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社(记者 谭建明 段思源)在3000多年的酿制历史中,西凤酒曾赢得“国酒之母,白酒之源”的美誉,是我国老牌四大名酒之一。千年的历史文化造就了它“开坛香十里,隔壁醉三家”的荣誉;不管是“烧坊遍地,满城飘香”的繁荣,还是“知味停车,闻香下马”的典故,都不乏溢美之辞,曾经一度,西凤酒作为“国酒之母”的地位是别的品牌永远无法争取到的。但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期,面对激列的市场竞争,西凤酒不仅与茅台、泸州老窖汾酒等名酒拉开了差距,而且还与一批脱颖而出的地方名酒差距加大。这不仅让局外人困惑,也让当地人为之扼腕!
到底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012年十月,新华社的一则新闻调查将西凤酒推到了风口浪尖。报道指这家陕西白酒龙头企业通过“假销售”制造繁荣泡沫,用“真奖励”向个人输送利益,变相损害企业,致使陕西西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亏损达4.2亿。2012年10月15日,中国经济网曾以“西凤酒系列报道之一经营篇”为题,从经营、管理、资本运作等几个角度一一解析,对西凤酒集团经营理念落后,内部管理混乱等一系列问题做出了详实的报道。让人感到惋惜的同时,不得不为这家著名企业捏着一把冷汗!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西凤酒产原地陕西凤翔,从另一个角度了解西凤酒。
很多人都认为西凤酒就是出自西凤酒厂,但一些经销商和职工反映,西凤酒现在有近百个包销买断的品牌酒,一百多家品牌包销商。其中大多数是在西凤酒厂内租赁车间进行勾兑加工和包装,原酒生产都是在外面,甚至有些是在省外。记者了解西凤酒厂的产能与目前市场上西凤酒的销量严重不符。那到底有多少西凤酒是真真出自西凤酒厂呢?记者采访了一位附近酒厂的负责人得知;像目前在市场上卖的比较好的华山论剑、红西凤、西风二代、六年、十五年、西风国典等几十款酒都是包销买断的品牌酒,大部分的原酒都是在外生产。
酿酒中水是酒的命脉,没有足够的品质很好的水源来帮助酒的形成,给足酿造的环境“血液”营养补充,是酿不出品质很好的酒的。曲药是酿造酒的动力,没有曲药在发酵中来“搅动”整个过程,塑造酒的内涵,那发酵的酒就失去了个性。正是由于水和曲药的作用,成就了不同地域、不同香型、不同风格的酒的特点和典型性。而所谓的西凤酒水源凤凰泉水根本就不足以使用。
仅仅只是冠以西风之名,能否称之为“西凤酒”?
记者走访了凤翔县及周边邻县十多家为西凤酒厂生产原浆酒的企业,发现诸多问题。
如邻县某酒厂污水直接排入河道,职工在发酵池边上洗头,洗头水直接流进发酵池;离西凤酒厂不远的神泉酒业也是为西凤酒生产原浆酒的一家企业,据村民反应污水是通过水井直接流入地下,记者在该企业周边没有看到任何排污设施;2009年震惊全国的凤翔铅中毒事件,涉及两县十几个乡镇的污染。如今附近的村民搬走了,企业依然再生产。然而在距离该企业直线不到两公里的距离就有为西凤酒生产原浆酒的酒厂。我们不禁要问西凤酒谁还敢喝?
在凤翔县污水处理厂记者了解到;西凤酒厂的污水不是由污水厂来处理的。那西凤酒厂的污水去了哪里?
雍山在今陕西凤翔县西北。该山下有雍水。雍水东流经岐山、扶风、武功,会武水入渭河。此雍山、雍水,为奯姓雍部落的发源地。如今这条河道早已不复昔日之清澈。在凤翔县境内的河段,黑水滚滚、臭气汹天。记者从当地一位50多岁村民处了解到;这是西凤酒厂排出来的水,从他记事起就这样。横穿5、6个乡镇。记者徒步沿河道穿过一个个村庄,一片片田地,看到的只是被黑水渲染过的河床。更明显的是上游水流大,下游小,逐渐参透到地下。而凤翔县环保局解释;污水是顺着古河道流淌的,没有污染农民的田地,更不会污染地下水。记者在当地相关部门了解到;唐村乡 南指挥乡等几个乡镇地下水位很浅,十几米就能打到水。
十几米的土层能否挡得住污水的渗透?
作为品牌白酒,若生产安全得不到保障,何来品牌之谈?白酒行业市场混乱,自白酒含塑化剂超标事件发生以来,食品安全让消费者再次产生疑问。像西风酒厂这样让人惊心的生产方式,这几百种出自小酒坊的“国酒之母”如何让消费者放心,酒企良心何在?一个对社会如此不负责任的企业,又怎么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国酒之母”的生产如此混乱,需有力的整治措施,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监督体系,相关部门应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避免不作为的情况发生,还消费者一个安全的白酒市场,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喝的舒心,真正树立西凤“国酒之母”的美誉。此事本报将继续关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