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维生素C  葡萄酒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凯赛生物刘修才:创业始于周密规划

   日期:2011-01-12     来源:发酵工业网    作者:发酵网    浏览:1624    评论:0    
  

从生物制药转战生物化工,从实验室研究人员成为创业者,刘修才以其不凡的战略规划,不仅完成了角色转换,而且“按部就班”地将凯赛生物的发展潜力一步步地开发了出来。

2006-2007年,凯赛生物产业有限公司获得了包括高盛和摩根斯丹利等投行在内的逾2亿美元的投资。这家公司由刘修才于1997年创办,并于2000年创办了相应的生产工厂。目前,凯赛生物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法二元酸生产商,80%的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从2004年到2007年,四年间凯赛生物的利润增长了14倍,而根据刘修才的规划,这才仅仅是个开始。未来凯赛生物还将会在海外上市,并力争在2010年实现50亿元的销售额目标。

技术优化,自我融资

刘修才于1994年回国创业,最初从事的是老本行生物制药,但是经营一直没有起色。1995年,在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一次会议上,现凯赛生物的资深副总裁张启先做了一个关于中国未来生物化工产业发展前景的报告,这让处于事业发展瓶颈期的刘修才茅塞顿开,也成为他未来事业的转机,而张启先也因此被刘修才发展成了创业伙伴。

决定新的创业方向后,刘修才迅速调整发展重点,将目光锁定在面向未来的生化产业上。1997年,在北京中关村租用的几间小房内,凯赛生物正式诞生。

与大多数创业者相似,最初,刘修才面临的困境就是缺乏资金。在仔细思考后,他决定暂不直接创办工厂,而是先对自己的创业进程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努力使每一步的发展具备最大的可行性,同时确保最小的风险。

按照刘修才的规划,凯赛成长的第一步是打基础,利用他和张启先的人脉关系与技术网络,从国内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购买有开发价值的生物化工技术,通过技术优化、集成后,再打包卖给国外的公司,从而完成原始积累,并最终在两三年的时间后实现投资办厂。

这一步的战略可行性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它能快速地将中国生物化工的许多研究成果产业化。如果把酿酒业作为中国生物化工的起源,那么中国生物化工的历史相当悠久,化工基础也很雄厚。不过,虽然中国的酿造业遍地开花,而且很多科研院校也在开展生物化工的研究工作,但中国生物化工的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因此,技术优化和品质提升大有可为。

与此同时,由于石油价格高涨,包括杜邦、巴斯夫在内的国际化工巨头都在尝试用生物化工法取代石油化工法来生产化学产品,但目前为止,他们的许多努力均以失败告终,所以,将中国科研机构的生物化工技术进行优化并转卖,有不小的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刘修才拥有在跨国公司工作多年的经验和人脉,知道跨国公司的技术需要。1977-1994年间,刘修才先在国内完成了大学学业,然后进入美国的威斯康辛大学,再先后转战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最后到了山德士制药(诺华制药前身),他从一个实验室转到另一个实验室,一直过着一种非常扁平化的技术研发生活,不过这样的经历也为他在化学相关领域打下了非常扎实的技术基础。“好处就是有人提出一些设想,我基本能够立刻判断出它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然后再拍板决定是否要做。”例如,凯赛的合作伙伴美国杜邦公司曾经提出,能否改变长二元酸的化学结构,使之可用于汽车表层的粉末喷涂。刘修才当时就决定这一构想可行,并承诺了下来,很快开发出了针对性的产品。

而张启先则有在国内生物化工方面多年的专家经验,知道到哪里能够获得跨国公司所需要的技术。因此,凯赛生物创业规划的第一步可以简单归纳为:技术的收购、优化和转卖,即从国内的科研单位、大学和企业购买现成的生物化工技术,然后通过自己的优化,再打包卖给国外的公司。

确立这一步骤后,从1995年到1997年,凯赛生物先后收购了6项技术,并转让了其中的4项技术。这样,凯赛生物不但避免了自主研发的大规模投资和风险,而且以极小的成本完成了资金的原始积累。

持续学习,经验积累

尽管打破了资金困局,但在正式决定自己投资办厂前,刘修才认为还有一个风险。他觉得自己在实际运营企业的管理经验方面仍有欠缺,还需继续学习和积累。因此,他为自己创业规划的第二步骤是经验学习。

事实上,学习精神是刘修才多年养成的良好习惯。

在决定把创业作为自己未来的目标后,当时还在山德士制药实验室工作的刘修才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完善,尤其注重企业经营管理领域的知识学习。为此,他大量阅读了MBA方面的书籍,尤其是财务领域的知识。

但是纸上获得的知识和实际运用毕竟还有差距。对于很多从实验室走出来的创业者来说,经营管理企业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刘修才意识到,如果贸然投资建立自己的工厂,很有可能因为管理经营不善而夭折。因此,他需要一个能够学习到经营管理经验的现实途径。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的办法是投资参股两家已经成立的工厂,并直接参与到企业生产和销售的第一线,尤其是销售。这两家工厂中,一家位于山东淄博,主要生产低黄原胶;另一家位于山东禹城,主要生产聚异麦芽糖。这两家企业从生产到销售,都有比较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而且同属生物化工行业。这两次合资经历使得刘修才以极小的成本,学到了许多生物化工企业经营管理的知识。

刘修才学到的两大经验是:企业结构一定要简单,不能太复杂。现在刘修才的工厂中,只有三层结构:厂长和副厂长、车间主任、一线员工。一个精干的综合办公室统揽了所有后勤工作。在车间设置上,他的工厂只有三个车间,两个不同产品的车间,一个支持系统的车间。即便工厂扩产,也仅仅是把车间扩大,而不是另设新的生产车间。

另外一个经验是关键成本一定要敏感。生物化工是一个发酵行业,动力占到整个原料成本的1/3-1/2。很多公司讲究单位原料的出酸率,但对于其他产品就不那么关心了,凯赛则考虑如何将整体的成本做到最低。

发掘商机,实厂经营

生物制取二元酸(简称生物法)起初是刘修才购买的一项技术。二元酸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工业原料,利用二元酸制成的中间产品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牙刷丝、衣服的定型剂。但在凯赛进入之前,二元酸及其中间体的市场基本为美国杜邦公司所垄断。杜邦公司的传统做法是:通过化学合成的办法(简称化学法)获得二元酸,然后加工成中间产品卖给中国的企业。

刘修才的生物法技术购买自国内某研究所。该研究所的技术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初步实现了商业化生产。但是该研究所面临的困难是:没有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将自己的生物法技术进一步优化,以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卖给杜邦这样的公司,或者直接开发出中间产品以满足终端市场的需要。当时国内的牙刷厂和成衣厂基本上都要从美国的杜邦公司购买中间体。

一开始,刘修才的想法也很简单:从该研究所购买生物法的技术,然后在该技术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最后卖给自己的老客户美国ADM公司。但在一次聚会中,一位朋友谈起了国内二元酸市场的机会和困境,多年的行业背景让刘修才嗅到了其中的商机。

由于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生物法已经取得了相对于化学法的成本优势,而且这种优势越来越明显。生物法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生产从碳9到碳18的多系列产品,而采取的是化学法,只能生产碳12这一单一的产品。

这是一个年销售额达2亿美元的市场。“只要生物法能替代1/10的化学法市场,日子就很好过。”

当时,包括杜邦在内的几家大公司都在寻找用生物法替代传统化学法的解决办法,但都失败了。值得庆幸的是,这个技术掌握在了刘修才手中,他所要做的就是将这一技术进一步优化,使产品纯度达到标准,同时保证合理的成本。

多年的生化行业经验告诉刘修才,通过生物化工的办法制取高纯度的二元酸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于是他开始组织公司力量集中解决关键问题。经过几个月的攻关,历经了失败的痛苦,终于解决了国内外同行至今未能逾越的难题。与此同时,刘修才果断地中止了和ADM的谈判,把生物法二元酸作为自己的第一个创业项目……

以生物资源为原料,用生物法替代化学合成法,让凯赛生物从传统化工生产领域的市场中攻池略地。由于石油等化工原材料价格的持续高涨,用生物法制取基础化学品越来越具有成本优势。目前,曾经垄断二元酸生产的美国杜邦公司已经卖掉自己的工厂,改从凯赛进口二元酸。“我的想法是,用生物化工的方法,把传统化学办法制取的基础化学品一个接一个地取代掉。”刘修才说。

2008年3月,凯赛生物的子公司吉林凯赛成功投产生物丁醇,这将成为刘修才为凯赛规划的另一个增长点的开始。丁醇是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发展目标,和传统燃料汽油相比,丁醇的热值要高出30%,可以直接用于发动机燃烧,而且不会腐蚀汽车发动机。刘修才认为,一旦丁醇作为生物燃料的市场成熟,凯赛就可以抢占市场的制高点。

刘修才的成功之道在于他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创业目标,并通过极强的战略规划,将目标分解成可实现的每一步。刘修才的助手张启先这样认为。

张启先说:“我们当初设想以2-3年的时间实现原始积累,然后自己创办实业。现在基本按照我们当初的构想在进行。”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4年发酵工业网第12期电子月刊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