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维生素C  葡萄酒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上海有机所丁奎岭团队最近在阿维菌素菌种遗传改造方面取得新突破

   日期:2013-04-12     来源:科学时报    浏览:1916    评论:0    
核心提示: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丁奎岭本报记者 黄辛 通讯员 朱泰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有机所)有机氟化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丁奎岭
丁奎岭
本报记者 黄辛 通讯员 朱泰来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有机所)有机氟化学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通过研究发现,在一些有机氟化学反应中,水不仅不会带来负面影响,而且还会高效促进这些氟化学反应;甚至在某些氟化学反应中,水的存在对于反应的顺利进行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意味着,水这种大自然中最易得的“绿色”溶剂,今后有可能在一些氟化学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该所在氟化学领域的三氟甲基化等方法学研究成果,近来受到了国际化学化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周刊之一、美国化学会出版的《化学与工程新闻》的再次关注。
完善战略研究机制
当前,上海有机所已经形成了“强调面向国家需求、面向学科前沿,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强调学科交叉,鼓励跨学科、跨组、跨室的团队合作研究;强调重大产出导向,培育新的增长点”的发展思路,并且进行改革,相关措施正在稳步推进。
上海有机所将对该所的科研结构进行调整完善,形成以学科组建研究室、以五个重点培育方向构建研究中心、以三个重大突破搭建技术转移转化平台的三位一体的高效科研组织构架。
刚获得“上海市优秀科研院所长”称号的上海有机所所长丁奎岭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谋划好"一三五"战略,是研究所必须首先要做好的事,上海有机所将持续开展科技发展路线图战略研究,提升敏捷反应能力,建设与完善多层次、经常化、有重点的战略研究机制。”
丁奎岭特别指出,要充分发挥上海有机所在原创性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做“独特”和“有用”的科学,以科学的认知与发现为国家和企业解决关键问题。他强调:“这正是上海有机所实现"三个重大突破"的核心理念。”
基础与应用并重
在丁奎岭看来,没有原创性的基础研究作为支撑,很难实现真正的高技术创新,高水平的成果转移转化就更无从谈起。“上海有机所的"三个重大突破"都十分强调基础研究原创性成果的进一步延伸。”
以“高性能聚烯烃材料制备的关键科学、技术与应用”为例,作为系列高新技术的集成,该项目凝聚了上海有机所金属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年来的成果积累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7项,美国、欧洲专利也已获得授权。事实上这些成果的取得,与该团队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基于边臂策略的立体化学控制与催化研究”中所提出的相关催化新概念密切相关,充分体现了基础研究的创新对于技术突破的重要支撑作用。
丁奎岭表示,只有从源头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才能解决我国因缺乏高性能聚烯烃的催化剂技术而长期依赖进口的问题。
目前,该成果已通过与九江中科鑫星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加快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产业化进程,采用新技术后,在改建的千吨/年生产线上产出的产品性能已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准。
“好的科学研究是优雅而又有深度的,绝非跟风和盲从。”丁奎岭特别强调,“它能融合多领域、多学科优势,打破核心技术壁垒,经受市场考验,引领新的产业趋势,实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突破。而这也正是上海有机所基础研究的职责所在。”
学科交叉是创新源泉
纵观近年来国内外的重大科技新突破,学科间的综合交叉融合已成为科技创新生命力的源泉。在丁奎岭看来,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交叉与融合,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重大突破”的关键。
以“化学理念指导的抗生素生产菌种遗传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为例,上海有机所相关团队强调有机化学与生物学的交叉,“用"化学的思想解决生物学的问题",发展自主创新的技术;用"生物的技术克服化学合成的困难",从而实现产品的自主创新。”丁奎岭将该团队最近在抗生素生产菌种遗传改造方面取得的新突破,誉为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天作之合”。
据介绍,该团队在阿维菌素生产菌种改造中获得的新一代重组菌株,无效组分减少约60%,新工艺的纯化过程中将不再使用甲苯等有毒溶剂,预计推广后的总体经济效益将提高15%~20%。
“学科交叉的生命力还体现在它的延伸性和持续性,重大突破将成为其中一个引爆点。”丁奎岭以绿色农药创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为例进一步解释说,这个项目经过十几年从零开始的不懈努力,目前丙酯草醚/异丙酯草醚已累计推广面积超过2000多万亩,今年有望正式通过农药登记申请。相关农药先导类化合物的发现,已获得欧盟和美、日、加、韩等国的发明专利授权。
“但这只是开始,由此建立的平台,凝聚的人才队伍将为创制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新农药、为后续成果的产出提供基础与平台。”
上海有机所还先后与瑞士先正达、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德国巴斯夫公司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为我国创制绿色生态农药新品种走出国门创造了有利条件。
措施落实稳步推进
上海有机所为了稳步推进“一三五”战略,在人、财、物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与措施。
在人才上,将建立以首席科学家领衔的包括工程化人才和专业化的院地合作人才参与的“协作攻关”团队机制;实施特殊的人才政策,单独制定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加大知识产权、商务谈判、金融投资、法务等人才的引进力度。
在经费上,设立上海有机所重大突破项目,并给予稳定支持,以保障3个重大突破项目的稳定推进。同时,在资源配置方面优先支持,例如实验室用房、特殊仪器设备的购置等。
丁奎岭表示,将由所长挂帅,3位副所长分别负责1项重大突破项目进展推进,并按照“三个重大突破”的特点,分别成立专家战略咨询委员会。他强调:“要改变以论文、专利为主要标准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以实际贡献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
丁奎岭特别强调研究所要关注一流人才队伍建设,他表示,加强年轻学术带头人的引进与培养,形成年龄结构合理、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是实施“一三五”战略的基础。
上海有机所引进的哈佛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系教授袁钧瑛,已获批国家“顶尖千人计划”项目。她是世界上第一个细胞死亡基因的发现者,由她领衔的“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的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教授余金权则获批国家“千人计划”短期项目,他是惰性C-H键活化领域最为活跃和知名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加盟,使“烯烃与烷烃的转化与应用研究”中科院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增添活力。
《中国科学报》 (2013-04-09 第5版 创新周刊)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4年发酵工业网第12期电子月刊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