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反”只是外患
美国商务部近日宣布,将对中国输美味精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调查。中国发酵工业协会味精行业分会有关人士在接受中华工商时报采访时表示,中国销往美国的味精不存在倾销和补贴,中国味精行业更不存在垄断。
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称,今年9月,以生产味精闻名的日本味之素北美分公司提出申诉,宣称中国企业获得政府补贴,在美进行倾销。目前认定的倾销幅度为64.77%至204.69%,补贴幅度高于2%。根据美国贸易救济案处理程序,展开“双反”调查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预定今年11月18日前后进行初裁,如果认定对美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美国商务部将继续进行调查,直至今年12月作出反补贴初裁,明年3月作出反倾销初裁。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2年中国味精对美出口总额约为3690万美元,较2011年略有下降,但比2010年出口总额翻了一番。
味精行业真的存在补贴吗?记者查阅证券时报网获悉,5月20日莲花味精(600186,股吧)曾获政府补助215.3万元。对此,味精行业分会人士表示,这笔补助主要用于公司偿债、补亏和重组,与政府补贴无关。至于是否存在倾销,这位人士坦承,目前我国销往美国的味精价格是低了些,但还是有利润的,并不存在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或低于成本价格抛售到另一国市场的行为,因此不存在倾销。另需强调的是,我国有很多味精企业,而这些企业相互之间是独立的,因此也不存在行业垄断。这位人士表示,9月份全行业就接到了美国将对中国味精进行“双反”的消息,目前正在积极应诉。
其实,美国“双反”只是外患,这位人士坦承,由于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等原因,目前国内味精生产企业生存状况堪忧,大量味精生产企业已经关闭,比如长江以南已经几乎没有味精生产企业了,而黄河以南情况也不乐观。至于导致产能过剩的原因,这位人士解释道,由于味精行业技术门槛不高,虽然生产污染重,但又是个重资产的项目,投资成本较大,因此很受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欢迎,这也导致了目前产量大大超过需求。因此旨在提高行业竞争力的全行业重组和转型、淘汰落后产能势在必行。
事实上,在工信部最新发布的2013年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中,味精行业的目标任务同比增幅最大,与2012年相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增加了14.2万吨,增幅高达99.3%。2010年国内的味精产量已达到256万吨,而目前国内一年的消费量在140多万吨,只能大量出口,以至现在国际市场都饱和了,供大于求的格局已经形成。
已成明日黄花?
众所周知,味精行业在中国曾经历过一段辉煌时期。在鸡精出现之前,味精是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要调味品之一。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味精生产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并于1992年成为世界味精生产的第一大国。2002-20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1%。目前,中国味精的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
但在鸡精出现后,情况则大有改变。作为第一代调味品,味精在生产工艺等方面早已没有上升空间,而其主要成本与鸡精相同,味道却不如鸡精,比如鸡精的鲜度比99%的结晶味精提高了1.58倍,不仅鲜美可品,且富有浓郁的鸡肉鲜味,受到人们的欢迎。因此未来被鸡精等调味品取代是大势所趋。现在人们对产品品质追求高了,替代品增多,近两年买味精的人也就少了,基本还都是中老年人,大部分顾客都会首选鸡精,相关的品牌也多了起来。鸡精属于第二代调味品,不论是从渠道、推广、技术创新层面,都是非常领先的。另外,一些酱油也具有了味精的功能。加上新标准对环保投入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小企业已经没有太多的“生存空间”。
记者走访了一些北京的大型超市发现,在调味品货架上,味精如同丑小鸭一般被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而鸡精却大受消费者欢迎。另外,继味精、鸡精之后的第三代鲜味剂—酵母调味料正在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据悉,目前国内产能较大的味精企业纷纷转型生产酵母调味料。
北京昌平区一物美卖场内,售货员对记者表示,如今中青年人大多选择鸡精,味精的市场还有一些,购买者多以老年人为主,再就是路边练烧烤摊的,比如羊肉串烤熟后撒点盐和孜然,再加少许味精,烤串的味道会好许多,但如果加入鸡精则会串味儿。
能否重拾辉煌?
对于现存的味精企业而言,主要的生存手段无非是打价格战。有业内人士称,一个市场萎缩的行业,加上在生产工艺等方面没有空间上升,其生命周期已经结束了,淘汰是必然趋势,除了价格战,也没有其他竞争空间。
知名品牌莲花味精2012年年报显示,味精行业产量的逐步提升,加大了市场的饱和,供大于求的格局已经形成。而随着第三代调味品的出现,瓜分传统味精行业的消费者市场份额,严重冲击着味精生产企业的生存发展。目前味精的销售对象基本是维持原有客户群,新市场开发不足。在此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味精销售市场逐步萎缩。
上述味精行业分会人士表示,价格战是味精生产企业面临的最尴尬之举,因为现在原料、能源价格及人力成本等上涨的压力太大了,不压价就会失去市场份额,而相互压价又会导致亏损。
而一些停产的中小企业反映说,一家小型味精生产企业产能一般在8000-10000吨,难以同业内龙头几十万吨的产能相提并论。现在,国内几家龙头企业的产能完全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而这些大厂通过规模化生产,成本不断降低,打价格战只有破产。
然而,对于很多中小味精生产企业而言,需要解决的不仅是经营成本不断上升,还有日益提高的环保门槛。作为一个高能耗、高粮耗、高污染的行业,味精生产是国内食品工业中废水的排放大户,也是中国发酵工业的最大污染源。
《2013-2017年中国味精制造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当前,味精行业正处在发展的尴尬时期,市场在不断的萎缩,工艺也没有得到提升,口味也没有转变,除了价格战,似乎没有任何竞争空间,国外市场都已经达到饱和。味精属于第一代调味品,而第二代和第三代调味品已经悄然崛起。因此,尽快实现转型和产品升级是挽救行业的必由之路。
“我们期待吃到更美味的调味品,同时期待味精行业重拾辉煌。”上述味精行业分会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