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 统一规划布局 推广生物技术——昌邑畜牧业告别“脏乱差”
“使用生物技术的生猪得病少了,上了‘发酵床’的幼崽很少死亡,生猪幼崽的成活率提高了15%以上,实现了粪污零排放和零污染。”山东昌邑市围子镇养猪户王连国提起生物养殖技术赞不绝口。
近年来,昌邑市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一主线,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提高畜产品产量、质量和效益为重心,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美化生活环境、统一制定规划提高生产标准和实施生物技术提高产品质量3项措施,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畜牧业经济结构, 让畜牧业告别了“脏、乱、差”,开启了畜牧业健康发展新篇章。
转变畜牧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根治“脏”。
畜禽粪便污染一直是畜牧业发展的难题。“变废为宝,发展畜牧循环经济”是该市根治畜牧业污染的新思路。谈到变废为宝,卜庄镇的董玉兵打开了话匣子,“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解决环保问题,俺看中的是昌邑及周边地区18万亩大姜使用冲施肥的巨大市场潜力。下一步,俺将把全镇的畜禽粪便收购过来,全部生产出生物有机肥。”
畜禽粪便污染一直是畜牧业发展的难题。“变废为宝,发展畜牧循环经济”是该市根治畜牧业污染的新思路。谈到变废为宝,卜庄镇的董玉兵打开了话匣子,“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解决环保问题,俺看中的是昌邑及周边地区18万亩大姜使用冲施肥的巨大市场潜力。下一步,俺将把全镇的畜禽粪便收购过来,全部生产出生物有机肥。”
据了解,董玉兵投资400万元建起了沼气池项目和有机肥加工厂,不仅自己养殖场产生的粪便全部得到了处理,生产的沼气还免费供应100多户村民用气。目前,昌邑市生物有机肥生产厂家已达到6家,生产能力10万多吨。养殖场区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达到329处,配套率达到80%;无害化处理畜禽粪污总量达20万吨,占畜禽粪污总量的85%以上。
调整优化畜禽养殖环境,提高生产标准,根治“乱”。
“养猪场搬走了可给我们解决了难题。以前这里猪粪成堆,污水到处都是,夏天苍蝇蚊子到处飞,大热天家里都不敢开窗,现在好了,道路干净了,空气也清新了。”卜庄镇丰台村村民陆庚深乐得合不拢嘴。
据丰台村支部书记刘修涛介绍,以前村民刘领东办了个养猪场,给周边村民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今年市里规划建设了丰海良种猪场,将刘修涛的养猪场搬出了村子,深受百姓好评。针对以前企业分散经营,管理不善现象,该市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生态化养殖的原则,以规范场区布局、养殖场舍改造、信息化装备、防疫和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备为重点,建立畜禽养殖、加工园区,实施养殖场(户)退村进园。
目前,已有昌邑市蒙牛万头奶牛优质奶基地项目、山东泰森新昌食品有限公司肉禽加工项目和5000万只肉禽养殖示范基地项目等11个重点项目进入园区。此外,积极扶持发展畜牧合作社,逐步建立起“畜牧龙头企业+畜牧合作社+养殖企业(场、户)”的新型畜牧产业化经营模式,依靠龙头带动,推动标准化生产,目前,该市畜牧合作社已达到108家。其中,长江奶牛合作社现已发展12户,760头奶牛,实行统一饲料、统一饲养、统一防疫、统一挤奶、统一销售,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转变发展思路,实施生物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根治“差”。
“通过使用生物技术,每只鸡用药成本节约0.30元,节省饲料成本0.50元。更重要的是使用生物技术的畜禽,可以达到无公害出口标准,每只鸡可以增加收入0.50元。”受益于生物养殖的都昌街道岞埠村养鸡户徐乃敏高兴地告诉记者。针对 目前畜产品药残超标和畜牧养殖粪便污染严重难题,该市畜牧局积极实施畜牧生态市建设工程,与澳大利亚投资企业——山东苏柯汉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饲料生产、畜禽养殖、粪污处理、畜产品加工等环节全面使用生物菌、生物酶技术。通过使用生物技术,降低了养殖成本,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畜产品质量,增加了养殖效益。据了解,使用生物技术仅减少用药、用料一项,畜牧业可增加收入1亿元。此外,该市推广 “自然养猪法”生物技术使该市养猪业快速发展。目前,该市使用“自然养猪法”的养猪场有112个,发酵床面积达8万平方米,占整个生猪出栏量的30%以上。今年1-7月份,该市生猪出栏达到38.5万头,比去年增长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