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新网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大力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能耗、物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对此,多位业界代表委员表示,我国政府一贯倡导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新时期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资源、能源综合利用上实现新的突破。其中,发展生物燃料产业就是一条重要途径,我国应出台切实的激励政策,支持生物燃料产业有序、科学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生物化工研究所所长邢新会认为,目前我国碳排放量居高不下,化石资源日渐减少,应该大力发展可再生的清洁生物燃料产业,探索出一条适合国情的生物燃料工艺路线。目前我国上了不少生物燃料项目,各种原料、工艺路线的都有,但是项目一哄而上的背后还存在很多技术问题,突出表现在基础研究方面还比较薄弱,产品转化率比较低,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大力支持有发展前景的前沿生物燃料生产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此外,很多生物燃料企业是新企业、小企业,在融资上还存在困难。对此,他建议国家重点支持,对这些新技术的产业化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柄生对此也表示赞同。他告诉记者,目前制约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核心是技术上还缺乏突破。此外,秸秆等农林废物比较分散,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原料供应是一个大问题。因此,建立可靠稳定的原料收集渠道也亟待解决。
济南圣泉集团是我国率先实现纤维素乙醇车用燃料商业化生产的企业,全国人大代表、该公司董事长唐一林认为,用植物秸秆生产纤维素燃料乙醇的节能减排效果明显。添加10%燃料乙醇的车用乙醇汽油可减少一氧化碳排放25%~3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还使尾气中氮氧化物、酮类等污染物的浓度明显降低,能有效缓解雾霾天气的发生。但是,我国燃料乙醇推广使用与国际水平相比还远远不够,建议国家尽快研究制定出秸秆产纤维素乙醇的检测标准,以方便相关财政优惠政策的实施,鼓励更多民营企业进入该领域。
全国政协委员、中石化科技委员会顾问曹湘洪院士认为,目前生物燃料总体上还处于技术开发阶段,缺少成熟的技术,经济性也存在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更高的热情和积极性来推动可再生的生物能源的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董事长陈义龙建议,我国应尽快修改《可再生能源法》,建立公平的市场秩序,从法律上承认生物燃料产业应有的地位,同时建立公平的市场秩序,为生物燃料与化石能源开展公平的市场竞争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