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趋严——行业迎来发展机会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的频次都有增加的趋势,而多年来,国内农业病虫害防治过于依赖化学农药的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随着化学农药使用量的逐年攀升,害虫的抗药性也在不断增加,导致农民的防治成本高居不下。农业生态污染、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等敏感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同时,消费者也对食品和环境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世界公认的环境友好型药剂,生物农药具有安全、环保、低残留等特征,它代表了未来农药产品的发展趋势,发展生物农药已成为当前许多国家的行业竞争战略。
“目前,我国共有200多家企业从事生物农药的生产,年产量达12万吨,处于有效登记状态的有效成分有90多种,产品约200多个,占农药登记总数的12%,其中,抗生素产品约占生物农药总数的70%。生物农药防治面积2670万公顷,约占农药市场总份额的5%。”国家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药政处工程师张微如是说。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生物农药及微生物农药制造业资产总计169亿元,比上年增长7.0%;主营业务收入321亿元,比上年增长43.4%;利润总额为28亿元,比上年增长60.0%。
与国内火暴的市场相比,近年来全球生物农药产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全球工业分析公司(GIA)发布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到2015年,预计全球生物农药市场将达到28亿美元。记者了解到,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拥有30余家从事生物农药领域研发的高校、科研机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并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井冈霉素、阿维菌素、赤霉素等生物农药生产国。从产业规模和研究深度上分析,井冈霉素、阿维菌素、赤霉素、苏云金杆菌4个品种已经成为了我国生物农药产业中的领军品种。
此外,在采访中,不少业内专家还预测,随着国内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监管部门对化学农药的限制力度有可能不断加大,新型种植主体有望大量涌现,生态有机种养植区、出口农产品企业、新型生态农庄和国家绿色防控基地等纷纷寻求生物农药解决方案,他们对生物农药和综合生物防治技术有着巨大且迫切的需求,生物农药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前不久记者在基层调研时却了解到,虽然生物农药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很明显,但由于存在见效慢、技术流程复杂等不足,农民往往不愿意使用生物农药。另外,主导品种偏少、制剂水平低、成本偏高、防治效果不稳定、应用主体培育不够等诸多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生物防治技术和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
“在技术开发方面,生物农药自身的特点导致其市场竞争力弱,科研成果转化为可用产品比例较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杨普云处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