类胡萝卜素和复合维生素),涉及的销售金额超过300亿美元,而对这些企业或个人的罚款总额超过50亿美元。
2000年前后,随着维生素卡特尔联盟的分崩离析,世界维生素产业发生了大规模重组,格局演变令人眼花缭乱,价格起伏动荡不安,全球维生素产业发展翻开新的一页。中国的维生素事业要从这一年说起。
  2000年:中国维生素企业的崛起
  2000年,中国维生素C的产量已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几种维生素单品除生物素和烟酰胺外全部实现国产化,并且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D3、泛酸钙等产品的生产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随着卡特尔联盟的解体,中国维生素生产企业凭借上世界90年代的研发于坚持,开始逐渐在世界维生素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2001年:重组盛宴拉开序幕
  2001年,巴斯夫收购日本武田株式会社,补充其B族维生素产品线;同年,日本卫材公司退出维生素业务;安万特(“前罗纳普朗克”)也将维生素业务剥离,成立了法国安迪苏公司(Adisseo)。
  欧盟委员会2001年11月21日宣布,对通过使用协商价格的不正当竞争手段垄断维生素市场的8家公司处以8.55亿欧元的罚款,这是欧盟历史上对此类案件作出的最严厉的一次罚款。该决议推动了全球维生素产业格局重组进程。在其后的五六年时间里,重组并购的案例层出不穷。
  2002年:几家欢喜几家愁
  生产格局剧烈变化,直接影响到价格走势。2002年下半年开始,受罗氏、日本武田相继停产的影响,国际维生素C市场出现很大缺口,短短几个月内维生素C价格从3.2美元/kg一路蹿升至12美元/kg,最高报价曾高达15美元/kg。
  而维生素A由年初近160元/kg左右下跌到年底的约120元/kg,饲料级维生素B12价格由年初330元/kg大幅下跌到年底230元/kg左右。价格陷入低迷的还有维生素E、泛酸钙等品种。
  2003年:帝斯曼华丽转身
  2003年2月,荷兰帝斯曼公司完成对罗氏维生素业务的收购。帝斯曼是一家生命科学背景实力雄厚的化学公司,并在多次转型中取得了良好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帝斯曼投资重心开始发生转变——从基础化学原料向高附加值转变。在其2002年年报中帝斯曼认为,通过收购罗氏的维生素业务,将会使其在生命科学板块成为世界上领先的制药、饲料、食品原料供应商。随后的发展证明,卡特尔联盟破裂后,罗氏公司日渐衰落的维生素业务在帝斯曼手中焕发了生机。
  2004年:中国维生素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表面胜利
  这一年里,中国维生素企业开始在世界上取得一定话语权。他们一方面大举扩张产能,一方面大打价格战,大多品种进入了长达3年的价格低谷期。以维生素C为例,石药集团在这一年再扩产1.5万吨,总产能达到3万吨,成为全球第一大维生素C生产商;与此同时,维生素C价格却急剧下滑,仅为4美元/kg,甚至有引起美国反倾销调查的可能。中国维生素企业在短暂的狂欢后不得不需要思考的是:市场份额有了,可付出的代价是产能过剩,企业停产,宏观政策调控也日趋严厉了。
  2005年:“中国制造”遭遇反垄断起诉
  2000年以来,中国维生素企业经过5年的快速发展,已经逐步壮大。2005年,中国维生素产量已经到15万吨(未包括氯化胆碱),占据全球50%左右的市场份额。全国从事14种单体维生素生产的企业有130多家从事氯化胆碱生产的企业达到110多家。多数维生素品种的生产能力不但完全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而且有很强的出口能力。
  两家美国公司于2005年1月26日向纽约东区法院起诉中国6家主要维生素C企业“在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组织下,形成卡特尔联盟,限产保价,操纵市场价格”。这是第一例美国企业依据本国反垄断法指控中国企业的事件。 […详细 ]
  2006年:维生素新格局初现
  2006年1月,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宣布以4亿欧元的价格实现对法国安迪苏集团的全资收购,这是中国基础化工行业的第一次海外并购,也是中国企业收购法国企业最大的一笔交易。而就在此前一年的9月21日,鑫富药业收购和转让湖州狮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股权的工商变更注册登记手续也已悄悄完成,并领取了营业执照,鑫富药业一跃成为全球维生素B5生产领域的龙头企业。可见,这一年维生素产业整合基本完成,新的竞争格局雏形显现。
  2007年:整合后的疯狂
  在这一年,荷兰泰高公司收购巴斯夫全球8个国家(地区)维生素预混料业务。伴随产业整合的基本完成,在世界经济一片繁荣的背景下,维生素产业进入暴利时代。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维生素价格经历了过山车般的疯狂。维生素B2从2006年的150元/kg暴涨到2007年8月的900元/kg,泛酸钙从2006年的60元/kg涨到2007年9月的190元/kg。价格的疯狂让人瞠目结舌。
  价格上涨引发的不单是市场的狂躁,也带来了法律的纠纷,折射出中国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艰辛。鑫富药业于2007年12月3日向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山东新发药业有限公司专利侵权的法律责任。至今该纠纷还未有明确结果。该项专利案在行业内外都具有较大影响,2008年3月10日下午,审议“两高”(注:最高法、最高检)工作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公开发表评论,引起行业内外轩然大波。泛酸钙专利之争,入选最高法2008年中国知识产权法保护50典型案例中的10件专利侵权案件,排名第二。
  2008年:价格骤变,市场演绎冰火两重天
  2008年,上半年迎奥运带来了价格狂涨,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又促使全球价格暴跌,给市场带来了盈利机会的同时,也令企业采购变得复杂而具有挑战性,对行情的判断有偏差的企业更是损失惨重。
  2009年:坐上火箭的维生素D3
  经历了前两年维生素价格周期性波动,部分厂家获得了较好的回报。上市公司也充分利用自身在资本市场的融资优势,开始考虑在上下游做强的问题。如:新和成、鑫富药业通过增发融资开始纵向整合;广济药业也在一方面扩产维生素B2,一方面投资维生素B6的生产。
  同这些企业悄悄纵深发展相比,2009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维生素D3。2009年下半年,维生素D3价格从40元/kg飙升至450元/kg,市场一货难求,演绎了一段“黑天鹅”的故事。
  2010年:市场暗流涌动,烽烟四起
  2010年,维生素产业面临更多挑战,全球性生产和需求面临环保、资源、贸易政策、金融政策、技术、消费等多方面因素交叉作用,已经进入新一轮整合周期。
  这一年,生产烟酰胺的企业似乎一夜之间多了起来,龙沙扩产、凡特鲁扩产、吉友联也对烟酰胺市场充满希望。这次,中国企业也没落伍,大大小小的厂家期待能突破中间体瓶颈,意欲在烟酰胺市场有所作为。
  经历了过去3年高位运行后,维生素C在2010年遭遇寒冬,价格一路下滑,生产厂家数量激增,产能严重过剩,历史故事仿佛在重演。
结语:过去的十年,可谓中国维生素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虽然我们犯过很多错误,走过许多弯路,但是也有不小成就,也曾有过辉煌,要使企业在未来发展的更好,需要我们以史为鉴,辨析方向,吸取教训,那么,未来十年仍将是我们发展的黄金十年。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