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晖
“‘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合理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生物农业,积极培育生物制造,加快发展生物能源,生物环保和生物技术服务业,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把生物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支柱性的产业。到2015年打造成4万亿元左右产值的支柱性产业。”作为生物产业“十二五”规划的起草者之一,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王昌林日前向记者描绘了未来5年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蓝图。
具备资源和市场优势
“发展生物产业,我国具备许多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王昌林表示,我国发展生物产业的优势很多,生物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多样性,这为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我国拥有约26万种生物物种、12800种药用动植物资源、32万份农业种质资源,是世界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具有发展生物产业独特的资源优势。
“我国生物技术与发达国家差距相对较小。”王昌林认为,目前我国的生物产业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领先水平,部分领域达到或者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如基因工程药物、中高端医疗器械、部分生物基新材料、生物能源技术等。而且,我国拥有一支庞大的生物技术人才队伍,在国际上处于前列。
“重要的是我国拥有发展生物产业的巨大市场。”王昌林表示,发展生物产业关键在于市场,我国的市场潜力巨大,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会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生物产品市场。我国人口众多,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生物资源、医疗保健产品的需求将迅速增加,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在经济、技术等方面具备较为雄厚的基础,完全有能力把握机遇,在前瞻性、战略性领域实现突破和跨越式发展。”王昌林强调。
“十一五”打了个好基础
“‘十一五’以来,我国生物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企业实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积极进展。”王昌林告诉记者:“2009年生物产业产值是1.3万亿元,到2010年1.6万亿元。近几年一直保持在20%的增长速度。生物领域的创新能力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一些生物产业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并形成了一批高速成长的新兴的生物企业。如哈药等9家医药企业超过100亿元。”
“‘十一五’生物产业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出口快速增长,
如医药突破了1000亿元,形成了国际化的新态势。而2010年生物制药的药物销售达到1400亿元,达到全球销售药物的1/16,而在1995年只占到4%。”王昌林预测认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将快速增长,2013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第三大市场,到2020年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虽然我国生物产业具备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但我国在发展生物产业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生物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原创性技术和产品少,缺乏高素质人才,生物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二是生物产业创业投资机制缺失,中小企业信用、资产等抵押条件不足,融资渠道不畅。三是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措施不完善,生物资源流失严重。四是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不利于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依然存在,有限资源投入分散,效率不高。目前我国生物产业发展存在的这些问题,将在“十二五”期间逐步得到解决。
加快构建现代生物体系
“‘十二五’时期是生物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的时期,是继续做大做强的战略机遇期,还将保持每年20%的增长,预计到2020年产值达到8万亿至10万亿元。”王昌林说。
“全球的生物产业,2005年上市公司产值632亿美元,2008年是868亿美元,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只有791亿美元,但2010年出现了强劲的反弹。许多国家把生物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王昌林分析说:“如美国推行清洁能源革命,投的钱很多,预算是300多亿美元。投向清洁能源技术和生物产业技术两大方向。而日本的新增长战略,主要着眼于环境、能源和健康产业。另外,韩国也把生物产业作为发展重点。”
未来我国生物产业究竟应该怎么干?王昌林分析说:“首先,我们对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方向有一些总体的判断。第一,我们认为,信息技术正在并将继续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第二,生命科学和生物科技的突破可能会引发新的产业革命,为我们带来一些新的食品、材料、新的医疗手段和新的药品等,会引发很多领域的深刻变革。第三,新能源的发展目前微不足道,但是未来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第四,有可能主要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纳米、新材料技术的交叉融合突破会催生大批的新兴产业,引发我们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等。”
对于生物产业,有关机构认为2035年进入生物时代。首先它认为生物工业的比重会占到39%,生物农业会占到36%左右,生物医药是30%左右。大体上第一位应该是生物工业,第二位是生物农业,
第三位是生物医药。这是从世界来看的一个总体趋势。
“而我们现在的结构是生物医药占的比重比较大,占了70%到80%,第二个是生物农药,最后是生物制造。”王昌林表示:“从国内的发展趋势来看,我们认为未来10年,生物产业保持20%以上的增速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第一,我们健康需求的消费会快速地发展、增长,未来市场潜力很大;第二,国内的农业发展对生物农业的需求非常快。另外生物制造替代传统产业也是非常快的。”
“未来的发展潜力我认为不是规模的问题,核心的问题是怎么样提升能力。围绕这些判断,我们针对每个领域制定了一个发展的路线图。”王昌林表示。
如生物医药核心的问题是要围绕如何推进医药工业的质变和突破,提升我们的创新能力,推进国际化的发展。生物农业核心的问题就是要怎么样提升育种的竞争力,现在我们种业的问题面临安全问题。生物制造核心问题是怎么样加快重大的品种的研发和产业化步伐。现在规模很小,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
“总体上,这个行业我有一个判断,我认为生物领域最有潜力的企业可能是生物制造领域,第二个领域我认为在医药领域,发展潜力最大的可能是疫苗、诊断试剂、器械等。”王昌林表示:“因此,‘十二五’期间,要加快构建现代生物体系,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要合理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生物农业,积极培育生物制造,加快发展生物能源,生物环保和生物技术服务业,把生物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支柱性的产业。到2015年生物产业打造成4万亿元左右产值的支柱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