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生物技术产业基本状况
一、世界纵览眼中
生物技术在制药、环保、食品、基因研究等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最主要的应用方向是生物制药产业。目前,人类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工业,用以开发特色新药或对传统医药进行改良,由此引起了医药工业的重大变革,生物制药技术得以迅速发展。
虽然第一个医药生物技术产品问世至今还不到20年,但全世界已有约2.7亿人从利用生物技术制造出的药物和疫苗中受益。迄今投放市场的生物技术药物和疫苗已接近100种,还有350多种生物技术药物处在最后的临床实验阶段。从1995年到1999年,仅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通过的新产品就有62种。1998年全球生物技术药品销售额达130亿美元,比1997年上升了20%;而1998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额为2400亿美元,仅比1997年增长10%。预计2006年生物技术药品销售额可达240亿美元。
由于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大部分都是上市公司,因此我们把对美国生物技术公司的分析放在第三部分“融资”中。
1. 盈利状况
尽管经过90年代初期的投资振荡,生物技术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同网络公司一样,绝大多数生物技术公司仍处于发展阶段,盈利很少甚至亏损。据美国《投资者商业日报》对194家生物技术公司跟踪调查,其中有28家公司在1999年盈利,比1995年增加了近一倍,但盈利公司也只占总数的14%。事实上,在欧美、日本等国200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中,除了Amgen,Genentech等少数技术创新能力较强、规模较大的公司能够享受到创收的喜悦外,95%以上的公司仍在亏损的经营状况中挣扎,靠风险投资和股票来支撑。
2. 社会约束
1998年美国种植了7000万亩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而转基因食品在欧洲却受到冷遇和严格的政策限制。在美国为转基因产品大开绿灯、鼓励产业开发的时候,德国内阁则于2000年10月18日通过了关于生物技术专利的法律草案,对为生物技术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范围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允许为与特定功能相关的基因或基因片段的发现申请专利;禁止给人体、基因发现和基因序列的发明颁发专利;禁止克隆人和将人胚胎用于商业目的。德国著名生物学家冯阿肯2001年6月9日甚至发出警告说,生物和基因技术的高度发展隐藏着一定危险。有关方面应对生物技术的应用加以限制,尤其是必须严格禁止用于武器制造。可见,在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的观念和社会道德准则有着不同的约束。这种潜在的意识形态力量无疑将极大的影响各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前景。
3. 开发模式
生物技术的开发模式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今天的角度来看,最早的生物技术企业采用的是一种“三八大盖”式的开发模式,最早的几代从事生物技术开发的公司,无论其从事的是蛋白质、抗体还是小分子开发,都依赖于小规模、个人的实验,依靠的更多的是个人能力、经验和单打独斗。而今天,新一代生物技术公司使用大规模、集成化、程序化的流水线式研究发展模式,可以称作“霰弹枪”式了。1997年国际生物制药规模达到146亿美元,2000年则可能达到200亿美元。
以下是根据世界上1998年世界销售量排队的最畅销的十大生物技术药物(单位:百万美元)。
二、欧洲发展迅猛
在欧洲,新兴生物技术公司也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出现。1999年,新企业的创建节奏明显加快,比1998年提高15%。到2001年初,欧洲生物技术公司的数目已达到1351家,资产总值达178亿欧元,比1998年的107亿欧元增长66%。
目前英国暂居于欧洲生物科技企业数量的榜首。德国则是生物科技企业增长最快的国度,近三年来企业数目增加了1.5倍,通过有效的鼓励政策,德国正在努力缩小与英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差距。居于英、德两国之后是法国、瑞典、瑞士、荷兰、芬兰,比利时。
以欧洲生物技术的后起之秀德国为例。若以较严谨的基因工程为生物技术产业定义,德国的生物技术公司从1980年的只有50家,发展至1990年的100多家;到1995年,又增加到250家;截至2001年4月,已经达到接近500家。
德国生物技术公司发展进度
近期的欧洲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1) 企业合并成风。去年,欧洲生物科技界发生了60起合并事件。经过合并,生物科技企业的实力得到壮大,Celltech和Shire两家生物科技公司因此而登上了英国的企业100强排行榜。很多迹象表明:未来将有为数众多的企业像剑桥抗体技术公司和牛津糖原料学公司那样成为资产上十亿欧元的巨型生物科技企业。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投资者对生物技术的信心和踊跃投资。
2) 与传统企业联姻。在为生存和发展而奋斗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新兴生物科技企业与传统制药企业走向联合。在欧洲,1998年有146家、1999年有241家生物科技企业走上与传统企业合作的道路。这种类型的联姻有双重的好处,一方面解决了传统制药企业研发计划滞后、课题转向难的问题,一方面也为新兴企业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经费支持和成果转化余地。
3) 增加科研投入。人类基因的破译为生物科技领域展现了诱人前景,成为生物科技界最尖端的攻关项目。目前,世界上的四座基因破解研究中心有三座设在美国,一座设在英国。今年3月14日,美英两国发表共享基因资讯的共同声明,更加强了英国在上述领域的优势地位。如今,欧洲是世界第二大生物技术研究基地,但与美国的水平仍有明显差距。三年来,欧洲生物科技类企业的收入增长了数倍,但企业的亏损额却未明显减少,原因是这些企业普遍加强了研发力度,将增加的收入投入到研发工作之中。根据调查,目前欧洲有五分之一的生物科技企业拥有流动资本不够维持企业一年的生存。
4) 企业走向成熟。两年的衰退期过后,欧洲生物科技股在去年重获增长。不过,历经股市风雨而生存下来的欧洲生物科技企业似乎正在走向成熟,企业显现出更加稳健、更加贴近市场的发展趋势。与原来的单纯注重科研攻关与课题开发不同,如今,越来越多的欧洲生物科技企业将目标锁定在新药的开发上。
三、国内风云变幻
1. 总体状况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生物技术在第三世界处领先地位。与发达国家比较,在实验室技术上差距也不大,有的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需继续努力创新;在工业化水平上则差距很大。
从1989年深圳科兴公司成立开始,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经历了12年的发展,到2000年已有企业超过500家,但是有国家相关部门药品生产批文的不过40多家,这40多家2000年生物制药产品的销售额不超过20亿元人民币,而其中超过1亿元的仅有深圳科兴、沈阳三生等寥寥数家,大多数处于亏损甚至难以为继的境地。
在我国,1999年医药生物技术公司约为320家, 2000年达到500多家。生产厂家80多家,科研院所和大学297家。2000年我国的生物工程药物制造额将达到22.8亿元人民币,并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长。我国生物制药年制造额增长图如下(单位:亿元人民币):
2. 中外发展时间进程比较
下表是国内外基因药物实现商业化时间比较。
产品名称 |
美国 |
日本 |
中国 |
重组人干扰素α1b
|
|
|
1989 |
重组人干扰素α2a
|
1986.6
|
1988
|
1996 |
重组人干扰素α2b
|
1986.6 |
1988 |
1996 |
重组干扰素γ
|
1990.12 |
1990 |
1994 |
白细胞介素-2
|
1992.5 |
1992 |
1997 |
EPO
|
1989.6 |
1990 |
1997 |
G-CSF
|
1991.2 |
1991 |
1996 |
GM-CSF
|
1991.2 |
|
1997 |
可以得出下图:
经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在重组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两个产品上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差距较小,且总体差距随着时间而逐渐缩小。在1990年、1992年美国先后推出重组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2后,我国都分别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相应产品的商业化。这个时间差距已经比重组人干扰素α2a、G—CSF和GM—CSF要小得多。说明我国在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速度比较快,正在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 美中对照
|
美国 |
中国 |
生物技术公司数量 |
1400多家 |
500多家 |
上市公司数量 |
342 |
47家 |
生物技术现状 |
已形成了基因工程药物、基因治疗、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转基因技术、生物芯片等较为完善的体系,有100多种生物药品上市,300多种生物药品正在临床试验。 |
国内的技术体系则仅仅是个雏形,从1989年我国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干扰素上市到1999年,我国共有包括重组类基因工程药物乙肝疫苗、G—CSF、干扰素、胰岛素等十多种产品投放市场,另有30余种药物在临床和实验阶段。产品多以仿制为主,且重复投资。 |
投入 |
至1998年对生物基因药品的投入达500亿美元,每年追加投入50亿 |
整个行业10年累计投资尚不过40亿人民币 |
美国是现代生物技术的发源地,又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制新型药物的第一个国家。多数基因工程药物都首创于美国。自1971年第一家生物制药公司Cetus公司在美国成立开始试生产生物药品至今,已有140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占全世界生物技术公司的一半以上),生物技术市场资本总额超过400亿美元,年研究经费达50亿美元以上。下面是美国和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对比。
可见,相比于生物技术产业最为发达的美国,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仍然势单力薄,在公司总体数量、上市数量、投入、研制出的生物技术产品数量质量以及自主知识产权方面全面处于落后地位。
4. 知识产权
国内迄今为止只有3个产品获得了国家一类新药批文,这是指世界独创,未列入任何国家药典的新药;而二类新药只是国内独创。因此,从国外买入或者“借”入的技术,只要在国内尚无,就可以成为国家二类新药。目前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15种基因工程药物中,只有一种是中国自己的专利。报告显示,我国生物制药中有90%是国外申请的专利。所以,国内大多数生物技术企业都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这是生物制药产业在中国进一步发展的死结。
但是,加入WTO后,国内生物制药产业不会面临大面积被国外公司起诉的局面。根据中美知识产权谈判达成的谅解备忘录要点,中国对境外知识产权的保护分为三种不同情况,一是1986年之前的专利,由于当时中国无任何产权保护法规,故不予保护;二是1986年到1992年12月31日,这期间国内有一个不成熟的《专利法》,故对这个时间段内的专利,符合某种条件的,在中国可以给予行政保护;三是在1993年1月1日以后的,必须完全按照修改后的《专利法》实施。而国内生物技术产业的主流产品,如干扰素、EPO、胰岛素、生长激素等,不是专利已经过期,就是属于1986年之前产生的专利,不属于保护的范围,在国内没有生产障碍(在国际上则受限制)。
然而,这并不值得庆幸。没有专利官司的同时,意味着国内大多数公司没有自己的专利,如果不走自主研发新药的道路,一是他们永远进入不了国际市场,二是即使在国内市场,由于门槛低,各企业均可以生产,必然陷入过度竞争的泥沼,拼个你死我活,最终只能依靠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沦为跨国公司的“打工仔”。
5.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SWOT分析
1) 优势
Ø 如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所说,下一个创造出更大财富的人将出现在基因领域。基因是生物制药产业的源头、生长点和制高点,源于基因的技术拓展将是21世纪制药企业开发新品的基础,基因研究现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我国有丰富生物资源,在国际上具有优势。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形成多样化的基因群落,基因资源在全世界是最为丰富的。这成为我国的以基因工程为基础的生物技术发展的得天独厚的先天有利因素,是其他国家和地区无可比拟的。同时,也注定我国成为世界上生物技术产品的最大市场。
Ø 传统产业扶植。我国要大力农业和医药工业,离不开生物技术。以医药、化工、环保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对生物技术产业的投资兴趣,也为生物技术企业发掘外部资源、健全自身机制创造了良好条件。
Ø 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已奠定了发展的基础,相对其他产业而言,与国外差距较小;我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HGP)之中承担的1%的任务,使我国在国际生物技术开发领域进入了第一梯队,为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Ø 我国的高水平生物技术人才并不缺乏,目前有297家科研院所与大专院校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方面有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与开发。同时,海外的高级技术人才的回归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海外留学生中,有相当数量在Stanford University, Wisconsin University,Cambridge University等著名大学学习最先进的诸如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芯片、神经生理、药理、微生物工程等知识,生物技术人力资源相当丰富。
2) 劣势
Ø 低水平重复,技术落后。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仍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虽然生物技术公司数量不少,但大部分是低水平重复。投入少,创新不足,知识产权方面有先天缺陷。为了避开知识产权问题,许多项目重复建设,多次引进,技术仍然相对落后,自主创新的成分有限。为了能够获取与较低水平的建设和投入不相称的短期效益和利益,获取现金流,只有通过各种非常规渠道,从国外吸引项目和技术,更加剧了知识产权的问题。导致了恶性循环。
Ø 决策者观念。企业经营决策者的观念相对滞后,在吸引资金、建立企业战略、引进外部人才、整合资源、激励与约束机制方面跟不上企业的发展。实业公司投资时急功近利,巴望明天就能赚钱;而风险投资操作人基本上又都是搞财务的,对项目不大懂,在对真正有风险的需要资金的高科技企业投资时,往往是裹足不前,觉得还不如拿去炒股票稳当。大企业更是要求控股权,结果往往造成项目成功了,技术人员、创业者就被踢开了。极大的影响了技术人员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
Ø 资本运作市场机制不完善。在种子期投资、风险投资、孵化基地建设、创业板市场的建设上仍然不能满足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急切需要。
Ø 尽管我们具有大量的生物技术专门人才,然而我们缺乏由技术发展到市场运作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3) 机会
Ø 以知识与信息为核心的新经济成为社会的主流,IT产业和互联网行业在前一阶段的活跃已经为以生物技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型实业的大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
Ø 生物技术产业不会损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符合我国大力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加上我国现在推行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推进生物技术资源的开发。
Ø 在资金方面,国外风险基金正在逐渐进入中国,包括大型生物技术公司和制药公司在内的跨国企业采用联盟等多种方式对我国生物技术公司进行投资,以及我国自身的风险基金、5000亿元人民币市场的私募基金等发展,加上呼之欲出的创业板,对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将成为助推剂。风险投资体系的引入和规范,以及创业板的即将开放,将对生物高技术产业化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4) 威胁
Ø 面对即将加入WTO的挑战,外国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争夺中国市场的斗争将更为剧烈。不仅国外生物技术厂商大举进入中国,国外基础研究机构也开始进入中国。跨集团在中国谋求联合的目的显而易见,一方面是突破政策限制和贸易壁垒,在中国加入WTO之前抢先在中国建立自己的客户网络、服务网络、品牌网络,进行市场开发的前期工作;另一方面则是大举开发中国宝贵的生物资源,尽可能瓜分这块由基因片段堆积起来的金山。如果我们不加以重视,任其发展,那么这场瓜分生物资源的斗争的结局,将比一个半世纪前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更加惨痛。
四、运筹帷幄在胸
经过对世界范围内、尤其是美国的生物技术产业的分析,对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现状的透视,我们提出对我国生物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七大建议。
1) 在“十五”期间,生物高技术农业产品从6个增加到30个;生物高技术医药产品从18个增加到40个;生物技术关联产业的产品10个;总产值达人民币2000亿元。将此作为发展的硬指标。
2) 有计划、有组织的在全国逐步形成2—3个生物技术的产业群和以生物技术产业为核心(包括信息、材料、电子等)的产业链。吸引大批国际一流的科学家、企业家和金融家到产业群内搞开发合作,并在聚集区内相应建设2—3个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3) 生物技术产业整体水平接近国际先进,在若干重要领域达到国际领先。经过重组,形成少数几家在生产水平上和管理水平上达到国家先进水平,并能形成与国外同类企业相竞争的跨国生物技术公司。10家生物技术公司在国内外进入创业板股票市场。
4) 完善战略联盟和产、学、研结合的生物高技术运行机制。通过联盟使大公司获得小公司一流的技术,而小公司获得研发资金,两者相互依存、优胜互补、共同发展。
5) 大力发展生物高技术产业化的中介组织,提供技术咨询、专利知识咨询、技术服务和法律服务。协助企业组织实施临床前、临床研究(或大田试验)和新药报批等事项。
6) 完善资本运作市场机制。迅速建立由技术市场、资金市场、股权交易市场组成的风险投资体系。中、小企业是生物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主力军,而中、小企业的创建和初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知识创新和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把我国的有限的知识创新成果迅速转向产业化的关键,应尽快规范和启动。而生物技术产业又处于蓬勃发展的初期,应是风险投资的重点对象。创业板市场是国际上发展生物高科技产业的重要措施,正在筹划中的创业板交易系统应把生物技术产业放在重要位置。
7) 尽快就生物技术与社会伦理问题研究对策。在一拥而上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冷静思考,审时度势,保持清醒。社会伦理、道德、法律和公众意识必须领先于技术、产业的发展,否则将带来负面效应。若不未雨绸缪,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了更深层面的效应,其影响将是长久的、难以预料,甚至可能是难于挽回的。
第二部分 生物技术产业特点
一、生物技术产业的主要领域
1. 当前,生物技术产业化主要集中在五个领域:
1) 生物技术药品:如美国基因工程公司(Amgen)生产的畅销药物Epogen(促红细胞生成素),Infergen(生物工程产生的非天然的I型干扰素)和Neupogen(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我国东阿阿胶集团生产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复方阿胶浆和龟甲胶颗粒。
2) 生物技术营养保健品:如美国维灵生物医学集团生产的纯天然促生长素释放配方“高身长”,阿拉斯加深海鱼油“OMEGA-3”;深圳益生堂生物企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益生堂三蛇胆胶囊,脾胃健口服液,细1减肥降脂灵。
3) 应用于生物技术的设备:如意大利ASSEL S.r.l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京都第一科学生产的自动尿十项分析系统;芬兰雷勃集团生产的增强型酶标仪;普生(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HIV1/2 双抗元夹心法诊断试剂盒。
4) 生物技术的信息化:最典型的就是人类基因组计划(HGP),主要涉及人体自身DNA、RNA所携带的生物信息。
5) 生物技术诊断方法和试剂:如南通宏达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乙肝病毒基因扩增检测试剂盒、妊娠检测试剂盒、吗啡类毒品检测试纸条;美国德普公司(Diagnostic products corporation)生产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分析仪。
2. 在生物技术药品当中,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 基因工程药物:如通化东宝的人胰岛素;长春高新的G-CSF(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人生长激素;东阿阿胶的EPO(促红细胞生成素);复星实业的r-sk(重组链激酶)、γ-干扰素;海王生物的α-2b干扰素等。
2) 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血液制品和诊断用品。如天坛生物的各种疫苗、人血白蛋白;金花股份的乙肝乳凝快诊试剂;复星实业的核酸检测试剂。
3) 生化药物:是从生物体分离纯化得到的基本生化成份。如桂林集琦、威远生化、升华拜克的阿维菌素、伊维菌素;星湖科技的肌苷原料药。
3. 不同的领域具有不同的特点。下表是一个拥有投资资金与投资项目选择的矩阵:
投资额(百万元) |
项目 |
7.50 |
诊断试剂,信息化 |
15.00 |
诊断试剂,信息化,设备 |
20.00 |
诊断试剂,信息化,设备,营养保健品 |
100.00 |
诊断试剂,信息化,设备,营养保健品,药品 |
根据上表所示数据,绘制投资资金与投资项目选择增长图:
4. 针对不同的方面,各个领域的优先等级如下:
按所消耗的时间和财力(按由难到简单排列):生物技术药品>生物技术营养保健品>生物技术诊断试剂>设备>生物技术信息化;
按风险(从大到小):生物技术药品>生物技术营养保健品>设备>生物技术信息化>生物技术诊断试剂;
按投放到市场的收获大小(按单项投入市场收益计):生物技术药品>生物技术营养保健品>生物技术诊断试剂>生物技术信息化>设备。
绘制成排名矩阵图如下:
|
时间和财力 |
风险 |
市场收益 |
生物技术药品 |
1 |
1 |
1 |
生物技术营养保健品 |
2 |
2 |
2 |
生物技术诊断试剂和方法 |
3 |
5 |
3 |
生物技术设备 |
4 |
3 |
5 |
生物技术信息化 |
5 |
4 |
4 |
从上图中不难看出,在5个领域中,生物技术药品在投入的时间和财力、承担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以及最终的市场收益方面都处于第一的位置,可以说是生物技术产业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集中体现。由于在技术研发的过程中具有多种不确定因素,随时可能陷入“鸡肋”的困境(在前文已经详细阐述),导致大量资金和宝贵的人力被白白的浪费,或者处于事实上的闲置状态;而产品进入市场后,面临的是更加瞬息万变、难以捉摸的环境和险恶的竞争;加上必须时刻“第三只眼看政策”,国家在药品,尤其是生物技术药品方面的严格谨慎的控制和稳妥的发展步调,足以使一家原本前途光明的生物技术制药公司陷入泥沼,不能自拔。
其次是生物技术营养保健品。其投入的时间和财力稍逊于药品,承担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都比较小,成功后投放市场的收益也相应的少于药品。在中国,营养保健品的审批属于“食”字号类别,相比于药品必须经过“药”字号审批的难度要小得多,在技术监管、申报程序、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诸多方面具有较为广阔的回旋余地和空间。
诊断试剂和方法、设备以及信息化这三个领域,可以说是各有所长。尽管诊断试剂和方法需要投入相对较多的人力和财力,消耗更长的时间,但是其较小的风险与相对较高的收益却让人迷恋。对于一个稳妥、保守、追求稳定和安全的投资者,诊断试剂和方法在生物技术的五大领域中具有独特的位置和非凡的魅力。时间与人力投入处于中等水平;市场收益也属中游,可以交代,然而相比于其他产业的收益而言已经是相当高了;与此同时风险在五大领域中却是最小,足可以令投资人放心,可以腾出精力来关注自己的其他投资。
目前,国际国内大型生物技术公司都将主要精力和财力集中在生物技术药品和保健品上,使得这两个领域的竞争与投资风险明显提高,许多实力相对较弱的投资者都先后在这方面吃了大亏。但在生物技术的诊断方法和诊断试剂方面,却鲜有大公司大企业的介入。从目前国际国内医学发展趋势看,医疗卫生事业的更高境界是对疾病的预防。更多的人、更多的注意力、更多的新闻将会被吸引到有关疾病的预防领域。做好疾病预防的关键是早期病原微生物的检查和脏器功能的检查,所以对于病原的微生物临床诊断和器材功能的检查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和热点。
二、生物技术产业的总体特点
我们已经列举了当前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状况。现在我们来分析作为一个整体,生物技术产业所具有的特点:
1. 大资金,长周期,高风险,厚利润。
1)生物技术是典型的高技术。相比于其他高技术,生物技术所要求的投入大得多,须承担的风险高得多,产出回报也丰厚得多。生物技术要求高知识层次的人才和高新的技术手段,是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多学科高度综合互相渗透的新兴产业。以基因工程药物为例,上游技术(即工程菌的构建)涉及到目的基因的合成、纯化、测序,基因的克隆、导入,工程菌的培养及筛选;下游技术涉及到目标蛋白的纯化及工艺放大,产品质量的检测及保证。
生物技术企业与普通的高科技企业有着天壤之别。有的高科技企业在创业的时候,只有两个创始人,一个车库,加上投资者投入的5000美元,就可以指望他们在3、5个月内拿出一套新的应用程序。
然而生物技术企业的开发对于仪器设备有更高的要求,绝对不是开发应用软件的几台PC和工作站就能打发的。几个不起眼的试管、烧瓶、滴定管、培养器就足以耗去投资者上百美元;而生物材料的来源更是足以令投资者心痛。通常,国内的生物技术企业从创办到开发出新产品正式投放市场,平均需要投入5000万元人民币。目前国外研究开发一个新的生物医药的平均费用在1~3亿美元左右,并随新药开发难度的增加而增加(目前有的还高达6亿美元)。一些大型生物制药公司的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率超过了40%。显然,雄厚的资金是生物药品开发成功的必要保障。对于具体的生物技术项目的投资额度,在下一部分有更为详细的分析和标准。
2)与此同时,投资者还必须做好承担一切风险、出现最糟糕的情况的准备。
在附录四,我们将详细讨论生物技术开发的长周期特征。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技术、市场、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都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变化;国家经济发展状况、通货膨胀、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等因素也可能出现大的转变。在至少10年的开发期之后,投资者才能知道公司的新产品是否具有实用的价值和可能,能否产生足够的利润来弥补投资者精神上的压力和极度绷紧的神经。在此之前漫长的等待期,就像中世纪的商人在漫无边际的沙漠之中,一边枯燥的、焦灼的、却也只能是缓缓的在骆驼背上摇摇欲坠的前行,一边心中暗念“上帝保佑”,期盼着眼前早点浮现出一片令人发狂的绿洲!
3)产品开发中的技术风险无时无刻、无处不在。一个微不足道的失误,一个细小的操作动作的偏差,温度调节的草率,溶液酸碱度的不合适,甚至在工作室里的一个喷嚏,都可能使整个项目前功尽弃;更不用说在技术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流程设计、总体规划、统筹安排了。为了将技术风险降低至最小,技术专家和操作者绞尽脑汁,殚精竭虑,可是谁也不知道下一步会出现什么!技术风险主要存在于开发的前期和中期,随着技术的日渐成熟和完善,产品也初现端倪,技术风险也逐渐减少。
除了技术风险之外,还有管理风险。一群高智商的生物技术专家、学者、教授、博士聚在一个公司、一个实验室里,在普通人的眼里,就是一群科学怪人。对于这帮随心所欲、衣着不整、除了自己实验室里的瓶瓶罐罐、花花草草以外什么也不关心的智力发达的人,如何降低内耗,将其捏合成一个整体,成为一个融洽、合作、高效、最终成功的团队,这也是摆在投资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风险投资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生物技术企业的创办者提供管理服务,解决管理问题,塑造企业文化,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其长远、持续、有后劲的发展提供动力和催化剂。在产品开发的中期和后期,管理风险逐渐凸显出来。同时,如何充分发掘与整合外部资源,突破自身发展的资源瓶颈,也是企业成长中潜在的问题。
资金风险和市场风险是无底洞。在第三部分我们要详细讨论生物技术企业融资结构。简而言之,生物技术企业的融资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旦从第一张开始,就进入了快车道,越来越快,越来越迅猛,无法停止!因为技术开发对于资金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后续研发工作的开展有赖于持续资金的投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旦资金来源掐断,仪器设备、材料、人力、项目合作、国际交流等各个方面全面终止,必然导致半途而废,一个可能非常有潜力、有前景的项目就此寿终正寝了!所以,从融入第一笔风险投资那一天起,生物技术企业领导人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不断的拉投资、拉项目!至于市场,谁也不敢在它的面前高枕无忧。必须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做好项目论证、可行性分析。即使是这样,谁也不敢肯定在漫长的、以10年为单位计算的开发期内,市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尤其到了产品开发的中期和后期,怎样将产品推向市场,采用合适的策划方式,都是新浮出水面的伤脑筋的问题。
4)当然,风险投资家不可能画饼充饥。厚利润是生物技术企业的内在特征,也是风险投资的外在要求。以生物制药为例,一种新生物药品一般上市后2~3年即可收回所有投资,尤其是拥有新产品、专利产品的企业,一旦开发成功便会形成技术垄断优势,利润回报能高达10倍以上。例如美国Amgen公司1989年推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1991年推出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1997年的销售额已分别超过和接近20亿美元。可以说,生物药品一旦开发成功投放市场,将获暴利。
2. 知识和技术的高度集成,自主的知识产权; 先进的生化工程与装备,优秀的产品开发。
3. 不消耗资源,不污染环境。生物技术的内在要求之一就是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的维护,在这一点上,生物技术与核能技术有着较大的区别,而与海洋、环保等产业紧密结合。
4. 中小型生物技术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由于其灵活的经营机制、高效的运作体制、敏感的市场嗅觉、前位的技术水平,中小型生物技术企业应该、并且能够成为生物技术创新领域的弄潮儿。在美国,大型制药公司的R&D不如中小生物技术企业,其销售队伍庞大,而进行产品研发的力量相对不足。下图是美国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每年获得FDA批准的新产品数量:
1996年 |
1997年 |
1998年 |
53 |
39 |
29 |
三、生物制药公司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1.生物制药公司的优势
在以下几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ü 拉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更多更好的新药;
ü 推力:药物科学的发展为新药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条件;
ü 催化剂:市场经济竞争也促进了新药快速发展;
ü 助燃剂:各国政府的大力扶持,政策引导;
ü 后发优势:相比于传统的化学制药,生物制药技术起步晚,起点高,后劲强。
2.生物制药公司的劣势
消费者的“螃蟹”心理:生物制药技术是螃蟹,谁知道它是好是坏?转基因食品都有可能导致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更何况是药片和针剂!风险太大,我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种心理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竞争者的“大棒”政策:为了维护自己的霸主地位,传统的化学制药公司视新兴力量为“异端”,会不遗余力的采取挤压、侵吞等战术,“一棒子打死”,力求打垮新兴的生物制药技术。然而,在今天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已经比较少见。面对成群结队的凶猛的“虎鲸”,体大笨拙的“蓝鲸”逐渐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如今它们已经认识到,更好的方法是和平共处,结为联盟。
“功夫不到家”:生物制药公司自身的规模比较小,机制灵活,然而人财物、内部管理等各方面都有所欠缺,导致抗击市场风险能力不够,“小炮艇”在狂风暴雨中毕竟比航空母舰脆弱得多。稍有闪失,包括公司的某项核心技术在临床开发过程中的一个不确定因素,就可能带来灭顶之灾。在附录四所举的案例中,西安杨森毕竟能够抗住冲击。换成一家200人不到的小型生物技术公司,会是什么下场?
“一棵树上吊死”:倘若是单打独斗的话,生物制药公司往往很难在两条战线上同时作战。公司的技术力量、资金情况、经营管理水平等限制公司的产品研发多途径进行。于是公司只好把自己的性命寄托在一项正在开发之中的产品上,一边拼命的从外界拉投资,一边心中暗念“阿弥陀佛”。
“各路神仙不在家”:不是不在家,是自身整合外界资源的能力不够,不能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发挥自己的长处,在资金聚合、人才聚合、技术聚合、市场聚合和管理聚合等方面跃升一个台阶。
四、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生物技术企业
生物技术产品的巨额利润,促使全世界众多的投资者纷纷加入到这一领域。这为生物技术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生命力,也创造了生物技术的空前繁荣。相当数量的投资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名利双收。然而,生物技术产品的大投资、高风险使更多的投资者饱尝失败的辛酸,甚至家破人亡!那么,如何才能避免不幸,而在充满危险与失败的道路上取得成功呢?其关键是作为投资者要时刻清楚下面五大核心问题:
Ø 目标产品的市场需求
Ø 目标产品的技术水平
Ø 目标产品的投资准确估算
Ø 目标产品与国际国内的政策关系
Ø 目标产品的寿命和国际国内近期在类似产品中的研制状况
如果难以完全清楚以上五个问题,则必须请有关专家掌握相关信息,并且要特别注意投资的额度不能超越自己支付能力的极限。选项目时要量力而行,且莫好大喜功。好的项目应该是:投资少、竞争小、周期短、市场广阔。
第三部分 生物技术产业融资
资深的生物技术企业家Michael Shepard指出,风险投资家总会面对一群天才的青年和伟大的想法,因此很难下结论到底支持谁。这种感觉就像“如何从许多清一色的成绩为A的学生中挑一个出来继续攻读我的博士生?”而投资者愿意看到的公司必须包括三种类型的核心人员:一名学识渊博的科学家,一名富有生物制药经验的行政长官,一名具有显赫经历的商业人士或金融专家。
下面详细探讨生物技术企业融资的各个阶段特征。
一、风险投资
在中国,风险投资仍未发展完善和规范。尤其在历史同样短暂的生物技术领域,风险投资所发挥的作用就更是微乎其微。这里,我们主要以美国的风险投资对生物技术企业的支持为例进行讨论,也希望能够籍此对中国的生物技术企业吸纳风险投资有所借鉴和帮助。
1.生物技术企业的起步包括以下四个阶段,也是风险投资最为关注的阶段:
a) 种子期(Seed Stage)
种子期是指创新项目处于创意、发明或仅有实验室初级产品阶段。
在种子期,生物技术产品(或项目)的发明人(或创业企业)需要投入资金进行产品(或项目)的研发、成熟样品的产出和形成产业化生产方案,以验证其创意的可行性和经济技术合理性。
这个时期的风险投资称为种子资金,投资目的是使项目创意商品化,通常投资规模不大,但风险高。其来源主要有私募个人资金和申请创投基金。此阶段的风险投资多为“天使投资人”(angel)提供,这些用个人财产进行投资的投资人主要是创始人及其亲人、朋友,以及看好生物技术产业的个人投资者如银行家、富翁和有远见卓识的投资家等。种子期投资使生物技术企业的创业者得以搭建起公司的框架,并开始签订合约,如新公司和技术及知识产权提供者(通常是科学家)之间的合约;另外创业者还要起草书面的商业计划书,以准备吸引其他投资者,包括工业领域和流通领域的支持者,让他们产生兴趣,提供资金支持。然而要注意的一点是,“天使”们往往倾向于花大笔资金开发产品,然后卖给大的制药公司,满足于取得现金,而不是公司整体价值的增加。
b) 创业期(导入期,Start-up Stage)
创业期是指创投项目产品完成商品化(中试)并进入试销阶段。
在这个阶段,需要大量资金购买生产设备、产品后续研发和进行产品的市场试销,确定产品的市场可行性和开始构建营销网络。
由于此时生物技术企业还没有经营业绩,很难获得商业信贷,这一阶段通常是风险投资的进入阶段,称为创业资金。所承担的风险因项目创业期时间长短的不确定而加大,多为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提供创业资金的一般是风险投资公司(Venture Capital Firm)和风险投资人(adventure capitalists)。
c) 成长期(扩张期,Expansion Stage)
成长期是指创投项目(或企业)处于扩大生产、开拓市场,而达到一定经营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的阶段。
这也是风险投资的主要阶段,资金需要量增加,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加大。投资此阶段的风险资本来源为原有投资者增资和新的风险投资者的进入,包括战略投资方、产业附属投资公司(Corporate Venture Investors/Direct Investors)等,主要采用风险及创业投资、股权认购的方法,在既无足够担保,又无足够抵押品,而又确信项目能获取高额回报的情况下,安排互惠的贷款或股权认购投资。投资又分为营运资金和扩张资金。
d) 成熟期(Mature Stage)
成熟期是指生物技术企业进入大工业生产阶段。这也是上市前的最后一个阶段和风险投资的退出阶段。
在这一阶段,企业已形成一定的现金流,技术成熟、市场稳定,具有足够的资信信贷能力。故虽然资金的需求量很大,但风险投资已很少再增加投资,并开始寻求退出。
由此,风险投资的投入有四个阶段:种子期的小投入、创业期的大投入、成长期的大投入及成熟期的部分投入。他们分别对应着创业项目产品成长的四个过程。
实际操作中,在时间上这四个阶段之间并无明显的界限,而在具体的数额上也并非如想象中那样泾渭分明。比如说,在成熟期,生物技术企业一方面仍然需要大量的后续资金投入,以维持其产品开发、技术更新、人员结构和对外交流等需要;另一方面,生物技术企业又仍然能够博得相当数量投资人的青睐,因为其良好的业绩、扎实的技术基础、优良的概念、广阔的发展前景和上市后很可能具有的出色表现,将对投资人产生莫大的吸引力。谁会轻易抛弃这么一个香馍馍呢?
在下面的表格中,第一和第二投资期类似于创业期(即导入期)。
生物技术企业在不同阶段筹措的风险投资数额
|
种子期 |
第一期 |
第二期 |
第三期 |
第四期/麦则恩投资 |
IPO |
范围
均值 |
1.5~7
5 |
1.4~17
7.5 |
2.5~13.6
8.6 |
8.6~17
13.4 |
5~37
18.5 |
10~65.7
29.3 |
平均筹资总额 |
|
|
|
|
IPO前为53 |
IPO中82.3 |
单位:百万美元
2.风险投资的过程
2.1投入过程
2.1.1投资项目的产生、筛选及可行性研究
有的生物技术人员以为风险投资家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想法。不幸的是,他们了解。普遍来讲,风险投资家都是非常精明的人。在某些方面,他们可能比专业人员了解得更多。因此应该做的是充分利用机会学习,而不只是简单地打发他们。风险投资家都是经验丰富的专门人员,对于他们,一份恰如其分的商业计划书是必不可少的。他们在投资之前,会对生物技术企业所提供的支持技术可行性的数据进行分析。在此期间,资金主要用于寻找合适的公司经营地、组建研发小组、招聘重要管理人员(包括CEO、研发小组负责人、业务负责人)、开始产品开发的过程。
2.1.2交易结构设计
A.金融工具设计
选择金融工具是风险投资交易结构设计的第一个重要环节,选择金融工具的关键是对风险投资人要确保投资的变现、对投资的保护和对企业的适度控制;对风险企业家则希望能够领导他所创建的企业,并要求金融工具设计能确保其后续融资的要求。通常有关金融工具设计的最常见的几种金融工具是:优先股(preferred stock)、可转换债(convertible debt)和附购股权债(debt with warrants)。
B.股权安排与交易定价
股权安排与交易定价是风险投资交易结构设计的第二个重要环节,也是交易结构设计中关于财务结构安排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股权安排是要确定风险投资人在被投资企业全部股权中所占的份额。这里涉及三项内容:确定被投资企业的股份分配;确定风险投资额;确定资金分期到位与检查标准。
确定股权份额的方法通常是现金流量折现法。即通过将预测的被投资企业未来的现金流折现的办法确定其在未来某个时点的价值,然后在考虑风险投资额规模的前提下按照双方认可的回报率来确定被投资企业原有股东的权益份额和风险投资人应占的股权比例。
C.治理结构安排
治理结构安排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要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来协调风险投资人和被投资企业管理层之间的关系以防止管理层以风险投资人的损失为代价来谋求自利益的最大化。在西方,治理结构安排主要依赖于两种机制:一种是激励机制,另一种是约束机制。
治理结构安排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管理层的股权安排;风险投资人的股权安排;对管理层的期权安排。
2.1.3签定风险投资协议
在交易结构设计完成后,风险投资人和企业家将签署风险投资协议,协议的主要条款一般包括:项目的股权分配与投资额;作为投融资工具所使用的证券类型和构成;风险资本到位的时间安排与检查标准;投资期限、转让权、偿付协议与投资退出;被投资企业治理结构安排,包括管理层(企业家)工资、董事会席位安排、重大决策权及表决权分配及管理层雇佣条款等;管理层的声明和保证,即企业家需要为业务计划中包含的财务数据提供证据;肯定盟约(Affirmative Covenants)与否定盟约(Negative Covenants),前者是指对企业家在风险投资期内应该从事哪些行为的约定,后者则是对企业家在风险投资期内不得从事哪些行为的约定。
2.2培育过程
2.2.1提供增值服务。主要包括:提供创业者所需的资金;作为创业者的顾问,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与专业人才中介;协助进行企业内部管理与策略规划;参与董事会,协助解决重大经营决策,并提供法律与公关咨询;运用风险投资公司的关系网络提供技术资讯与技术引进渠道;寻找战略合作方的支持,结成战略联盟;介绍有潜力的供应商与购买者;协助企业进行重组、购并以及辅导上市等。生物技术企业的重要因素是人力资源。生物技术企业的创始人多为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他们所拥有的技能和经验不足以应付繁杂的商业与融资问题。而这些对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风险投资方从外部带来的增值服务就显得不可或缺。
2.2.2追加创业资本。风险资本家一般不会向风险企业一次投入全部所需资金,而是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分阶段投入资金。每阶段都定有一个阶段性目标:上一阶段目标的完成,是下一阶段融资的前提。但是,每一阶段的投入资金应当保证足够支撑企业家完成该阶段的目标。这样做既有利于投资者降低投资风险,又可对企业家构成一定的压力与动力。
2.3退出过程
投入到具有高成长性的生物技术企业中的风险投资是一种权益资本,在投资的一定阶段之后,风险投资就要寻求所谓的退出机制来撤出所投资的生物技术企业,在实施资本退出时需要选择适合的退出方式及退出时机。
一般而言,风险投资退出创业企业主要有三种方式:
2.3.1股票上市(IPO)。风险投资退出的最佳场所,风险投资基金组织是金融性机构,在投资后,投资者获得的高额回报便是风险企业成功后,其股票公开上市或企业卖出时的资本收益。如美国的NASDAQ证券市场(或称第二板块市场),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上市标准也较一板市场低。尽管创业投资占整个资本市场的比重很小,但它却是整个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资本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上市公司。
2.3.2股份转让。风险投资退出的另一途径,由于股票上市及股票升值都需要一段时间,因此,许多风险投资资本家采取股份转让的退出方式。其选择的出售对象可以是创业公司或创业者本人。
2.3.3清理公司。风险投资者退出企业的一种办法,相当大部分的风险投资都是不成功、或不很成功的。风险投资的巨大风险反映在高比例的投资失败上。越是处于早期阶段的风险投资,失败的比例就越高。据统计,美国由风险投资所支持的生物技术企业,只有5%~10%的创业可获成功。因此,对于风险投资资本家来说,一旦确认创业企业失去了发展的可能,或者成长太慢,不能给予预期的高回报,就需要果断退出,将能收回的资金用于下一个投资循环。清算方式退出的投资约占风险投资基金的32%,这种方法一般仅能收回原投资总额的64%。
只有安全地退出所投资的创业企业,风险投资才可能实现高额的投资回报和进入下一轮投资计划。所以,对于生物技术企业,有效的退出机制是吸引风险投资的关键。
3.给生物技术企业家的忠告
3.1如何投小基金之所好?
在90年代晚期出现的新局面,也就是小型资金的介入,给生物技术企业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更好的符合小型基金的要求?给股东利益更为充分、全面、有效的保障?
A. 出色的、具有相关经验的管理人员
公司成立时人员班子的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决定了风险投资者是否愿意承担巨大的财务风险。如果公司的核心人员具有超群的技能和非同寻常的经历,那么投资者就会比较放心,从而愿意对公司进行投资。投资者主要审查公司的创业团队中是否具有既有能力又有经验的人员,是否愿意将足够的自有资金投入公司从而分享风险。假如公司后来需要更多的资金,那么它就需要一名CEO,担任这一职位的人员必须具有较深的资历,并且要在金融方面具有显赫的成绩。他的主要工作是寻找公司合伙人并进行融资。
B. 强大的技术力量,能够开发多种而非单一产品
如果你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在某一种你自认为非常先进、独特并且具有足够的市场前景的技术之上,那么你的算盘很可能打错了。投资家非常看重公司的技术水平,他们经常会把只拥有一到两项技术或产品看作公司技术环节薄弱的表现。如果是这样,投资家就认为自己又负担上了额外的技术风险。而投资家的理念恰恰是:“我可以承担产品进入市场之后经营的风险,可是不能承担产品开发失败的风险。”
因此,在商业计划书的字里行间,你必须表现出对于开发多种产品的强大能力和充足信心。生物技术本身是一项尖端技术,具有独享性、排他性和高风险性。而在生物技术内部又存在多个领域,如基因组学、单克隆抗体技术、基因酶技术、细胞信号转导等,各领域之间具有较强的互通性和关联性,在交叉地带往往可以形成新的突破点,带来新的增长点。就像高明的战役指挥官能够在战役最激烈、最残酷的时候仍然保持足够的预备部队,准备几套应变方案,以牢牢掌握战役的主动权一样;生物技术企业家也必须跟自己对于某一种特别技术的偏爱进行斗争,勇于迈出自己最熟悉、最钟爱的领域,进入未知世界——而这往往意味着这个企业的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获得了新生。
C. 在无法打开公开市场之时,能够采用其他手段融资
生物技术企业在创业之后,因市场导入而获得销售收入远远满足不了公司为扩张生产和组织销售而提出的资金需求。因此企业成长阶段的资金需求量很大。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创新的资本需求,流动资金需求,扩张的资金需求。在资金需求面前,企业家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如果公司不幸遇上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局面,无法在IPO市场打开局面,那么企业家必须及早的给自己留下退路,以使自己拥有多种选择而不致陷于被动。
生物技术企业可以采用项目融资的方式解决资金供给的问题。它与一般的公司融资不同。公司融资指一个公司以本身的资信能力为主安排的融资。外部的资金投入者在决定是否对这个公司投资或者提供贷款时的主要依据,是该公司的财务收支状况。而项目融资是为某个特定项目安排的融资。外部资金投入者在最初考虑安排贷款时,主要不是考虑项目出资人的资信,而是考虑项目建成后的净现金流和项目本身的资产能否形成充分的还款能力,它更多的考虑是项目或者公司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而言,项目融资与风险投资是一脉相承的。
大体上,可以采用如下四种方式:
l 间接融资:主要是指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贷款。然而这种方式有一定难度。商业银行和其他盈利性金融机构坚持成本核算、稳健经营的原则,往往不愿为高科技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资金。原因主要有:
一是高科技中小企业的项目风险大,尽管一旦成功就能获得可观收益,但成功的概率偏小,这与银行的稳键经营原则相悖;
二是银行对高科技项目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价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监督难度加大,成本增加,相对于一笔同样数额的款项,贷给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成本要明显偏高;
三是信息不对称,拥有非常好项目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尽管发展前景很好,但对金融机构来说,并不知道项目前景是真好还是假好,因为其他许多已经失败的企业在申请贷款时,也都声称自己的公司期望收益非常可观,使金融机构难辨真伪,也常常使好的项目失去资金的资助;
四是高科技中小企业规模小,资产总量少,而在资产总量中,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比重较大,因此可用于抵押贷款的实物资产不足;
五是高科技中小企业一般处于初创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良好的商誉尚未建立,金融机构无法知晓企业的资信状况。
l 政府资助。政府受自身职能的约束,一方面不可能从财政中支出很多资金用于直接资助高科技中小企业,而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数量多,资金需求量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政府直接投资于风险企业,由于投资软约束,一般效率低下,因而政府提供大量资金的意愿不足。此外,政府资助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盈利,而是为了启动各方面的资金,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因此,对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来说,政府资助非常有限。
l 吸引新的权益性投资者进入,如新的风险资本家、风险投资公司和产业附属投资公司。尤其是产业附属投资公司,它们往往是一些非金融性实业公司下属的独立的风险投资机构,代表母公司的利益进行投资。和专业基金一样,这类投资人通常主要将资金投向一些特定的行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产业性,主要从整个集团的战略发展利益出发。
l 结成战略联盟。稳固的公司合作关系是生物技术企业一道重要的、甚至关系生死存亡的保护伞。与一家叱咤风云的大型制药公司称兄道弟,绝对可以在满足生物技术企业的虚荣心之外,给予公司负责人极大的切实的利益和鼓舞,在拓宽融资渠道、解决技术难题、吸引外部人才、获取优惠政策和降低市场风险等诸多方面,生物技术企业将受益匪浅。
D. 抓得住任何商业机会,而非仅仅从事“热门科学”的研究
在新经济时代,未来走势和发展空间极具想象力的生物技术公司逐渐成为投资家的宠儿。然而,人们对特定经济环境下生物技术企业发展前景的预期普遍过于看好,往往也成了过分投资行为的温床,由此引发的“泡沫经济”现象已在互联网领域得到了印证。因此,对于中小型风险投资基金而言,当许多投资者对高科技概念本身的注意力远远超过对其技术实力和赢利能力的判断时,投资幻觉所引发的投资行为必然会大大偏离其投资价值。因此,这时避免投资趋群、保持理性的投资行为就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尽管经过90年代初期的投资振荡,生物技术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同网络公司一样,绝大多数生物技术公司仍处于发展阶段,盈利很少甚至亏损。据美国《投资者商业日报》对194家生物技术公司跟踪调查,其中有28家公司在1999年盈利,这个数字比1995年增加了近一倍,但盈利公司也只占总数的14%。尤其是在下面即将讨论的“工具公司”和“加速商业化”出现之后,形势更加严重。因此,抓住切实可行的商业机会,不为某些虚幻缥缈的错觉所误导,是生物技术企业自身素质的重要因素。
E. 合适的地点
让人颇为意外的是,如果公司选择了错误的地点作为经营地,它也很难获得风险投资的支持。风险投资家的时间安排非常紧迫,因此他们不愿意花费过多的时间,坐着飞机到处视察自己所投资的企业。在美国,向生物技术企业投资的风险投资公司一般位于旧金山、波士顿、普林斯顿附近,这就意味着,坐落在得克萨斯或者佛罗里达的公司即使引起了风险投资家的注意,也很难获得他们的支持。同样,在中国,坐落在郑州、太原或者是柳州的生物技术专家,在绞尽脑汁为创办自己的公司而四处奔走、请领导盖章、报批手续的时候,也会为难以获得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创业投资而大伤脑筋。因此,给生物技术企业家的忠告就是:选择合适的地点,迈出你的第一步。为了找到合适的地点,吸引更多的投资人,不要嫌麻烦,哪怕自己多走几步路,也是值得的。
3.2不要去迎合!
Ø “工具公司”:90年代,为了降低产品风险,缩短为产生收益所需等待时间,这类公司大批涌现。它们不卖真实的药品,而是开发单一种类工具和服务,如组合化学、基因组学,出售可以获取相关技术的权利。然而,当太多的公司都在做同一种基本工具时,它们的技术和服务就被看成是一般商品,而非稀有、宝贵的资产了。
Ø 声名狼藉的“加速商业化”:其主要思想是,为了使一家只有早期研究项目的新兴公司看起来更成熟一些,更具有吸引力,尽快获得销售收入,降低风险,便将其他公司废弃的药品(最好是处于第二期或第三期临床实验的,然而被大型制药公司遗弃,因为预期市场前景不好,好产品的年收益应当大于5亿美元)拿来继续开发。然而,这样导致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降低了企业的生产能力。又因为公司管理队伍的规模较小,管理水平相对滞后,赶时髦引起了混乱。
与许多人的认识恰恰相反,生物技术企业家并非那种朝三暮四、不惜一切极力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的人。他们往往是自己创办的公司里处于领导地位或者是核心地位的头号技术专家。公司的核心技术,往往是经过他们自己多年呕心沥血的研究和开发得来的,他们对自己公司的核心技术了如指掌,并且感情深厚,就像对待自己的亲身儿子一样。
那么,又为什么会出现迎合现象呢?深层次原因,是生物技术企业对于资金的渴求和市场的压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需要高薪才能留住的技术人员,生物技术企业家经常处于精神极度紧张的状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有什么办法呢?在市场面前,没有人能够幸免。在这种情况的压迫下,企业家往往做出自己最不情愿的事情,委曲求全,放弃自己企业真正的核心技术能力、也是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转而解决眼前的当务之急,谋求短期效益。而这也就造成了生物技术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上市,进入公开资本市场,彻底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建立企业联盟,借助“有财有势”的大型制药公司来充实自己,谋求长远发展。切勿陷入“加速商业化”的误区。买来的普普通通同自己的研究项目争夺时间和资源,也不能激发投资者对公司成长的良好预期。
二、首次公开发行(IPO)
1. 美国现状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首次公开发行市场(IPO)的交易非常活跃。1991年到1992年,生物技术公司上市达到白热化。
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生物技术板块逐渐被冷落,投资者很少对生物技术企业的IPO感兴趣。投资人在介入生物技术股票的时候也异常谨慎,小股本公司不再受欢迎。在1998年1月~1999年4月期间,美国20多家生物技术企业试图上市,仅12家得以实现,成功率不到60%。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
1998年 |
1999年第一季度 |
IPO公司数量 |
9 |
3 |
平均筹资额(万美元) |
2700 |
3500 |
同时,IPO市场出现了两个新的特征:
1) 融资来源:新的融资工具得到发明。在1999年1~5月美国生物技术企业共融资24亿美元,其中在公开市场上融资数额仅占42%。
2) 投资者构成:早期,生物技术的投资者主要是欧美的投资机构。后来,大型工业类公司如壳牌石油也开始介入生物技术企业的投资,这也暗示了生物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
2. 上市的好处
所有的生物技术公司都有一个 共同的、重要的目标:首次公开发行。然而,它们必须筹集到一定的资金,在IPO之前将产品推向市场。上市可以使公司得到稳定、持续的发展,拓宽空间,并使所有参与者得到可观的回报。当然,从私人公司到公众公司的转变不是“摇身一变”就那么简单完成了的。
上市也为早期的风险投资者提供了退出机制,保证了风险投资能够流入新的创业公司。通过推动企业上市融资,一方面解决企业规模化发展必需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使风险投资通过企业上市取得高回报后退出。这样,上市成功的高科技企业激励更多的人进行科技创业,上市退出的风险资本又进入下一个投资循环以及激励更多的人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因此,围绕企业成长就可以形成科研开发→企业孵化→风险投资→企业上市→科研开发……的发展链,构成投资的良性循环。只有向那些能够健康成长、成功上市并产生利润的公司投资,风险投资家才有可能将公司上市后股权转换出来实现的收益作为新的资本进行再投资。
3. 成功实现IPO的因素
生物技术企业的IPO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必须具有较高的声望,最好在生物技术领域有着骄人的业绩。好的投资银行不仅可以使生物技术企业在市场缺乏热度的情况下成功上市,还可以吸引实力雄厚的机构投资者,并能长期提供其他形式的支持,包括提供分析家报道和二次融资的机会。上市之后,一部分投资者进行的是短期交易,如对冲基金、网上交易者和某些普通股民,而机构投资者持有股票时间较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有声誉、有实力的投资银行包括:SBC Warburg Dillion Read,Morgan Stanley Dean Witter,Lehman Brothers,Hambrecht & Quist等。
公司自身的业绩自然是关键因素之一。在中国,这意味着必须满足《公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和《创业企业股票发行上市条例》等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股票发行上市的基本条件,如公司股本总额、经营业绩、资产负债率、资产构成要素等资产状况。除此以外,还有以下要求:
1) 在同一管理层下持续经营两年以上。
2) 企业具有独立的营运能力,真正实现“三分开”。股份有限公司的人员、资产和财务与集团公司分开,进行独立运作。即所谓的人、财、物“三分开”原则。
3) 突出和规范主营业务。对于创业板的拟上市企业来说,在改制期间,确定和突出主营业务,增强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既是争取获得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通过的关键,也是得到投资者关注和青睐的重点。
4) 规范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公司管治制度,强化董事及董事会的责任,提高董事会的质量和独立性,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以构建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完善的制衡、约束机制,从而有效地防止和消除内部人控制现象。
5) 企业改制后的财务制度应符合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要求。
6) 加大公司信息披露的强度。
4. IPO之后
4.1信息披露
公司一旦上市,就不再是私有公司,而侪身于公众公司中的一员,就有义务把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及其详细进度向投资者进行披露。这是棘手的事情,因为投资者实际上很少了解生物技术产品、药品开发的详细过程,因而不管是利空消息还是利好消息,都可能引发过度反应。因此,北美密歇根湖畔的一只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可能在南美亚玛逊河的入海口引发一场狂暴的飓风和海啸,这种局面在生物技术企业的公开市场上是随时可能爆发的。
4.2确认投资者构成
上市之后,生物技术企业的投资者构成通常会发生一定程度变化。风险投资者和早期的机构投资者在禁售期(Lockup Period)之后,会出售自己持有的股票以实现利润与退出。禁售期是指公司未上市时持有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在公司上市后,必须在一段时间内(一般是18个月)之后,方可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自己的股票。这一措施主要是防止抛售,有利于支持股票在后继市场上表现,以吸引更多投资者。
不过,IPO后,大多数风险投资家愿意继续持有该股票,因为他们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另一种是重新投资于未上市的、尚处于创业期的公司,然后等待其实现IPO。两相比较,他们当然会选择前者,毕竟这样做风险会小得多。
另外,CEO们要面临一个普遍的新问题,即个人投资者的突然增加。这些投资者对于生物技术公司的技术和产品很感兴趣,然而通常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因此难以判断公司的真实情况,做出过激反应也就不足为奇。
三、公开市场
生物技术产业在诞生以来的20年里,已有75种药品、疫苗和诊断实验通过了FDA认证,改变了传统的医学实践模式,创造了数十亿美元的销售收入。
投资者很注意投资生物技术股票所面临的高风险。由于药品研制过程本身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只投资于单个公司行为的确有很大的风险。但是,通过建立适当的投资组合,就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某生物技术类股票分析小组发现,一个包含24种生物技术股票的投资组合中,利空与利好消息会相互中和,若对该组合进行投资,在1994年12月30日~1999年6月30日期间,可得到749%的回报率;而同期其他投资的回报率为:
Nasdaq指数 |
拉塞尔2000指数 |
美国证券交易所药品指数 |
PSE半导体指数 |
250% |
80% |
269% |
241% |
特别的,IDEC制药公司成功研制了抗癌药Rituxan,股价上涨了3526%;MedImmune成功研制两种抗感染药,股价也上涨了3771%。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生物技术类股票公开市场的形势比较严峻。事实上,生物技术类股票具有巨大的价格优势,尽管CEO们自己可能并不这么认为。生物技术公司的股本总额通常远低于大型制药公司,而且其股价通常被低估,投资者可以用少量的资金构造多元化的投资组合,从众多很有潜力的生物技术产品中获益。
分析家和投资者总是抱怨生物技术股票价格过高。然而,从下表的全球生物技术产业前100家公司与世界最大的制药公司Merck公司的比较可以看出,生物技术股的股价被低估了。
|
生物技术产业前100家公司 |
Merck公司 |
销售额(亿美元) |
66 |
269 |
股本总额(亿美元) |
1000 |
1680 |
股本总额与销售额之比 |
15倍 |
6倍 |
研发费用(亿美元) |
45.5 |
18 |
雇员总数(人) |
36100 |
57300 |
处于临床试验第三阶段或等待FDA审批的药品 |
140 |
5 |
已投放市场的药品① |
65 |
35 |
资料来源:BioVenture Consultants Stock Report数据,1999年6月25日
①:仅指凭处方供应的药品
鉴于任何一种产品在推向市场之前都有可能失败,理性的投资者会用其投资换取最多的成功机会。从上表可以看到,投资者买下全部100家最好的生物医疗上市公司(从而也就获得了其产品成功的机会)的资金,还不够买下一家大型制药公司。这说明,给定公司的产品机会,至少在1999年12月,生物技术股股价被低估了。
5. 美国生物技术公司概况
美国的1400余家生物技术公司中,总共上市的约有300家,而盈利的公司仅为10多家,形成了生物技术产业整体损亏与生物技术公司股票大幅增值的强烈反差。目前共有167个生物技术公司在Nasdaq上市交易。生物技术公司股票的增值仅次于信息产业。
1.1排名前10位的生物技术公司表现如下:
公司名称 |
员工人数 |
成立年份 |
IPO时间 |
股价(99年12月31日) |
年平均价格表现 |
99年股价的最高、最低点 |
99年销售收入 |
99年总收入 |
99年研发费用 |
Amgen |
5300 |
1980 |
83.6 |
60.06 |
130.1% |
67—25 |
3190 |
772.9 |
1053.8 |
Genentech |
3300 |
1976 |
80.10 |
134.50 |
177.3% |
143—58 |
1367 |
374.7 |
934.5 |
Immunex |
1100 |
1981 |
83.3 |
109.50 |
247.6% |
121—28 |
478.3 |
118.8 |
39.2 |
Biogen |
1200 |
1978 |
83.6 |
84.50 |
103.6% |
91—38 |
737.4 |
209.8 |
193.0 |
Medimmune |
430 |
1988 |
91.5 |
165.88 |
233.6% |
176—43 |
282.5 |
34.9 |
96.2 |
Chiron |
3247 |
1981 |
83.6 |
42.38 |
61.8% |
45—18 |
793.6 |
310.3 |
485.7 |
Millennium |
850 |
1993 |
96.5 |
122.00 |
371.5% |
144—24 |
186.5 |
147.0 |
21.8 |
Affymetrix |
400 |
1992 |
96.6 |
169.69 |
596.2% |
196—23 |
84.2 |
39.3 |
26.1 |
Genzyme |
3700 |
1981 |
86.6 |
45.00 |
9.5% |
64—30 |
645.5 |
95.3 |
183.9 |
Human genome Sci. |
460 |
1992 |
93.12 |
152.63 |
329.2% |
173—28 |
35.1 |
55.9 |
36.8 |
注:
1. 本表根据各公司在公开市场上流通的普通股总额排序。
2. 表中股价以美元为单位,后三项以百万美元为单位。
3. 销售收入包括产品销售和专利使用权收入。总收入包括销售收入、专利使用权收入、合作协议、研发费用和利息支出。
从上表可以看出,处于前三位的Amgen、Genentech、Immunex的规模均已发展较为成熟,在员工数量上明显高于后几位的公司,当然这与成立的时间、首次公开发行的时间也有一定关系。业绩位列三甲的公司,都是成立于81年之前、在83年之前进行IPO的公司,经过20年的摸爬滚打,已经崛起成为执生物技术之牛耳的大型集团化企业。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位列第三的Immunex,在表中所列举的几项重要指标如销售收、总收入、研发费用等,都落后于排名第四的Biogen;而在股市上的表现则相反,Immunex利用其良好的重组DNA蛋白、多肽的概念,博得了股市的青睐。事实上,在许多行家的眼中,Biogen才是真正有资格侪身三甲的公司。
1.2下面是美国,也是国际三大生物技术公司的表现。不难看出,Biogen公司的经营业绩、增长速度是骄人的,其每股收入也较前两名Amgen、Genentech为佳。
公司名称 |
1998年收入
(百万美元) |
1999年收入
(百万美元) |
增长率(%) |
净收入(百万美元) |
每股收入(美元) |
1998年 |
1999年 |
1998年 |
1999年 |
Amgen |
2624.3 |
3340.4 |
27.3 |
863.2 |
1096.4 |
0.82 |
1.02 |
Genentech |
1150.9 |
1421.4 |
23.5 |
181.9 |
1144.5 |
0.70 |
—4.46 |
Biogen |
557.6 |
794.4 |
42.5 |
138.7 |
220.5 |
0.90 |
1.4 |
1.3下面是根据1998年公司收入排列的国际10大生物技术公司(单位:百万美元)
1.4公开市场上三类生物技术公司的对照:
在产品开发失败消息的影响下,生物技术股票在1992年遭到重挫,气候一直处于缓慢的恢复阶段。直至1995年中期,才出现了转机,生物技术板股票逐渐收复失地,跟上了大市基本的上升趋势。1999年最后几个月,生物技术板股票再度火爆,从1999年底到2000年初,美国证券交易所生物技术指数达到并超过了Standard & Poor 500指数。
在投资于生物技术股票时,必须充分认识清楚并非所有的生物技术股票都是同类型的。根据股本总额,可以将这些股票分成三类,它们的表现迥然不同。
|
第一类 |
第二类 |
第三类 |
所有该类公司的股本总额(亿美元) |
1820 |
20 |
2 |
平均股本总额
(亿美元) |
76 |
3.51 |
0.69 |
每个公司股本范围(亿美元) |
8.07~610 |
1.30~7.39 |
0.13~1.24 |
年度平均股价表现 |
+261% |
+132% |
+49% |
已投放市场的产品 |
14家公司,另含5家工具/服务类公司 |
14家公司,另含6家工具/服务类公司 |
1家工具/服务类公司 |
处于临床第三阶段、向FDA提交的产品① |
4家公司 |
22家 |
4家 |
该类公司总数 |
24家 |
57家 |
23家 |
①:产品已处于最成熟阶段
资料来源:December 1999, BioVenture Consultants Stock Report.
可见,如果某公司的产品通过了临床实验和FDA认证,成功打入了市场,该公司便会在股市上取得丰厚的回报。许多通过认证的药品是在大型制药公司合伙人的协助下销售的。公司拥有开发中的后备产品来支持其未来的收益增长,也容易为市场所认可。第一类公司完全满足上述要求,得到投资者强有力的支持,市场表现出色。
第二类、第三类公司都有开发中的技术与产品,可以将公司提升更高等级。然而第二类公司中只有1/3拥有真实的销售收入,其他的则依赖于公司合伙人的投入。与第一类公司相比,处于第二类的57家公司主要是由于缺少了来自产品的收益,股本总额下降了20多倍,价格也降低了50%。但是如果对它们置之不理,就大错特错了。只要一个关键的产品认证,就能使第二类公司跃升为第一类股票。关键在于是否有合格的管理队伍以及获取资金的能力,将第一个产品推向市场。第三类公司则有一些产品处于第二期或者第三期临床实验,大大降低了产品风险。它们的问题在于,公司在产品尚未推向市场之前,就用尽了资金,或者无法继续融资,因此融资风险是第三类公司的主要伤口。
总之,要想获得投资者长期的支持,就必须为其产品制定清晰的发展计划,从原始技术开始,经过各中间步骤,推向市场。市场才是最终成功的标志。<, ;, DIV>1999年初,三类股票的表现都比较平稳,涨跌幅均在10%以内。接下来,三种股票都显示了上升趋势。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的产品成功消息,投资者也趋向于关注小额股本的股票,这两个因素都刺激了生物技术股票价格的上涨。一年下来,第一类上涨幅度达到了惊人的261%,第二类也达到了132%,连第三类也有49%的涨幅。而同期Standard & Poor 500指数上涨了仅30%。
1.5决定生物技术股票表现的五大因素
90年代后期,华尔街对生物技术股票反应冷淡,主要有五大原因:
a)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市面上资金太充裕,游资过剩也成为生物技术股票遭白眼的理由。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一位基金管理者或股票分析家的投资幅度一般限于10~15家,而且大多数基金禁止拥有一家公司5%以上的股票,以回避证券和交易委员会的信息披露规则。因此,投资必然集中于股本总额大的股票,而难以购买生物技术股票——否则,要么会持有某一家公司的股票比率过大,要么不得不将全部资金投资于购买100种不同的股票,而这是基金的规则所不允许的。
b) 银行之间合并风潮,华尔街公司不断收缩,只有Lehman Brothers,Paine Webber, Hambrecht & Quist(后来也被Chase Bank兼并)等,称职的生物技术投资家、分析家越来越少,难有足够的精力跟踪全部300多家即将上市的生物技术公司,只好选择机构投资者最可能感兴趣的股,这正意味着他们会集中购买股本总额大的第一类股票。
c) 对预期风险的担心。生物技术公司产品开发中的风险事实上同大型制药公司一样大,而抗风险能力则远不如前者,无法用已有的产品销售收入来缓冲产品开发失败的打击。
d) 新宠的出现——网络股。1998年,网络股指数ISDEX上涨了187%,历史重演了当初Genentech首次公开发行给市场带来的轰动。大批资金纷纷流向网络股。这当中甚至包括曾长期支持生物技术产业的Hambrecht & Quist和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互联网企业暂时无法展示它们能够产生持续、有意义的收益,但是在良好的概念面前,投资者觉得这无关紧要。另外,它也不像生物技术公司那样要等上10年才能使一项产品通过认证,时间风险小得多。
e) 普遍的市场因素:股票扰动。惊人的周转率(1990年仅46%,1999年达到76%)意味着利空消息或普遍性的不利因素会对股价产生放大性的影响。公司难以留住优秀雇员从事股票交易,或以理性方式考虑公司的融资计划、发展战略。同时,改变了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动态关系。怎么能指望平均持有公司股票周期仅有7天的股东会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
1.6如何选股?
获得高收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要较长时间的持有股票。1983年Amgen进行首次公开发行之后,其股价曾跌至5美元一股,然而到1999年底却达到60美元,成为头号生物技术公司,股本总额甚至超过了通用电气公司。当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会有这样的辉煌,但是有的时候你确实需要挺过一段暂时的不景气,然后,随着公司完成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股票价格就会大幅上升。
面对着数百家宣称自己致力于生物技术产业的公司,投资者如何才能挑出其中的赢家呢?分散化的投资组合是一项通用的投资策略,合理的投资组合是获得高收益的有效保证。另外,像投资于任何技术主导产业一样,投资于生物技术产业的关键是要关注成功企业的几项关键特征。一流生物技术公司的特征是:
a) 拥有相关管理经验的管理层(35%)。投资者必须清楚,其他行业的优秀管理者在生物技术行业未必是成功的。尽管热情很重要,但是相关的经验是必不可少的。成功的生物技术公司的管理队伍必须同公司一起发展壮大,不同阶段所需要的管理技巧不同。早期的管理者的任务主要是定战略——要把一种概念发展成为一家公司,要获得风险投资者的支持,要管好一群不服管的科学家、技术人员。公司逐渐发展起来之后,管理者的任务则成为搭班子、带队伍——公司需要有实际交易经验的主管、CXO们来进行运作,建立公司与其它公司的重要的合伙关系,还要面对处于临床试验中的产品待建的销售队伍。
b) 拥有强大技术平台,能够支持多种而不是一种产品开发,不把宝押在一种产品上,并且受专利保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30%)。如果不能转化成具有临床效果的产品,即使是世界上最激动人心的科学技术,也不值得投资。公司最需要的是能够转化成产品的技术,以便产生足够的收益流。否则,公司只有购入一些互补技术来设法维持,或者将自己的技术转让出去。另外,知识产权是一道防火墙,对公司有保护作用,避免与其他公司在该领域的直接竞争。公司应该与技术合作方签订书面协议,确保公司有权使用现有技术和未来相关技术。
c) 与高层次学术中心的联系(10%)。高水平的技术平台,离不开高水平的研发队伍;而要保持这支高素质队伍的活力,唯一的办法是保持流动性。这个观点听上去似乎有些荒唐,但是事实的确是支持这一观点的。研发工作分为前台与后台进行,实现充分信息交流、信息共享,整合包括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同行企业研发机构等各类资源,在项目合作开发研究上树立崭新的概念,无疑有助于实现良好的业绩。充足的学术力量支持,也能够保持企业处于技术的最前沿,对于技术开发有效、持续的支持。
d) 除股市之外还有其他广阔的融资空间,包括稳固的公司合作关系(10%)。聪明、谨慎的投资者应该时常看看公司是不是有独立于华尔街之外的融资渠道,最常见的做法是公司合伙。千年制药公司做得非常成功,它同Roche,Eli Lilly等大型制药公司建立了不同治疗领域的药品目标发现合作关系,同Monsanto有农业基因组学的交易,同Bayer AG合作一项价值数亿美元的开发项目,与Becton Dickson合作研究诊断型的基因组学。通过这些合作关系,千年制药公司得到大约12亿美元的资金,即使公司没有传统的产品收益,也能保持3年的盈利。在中国,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民营科技企业,主要通过与金融机构建立互信透明的银企合作关系来解决资金的瓶颈问题。复星聘请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作为全面经营管理顾问,浦东发展银行派出专家共同参与科研成果转化项目的前期市场调研项目决策、中期监控和后期评估工作,并帮助落实相应的资金财务计划等。这既提高了企业的信用地位,又大大降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增加了银行效益,更促进了自身的科研开发、市场拓展和资产重组。1998年,上海各大银行对复星集团的授信额数达到近5亿元人民币。
e) 有能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机会,不赶时髦(5%)。90年代,为了避免药品开发的漫长周期和巨额成本,从而迅速产生收益,风险投资者鼓动公司寻找低消耗的商业模式,如加速商业化、工具公司,甚至90年代后期的营养治疗学。投资者必须对这些情况备加关注,因为这些公司无疑是用今天的收益,透支明天的发展。如果公司的新业务、新战略与核心技术搭不上什么关系,或者管理层、研发人员没有什么生物技术产业的背景,或者公司为了追逐一个新概念而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如果公司要与一个什么.com的网站进行所谓的联合——那么我们可以相信,公司忽略了自身核心业务与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而这对于生物技术企业最为重要的。
f) 能在中期内创造出高价值产品的产品开发策略(5%)。有两种可供选择的策略:一种是在治疗人类致命性的疾病方面拥有其他公司绝对无法匹敌的技术和产品,从而可以制定很高的价格,将目标客户群体锁定为患有这类绝症、必须立即接受这种药品治疗的病人;另一种是药品定价适中,但对大量需要常年服用这种药品的病人十分有效。
g) 合适的地点(5%)。除了风险投资家关注公司的所在地之外,投资银行也对这个问题非常敏感。地处偏僻的公司上市时,为其服务的往往不是一流的投资银行,因为如果没有一流的风险投资家加入其中,那么一流的银行家就不会赶去查看这些公司。不知名的投资银行最终也许能筹到IPO的资金,但是无法充当分析家的角色,在扩展投资者群体、提供上市后续支持方面的帮助有限,从而影响股价的后继增长。
最后,对于个人来说,重要的是有耐心,保持冷静和客观,并且敢于长期持有股票。
6. 中国生物技术公司上市状况
尽管生物技术早已引起了全球投资者的关注,我国资本市场也较早介入了生物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深沪两地上市公司都还只是不同程度的涉足生物技术产业,真正以之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仍然屈指可数。考虑到现代生物技术首先在医药领域得到应用,同时我国传统医药类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介入了生物技术领域,因此将传统医药类上市公司归入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就具有了很强的现实意义,而真正的生物技术板块可能会在未来的创业板市场中出现。
2.1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我国上市公司中涉足生物技术的大约有160多家,为了提高分析的针对性,先对其分类如下:
1) 生物技术产品为主导的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
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目前我国尚没有严格上的现代生物技术企业。但是在综合考虑有关上市公司的主导产品、研发力量、未来前景等因素的基础上,我们仍可将下述企业(共计约22家)归为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并根据涉及领域细分为以下3部分,未来这些公司可能成为主板市场的生物技术板块的基础。
Ø 医药生物类。此处指狭义的以基因工程制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品已形成较大规模的上市公司。
Ø 农业生物类。专指在生物农药、兽用生物制品、生物工程育种、生物肥料、三高农业等方面形成一定规模的上市公司。
Ø 化工生物类。以精细化工为代表的上市公司。
类别 |
上市公司名称及股票代码 |
医药生物类
(5家) |
海王生物(0078),三九生化(0403),金花股份(600080),天坛生物(600161),复星实业(600196) |
农业生物类
(12家) |
沙隆达A(0553),丰乐种业(0713),福建三农(0732),桂林集琦(0750),顺鑫农业(0860),隆平高科(0998),九发股份(600180),云大科技(600181),中牧股份(600195),升华拜克(600226),钱江生化(600796),威远生化(600803) |
化工生物类
(5家) |
丰原生化(0930),科苑集团(0979),诚志股份(0990),安琪酵母(600298),星湖科技(600866) |
2) 以各种方式逐步介入生物技术产业的医药类上市公司
对于传统的医药类上市公司(共52家),根据其主营业务和主导产品特点进行分类:
Ø 动植物来源制药类。传统中医药、中藏药、以及动植物细胞培养制药等。
Ø 传统发酵和化学制药类。
Ø 医疗器械装备类。
类别 |
上市公司名称及股票代码 |
动植物来源制药类
(18家) |
东阿阿胶(0423),云南白药(0538),紫光生物(0590),桐君阁(0591),吉林敖东(0623),百科药业(0627),通化金马(0766),金陵药业(0919),九芝堂(0989),三九医药(0999),同仁堂(600085),太极集团(600129),西藏药业(600211),众生制药(600222),羚锐股份(600285),昆明制药(600422),通化东宝(600867),青海三普(600869) |
传统发酵和化学制药类
(30家) |
新力药业(0153),丽珠集团(0513),ST白云山(0522),恒和制药(0545),轻骑海药(0566),东北药(0597),浙江震元(0705),新华制药(0756),合成制药(0788),华神集团(0790),广济药业(0952),华东医药(0963),双鹤药业(600062),人福科技(600079),浙江医药(600216),海正药业(600267),恒瑞制药(600276),亿利科技(600277),美罗药业(600297),哈药集团(600664),西南药业(600666),ST高斯达(600670),天目药业(600671),南京医药(600713),东风药业(600750),全兴股份(600779),鲁抗医药(600789),华北制药(600812),中西药业(600842),上海医药(600849) |
医疗器械
装备类
(4家) |
威达医械(0603),万东医疗(600055),万杰高科(600223),哈慈股份(600752) |
3) 跨行业投资生物技术的上市公司
除了上述两类之外,还有一些原本不属于生物技术行业,也没有生物技术方面经验,而是通过各种投资方式涉足生物技术产业的公司。如中科创业(0048),长春高新(0661),吴忠仪表(0862),华晨集团(600653),亚泰集团(600881),张江高科(600895)等共计约85家。
2.2投资目的分析
1) 强化核心竞争力。对于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进一步投资生物技术可以做大主营业务,强化核心竞争力。如天坛生物(600161)在做好主导产品基因乙肝疫苗、基因冻干风疹疫苗和血液制品的基础上,1999年又与四通集团合资组建了北京四通天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要目标是引进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人血代用品技术”,并进行产业化开发,为公司持续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2) 构建大医药产业格局。对于传统医药类上市公司,对生物技术的投资更集中于医药技术,主要目的是借助原有的科技实力和市场渠道等优势,大力提高现有品种的科技含量和创新力度,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以便应对加入WTO后国际医药巨头的挑战。如华北制药(600842),及早介入基因工程领域,三九医药(0999)做大做强天然药物产业,意图昭然若揭。
3) 调整产业结构。处于传统产业的某些企业,主营业务竞争激烈,产品结构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前景不佳,急需改善自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为此选择了高科技生物技术产业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来培育,从而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例如深宝安(0009)、豫园商城(600655)。
4) 多元化战略。出于分散公司经营风险的考虑,进行跨行业投资,因此生物技术产业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如清华紫光(0938),厦门国贸(600755)。
5) 充当专业孵化器。许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背景的公司不同程度投资生物技术产业,一方面担当起生物技术企业孵化器的重任,一方面作为战略发展方向之一,配合公司由以基础设施建设与开发为主向以高科技投资为主的转型。如中关村(0931),东湖高新(600133),工大高新(600701),张江高科(600895)。
6) 未来分拆上市。由于某些公司资本运作能力较强或者现金流比较充裕,为此希望通过对生物技术企业的种子型投资和培育,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的介入,并最终将其分拆在创业板上市,从而获取高额回报。例如中科创业(0048),双鹤药业(600062),全兴股份(600779)。
2.3投资模式分析
1) 直接购买或买断生物技术成果(传统方式)。如果属于跨行业投资者,一般在获得技术成果后还会进一步成立公司进行产业化开发。
Ø 优点:省略产品开发、新药申报等工作,代价较小,速度较快,大大加快产品开发进程,降低产品开发风险,适用于有一定技术背景的公司。
Ø 缺点:市场竞争激烈,对于没有技术消化能力的公司来说,未来可持续发展动力可能不足,完全跨行业的公司运用不多。
Ø 案例:天坛生物(600161),持股49%的子公司四通天坛出资1.6亿元买断“863计划”重大项目“人血代用品”的研究与开发的专有技术和生产经营权。
三九生化(0403),投资2000万元独家购买第二军医大学的一类新药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
2) 通过优势互补、产学研一体化进行产品合作开发。
Ø 优点:解决我国原有的科研和市场体制的长期分割问题,提取出长期沉淀在科研院所的大量技术成果,补充企业相对较弱的研发力量,大大加快新产品的研究进程,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条件和市场渠道,防止重复建设,达到共赢的目的和效果。
Ø 案例:天目药业(600671),投资1230万元与中科院遗传所合作研制冻干鼠表皮生长因子。
烟台发展(600766),投资2000万元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合作开发“水蛭素多胎类一类基因工程药物”。
3) 合资合作组建生物技术公司进行产业化开发。合资合作方一般是国内外研究机构、拥有技术资源的个人(主要是留学生)、专业生物技术公司等。一方面可以加快原有技术成果的转化速度,并积极开发新产品,一方面可以在专业机构支持下进行生物技术领域的投资尝试。具体操作方式为:上市公司以资金、土地使用权等资产入股,技术方以技术资源(包括专利、新药证书、生产批号、人力资本等)入股,合资合作组建生物技术公司;或者双方均先以资金入股组建公司,然后再由公司出资购买技术方的技术资源进行开发。
Ø 优点:拥有较为丰富的技术资源和专业技术支持,从而大大降低了跨行业进入的技术风险,可以真正形成自主的技术开发力量。
Ø 缺点:新公司存在一定项目建设周期,培育时间较长,短期内难以见到收益。且市场不确定性较大。
Ø 案例:吴忠仪表(0862),1999年与美国Robinson工程技术公司联合组建润世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并签署《专有技术转让合同》,受让美国Robinson工程技术公司的重组抗肿瘤血管生产治疗药物STATIN(3A)小试专有技术。
沱牌曲酒(600702),与复旦大学医学院共同投资设立上海复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市场导向”相结合的新型科技产业化体制。
4) 通过资产置换等方式进入生物技术产业。实质是传统上市公司作为壳资源被利用,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将其改造成为真正的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通过后续资本运作手段实现超常规发展。
Ø 案例:ST高斯达(600670),即后来的长春华联,1999年,长春高斯达生化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买壳上市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三九生化(0403),即原来的宜春工程,三九集团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后,不断将自己的生物医药类资产注入其中,逐渐将之改造成为真正的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
5) 上市公司控股或并购现有的非上市生物技术公司。可视为上一种方式的逆向过程。
Ø 优点:通过控制一个成熟的生物技术企业快速进入该领域,在产品市场上可以快速消除行业壁垒,建立起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大大降低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在资本市场上也可以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资优势,进行进一步资本运作。
Ø 缺点:来自创业者的阻力较大,并购后新老企业的管理模式、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的整合问题严重。
Ø 案例:广东甘化(0576),出资1.4亿元整体收购并改组广东江门生物技术开发中心,进行纤维素酶、可降解生物塑料、绿藻等项目的产业化开发。
海星科技(600185),以募集资金约6800万元收购西安海星科技实业(集团)公司持有的郑州海星邦和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部分股份,使公司进入生物制药领域。被收购公司是全国33个通过GMP认证的血液制品企业之一,主导产品有人血白蛋白、邦和杀菌液等。
6) 直接风险投资。上市公司参股非上市生物技术公司行为可以看作直接风险投资方式,期望所投资企业未来能够在创业板上市,获取高额投资收益。
Ø 案例:双鹤药业(600062),2000年6月以现金投资参股方式占北京沃华生物科技股份公司20%的股份。后者已成为北京市首批上创业板的企业之一。
全兴股份(600779),2000年4月与清华大学企业集团合作,双方共同出资收购深圳源政药业和深圳赛百诺基因公司,然后争取在高新技术板上市,利用风险投资实现资产增值。
7) 间接风险投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具有高新技术开发区背景的上市公司通过建立生物技术企业孵化器以风险投资管理机构的身份进入生物技术产业;一种是上市公司通过参股各种风险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间接进入生物技术产业。
Ø 优点:让风险投资家和创业者个人参与生物技术企业的管理,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特长,适用于拥有充裕资金而对生物技术领域不熟悉的跨行业进入生物技术产业的上市公司。并且能通过在创业板上市获取高收益。
Ø 案例:张江高科(600895),1998年11月,由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上海新药开发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分院、复旦大学、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发起的“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在张江高科技园区正式挂牌。
华北制药(600842)、丽珠集团(0513)、三九医药(0999)和申银万国等8家企业联合发起设立我国首支专业医药产业投资基金,作为基金载体的神州医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开始运作。
2.4投资风险分析
1) 风险种类解密
Ø 生物安全性风险。生物安全性问题已经随着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而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2001年6月8日,德国国家伦理委员会在柏林召开会议,德国总理施罗德在会上强调学者和专家引导公众将人类基因研究中伦理问题的讨论深入下去,研究随基因科学的进展而产生的人类道德问题。2001年5月29日,中国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宣称,对于转基因作物问题,中国政府的态度是谨慎的,中国政府将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和审批,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
Ø 产品开发风险。由于存在生物安全性的问题,所以生物技术产品的开发必须涉及主管部门多道环节严格的审批手续,例如新药上市过程中需要经过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新药证书申报等多道环节,任何一个都很重要,另外某些生物技术产品还具有“两重性”,即使已经上市也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而需要重新评估。因此产品开发成功率不到10%。
Ø 市场竞争风险。生物技术产品尤其是药品的销售及广告活动在中国受到严格管制,销售渠道单一,销售人才也十分缺乏,销售能力薄弱的上市公司特别是一些非制药类公司在介入生物医药行业后往往无法打开市场,最后被迫退出。另外,由于适应同一病症的生物技术产品很多,同类竞争激烈,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必须迅速进入市场,转化成利润,否则就会面临被淘汰、替代的危险。这些都加大了市场风险。
Ø 知识产权风险。目前上市公司开发的基因工程药物大多为仿制,一方面部分产品的专利已接近保护期限,保护期结束意味着极度市场竞争,另一方面这些药品还有专利的真实性嫌疑,在加入WTO后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
2) 风险控制策略
Ø 选择合适的投资模式。采用不同资本运作方式进入生物技术产业,带来的风险是不同的。上市公司投资生物技术产业,需要在是采用新建生物技术企业的方式还是采用收购现有企业的方式,是通过股权投资直接进入还是参股风险投资间接进入等方面做出选择。
Ø 选择适当的投资领域。不同领域的生物技术产业,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层次不同,因此选择前景广阔的领域是保证成功的重要环节。上市公司必须根据自身的人才储备和市场开拓能力,借助“外脑”,进行咨询,合理选择,降低市场风险。
Ø 选择适当的介入时期。处于种子期的项目技术风险大,而成熟的项目又必然导致进入壁垒降低,从而增大其市场风险,上市公司必须权衡利弊,在合适的时机“下水”。
Ø 进行恰当的价值分析。目前尚无成熟的方法和指标来对生物技术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所以如何做出投资决策也存在较高的风险。
Ø 强强联合,组合投资。这是一个分散风险的有效方式。通过联盟形式,互补资源,整合人才、技术和资本,聚合成强有力的市场开发能力和竞争能力,利于联盟成员盘活现有资产存量、优化资产结构、推动医药产业的业务升级,同时通过联合战略投资,介入新的业务领域,谋求新的利润来源与发展空间。
2.5投资策略建议
1) 进行独立的价值挖掘,前瞻性的选择投资领域。不仅仅局限于医学生物领域,还包括第二代生物技术包括农业生物、海洋生物、环境生物等。在生物制药领域,可以考虑投资于附录3中介绍的简单、快速便于普及的快速诊断方法。
2) 抓住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历史契机。加入WTO,我国中医药产业面临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中医药是目前我国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领域,目前我国已有35大类,43种剂型、5000多种中成药,且在许多方面优于西药。我国政府近年来对研制和开发现代中医药也予以高度重视和巨大投入,获得了相当的科技攻关成果。国家近期推出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引起了海内外强烈反响。同时,1999年《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都给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大来了广阔的投资机会和发展空间。
3) 瞄准产业薄弱的环节,投资专业服务机构。其一,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在生物技术产业的社会化和支撑服务水平极度低下的现状为介入领域提供了崭新的思路。诸如工程菌培养及发酵技术,大规模蛋白分离系统等基因工程产品大规模生产工艺,反应器等重要工程设备的研发、仪器设备制造和实验室产品供应等领域都进入高明的投资者的视野。其二,以生化工程为代表的中试放大和工程化技术是生物技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我国在这方面仍然非常薄弱,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方向。其三,在两个重要的专业服务领域,新药委托研究机构(CRO)和新型流通服务业方面,我国还是一片空白。
4) 跟踪技术发展热点,高起点介入生物产业源头。通过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实行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的渗透整合,相互投资,共担风险,共享利润。通过优势集成、整体设计、概念投资的方式,尽快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品推向市场,如新型基因产业群、细胞治疗(包括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新型疫苗技术、新型生物能源和新型生物交叉学科等。
2.6结成企业联盟
生物医药行业是一个前景广阔的行业。然而,包括Merck、Hoffmann La Roche、Eli Lilly在内的全球大型医药公司都在产品开发上求助于甚至只有中小规模的生物技术企业。据统计,世界上最大制药公司的产品研究与开发(R&D)预算中高达50%是支持其生物技术伙伴的。
1) 大多数生物技术公司都需要经过10年以上的艰苦奋斗,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成功的标志是获得产品销售收入。与此同时,市场投资者急于接近生物技术企业有创新意义的产品和技术。也就是说,他们急于接近比较成熟的制药公司。那么,为什么生物技术企业要与潜在的竞争对手分享胜利果实?
Ø 生物技术企业自身生存的需要。1998年,美国的生物技术企业通过企业联盟的形式融资45亿美元;而通过股权交易获取的融资额仅35亿美元。
Ø 公司合伙人的加入证明了目标公司的投资价值,为缺少专业技术知识的公开市场投资者做出了指引,有利于引导股价上升。
Ø 突破公开市场的融资限制。合伙人与私人投资者提供足够的资金,熨平了公开市场的波动,使生物技术企业得以继续进行其有潜力的项目。
Ø 全球经营策略的需要。以地理概念为基准建立联盟,跨地域建立战略联盟,有利于打开国际市场,突破贸易壁垒。
Ø 平衡短期资金需求与长期价值增长。获取经验,提升管理,规范运作,提供培训,打开市场,取得批准,建立公共关系等等。
2) 企业联盟采用的方式有:
Ø 技术使用权有偿转让;
Ø 大型制药公司代为支付研发费用,包括雇员报酬和其他;
Ø 分期付款,以将项目推进到一个对产品的商业化至关重要的阶段;
Ø 购买股权。
3) 生物技术公司在谈判中要价的优势在于:
Ø 公司和技术的质量;
Ø 技术对于大型制药公司内部策略的重要程度;
Ø 大型制药公司对候选产品的渴求程度。都比较平稳,涨跌幅均在10%以内。接下来,三种股票都显示了上升趋势。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的产品成功消息,投资者也趋向于关注小额股本的股票,这两个因素都刺激了生物技术股票价格的上涨。一年下来,第一类上涨幅度达到了惊人的261%,第二类也达到了132%,连第三类也有49%的涨幅。而同期Standard & Poor 500指数上涨了仅30%。
1.5决定生物技术股票表现的五大因素
90年代后期,华尔街对生物技术股票反应冷淡,主要有五大原因:
a)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市面上资金太充裕,游资过剩也成为生物技术股票遭白眼的理由。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一位基金管理者或股票分析家的投资幅度一般限于10~15家,而且大多数基金禁止拥有一家公司5%以上的股票,以回避证券和交易委员会的信息披露规则。因此,投资必然集中于股本总额大的股票,而难以购买生物技术股票——否则,要么会持有某一家公司的股票比率过大,要么不得不将全部资金投资于购买100种不同的股票,而这是基金的规则所不允许的。
b) 银行之间合并风潮,华尔街公司不断收缩,只有Lehman Brothers,Paine Webber, Hambrecht & Quist(后来也被Chase Bank兼并)等,称职的生物技术投资家、分析家越来越少,难有足够的精力跟踪全部300多家即将上市的生物技术公司,只好选择机构投资者最可能感兴趣的股,这正意味着他们会集中购买股本总额大的第一类股票。
c) 对预期风险的担心。生物技术公司产品开发中的风险事实上同大型制药公司一样大,而抗风险能力则远不如前者,无法用已有的产品销售收入来缓冲产品开发失败的打击。
d) 新宠的出现——网络股。1998年,网络股指数ISDEX上涨了187%,历史重演了当初Genentech首次公开发行给市场带来的轰动。大批资金纷纷流向网络股。这当中甚至包括曾长期支持生物技术产业的Hambrecht & Quist和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互联网企业暂时无法展示它们能够产生持续、有意义的收益,但是在良好的概念面前,投资者觉得这无关紧要。另外,它也不像生物技术公司那样要等上10年才能使一项产品通过认证,时间风险小得多。
e) 普遍的市场因素:股票扰动。惊人的周转率(1990年仅46%,1999年达到76%)意味着利空消息或普遍性的不利因素会对股价产生放大性的影响。公司难以留住优秀雇员从事股票交易,或以理性方式考虑公司的融资计划、发展战略。同时,改变了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动态关系。怎么能指望平均持有公司股票周期仅有7天的股东会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
1.6如何选股?
获得高收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要较长时间的持有股票。1983年Amgen进行首次公开发行之后,其股价曾跌至5美元一股,然而到1999年底却达到60美元,成为头号生物技术公司,股本总额甚至超过了通用电气公司。当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会有这样的辉煌,但是有的时候你确实需要挺过一段暂时的不景气,然后,随着公司完成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股票价格就会大幅上升。
面对着数百家宣称自己致力于生物技术产业的公司,投资者如何才能挑出其中的赢家呢?分散化的投资组合是一项通用的投资策略,合理的投资组合是获得高收益的有效保证。另外,像投资于任何技术主导产业一样,投资于生物技术产业的关键是要关注成功企业的几项关键特征。一流生物技术公司的特征是:
a) 拥有相关管理经验的管理层(35%)。投资者必须清楚,其他行业的优秀管理者在生物技术行业未必是成功的。尽管热情很重要,但是相关的经验是必不可少的。成功的生物技术公司的管理队伍必须同公司一起发展壮大,不同阶段所需要的管理技巧不同。早期的管理者的任务主要是定战略——要把一种概念发展成为一家公司,要获得风险投资者的支持,要管好一群不服管的科学家、技术人员。公司逐渐发展起来之后,管理者的任务则成为搭班子、带队伍——公司需要有实际交易经验的主管、CXO们来进行运作,建立公司与其它公司的重要的合伙关系,还要面对处于临床试验中的产品待建的销售队伍。
b) 拥有强大技术平台,能够支持多种而不是一种产品开发,不把宝押在一种产品上,并且受专利保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30%)。如果不能转化成具有临床效果的产品,即使是世界上最激动人心的科学技术,也不值得投资。公司最需要的是能够转化成产品的技术,以便产生足够的收益流。否则,公司只有购入一些互补技术来设法维持,或者将自己的技术转让出去。另外,知识产权是一道防火墙,对公司有保护作用,避免与其他公司在该领域的直接竞争。公司应该与技术合作方签订书面协议,确保公司有权使用现有技术和未来相关技术。
c) 与高层次学术中心的联系(10%)。高水平的技术平台,离不开高水平的研发队伍;而要保持这支高素质队伍的活力,唯一的办法是保持流动性。这个观点听上去似乎有些荒唐,但是事实的确是支持这一观点的。研发工作分为前台与后台进行,实现充分信息交流、信息共享,整合包括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同行企业研发机构等各类资源,在项目合作开发研究上树立崭新的概念,无疑有助于实现良好的业绩。充足的学术力量支持,也能够保持企业处于技术的最前沿,对于技术开发有效、持续的支持。
d) 除股市之外还有其他广阔的融资空间,包括稳固的公司合作关系(10%)。聪明、谨慎的投资者应该时常看看公司是不是有独立于华尔街之外的融资渠道,最常见的做法是公司合伙。千年制药公司做得非常成功,它同Roche,Eli Lilly等大型制药公司建立了不同治疗领域的药品目标发现合作关系,同Monsanto有农业基因组学的交易,同Bayer AG合作一项价值数亿美元的开发项目,与Becton Dickson合作研究诊断型的基因组学。通过这些合作关系,千年制药公司得到大约12亿美元的资金,即使公司没有传统的产品收益,也能保持3年的盈利。在中国,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民营科技企业,主要通过与金融机构建立互信透明的银企合作关系来解决资金的瓶颈问题。复星聘请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作为全面经营管理顾问,浦东发展银行派出专家共同参与科研成果转化项目的前期市场调研项目决策、中期监控和后期评估工作,并帮助落实相应的资金财务计划等。这既提高了企业的信用地位,又大大降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增加了银行效益,更促进了自身的科研开发、市场拓展和资产重组。1998年,上海各大银行对复星集团的授信额数达到近5亿元人民币。
e) 有能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机会,不赶时髦(5%)。90年代,为了避免药品开发的漫长周期和巨额成本,从而迅速产生收益,风险投资者鼓动公司寻找低消耗的商业模式,如加速商业化、工具公司,甚至90年代后期的营养治疗学。投资者必须对这些情况备加关注,因为这些公司无疑是用今天的收益,透支明天的发展。如果公司的新业务、新战略与核心技术搭不上什么关系,或者管理层、研发人员没有什么生物技术产业的背景,或者公司为了追逐一个新概念而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如果公司要与一个什么.com的网站进行所谓的联合——那么我们可以相信,公司忽略了自身核心业务与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而这对于生物技术企业最为重要的。
f) 能在中期内创造出高价值产品的产品开发策略(5%)。有两种可供选择的策略:一种是在治疗人类致命性的疾病方面拥有其他公司绝对无法匹敌的技术和产品,从而可以制定很高的价格,将目标客户群体锁定为患有这类绝症、必须立即接受这种药品治疗的病人;另一种是药品定价适中,但对大量需要常年服用这种药品的病人十分有效。
g) 合适的地点(5%)。除了风险投资家关注公司的所在地之外,投资银行也对这个问题非常敏感。地处偏僻的公司上市时,为其服务的往往不是一流的投资银行,因为如果没有一流的风险投资家加入其中,那么一流的银行家就不会赶去查看这些公司。不知名的投资银行最终也许能筹到IPO的资金,但是无法充当分析家的角色,在扩展投资者群体、提供上市后续支持方面的帮助有限,从而影响股价的后继增长。
最后,对于个人来说,重要的是有耐心,保持冷静和客观,并且敢于长期持有股票。
6. 中国生物技术公司上市状况
尽管生物技术早已引起了全球投资者的关注,我国资本市场也较早介入了生物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深沪两地上市公司都还只是不同程度的涉足生物技术产业,真正以之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仍然屈指可数。考虑到现代生物技术首先在医药领域得到应用,同时我国传统医药类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介入了生物技术领域,因此将传统医药类上市公司归入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就具有了很强的现实意义,而真正的生物技术板块可能会在未来的创业板市场中出现。
2.1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我国上市公司中涉足生物技术的大约有160多家,为了提高分析的针对性,先对其分类如下:
1) 生物技术产品为主导的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
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目前我国尚没有严格上的现代生物技术企业。但是在综合考虑有关上市公司的主导产品、研发力量、未来前景等因素的基础上,我们仍可将下述企业(共计约22家)归为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并根据涉及领域细分为以下3部分,未来这些公司可能成为主板市场的生物技术板块的基础。
Ø 医药生物类。此处指狭义的以基因工程制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品已形成较大规模的上市公司。
Ø 农业生物类。专指在生物农药、兽用生物制品、生物工程育种、生物肥料、三高农业等方面形成一定规模的上市公司。
Ø 化工生物类。以精细化工为代表的上市公司。
类别 |
上市公司名称及股票代码 |
医药生物类
(5家) |
海王生物(0078),三九生化(0403),金花股份(600080),天坛生物(600161),复星实业(600196) |
农业生物类
(12家) |
沙隆达A(0553),丰乐种业(0713),福建三农(0732),桂林集琦(0750),顺鑫农业(0860),隆平高科(0998),九发股份(600180),云大科技(600181),中牧股份(600195),升华拜克(600226),钱江生化(600796),威远生化(600803) |
化工生物类
(5家) |
丰原生化(0930),科苑集团(0979),诚志股份(0990),安琪酵母(600298),星湖科技(600866) |
2) 以各种方式逐步介入生物技术产业的医药类上市公司
对于传统的医药类上市公司(共52家),根据其主营业务和主导产品特点进行分类:
Ø 动植物来源制药类。传统中医药、中藏药、以及动植物细胞培养制药等。
Ø 传统发酵和化学制药类。
Ø 医疗器械装备类。
类别 |
上市公司名称及股票代码 |
动植物来源制药类
(18家) |
东阿阿胶(0423),云南白药(0538),紫光生物(0590),桐君阁(0591),吉林敖东(0623),百科药业(0627),通化金马(0766),金陵药业(0919),九芝堂(0989),三九医药(0999),同仁堂(600085),太极集团(600129),西藏药业(600211),众生制药(600222),羚锐股份(600285),昆明制药(600422),通化东宝(600867),青海三普(600869) |
传统发酵和化学制药类
(30家) |
新力药业(0153),丽珠集团(0513),ST白云山(0522),恒和制药(0545),轻骑海药(0566),东北药(0597),浙江震元(0705),新华制药(0756),合成制药(0788),华神集团(0790),广济药业(0952),华东医药(0963),双鹤药业(600062),人福科技(600079),浙江医药(600216),海正药业(600267),恒瑞制药(600276),亿利科技(600277),美罗药业(600297),哈药集团(600664),西南药业(600666),ST高斯达(600670),天目药业(600671),南京医药(600713),东风药业(600750),全兴股份(600779),鲁抗医药(600789),华北制药(600812),中西药业(600842),上海医药(600849) |
医疗器械
装备类
(4家) |
威达医械(0603),万东医疗(600055),万杰高科(600223),哈慈股份(600752) |
3) 跨行业投资生物技术的上市公司
除了上述两类之外,还有一些原本不属于生物技术行业,也没有生物技术方面经验,而是通过各种投资方式涉足生物技术产业的公司。如中科创业(0048),长春高新(0661),吴忠仪表(0862),华晨集团(600653),亚泰集团(600881),张江高科(600895)等共计约85家。
2.2投资目的分析
1) 强化核心竞争力。对于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进一步投资生物技术可以做大主营业务,强化核心竞争力。如天坛生物(600161)在做好主导产品基因乙肝疫苗、基因冻干风疹疫苗和血液制品的基础上,1999年又与四通集团合资组建了北京四通天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要目标是引进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人血代用品技术”,并进行产业化开发,为公司持续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2) 构建大医药产业格局。对于传统医药类上市公司,对生物技术的投资更集中于医药技术,主要目的是借助原有的科技实力和市场渠道等优势,大力提高现有品种的科技含量和创新力度,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以便应对加入WTO后国际医药巨头的挑战。如华北制药(600842),及早介入基因工程领域,三九医药(0999)做大做强天然药物产业,意图昭然若揭。
3) 调整产业结构。处于传统产业的某些企业,主营业务竞争激烈,产品结构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前景不佳,急需改善自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为此选择了高科技生物技术产业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来培育,从而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例如深宝安(0009)、豫园商城(600655)。
4) 多元化战略。出于分散公司经营风险的考虑,进行跨行业投资,因此生物技术产业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如清华紫光(0938),厦门国贸(600755)。
5) 充当专业孵化器。许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背景的公司不同程度投资生物技术产业,一方面担当起生物技术企业孵化器的重任,一方面作为战略发展方向之一,配合公司由以基础设施建设与开发为主向以高科技投资为主的转型。如中关村(0931),东湖高新(600133),工大高新(600701),张江高科(600895)。
6) 未来分拆上市。由于某些公司资本运作能力较强或者现金流比较充裕,为此希望通过对生物技术企业的种子型投资和培育,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的介入,并最终将其分拆在创业板上市,从而获取高额回报。例如中科创业(0048),双鹤药业(600062),全兴股份(600779)。
2.3投资模式分析
1) 直接购买或买断生物技术成果(传统方式)。如果属于跨行业投资者,一般在获得技术成果后还会进一步成立公司进行产业化开发。
Ø 优点:省略产品开发、新药申报等工作,代价较小,速度较快,大大加快产品开发进程,降低产品开发风险,适用于有一定技术背景的公司。
Ø 缺点:市场竞争激烈,对于没有技术消化能力的公司来说,未来可持续发展动力可能不足,完全跨行业的公司运用不多。
Ø 案例:天坛生物(600161),持股49%的子公司四通天坛出资1.6亿元买断“863计划”重大项目“人血代用品”的研究与开发的专有技术和生产经营权。
三九生化(0403),投资2000万元独家购买第二军医大学的一类新药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
2) 通过优势互补、产学研一体化进行产品合作开发。
Ø 优点:解决我国原有的科研和市场体制的长期分割问题,提取出长期沉淀在科研院所的大量技术成果,补充企业相对较弱的研发力量,大大加快新产品的研究进程,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条件和市场渠道,防止重复建设,达到共赢的目的和效果。
Ø 案例:天目药业(600671),投资1230万元与中科院遗传所合作研制冻干鼠表皮生长因子。
烟台发展(600766),投资2000万元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合作开发“水蛭素多胎类一类基因工程药物”。
3) 合资合作组建生物技术公司进行产业化开发。合资合作方一般是国内外研究机构、拥有技术资源的个人(主要是留学生)、专业生物技术公司等。一方面可以加快原有技术成果的转化速度,并积极开发新产品,一方面可以在专业机构支持下进行生物技术领域的投资尝试。具体操作方式为:上市公司以资金、土地使用权等资产入股,技术方以技术资源(包括专利、新药证书、生产批号、人力资本等)入股,合资合作组建生物技术公司;或者双方均先以资金入股组建公司,然后再由公司出资购买技术方的技术资源进行开发。
Ø 优点:拥有较为丰富的技术资源和专业技术支持,从而大大降低了跨行业进入的技术风险,可以真正形成自主的技术开发力量。
Ø 缺点:新公司存在一定项目建设周期,培育时间较长,短期内难以见到收益。且市场不确定性较大。
Ø 案例:吴忠仪表(0862),1999年与美国Robinson工程技术公司联合组建润世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并签署《专有技术转让合同》,受让美国Robinson工程技术公司的重组抗肿瘤血管生产治疗药物STATIN(3A)小试专有技术。
沱牌曲酒(600702),与复旦大学医学院共同投资设立上海复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市场导向”相结合的新型科技产业化体制。
4) 通过资产置换等方式进入生物技术产业。实质是传统上市公司作为壳资源被利用,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将其改造成为真正的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通过后续资本运作手段实现超常规发展。
Ø 案例:ST高斯达(600670),即后来的长春华联,1999年,长春高斯达生化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买壳上市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三九生化(0403),即原来的宜春工程,三九集团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后,不断将自己的生物医药类资产注入其中,逐渐将之改造成为真正的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
5) 上市公司控股或并购现有的非上市生物技术公司。可视为上一种方式的逆向过程。
Ø 优点:通过控制一个成熟的生物技术企业快速进入该领域,在产品市场上可以快速消除行业壁垒,建立起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大大降低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在资本市场上也可以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资优势,进行进一步资本运作。
Ø 缺点:来自创业者的阻力较大,并购后新老企业的管理模式、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的整合问题严重。
Ø 案例:广东甘化(0576),出资1.4亿元整体收购并改组广东江门生物技术开发中心,进行纤维素酶、可降解生物塑料、绿藻等项目的产业化开发。
海星科技(600185),以募集资金约6800万元收购西安海星科技实业(集团)公司持有的郑州海星邦和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部分股份,使公司进入生物制药领域。被收购公司是全国33个通过GMP认证的血液制品企业之一,主导产品有人血白蛋白、邦和杀菌液等。
6) 直接风险投资。上市公司参股非上市生物技术公司行为可以看作直接风险投资方式,期望所投资企业未来能够在创业板上市,获取高额投资收益。
Ø 案例:双鹤药业(600062),2000年6月以现金投资参股方式占北京沃华生物科技股份公司20%的股份。后者已成为北京市首批上创业板的企业之一。
全兴股份(600779),2000年4月与清华大学企业集团合作,双方共同出资收购深圳源政药业和深圳赛百诺基因公司,然后争取在高新技术板上市,利用风险投资实现资产增值。
7) 间接风险投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具有高新技术开发区背景的上市公司通过建立生物技术企业孵化器以风险投资管理机构的身份进入生物技术产业;一种是上市公司通过参股各种风险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间接进入生物技术产业。
Ø 优点:让风险投资家和创业者个人参与生物技术企业的管理,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特长,适用于拥有充裕资金而对生物技术领域不熟悉的跨行业进入生物技术产业的上市公司。并且能通过在创业板上市获取高收益。
Ø 案例:张江高科(600895),1998年11月,由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上海新药开发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分院、复旦大学、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发起的“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在张江高科技园区正式挂牌。
华北制药(600842)、丽珠集团(0513)、三九医药(0999)和申银万国等8家企业联合发起设立我国首支专业医药产业投资基金,作为基金载体的神州医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开始运作。
2.4投资风险分析
1) 风险种类解密
Ø 生物安全性风险。生物安全性问题已经随着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而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2001年6月8日,德国国家伦理委员会在柏林召开会议,德国总理施罗德在会上强调学者和专家引导公众将人类基因研究中伦理问题的讨论深入下去,研究随基因科学的进展而产生的人类道德问题。2001年5月29日,中国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宣称,对于转基因作物问题,中国政府的态度是谨慎的,中国政府将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和审批,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
Ø 产品开发风险。由于存在生物安全性的问题,所以生物技术产品的开发必须涉及主管部门多道环节严格的审批手续,例如新药上市过程中需要经过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新药证书申报等多道环节,任何一个都很重要,另外某些生物技术产品还具有“两重性”,即使已经上市也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而需要重新评估。因此产品开发成功率不到10%。
Ø 市场竞争风险。生物技术产品尤其是药品的销售及广告活动在中国受到严格管制,销售渠道单一,销售人才也十分缺乏,销售能力薄弱的上市公司特别是一些非制药类公司在介入生物医药行业后往往无法打开市场,最后被迫退出。另外,由于适应同一病症的生物技术产品很多,同类竞争激烈,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必须迅速进入市场,转化成利润,否则就会面临被淘汰、替代的危险。这些都加大了市场风险。
Ø 知识产权风险。目前上市公司开发的基因工程药物大多为仿制,一方面部分产品的专利已接近保护期限,保护期结束意味着极度市场竞争,另一方面这些药品还有专利的真实性嫌疑,在加入WTO后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
2) 风险控制策略
Ø 选择合适的投资模式。采用不同资本运作方式进入生物技术产业,带来的风险是不同的。上市公司投资生物技术产业,需要在是采用新建生物技术企业的方式还是采用收购现有企业的方式,是通过股权投资直接进入还是参股风险投资间接进入等方面做出选择。
Ø 选择适当的投资领域。不同领域的生物技术产业,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层次不同,因此选择前景广阔的领域是保证成功的重要环节。上市公司必须根据自身的人才储备和市场开拓能力,借助“外脑”,进行咨询,合理选择,降低市场风险。
Ø 选择适当的介入时期。处于种子期的项目技术风险大,而成熟的项目又必然导致进入壁垒降低,从而增大其市场风险,上市公司必须权衡利弊,在合适的时机“下水”。
Ø 进行恰当的价值分析。目前尚无成熟的方法和指标来对生物技术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所以如何做出投资决策也存在较高的风险。
Ø 强强联合,组合投资。这是一个分散风险的有效方式。通过联盟形式,互补资源,整合人才、技术和资本,聚合成强有力的市场开发能力和竞争能力,利于联盟成员盘活现有资产存量、优化资产结构、推动医药产业的业务升级,同时通过联合战略投资,介入新的业务领域,谋求新的利润来源与发展空间。
2.5投资策略建议
1) 进行独立的价值挖掘,前瞻性的选择投资领域。不仅仅局限于医学生物领域,还包括第二代生物技术包括农业生物、海洋生物、环境生物等。在生物制药领域,可以考虑投资于附录3中介绍的简单、快速便于普及的快速诊断方法。
2) 抓住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历史契机。加入WTO,我国中医药产业面临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中医药是目前我国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领域,目前我国已有35大类,43种剂型、5000多种中成药,且在许多方面优于西药。我国政府近年来对研制和开发现代中医药也予以高度重视和巨大投入,获得了相当的科技攻关成果。国家近期推出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引起了海内外强烈反响。同时,1999年《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都给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大来了广阔的投资机会和发展空间。
3) 瞄准产业薄弱的环节,投资专业服务机构。其一,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在生物技术产业的社会化和支撑服务水平极度低下的现状为介入领域提供了崭新的思路。诸如工程菌培养及发酵技术,大规模蛋白分离系统等基因工程产品大规模生产工艺,反应器等重要工程设备的研发、仪器设备制造和实验室产品供应等领域都进入高明的投资者的视野。其二,以生化工程为代表的中试放大和工程化技术是生物技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我国在这方面仍然非常薄弱,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方向。其三,在两个重要的专业服务领域,新药委托研究机构(CRO)和新型流通服务业方面,我国还是一片空白。
4) 跟踪技术发展热点,高起点介入生物产业源头。通过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实行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的渗透整合,相互投资,共担风险,共享利润。通过优势集成、整体设计、概念投资的方式,尽快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品推向市场,如新型基因产业群、细胞治疗(包括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新型疫苗技术、新型生物能源和新型生物交叉学科等。
2.6结成企业联盟
生物医药行业是一个前景广阔的行业。然而,包括Merck、Hoffmann La Roche、Eli Lilly在内的全球大型医药公司都在产品开发上求助于甚至只有中小规模的生物技术企业。据统计,世界上最大制药公司的产品研究与开发(R&D)预算中高达50%是支持其生物技术伙伴的。
1) 大多数生物技术公司都需要经过10年以上的艰苦奋斗,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成功的标志是获得产品销售收入。与此同时,市场投资者急于接近生物技术企业有创新意义的产品和技术。也就是说,他们急于接近比较成熟的制药公司。那么,为什么生物技术企业要与潜在的竞争对手分享胜利果实?
Ø 生物技术企业自身生存的需要。1998年,美国的生物技术企业通过企业联盟的形式融资45亿美元;而通过股权交易获取的融资额仅35亿美元。
Ø 公司合伙人的加入证明了目标公司的投资价值,为缺少专业技术知识的公开市场投资者做出了指引,有利于引导股价上升。
Ø 突破公开市场的融资限制。合伙人与私人投资者提供足够的资金,熨平了公开市场的波动,使生物技术企业得以继续进行其有潜力的项目。
Ø 全球经营策略的需要。以地理概念为基准建立联盟,跨地域建立战略联盟,有利于打开国际市场,突破贸易壁垒。
Ø 平衡短期资金需求与长期价值增长。获取经验,提升管理,规范运作,提供培训,打开市场,取得批准,建立公共关系等等。
2) 企业联盟采用的方式有:
Ø 技术使用权有偿转让;
Ø 大型制药公司代为支付研发费用,包括雇员报酬和其他;
Ø 分期付款,以将项目推进到一个对产品的商业化至关重要的阶段;
Ø 购买股权。
3) 生物技术公司在谈判中要价的优势在于:
Ø 公司和技术的质量;
Ø 技术对于大型制药公司内部策略的重要程度;
Ø 大型制药公司对候选产品的渴求程度。都比较平稳,涨跌幅均在10%以内。接下来,三种股票都显示了上升趋势。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的产品成功消息,投资者也趋向于关注小额股本的股票,这两个因素都刺激了生物技术股票价格的上涨。一年下来,第一类上涨幅度达到了惊人的261%,第二类也达到了132%,连第三类也有49%的涨幅。而同期Standard & Poor 500指数上涨了仅30%。
1.5决定生物技术股票表现的五大因素
90年代后期,华尔街对生物技术股票反应冷淡,主要有五大原因:
a)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市面上资金太充裕,游资过剩也成为生物技术股票遭白眼的理由。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一位基金管理者或股票分析家的投资幅度一般限于10~15家,而且大多数基金禁止拥有一家公司5%以上的股票,以回避证券和交易委员会的信息披露规则。因此,投资必然集中于股本总额大的股票,而难以购买生物技术股票——否则,要么会持有某一家公司的股票比率过大,要么不得不将全部资金投资于购买100种不同的股票,而这是基金的规则所不允许的。
b) 银行之间合并风潮,华尔街公司不断收缩,只有Lehman Brothers,Paine Webber, Hambrecht & Quist(后来也被Chase Bank兼并)等,称职的生物技术投资家、分析家越来越少,难有足够的精力跟踪全部300多家即将上市的生物技术公司,只好选择机构投资者最可能感兴趣的股,这正意味着他们会集中购买股本总额大的第一类股票。
c) 对预期风险的担心。生物技术公司产品开发中的风险事实上同大型制药公司一样大,而抗风险能力则远不如前者,无法用已有的产品销售收入来缓冲产品开发失败的打击。
d) 新宠的出现——网络股。1998年,网络股指数ISDEX上涨了187%,历史重演了当初Genentech首次公开发行给市场带来的轰动。大批资金纷纷流向网络股。这当中甚至包括曾长期支持生物技术产业的Hambrecht & Quist和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互联网企业暂时无法展示它们能够产生持续、有意义的收益,但是在良好的概念面前,投资者觉得这无关紧要。另外,它也不像生物技术公司那样要等上10年才能使一项产品通过认证,时间风险小得多。
e) 普遍的市场因素:股票扰动。惊人的周转率(1990年仅46%,1999年达到76%)意味着利空消息或普遍性的不利因素会对股价产生放大性的影响。公司难以留住优秀雇员从事股票交易,或以理性方式考虑公司的融资计划、发展战略。同时,改变了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动态关系。怎么能指望平均持有公司股票周期仅有7天的股东会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
1.6如何选股?
获得高收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要较长时间的持有股票。1983年Amgen进行首次公开发行之后,其股价曾跌至5美元一股,然而到1999年底却达到60美元,成为头号生物技术公司,股本总额甚至超过了通用电气公司。当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会有这样的辉煌,但是有的时候你确实需要挺过一段暂时的不景气,然后,随着公司完成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股票价格就会大幅上升。
面对着数百家宣称自己致力于生物技术产业的公司,投资者如何才能挑出其中的赢家呢?分散化的投资组合是一项通用的投资策略,合理的投资组合是获得高收益的有效保证。另外,像投资于任何技术主导产业一样,投资于生物技术产业的关键是要关注成功企业的几项关键特征。一流生物技术公司的特征是:
a) 拥有相关管理经验的管理层(35%)。投资者必须清楚,其他行业的优秀管理者在生物技术行业未必是成功的。尽管热情很重要,但是相关的经验是必不可少的。成功的生物技术公司的管理队伍必须同公司一起发展壮大,不同阶段所需要的管理技巧不同。早期的管理者的任务主要是定战略——要把一种概念发展成为一家公司,要获得风险投资者的支持,要管好一群不服管的科学家、技术人员。公司逐渐发展起来之后,管理者的任务则成为搭班子、带队伍——公司需要有实际交易经验的主管、CXO们来进行运作,建立公司与其它公司的重要的合伙关系,还要面对处于临床试验中的产品待建的销售队伍。
b) 拥有强大技术平台,能够支持多种而不是一种产品开发,不把宝押在一种产品上,并且受专利保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30%)。如果不能转化成具有临床效果的产品,即使是世界上最激动人心的科学技术,也不值得投资。公司最需要的是能够转化成产品的技术,以便产生足够的收益流。否则,公司只有购入一些互补技术来设法维持,或者将自己的技术转让出去。另外,知识产权是一道防火墙,对公司有保护作用,避免与其他公司在该领域的直接竞争。公司应该与技术合作方签订书面协议,确保公司有权使用现有技术和未来相关技术。
c) 与高层次学术中心的联系(10%)。高水平的技术平台,离不开高水平的研发队伍;而要保持这支高素质队伍的活力,唯一的办法是保持流动性。这个观点听上去似乎有些荒唐,但是事实的确是支持这一观点的。研发工作分为前台与后台进行,实现充分信息交流、信息共享,整合包括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同行企业研发机构等各类资源,在项目合作开发研究上树立崭新的概念,无疑有助于实现良好的业绩。充足的学术力量支持,也能够保持企业处于技术的最前沿,对于技术开发有效、持续的支持。
d) 除股市之外还有其他广阔的融资空间,包括稳固的公司合作关系(10%)。聪明、谨慎的投资者应该时常看看公司是不是有独立于华尔街之外的融资渠道,最常见的做法是公司合伙。千年制药公司做得非常成功,它同Roche,Eli Lilly等大型制药公司建立了不同治疗领域的药品目标发现合作关系,同Monsanto有农业基因组学的交易,同Bayer AG合作一项价值数亿美元的开发项目,与Becton Dickson合作研究诊断型的基因组学。通过这些合作关系,千年制药公司得到大约12亿美元的资金,即使公司没有传统的产品收益,也能保持3年的盈利。在中国,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民营科技企业,主要通过与金融机构建立互信透明的银企合作关系来解决资金的瓶颈问题。复星聘请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作为全面经营管理顾问,浦东发展银行派出专家共同参与科研成果转化项目的前期市场调研项目决策、中期监控和后期评估工作,并帮助落实相应的资金财务计划等。这既提高了企业的信用地位,又大大降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增加了银行效益,更促进了自身的科研开发、市场拓展和资产重组。1998年,上海各大银行对复星集团的授信额数达到近5亿元人民币。
e) 有能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机会,不赶时髦(5%)。90年代,为了避免药品开发的漫长周期和巨额成本,从而迅速产生收益,风险投资者鼓动公司寻找低消耗的商业模式,如加速商业化、工具公司,甚至90年代后期的营养治疗学。投资者必须对这些情况备加关注,因为这些公司无疑是用今天的收益,透支明天的发展。如果公司的新业务、新战略与核心技术搭不上什么关系,或者管理层、研发人员没有什么生物技术产业的背景,或者公司为了追逐一个新概念而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如果公司要与一个什么.com的网站进行所谓的联合——那么我们可以相信,公司忽略了自身核心业务与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而这对于生物技术企业最为重要的。
f) 能在中期内创造出高价值产品的产品开发策略(5%)。有两种可供选择的策略:一种是在治疗人类致命性的疾病方面拥有其他公司绝对无法匹敌的技术和产品,从而可以制定很高的价格,将目标客户群体锁定为患有这类绝症、必须立即接受这种药品治疗的病人;另一种是药品定价适中,但对大量需要常年服用这种药品的病人十分有效。
g) 合适的地点(5%)。除了风险投资家关注公司的所在地之外,投资银行也对这个问题非常敏感。地处偏僻的公司上市时,为其服务的往往不是一流的投资银行,因为如果没有一流的风险投资家加入其中,那么一流的银行家就不会赶去查看这些公司。不知名的投资银行最终也许能筹到IPO的资金,但是无法充当分析家的角色,在扩展投资者群体、提供上市后续支持方面的帮助有限,从而影响股价的后继增长。
最后,对于个人来说,重要的是有耐心,保持冷静和客观,并且敢于长期持有股票。
6. 中国生物技术公司上市状况
尽管生物技术早已引起了全球投资者的关注,我国资本市场也较早介入了生物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深沪两地上市公司都还只是不同程度的涉足生物技术产业,真正以之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仍然屈指可数。考虑到现代生物技术首先在医药领域得到应用,同时我国传统医药类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介入了生物技术领域,因此将传统医药类上市公司归入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就具有了很强的现实意义,而真正的生物技术板块可能会在未来的创业板市场中出现。
2.1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我国上市公司中涉足生物技术的大约有160多家,为了提高分析的针对性,先对其分类如下:
1) 生物技术产品为主导的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
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目前我国尚没有严格上的现代生物技术企业。但是在综合考虑有关上市公司的主导产品、研发力量、未来前景等因素的基础上,我们仍可将下述企业(共计约22家)归为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并根据涉及领域细分为以下3部分,未来这些公司可能成为主板市场的生物技术板块的基础。
Ø 医药生物类。此处指狭义的以基因工程制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品已形成较大规模的上市公司。
Ø 农业生物类。专指在生物农药、兽用生物制品、生物工程育种、生物肥料、三高农业等方面形成一定规模的上市公司。
Ø 化工生物类。以精细化工为代表的上市公司。
类别 |
上市公司名称及股票代码 |
医药生物类
(5家) |
海王生物(0078),三九生化(0403),金花股份(600080),天坛生物(600161),复星实业(600196) |
农业生物类
(12家) |
沙隆达A(0553),丰乐种业(0713),福建三农(0732),桂林集琦(0750),顺鑫农业(0860),隆平高科(0998),九发股份(600180),云大科技(600181),中牧股份(600195),升华拜克(600226),钱江生化(600796),威远生化(600803) |
化工生物类
(5家) |
丰原生化(0930),科苑集团(0979),诚志股份(0990),安琪酵母(600298),星湖科技(600866) |
2) 以各种方式逐步介入生物技术产业的医药类上市公司
对于传统的医药类上市公司(共52家),根据其主营业务和主导产品特点进行分类:
Ø 动植物来源制药类。传统中医药、中藏药、以及动植物细胞培养制药等。
Ø 传统发酵和化学制药类。
Ø 医疗器械装备类。
类别 |
上市公司名称及股票代码 |
动植物来源制药类
(18家) |
东阿阿胶(0423),云南白药(0538),紫光生物(0590),桐君阁(0591),吉林敖东(0623),百科药业(0627),通化金马(0766),金陵药业(0919),九芝堂(0989),三九医药(0999),同仁堂(600085),太极集团(600129),西藏药业(600211),众生制药(600222),羚锐股份(600285),昆明制药(600422),通化东宝(600867),青海三普(600869) |
传统发酵和化学制药类
(30家) |
新力药业(0153),丽珠集团(0513),ST白云山(0522),恒和制药(0545),轻骑海药(0566),东北药(0597),浙江震元(0705),新华制药(0756),合成制药(0788),华神集团(0790),广济药业(0952),华东医药(0963),双鹤药业(600062),人福科技(600079),浙江医药(600216),海正药业(600267),恒瑞制药(600276),亿利科技(600277),美罗药业(600297),哈药集团(600664),西南药业(600666),ST高斯达(600670),天目药业(600671),南京医药(600713),东风药业(600750),全兴股份(600779),鲁抗医药(600789),华北制药(600812),中西药业(600842),上海医药(600849) |
医疗器械
装备类
(4家) |
威达医械(0603),万东医疗(600055),万杰高科(600223),哈慈股份(600752) |
3) 跨行业投资生物技术的上市公司
除了上述两类之外,还有一些原本不属于生物技术行业,也没有生物技术方面经验,而是通过各种投资方式涉足生物技术产业的公司。如中科创业(0048),长春高新(0661),吴忠仪表(0862),华晨集团(600653),亚泰集团(600881),张江高科(600895)等共计约85家。
2.2投资目的分析
1) 强化核心竞争力。对于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进一步投资生物技术可以做大主营业务,强化核心竞争力。如天坛生物(600161)在做好主导产品基因乙肝疫苗、基因冻干风疹疫苗和血液制品的基础上,1999年又与四通集团合资组建了北京四通天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要目标是引进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人血代用品技术”,并进行产业化开发,为公司持续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2) 构建大医药产业格局。对于传统医药类上市公司,对生物技术的投资更集中于医药技术,主要目的是借助原有的科技实力和市场渠道等优势,大力提高现有品种的科技含量和创新力度,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以便应对加入WTO后国际医药巨头的挑战。如华北制药(600842),及早介入基因工程领域,三九医药(0999)做大做强天然药物产业,意图昭然若揭。
3) 调整产业结构。处于传统产业的某些企业,主营业务竞争激烈,产品结构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前景不佳,急需改善自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为此选择了高科技生物技术产业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来培育,从而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例如深宝安(0009)、豫园商城(600655)。
4) 多元化战略。出于分散公司经营风险的考虑,进行跨行业投资,因此生物技术产业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如清华紫光(0938),厦门国贸(600755)。
5) 充当专业孵化器。许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背景的公司不同程度投资生物技术产业,一方面担当起生物技术企业孵化器的重任,一方面作为战略发展方向之一,配合公司由以基础设施建设与开发为主向以高科技投资为主的转型。如中关村(0931),东湖高新(600133),工大高新(600701),张江高科(600895)。
6) 未来分拆上市。由于某些公司资本运作能力较强或者现金流比较充裕,为此希望通过对生物技术企业的种子型投资和培育,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的介入,并最终将其分拆在创业板上市,从而获取高额回报。例如中科创业(0048),双鹤药业(600062),全兴股份(600779)。
2.3投资模式分析
1) 直接购买或买断生物技术成果(传统方式)。如果属于跨行业投资者,一般在获得技术成果后还会进一步成立公司进行产业化开发。
Ø 优点:省略产品开发、新药申报等工作,代价较小,速度较快,大大加快产品开发进程,降低产品开发风险,适用于有一定技术背景的公司。
Ø 缺点:市场竞争激烈,对于没有技术消化能力的公司来说,未来可持续发展动力可能不足,完全跨行业的公司运用不多。
Ø 案例:天坛生物(600161),持股49%的子公司四通天坛出资1.6亿元买断“863计划”重大项目“人血代用品”的研究与开发的专有技术和生产经营权。
三九生化(0403),投资2000万元独家购买第二军医大学的一类新药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
2) 通过优势互补、产学研一体化进行产品合作开发。
Ø 优点:解决我国原有的科研和市场体制的长期分割问题,提取出长期沉淀在科研院所的大量技术成果,补充企业相对较弱的研发力量,大大加快新产品的研究进程,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条件和市场渠道,防止重复建设,达到共赢的目的和效果。
Ø 案例:天目药业(600671),投资1230万元与中科院遗传所合作研制冻干鼠表皮生长因子。
烟台发展(600766),投资2000万元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合作开发“水蛭素多胎类一类基因工程药物”。
3) 合资合作组建生物技术公司进行产业化开发。合资合作方一般是国内外研究机构、拥有技术资源的个人(主要是留学生)、专业生物技术公司等。一方面可以加快原有技术成果的转化速度,并积极开发新产品,一方面可以在专业机构支持下进行生物技术领域的投资尝试。具体操作方式为:上市公司以资金、土地使用权等资产入股,技术方以技术资源(包括专利、新药证书、生产批号、人力资本等)入股,合资合作组建生物技术公司;或者双方均先以资金入股组建公司,然后再由公司出资购买技术方的技术资源进行开发。
Ø 优点:拥有较为丰富的技术资源和专业技术支持,从而大大降低了跨行业进入的技术风险,可以真正形成自主的技术开发力量。
Ø 缺点:新公司存在一定项目建设周期,培育时间较长,短期内难以见到收益。且市场不确定性较大。
Ø 案例:吴忠仪表(0862),1999年与美国Robinson工程技术公司联合组建润世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并签署《专有技术转让合同》,受让美国Robinson工程技术公司的重组抗肿瘤血管生产治疗药物STATIN(3A)小试专有技术。
沱牌曲酒(600702),与复旦大学医学院共同投资设立上海复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市场导向”相结合的新型科技产业化体制。
4) 通过资产置换等方式进入生物技术产业。实质是传统上市公司作为壳资源被利用,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将其改造成为真正的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通过后续资本运作手段实现超常规发展。
Ø 案例:ST高斯达(600670),即后来的长春华联,1999年,长春高斯达生化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买壳上市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三九生化(0403),即原来的宜春工程,三九集团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后,不断将自己的生物医药类资产注入其中,逐渐将之改造成为真正的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
5) 上市公司控股或并购现有的非上市生物技术公司。可视为上一种方式的逆向过程。
Ø 优点:通过控制一个成熟的生物技术企业快速进入该领域,在产品市场上可以快速消除行业壁垒,建立起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大大降低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在资本市场上也可以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资优势,进行进一步资本运作。
Ø 缺点:来自创业者的阻力较大,并购后新老企业的管理模式、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的整合问题严重。
Ø 案例:广东甘化(0576),出资1.4亿元整体收购并改组广东江门生物技术开发中心,进行纤维素酶、可降解生物塑料、绿藻等项目的产业化开发。
海星科技(600185),以募集资金约6800万元收购西安海星科技实业(集团)公司持有的郑州海星邦和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部分股份,使公司进入生物制药领域。被收购公司是全国33个通过GMP认证的血液制品企业之一,主导产品有人血白蛋白、邦和杀菌液等。
6) 直接风险投资。上市公司参股非上市生物技术公司行为可以看作直接风险投资方式,期望所投资企业未来能够在创业板上市,获取高额投资收益。
Ø 案例:双鹤药业(600062),2000年6月以现金投资参股方式占北京沃华生物科技股份公司20%的股份。后者已成为北京市首批上创业板的企业之一。
全兴股份(600779),2000年4月与清华大学企业集团合作,双方共同出资收购深圳源政药业和深圳赛百诺基因公司,然后争取在高新技术板上市,利用风险投资实现资产增值。
7) 间接风险投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具有高新技术开发区背景的上市公司通过建立生物技术企业孵化器以风险投资管理机构的身份进入生物技术产业;一种是上市公司通过参股各种风险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间接进入生物技术产业。
Ø 优点:让风险投资家和创业者个人参与生物技术企业的管理,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特长,适用于拥有充裕资金而对生物技术领域不熟悉的跨行业进入生物技术产业的上市公司。并且能通过在创业板上市获取高收益。
Ø 案例:张江高科(600895),1998年11月,由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上海新药开发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分院、复旦大学、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发起的“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在张江高科技园区正式挂牌。
华北制药(600842)、丽珠集团(0513)、三九医药(0999)和申银万国等8家企业联合发起设立我国首支专业医药产业投资基金,作为基金载体的神州医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开始运作。
2.4投资风险分析
1) 风险种类解密
Ø 生物安全性风险。生物安全性问题已经随着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而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2001年6月8日,德国国家伦理委员会在柏林召开会议,德国总理施罗德在会上强调学者和专家引导公众将人类基因研究中伦理问题的讨论深入下去,研究随基因科学的进展而产生的人类道德问题。2001年5月29日,中国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宣称,对于转基因作物问题,中国政府的态度是谨慎的,中国政府将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和审批,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
Ø 产品开发风险。由于存在生物安全性的问题,所以生物技术产品的开发必须涉及主管部门多道环节严格的审批手续,例如新药上市过程中需要经过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新药证书申报等多道环节,任何一个都很重要,另外某些生物技术产品还具有“两重性”,即使已经上市也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而需要重新评估。因此产品开发成功率不到10%。
Ø 市场竞争风险。生物技术产品尤其是药品的销售及广告活动在中国受到严格管制,销售渠道单一,销售人才也十分缺乏,销售能力薄弱的上市公司特别是一些非制药类公司在介入生物医药行业后往往无法打开市场,最后被迫退出。另外,由于适应同一病症的生物技术产品很多,同类竞争激烈,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必须迅速进入市场,转化成利润,否则就会面临被淘汰、替代的危险。这些都加大了市场风险。
Ø 知识产权风险。目前上市公司开发的基因工程药物大多为仿制,一方面部分产品的专利已接近保护期限,保护期结束意味着极度市场竞争,另一方面这些药品还有专利的真实性嫌疑,在加入WTO后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
2) 风险控制策略
Ø 选择合适的投资模式。采用不同资本运作方式进入生物技术产业,带来的风险是不同的。上市公司投资生物技术产业,需要在是采用新建生物技术企业的方式还是采用收购现有企业的方式,是通过股权投资直接进入还是参股风险投资间接进入等方面做出选择。
Ø 选择适当的投资领域。不同领域的生物技术产业,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层次不同,因此选择前景广阔的领域是保证成功的重要环节。上市公司必须根据自身的人才储备和市场开拓能力,借助“外脑”,进行咨询,合理选择,降低市场风险。
Ø 选择适当的介入时期。处于种子期的项目技术风险大,而成熟的项目又必然导致进入壁垒降低,从而增大其市场风险,上市公司必须权衡利弊,在合适的时机“下水”。
Ø 进行恰当的价值分析。目前尚无成熟的方法和指标来对生物技术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所以如何做出投资决策也存在较高的风险。
Ø 强强联合,组合投资。这是一个分散风险的有效方式。通过联盟形式,互补资源,整合人才、技术和资本,聚合成强有力的市场开发能力和竞争能力,利于联盟成员盘活现有资产存量、优化资产结构、推动医药产业的业务升级,同时通过联合战略投资,介入新的业务领域,谋求新的利润来源与发展空间。
2.5投资策略建议
1) 进行独立的价值挖掘,前瞻性的选择投资领域。不仅仅局限于医学生物领域,还包括第二代生物技术包括农业生物、海洋生物、环境生物等。在生物制药领域,可以考虑投资于附录3中介绍的简单、快速便于普及的快速诊断方法。
2) 抓住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历史契机。加入WTO,我国中医药产业面临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中医药是目前我国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领域,目前我国已有35大类,43种剂型、5000多种中成药,且在许多方面优于西药。我国政府近年来对研制和开发现代中医药也予以高度重视和巨大投入,获得了相当的科技攻关成, 果。国家近期, 推出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引起了海内外强烈反响。同时,1999年《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都给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大来了广阔的投资机会和发展空间。
3) 瞄准产业薄弱的环节,投资专业服务机构。其一,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在生物技术产业的社会化和支撑服务水平极度低下的现状为介入领域提供了崭新的思路。诸如工程菌培养及发酵技术,大规模蛋白分离系统等基因工程产品大规模生产工艺,反应器等重要工程设备的研发、仪器设备制造和实验室产品供应等领域都进入高明的投资者的视野。其二,以生化工程为代表的中试放大和工程化技术是生物技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我国在这方面仍然非常薄弱,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方向。其三,在两个重要的专业服务领域,新药委托研究机构(CRO)和新型流通服务业方面,我国还是一片空白。
4) 跟踪技术发展热点,高起点介入生物产业源头。通过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实行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的渗透整合,相互投资,共担风险,共享利润。通过优势集成、整体设计、概念投资的方式,尽快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品推向市场,如新型基因产业群、细胞治疗(包括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新型疫苗技术、新型生物能源和新型生物交叉学科等。
2.6结成企业联盟
生物医药行业是一个前景广阔的行业。然而,包括Merck、Hoffmann La Roche、Eli Lilly在内的全球大型医药公司都在产品开发上求助于甚至只有中小规模的生物技术企业。据统计,世界上最大制药公司的产品研究与开发(R&D)预算中高达50%是支持其生物技术伙伴的。
1) 大多数生物技术公司都需要经过10年以上的艰苦奋斗,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成功的标志是获得产品销售收入。与此同时,市场投资者急于接近生物技术企业有创新意义的产品和技术。也就是说,他们急于接近比较成熟的制药公司。那么,为什么生物技术企业要与潜在的竞争对手分享胜利果实?
Ø 生物技术企业自身生存的需要。1998年,美国的生物技术企业通过企业联盟的形式融资45亿美元;而通过股权交易获取的融资额仅35亿美元。
Ø 公司合伙人的加入证明了目标公司的投资价值,为缺少专业技术知识的公开市场投资者做出了指引,有利于引导股价上升。
Ø 突破公开市场的融资限制。合伙人与私人投资者提供足够的资金,熨平了公开市场的波动,使生物技术企业得以继续进行其有潜力的项目。
Ø 全球经营策略的需要。以地理概念为基准建立联盟,跨地域建立战略联盟,有利于打开国际市场,突破贸易壁垒。
Ø 平衡短期资金需求与长期价值增长。获取经验,提升管理,规范运作,提供培训,打开市场,取得批准,建立公共关系等等。
2) 企业联盟采用的方式有:
Ø 技术使用权有偿转让;
Ø 大型制药公司代为支付研发费用,包括雇员报酬和其他;
Ø 分期付款,以将项目推进到一个对产品的商业化至关重要的阶段;
Ø 购买股权。
3) 生物技术公司在谈判中要价的优势在于:
Ø 公司和技术的质量;
Ø 技术对于大型制药公司内部策略的重要程度;
Ø 大型制药公司对候选产品的渴求程度。都比较平稳,涨跌幅均在10%以内。接下来,三种股票都显示了上升趋势。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的产品成功消息,投资者也趋向于关注小额股本的股票,这两个因素都刺激了生物技术股票价格的上涨。一年下来,第一类上涨幅度达到了惊人的261%,第二类也达到了132%,连第三类也有49%的涨幅。而同期Standard & Poor 500指数上涨了仅30%。
1.5决定生物技术股票表现的五大因素
90年代后期,华尔街对生物技术股票反应冷淡,主要有五大原因:
a)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市面上资金太充裕,游资过剩也成为生物技术股票遭白眼的理由。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一位基金管理者或股票分析家的投资幅度一般限于10~15家,而且大多数基金禁止拥有一家公司5%以上的股票,以回避证券和交易委员会的信息披露规则。因此,投资必然集中于股本总额大的股票,而难以购买生物技术股票——否则,要么会持有某一家公司的股票比率过大,要么不得不将全部资金投资于购买100种不同的股票,而这是基金的规则所不允许的。
b) 银行之间合并风潮,华尔街公司不断收缩,只有Lehman Brothers,Paine Webber, Hambrecht & Quist(后来也被Chase Bank兼并)等,称职的生物技术投资家、分析家越来越少,难有足够的精力跟踪全部300多家即将上市的生物技术公司,只好选择机构投资者最可能感兴趣的股,这正意味着他们会集中购买股本总额大的第一类股票。
c) 对预期风险的担心。生物技术公司产品开发中的风险事实上同大型制药公司一样大,而抗风险能力则远不如前者,无法用已有的产品销售收入来缓冲产品开发失败的打击。
d) 新宠的出现——网络股。1998年,网络股指数ISDEX上涨了187%,历史重演了当初Genentech首次公开发行给市场带来的轰动。大批资金纷纷流向网络股。这当中甚至包括曾长期支持生物技术产业的Hambrecht & Quist和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互联网企业暂时无法展示它们能够产生持续、有意义的收益,但是在良好的概念面前,投资者觉得这无关紧要。另外,它也不像生物技术公司那样要等上10年才能使一项产品通过认证,时间风险小得多。
e) 普遍的市场因素:股票扰动。惊人的周转率(1990年仅46%,1999年达到76%)意味着利空消息或普遍性的不利因素会对股价产生放大性的影响。公司难以留住优秀雇员从事股票交易,或以理性方式考虑公司的融资计划、发展战略。同时,改变了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动态关系。怎么能指望平均持有公司股票周期仅有7天的股东会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
1.6如何选股?
获得高收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要较长时间的持有股票。1983年Amgen进行首次公开发行之后,其股价曾跌至5美元一股,然而到1999年底却达到60美元,成为头号生物技术公司,股本总额甚至超过了通用电气公司。当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会有这样的辉煌,但是有的时候你确实需要挺过一段暂时的不景气,然后,随着公司完成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股票价格就会大幅上升。
面对着数百家宣称自己致力于生物技术产业的公司,投资者如何才能挑出其中的赢家呢?分散化的投资组合是一项通用的投资策略,合理的投资组合是获得高收益的有效保证。另外,像投资于任何技术主导产业一样,投资于生物技术产业的关键是要关注成功企业的几项关键特征。一流生物技术公司的特征是:
a) 拥有相关管理经验的管理层(35%)。投资者必须清楚,其他行业的优秀管理者在生物技术行业未必是成功的。尽管热情很重要,但是相关的经验是必不可少的。成功的生物技术公司的管理队伍必须同公司一起发展壮大,不同阶段所需要的管理技巧不同。早期的管理者的任务主要是定战略——要把一种概念发展成为一家公司,要获得风险投资者的支持,要管好一群不服管的科学家、技术人员。公司逐渐发展起来之后,管理者的任务则成为搭班子、带队伍——公司需要有实际交易经验的主管、CXO们来进行运作,建立公司与其它公司的重要的合伙关系,还要面对处于临床试验中的产品待建的销售队伍。
b) 拥有强大技术平台,能够支持多种而不是一种产品开发,不把宝押在一种产品上,并且受专利保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30%)。如果不能转化成具有临床效果的产品,即使是世界上最激动人心的科学技术,也不值得投资。公司最需要的是能够转化成产品的技术,以便产生足够的收益流。否则,公司只有购入一些互补技术来设法维持,或者将自己的技术转让出去。另外,知识产权是一道防火墙,对公司有保护作用,避免与其他公司在该领域的直接竞争。公司应该与技术合作方签订书面协议,确保公司有权使用现有技术和未来相关技术。
c) 与高层次学术中心的联系(10%)。高水平的技术平台,离不开高水平的研发队伍;而要保持这支高素质队伍的活力,唯一的办法是保持流动性。这个观点听上去似乎有些荒唐,但是事实的确是支持这一观点的。研发工作分为前台与后台进行,实现充分信息交流、信息共享,整合包括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同行企业研发机构等各类资源,在项目合作开发研究上树立崭新的概念,无疑有助于实现良好的业绩。充足的学术力量支持,也能够保持企业处于技术的最前沿,对于技术开发有效、持续的支持。
d) 除股市之外还有其他广阔的融资空间,包括稳固的公司合作关系(10%)。聪明、谨慎的投资者应该时常看看公司是不是有独立于华尔街之外的融资渠道,最常见的做法是公司合伙。千年制药公司做得非常成功,它同Roche,Eli Lilly等大型制药公司建立了不同治疗领域的药品目标发现合作关系,同Monsanto有农业基因组学的交易,同Bayer AG合作一项价值数亿美元的开发项目,与Becton Dickson合作研究诊断型的基因组学。通过这些合作关系,千年制药公司得到大约12亿美元的资金,即使公司没有传统的产品收益,也能保持3年的盈利。在中国,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民营科技企业,主要通过与金融机构建立互信透明的银企合作关系来解决资金的瓶颈问题。复星聘请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作为全面经营管理顾问,浦东发展银行派出专家共同参与科研成果转化项目的前期市场调研项目决策、中期监控和后期评估工作,并帮助落实相应的资金财务计划等。这既提高了企业的信用地位,又大大降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增加了银行效益,更促进了自身的科研开发、市场拓展和资产重组。1998年,上海各大银行对复星集团的授信额数达到近5亿元人民币。
e) 有能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机会,不赶时髦(5%)。90年代,为了避免药品开发的漫长周期和巨额成本,从而迅速产生收益,风险投资者鼓动公司寻找低消耗的商业模式,如加速商业化、工具公司,甚至90年代后期的营养治疗学。投资者必须对这些情况备加关注,因为这些公司无疑是用今天的收益,透支明天的发展。如果公司的新业务、新战略与核心技术搭不上什么关系,或者管理层、研发人员没有什么生物技术产业的背景,或者公司为了追逐一个新概念而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如果公司要与一个什么.com的网站进行所谓的联合——那么我们可以相信,公司忽略了自身核心业务与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而这对于生物技术企业最为重要的。
f) 能在中期内创造出高价值产品的产品开发策略(5%)。有两种可供选择的策略:一种是在治疗人类致命性的疾病方面拥有其他公司绝对无法匹敌的技术和产品,从而可以制定很高的价格,将目标客户群体锁定为患有这类绝症、必须立即接受这种药品治疗的病人;另一种是药品定价适中,但对大量需要常年服用这种药品的病人十分有效。
g) 合适的地点(5%)。除了风险投资家关注公司的所在地之外,投资银行也对这个问题非常敏感。地处偏僻的公司上市时,为其服务的往往不是一流的投资银行,因为如果没有一流的风险投资家加入其中,那么一流的银行家就不会赶去查看这些公司。不知名的投资银行最终也许能筹到IPO的资金,但是无法充当分析家的角色,在扩展投资者群体、提供上市后续支持方面的帮助有限,从而影响股价的后继增长。
最后,对于个人来说,重要的是有耐心,保持冷静和客观,并且敢于长期持有股票。
6. 中国生物技术公司上市状况
尽管生物技术早已引起了全球投资者的关注,我国资本市场也较早介入了生物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深沪两地上市公司都还只是不同程度的涉足生物技术产业,真正以之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仍然屈指可数。考虑到现代生物技术首先在医药领域得到应用,同时我国传统医药类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介入了生物技术领域,因此将传统医药类上市公司归入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就具有了很强的现实意义,而真正的生物技术板块可能会在未来的创业板市场中出现。
2.1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我国上市公司中涉足生物技术的大约有160多家,为了提高分析的针对性,先对其分类如下:
1) 生物技术产品为主导的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
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目前我国尚没有严格上的现代生物技术企业。但是在综合考虑有关上市公司的主导产品、研发力量、未来前景等因素的基础上,我们仍可将下述企业(共计约22家)归为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并根据涉及领域细分为以下3部分,未来这些公司可能成为主板市场的生物技术板块的基础。
Ø 医药生物类。此处指狭义的以基因工程制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品已形成较大规模的上市公司。
Ø 农业生物类。专指在生物农药、兽用生物制品、生物工程育种、生物肥料、三高农业等方面形成一定规模的上市公司。
Ø 化工生物类。以精细化工为代表的上市公司。
类别 |
上市公司名称及股票代码 |
医药生物类
(5家) |
海王生物(0078),三九生化(0403),金花股份(600080),天坛生物(600161),复星实业(600196) |
农业生物类
(12家) |
沙隆达A(0553),丰乐种业(0713),福建三农(0732),桂林集琦(0750),顺鑫农业(0860),隆平高科(0998),九发股份(600180),云大科技(600181),中牧股份(600195),升华拜克(600226),钱江生化(600796),威远生化(600803) |
化工生物类
(5家) |
丰原生化(0930),科苑集团(0979),诚志股份(0990),安琪酵母(600298),星湖科技(600866) |
2) 以各种方式逐步介入生物技术产业的医药类上市公司
对于传统的医药类上市公司(共52家),根据其主营业务和主导产品特点进行分类:
Ø 动植物来源制药类。传统中医药、中藏药、以及动植物细胞培养制药等。
Ø 传统发酵和化学制药类。
Ø 医疗器械装备类。
类别 |
上市公司名称及股票代码 |
动植物来源制药类
(18家) |
东阿阿胶(0423),云南白药(0538),紫光生物(0590),桐君阁(0591),吉林敖东(0623),百科药业(0627),通化金马(0766),金陵药业(0919),九芝堂(0989),三九医药(0999),同仁堂(600085),太极集团(600129),西藏药业(600211),众生制药(600222),羚锐股份(600285),昆明制药(600422),通化东宝(600867),青海三普(600869) |
传统发酵和化学制药类
(30家) |
新力药业(0153),丽珠集团(0513),ST白云山(0522),恒和制药(0545),轻骑海药(0566),东北药(0597),浙江震元(0705),新华制药(0756),合成制药(0788),华神集团(0790),广济药业(0952),华东医药(0963),双鹤药业(600062),人福科技(600079),浙江医药(600216),海正药业(600267),恒瑞制药(600276),亿利科技(600277),美罗药业(600297),哈药集团(600664),西南药业(600666),ST高斯达(600670),天目药业(600671),南京医药(600713),东风药业(600750),全兴股份(600779),鲁抗医药(600789),华北制药(600812),中西药业(600842),上海医药(600849) |
医疗器械
装备类
(4家) |
威达医械(0603),万东医疗(600055),万杰高科(600223),哈慈股份(600752) |
3) 跨行业投资生物技术的上市公司
除了上述两类之外,还有一些原本不属于生物技术行业,也没有生物技术方面经验,而是通过各种投资方式涉足生物技术产业的公司。如中科创业(0048),长春高新(0661),吴忠仪表(0862),华晨集团(600653),亚泰集团(600881),张江高科(600895)等共计约85家。
2.2投资目的分析
1) 强化核心竞争力。对于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进一步投资生物技术可以做大主营业务,强化核心竞争力。如天坛生物(600161)在做好主导产品基因乙肝疫苗、基因冻干风疹疫苗和血液制品的基础上,1999年又与四通集团合资组建了北京四通天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要目标是引进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人血代用品技术”,并进行产业化开发,为公司持续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2) 构建大医药产业格局。对于传统医药类上市公司,对生物技术的投资更集中于医药技术,主要目的是借助原有的科技实力和市场渠道等优势,大力提高现有品种的科技含量和创新力度,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以便应对加入WTO后国际医药巨头的挑战。如华北制药(600842),及早介入基因工程领域,三九医药(0999)做大做强天然药物产业,意图昭然若揭。
3) 调整产业结构。处于传统产业的某些企业,主营业务竞争激烈,产品结构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前景不佳,急需改善自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为此选择了高科技生物技术产业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来培育,从而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例如深宝安(0009)、豫园商城(600655)。
4) 多元化战略。出于分散公司经营风险的考虑,进行跨行业投资,因此生物技术产业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如清华紫光(0938),厦门国贸(600755)。
5) 充当专业孵化器。许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背景的公司不同程度投资生物技术产业,一方面担当起生物技术企业孵化器的重任,一方面作为战略发展方向之一,配合公司由以基础设施建设与开发为主向以高科技投资为主的转型。如中关村(0931),东湖高新(600133),工大高新(600701),张江高科(600895)。
6) 未来分拆上市。由于某些公司资本运作能力较强或者现金流比较充裕,为此希望通过对生物技术企业的种子型投资和培育,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的介入,并最终将其分拆在创业板上市,从而获取高额回报。例如中科创业(0048),双鹤药业(600062),全兴股份(600779)。
2.3投资模式分析
1) 直接购买或买断生物技术成果(传统方式)。如果属于跨行业投资者,一般在获得技术成果后还会进一步成立公司进行产业化开发。
Ø 优点:省略产品开发、新药申报等工作,代价较小,速度较快,大大加快产品开发进程,降低产品开发风险,适用于有一定技术背景的公司。
Ø 缺点:市场竞争激烈,对于没有技术消化能力的公司来说,未来可持续发展动力可能不足,完全跨行业的公司运用不多。
Ø 案例:天坛生物(600161),持股49%的子公司四通天坛出资1.6亿元买断“863计划”重大项目“人血代用品”的研究与开发的专有技术和生产经营权。
三九生化(0403),投资2000万元独家购买第二军医大学的一类新药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
2) 通过优势互补、产学研一体化进行产品合作开发。
Ø 优点:解决我国原有的科研和市场体制的长期分割问题,提取出长期沉淀在科研院所的大量技术成果,补充企业相对较弱的研发力量,大大加快新产品的研究进程,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条件和市场渠道,防止重复建设,达到共赢的目的和效果。
Ø 案例:天目药业(600671),投资1230万元与中科院遗传所合作研制冻干鼠表皮生长因子。
烟台发展(600766),投资2000万元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合作开发“水蛭素多胎类一类基因工程药物”。
3) 合资合作组建生物技术公司进行产业化开发。合资合作方一般是国内外研究机构、拥有技术资源的个人(主要是留学生)、专业生物技术公司等。一方面可以加快原有技术成果的转化速度,并积极开发新产品,一方面可以在专业机构支持下进行生物技术领域的投资尝试。具体操作方式为:上市公司以资金、土地使用权等资产入股,技术方以技术资源(包括专利、新药证书、生产批号、人力资本等)入股,合资合作组建生物技术公司;或者双方均先以资金入股组建公司,然后再由公司出资购买技术方的技术资源进行开发。
Ø 优点:拥有较为丰富的技术资源和专业技术支持,从而大大降低了跨行业进入的技术风险,可以真正形成自主的技术开发力量。
Ø 缺点:新公司存在一定项目建设周期,培育时间较长,短期内难以见到收益。且市场不确定性较大。
Ø 案例:吴忠仪表(0862),1999年与美国Robinson工程技术公司联合组建润世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并签署《专有技术转让合同》,受让美国Robinson工程技术公司的重组抗肿瘤血管生产治疗药物STATIN(3A)小试专有技术。
沱牌曲酒(600702),与复旦大学医学院共同投资设立上海复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市场导向”相结合的新型科技产业化体制。
4) 通过资产置换等方式进入生物技术产业。实质是传统上市公司作为壳资源被利用,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将其改造成为真正的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通过后续资本运作手段实现超常规发展。
Ø 案例:ST高斯达(600670),即后来的长春华联,1999年,长春高斯达生化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买壳上市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三九生化(0403),即原来的宜春工程,三九集团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后,不断将自己的生物医药类资产注入其中,逐渐将之改造成为真正的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
5) 上市公司控股或并购现有的非上市生物技术公司。可视为上一种方式的逆向过程。
Ø 优点:通过控制一个成熟的生物技术企业快速进入该领域,在产品市场上可以快速消除行业壁垒,建立起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大大降低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在资本市场上也可以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资优势,进行进一步资本运作。
Ø 缺点:来自创业者的阻力较大,并购后新老企业的管理模式、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的整合问题严重。
Ø 案例:广东甘化(0576),出资1.4亿元整体收购并改组广东江门生物技术开发中心,进行纤维素酶、可降解生物塑料、绿藻等项目的产业化开发。
海星科技(600185),以募集资金约6800万元收购西安海星科技实业(集团)公司持有的郑州海星邦和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部分股份,使公司进入生物制药领域。被收购公司是全国33个通过GMP认证的血液制品企业之一,主导产品有人血白蛋白、邦和杀菌液等。
6) 直接风险投资。上市公司参股非上市生物技术公司行为可以看作直接风险投资方式,期望所投资企业未来能够在创业板上市,获取高额投资收益。
Ø 案例:双鹤药业(600062),2000年6月以现金投资参股方式占北京沃华生物科技股份公司20%的股份。后者已成为北京市首批上创业板的企业之一。
全兴股份(600779),2000年4月与清华大学企业集团合作,双方共同出资收购深圳源政药业和深圳赛百诺基因公司,然后争取在高新技术板上市,利用风险投资实现资产增值。
7) 间接风险投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具有高新技术开发区背景的上市公司通过建立生物技术企业孵化器以风险投资管理机构的身份进入生物技术产业;一种是上市公司通过参股各种风险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间接进入生物技术产业。
Ø 优点:让风险投资家和创业者个人参与生物技术企业的管理,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特长,适用于拥有充裕资金而对生物技术领域不熟悉的跨行业进入生物技术产业的上市公司。并且能通过在创业板上市获取高收益。
Ø 案例:张江高科(600895),1998年11月,由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上海新药开发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分院、复旦大学、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发起的“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在张江高科技园区正式挂牌。
华北制药(600842)、丽珠集团(0513)、三九医药(0999)和申银万国等8家企业联合发起设立我国首支专业医药产业投资基金,作为基金载体的神州医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开始运作。
2.4投资风险分析
1) 风险种类解密
Ø 生物安全性风险。生物安全性问题已经随着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而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2001年6月8日,德国国家伦理委员会在柏林召开会议,德国总理施罗德在会上强调学者和专家引导公众将人类基因研究中伦理问题的讨论深入下去,研究随基因科学的进展而产生的人类道德问题。2001年5月29日,中国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宣称,对于转基因作物问题,中国政府的态度是谨慎的,中国政府将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和审批,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
Ø 产品开发风险。由于存在生物安全性的问题,所以生物技术产品的开发必须涉及主管部门多道环节严格的审批手续,例如新药上市过程中需要经过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新药证书申报等多道环节,任何一个都很重要,另外某些生物技术产品还具有“两重性”,即使已经上市也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而需要重新评估。因此产品开发成功率不到10%。
Ø 市场竞争风险。生物技术产品尤其是药品的销售及广告活动在中国受到严格管制,销售渠道单一,销售人才也十分缺乏,销售能力薄弱的上市公司特别是一些非制药类公司在介入生物医药行业后往往无法打开市场,最后被迫退出。另外,由于适应同一病症的生物技术产品很多,同类竞争激烈,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必须迅速进入市场,转化成利润,否则就会面临被淘汰、替代的危险。这些都加大了市场风险。
Ø 知识产权风险。目前上市公司开发的基因工程药物大多为仿制,一方面部分产品的专利已接近保护期限,保护期结束意味着极度市场竞争,另一方面这些药品还有专利的真实性嫌疑,在加入WTO后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
2) 风险控制策略
Ø 选择合适的投资模式。采用不同资本运作方式进入生物技术产业,带来的风险是不同的。上市公司投资生物技术产业,需要在是采用新建生物技术企业的方式还是采用收购现有企业的方式,是通过股权投资直接进入还是参股风险投资间接进入等方面做出选择。
Ø 选择适当的投资领域。不同领域的生物技术产业,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层次不同,因此选择前景广阔的领域是保证成功的重要环节。上市公司必须根据自身的人才储备和市场开拓能力,借助“外脑”,进行咨询,合理选择,降低市场风险。
Ø 选择适当的介入时期。处于种子期的项目技术风险大,而成熟的项目又必然导致进入壁垒降低,从而增大其市场风险,上市公司必须权衡利弊,在合适的时机“下水”。
Ø 进行恰当的价值分析。目前尚无成熟的方法和指标来对生物技术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所以如何做出投资决策也存在较高的风险。
Ø 强强联合,组合投资。这是一个分散风险的有效方式。通过联盟形式,互补资源,整合人才、技术和资本,聚合成强有力的市场开发能力和竞争能力,利于联盟成员盘活现有资产存量、优化资产结构、推动医药产业的业务升级,同时通过联合战略投资,介入新的业务领域,谋求新的利润来源与发展空间。
2.5投资策略建议
1) 进行独立的价值挖掘,前瞻性的选择投资领域。不仅仅局限于医学生物领域,还包括第二代生物技术包括农业生物、海洋生物、环境生物等。在生物制药领域,可以考虑投资于附录3中介绍的简单、快速便于普及的快速诊断方法。
2) 抓住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历史契机。加入WTO,我国中医药产业面临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中医药是目前我国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领域,目前我国已有35大类,43种剂型、5000多种中成药,且在许多方面优于西药。我国政府近年来对研制和开发现代中医药也予以高度重视和巨大投入,获得了相当的科技攻关成果。国家近期推出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引起了海内外强烈反响。同时,1999年《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都给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大来了广阔的投资机会和发展空间。
3) 瞄准产业薄弱的环节,投资专业服务机构。其一,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在生物技术产业的社会化和支撑服务水平极度低下的现状为介入领域提供了崭新的思路。诸如工程菌培养及发酵技术,大规模蛋白分离系统等基因工程产品大规模生产工艺,反应器等重要工程设备的研发、仪器设备制造和实验室产品供应等领域都进入高明的投资者的视野。其二,以生化工程为代表的中试放大和工程化技术是生物技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我国在这方面仍然非常薄弱,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方向。其三,在两个重要的专业服务领域,新药委托研究机构(CRO)和新型流通服务业方面,我国还是一片空白。
4) 跟踪技术发展热点,高起点介入生物产业源头。通过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实行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的渗透整合,相互投资,共担风险,共享利润。通过优势集成、整体设计、概念投资的方式,尽快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品推向市场,如新型基因产业群、细胞治疗(包括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新型疫苗技术、新型生物能源和新型生物交叉学科等。
2.6结成企业联盟
生物医药行业是一个前景广阔的行业。然而,包括Merck、Hoffmann La Roche、Eli Lilly在内的全球大型医药公司都在产品开发上求助于甚至只有中小规模的生物技术企业。据统计,世界上最大制药公司的产品研究与开发(R&D)预算中高达50%是支持其生物技术伙伴的。
1) 大多数生物技术公司都需要经过10年以上的艰苦奋斗,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成功的标志是获得产品销售收入。与此同时,市场投资者急于接近生物技术企业有创新意义的产品和技术。也就是说,他们急于接近比较成熟的制药公司。那么,为什么生物技术企业要与潜在的竞争对手分享胜利果实?
Ø 生物技术企业自身生存的需要。1998年,美国的生物技术企业通过企业联盟的形式融资45亿美元;而通过股权交易获取的融资额仅35亿美元。
Ø 公司合伙人的加入证明了目标公司的投资价值,为缺少专业技术知识的公开市场投资者做出了指引,有利于引导股价上升。
Ø 突破公开市场的融资限制。合伙人与私人投资者提供足够的资金,熨平了公开市场的波动,使生物技术企业得以继续进行其有潜力的项目。
Ø 全球经营策略的需要。以地理概念为基准建立联盟,跨地域建立战略联盟,有利于打开国际市场,突破贸易壁垒。
Ø 平衡短期资金需求与长期价值增长。获取经验,提升管理,规范运作,提供培训,打开市场,取得批准,建立公共关系等等。
2) 企业联盟采用的方式有:
Ø 技术使用权有偿转让;
Ø 大型制药公司代为支付研发费用,包括雇员报酬和其他;
Ø 分期付款,以将项目推进到一个对产品的商业化至关重要的阶段;
Ø 购买股权。
3) 生物技术公司在谈判中要价的优势在于:
Ø 公司和技术的质量;
Ø 技术对于大型制药公司内部策略的重要程度;
Ø 大型制药公司对候选产品的渴求程度。都比较平稳,涨跌幅均在10%以内。接下来,三种股票都显示了上升趋势。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的产品成功消息,投资者也趋向于关注小额股本的股票,这两个因素都刺激了生物技术股票价格的上涨。一年下来,第一类上涨幅度达到了惊人的261%,第二类也达到了132%,连第三类也有49%的涨幅。而同期Standard & Poor 500指数上涨了仅30%。
1.5决定生物技术股票表现的五大因素
90年代后期,华尔街对生物技术股票反应冷淡,主要有五大原因:
a)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市面上资金太充裕,游资过剩也成为生物技术股票遭白眼的理由。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一位基金管理者或股票分析家的投资幅度一般限于10~15家,而且大多数基金禁止拥有一家公司5%以上的股票,以回避证券和交易委员会的信息披露规则。因此,投资必然集中于股本总额大的股票,而难以购买生物技术股票——否则,要么会持有某一家公司的股票比率过大,要么不得不将全部资金投资于购买100种不同的股票,而这是基金的规则所不允许的。
b) 银行之间合并风潮,华尔街公司不断收缩,只有Lehman Brothers,Paine Webber, Hambrecht & Quist(后来也被Chase Bank兼并)等,称职的生物技术投资家、分析家越来越少,难有足够的精力跟踪全部300多家即将上市的生物技术公司,只好选择机构投资者最可能感兴趣的股,这正意味着他们会集中购买股本总额大的第一类股票。
c) 对预期风险的担心。生物技术公司产品开发中的风险事实上同大型制药公司一样大,而抗风险能力则远不如前者,无法用已有的产品销售收入来缓冲产品开发失败的打击。
d) 新宠的出现——网络股。1998年,网络股指数ISDEX上涨了187%,历史重演了当初Genentech首次公开发行给市场带来的轰动。大批资金纷纷流向网络股。这当中甚至包括曾长期支持生物技术产业的Hambrecht & Quist和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互联网企业暂时无法展示它们能够产生持续、有意义的收益,但是在良好的概念面前,投资者觉得这无关紧要。另外,它也不像生物技术公司那样要等上10年才能使一项产品通过认证,时间风险小得多。
e) 普遍的市场因素:股票扰动。惊人的周转率(1990年仅46%,1999年达到76%)意味着利空消息或普遍性的不利因素会对股价产生放大性的影响。公司难以留住优秀雇员从事股票交易,或以理性方式考虑公司的融资计划、发展战略。同时,改变了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动态关系。怎么能指望平均持有公司股票周期仅有7天的股东会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
1.6如何选股?
获得高收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要较长时间的持有股票。1983年Amgen进行首次公开发行之后,其股价曾跌至5美元一股,然而到1999年底却达到60美元,成为头号生物技术公司,股本总额甚至超过了通用电气公司。当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会有这样的辉煌,但是有的时候你确实需要挺过一段暂时的不景气,然后,随着公司完成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股票价格就会大幅上升。
面对着数百家宣称自己致力于生物技术产业的公司,投资者如何才能挑出其中的赢家呢?分散化的投资组合是一项通用的投资策略,合理的投资组合是获得高收益的有效保证。另外,像投资于任何技术主导产业一样,投资于生物技术产业的关键是要关注成功企业的几项关键特征。一流生物技术公司的特征是:
a) 拥有相关管理经验的管理层(35%)。投资者必须清楚,其他行业的优秀管理者在生物技术行业未必是成功的。尽管热情很重要,但是相关的经验是必不可少的。成功的生物技术公司的管理队伍必须同公司一起发展壮大,不同阶段所需要的管理技巧不同。早期的管理者的任务主要是定战略——要把一种概念发展成为一家公司,要获得风险投资者的支持,要管好一群不服管的科学家、技术人员。公司逐渐发展起来之后,管理者的任务则成为搭班子、带队伍——公司需要有实际交易经验的主管、CXO们来进行运作,建立公司与其它公司的重要的合伙关系,还要面对处于临床试验中的产品待建的销售队伍。
b) 拥有强大技术平台,能够支持多种而不是一种产品开发,不把宝押在一种产品上,并且受专利保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30%)。如果不能转化成具有临床效果的产品,即使是世界上最激动人心的科学技术,也不值得投资。公司最需要的是能够转化成产品的技术,以便产生足够的收益流。否则,公司只有购入一些互补技术来设法维持,或者将自己的技术转让出去。另外,知识产权是一道防火墙,对公司有保护作用,避免与其他公司在该领域的直接竞争。公司应该与技术合作方签订书面协议,确保公司有权使用现有技术和未来相关技术。
c) 与高层次学术中心的联系(10%)。高水平的技术平台,离不开高水平的研发队伍;而要保持这支高素质队伍的活力,唯一的办法是保持流动性。这个观点听上去似乎有些荒唐,但是事实的确是支持这一观点的。研发工作分为前台与后台进行,实现充分信息交流、信息共享,整合包括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同行企业研发机构等各类资源,在项目合作开发研究上树立崭新的概念,无疑有助于实现良好的业绩。充足的学术力量支持,也能够保持企业处于技术的最前沿,对于技术开发有效、持续的支持。
d) 除股市之外还有其他广阔的融资空间,包括稳固的公司合作关系(10%)。聪明、谨慎的投资者应该时常看看公司是不是有独立于华尔街之外的融资渠道,最常见的做法是公司合伙。千年制药公司做得非常成功,它同Roche,Eli Lilly等大型制药公司建立了不同治疗领域的药品目标发现合作关系,同Monsanto有农业基因组学的交易,同Bayer AG合作一项价值数亿美元的开发项目,与Becton Dickson合作研究诊断型的基因组学。通过这些合作关系,千年制药公司得到大约12亿美元的资金,即使公司没有传统的产品收益,也能保持3年的盈利。在中国,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民营科技企业,主要通过与金融机构建立互信透明的银企合作关系来解决资金的瓶颈问题。复星聘请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作为全面经营管理顾问,浦东发展银行派出专家共同参与科研成果转化项目的前期市场调研项目决策、中期监控和后期评估工作,并帮助落实相应的资金财务计划等。这既提高了企业的信用地位,又大大降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增加了银行效益,更促进了自身的科研开发、市场拓展和资产重组。1998年,上海各大银行对复星集团的授信额数达到近5亿元人民币。
e) 有能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机会,不赶时髦(5%)。90年代,为了避免药品开发的漫长周期和巨额成本,从而迅速产生收益,风险投资者鼓动公司寻找低消耗的商业模式,如加速商业化、工具公司,甚至90年代后期的营养治疗学。投资者必须对这些情况备加关注,因为这些公司无疑是用今天的收益,透支明天的发展。如果公司的新业务、新战略与核心技术搭不上什么关系,或者管理层、研发人员没有什么生物技术产业的背景,或者公司为了追逐一个新概念而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如果公司要与一个什么.com的网站进行所谓的联合——那么我们可以相信,公司忽略了自身核心业务与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而这对于生物技术企业最为重要的。
f) 能在中期内创造出高价值产品的产品开发策略(5%)。有两种可供选择的策略:一种是在治疗人类致命性的疾病方面拥有其他公司绝对无法匹敌的技术和产品,从而可以制定很高的价格,将目标客户群体锁定为患有这类绝症、必须立即接受这种药品治疗的病人;另一种是药品定价适中,但对大量需要常年服用这种药品的病人十分有效。
g) 合适的地点(5%)。除了风险投资家关注公司的所在地之外,投资银行也对这个问题非常敏感。地处偏僻的公司上市时,为其服务的往往不是一流的投资银行,因为如果没有一流的风险投资家加入其中,那么一流的银行家就不会赶去查看这些公司。不知名的投资银行最终也许能筹到IPO的资金,但是无法充当分析家的角色,在扩展投资者群体、提供上市后续支持方面的帮助有限,从而影响股价的后继增长。
最后,对于个人来说,重要的是有耐心,保持冷静和客观,并且敢于长期持有股票。
6. 中国生物技术公司上市状况
尽管生物技术早已引起了全球投资者的关注,我国资本市场也较早介入了生物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深沪两地上市公司都还只是不同程度的涉足生物技术产业,真正以之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仍然屈指可数。考虑到现代生物技术首先在医药领域得到应用,同时我国传统医药类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介入了生物技术领域,因此将传统医药类上市公司归入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就具有了很强的现实意义,而真正的生物技术板块可能会在未来的创业板市场中出现。
2.1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我国上市公司中涉足生物技术的大约有160多家,为了提高分析的针对性,先对其分类如下:
1) 生物技术产品为主导的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
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目前我国尚没有严格上的现代生物技术企业。但是在综合考虑有关上市公司的主导产品、研发力量、未来前景等因素的基础上,我们仍可将下述企业(共计约22家)归为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并根据涉及领域细分为以下3部分,未来这些公司可能成为主板市场的生物技术板块的基础。
Ø 医药生物类。此处指狭义的以基因工程制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品已形成较大规模的上市公司。
Ø 农业生物类。专指在生物农药、兽用生物制品、生物工程育种、生物肥料、三高农业等方面形成一定规模的上市公司。
Ø 化工生物类。以精细化工为代表的上市公司。
类别 |
上市公司名称及股票代码 |
医药生物类
(5家) |
海王生物(0078),三九生化(0403),金花股份(600080),天坛生物(600161),复星实业(600196) |
农业生物类
(12家) |
沙隆达A(0553),丰乐种业(0713),福建三农(0732),桂林集琦(0750),顺鑫农业(0860),隆平高科(0998),九发股份(600180),云大科技(600181),中牧股份(600195),升华拜克(600226),钱江生化(600796),威远生化(600803) |
化工生物类
(5家) |
丰原生化(0930),科苑集团(0979),诚志股份(0990),安琪酵母(600298),星湖科技(600866) |
2) 以各种方式逐步介入生物技术产业的医药类上市公司
对于传统的医药类上市公司(共52家),根据其主营业务和主导产品特点进行分类:
Ø 动植物来源制药类。传统中医药、中藏药、以及动植物细胞培养制药等。
Ø 传统发酵和化学制药类。
Ø 医疗器械装备类。
类别 |
上市公司名称及股票代码 |
动植物来源制药类
(18家) |
东阿阿胶(0423),云南白药(0538),紫光生物(0590),桐君阁(0591),吉林敖东(0623),百科药业(0627),通化金马(0766),金陵药业(0919),九芝堂(0989),三九医药(0999),同仁堂(600085),太极集团(600129),西藏药业(600211),众生制药(600222),羚锐股份(600285),昆明制药(600422),通化东宝(600867),青海三普(600869) |
传统发酵和化学制药类
(30家) |
新力药业(0153),丽珠集团(0513),ST白云山(0522),恒和制药(0545),轻骑海药(0566),东北药(0597),浙江震元(0705),新华制药(0756),合成制药(0788),华神集团(0790),广济药业(0952),华东医药(0963),双鹤药业(600062),人福科技(600079),浙江医药(600216),海正药业(600267),恒瑞制药(600276),亿利科技(600277),美罗药业(600297),哈药集团(600664),西南药业(600666),ST高斯达(600670),天目药业(600671),南京医药(600713),东风药业(600750),全兴股份(600779),鲁抗医药(600789),华北制药(600812),中西药业(600842),上海医药(600849) |
医疗器械
装备类
(4家) |
威达医械(0603),万东医疗(600055),万杰高科(600223),哈慈股份(600752) |
3) 跨行业投资生物技术的上市公司
除了上述两类之外,还有一些原本不属于生物技术行业,也没有生物技术方面经验,而是通过各种投资方式涉足生物技术产业的公司。如中科创业(0048),长春高新(0661),吴忠仪表(0862),华晨集团(600653),亚泰集团(600881),张江高科(600895)等共计约85家。
2.2投资目的分析
1) 强化核心竞争力。对于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进一步投资生物技术可以做大主营业务,强化核心竞争力。如天坛生物(600161)在做好主导产品基因乙肝疫苗、基因冻干风疹疫苗和血液制品的基础上,1999年又与四通集团合资组建了北京四通天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要目标是引进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人血代用品技术”,并进行产业化开发,为公司持续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2) 构建大医药产业格局。对于传统医药类上市公司,对生物技术的投资更集中于医药技术,主要目的是借助原有的科技实力和市场渠道等优势,大力提高现有品种的科技含量和创新力度,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以便应对加入WTO后国际医药巨头的挑战。如华北制药(600842),及早介入基因工程领域,三九医药(0999)做大做强天然药物产业,意图昭然若揭。
3) 调整产业结构。处于传统产业的某些企业,主营业务竞争激烈,产品结构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前景不佳,急需改善自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为此选择了高科技生物技术产业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来培育,从而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例如深宝安(0009)、豫园商城(600655)。
4) 多元化战略。出于分散公司经营风险的考虑,进行跨行业投资,因此生物技术产业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如清华紫光(0938),厦门国贸(600755)。
5) 充当专业孵化器。许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背景的公司不同程度投资生物技术产业,一方面担当起生物技术企业孵化器的重任,一方面作为战略发展方向之一,配合公司由以基础设施建设与开发为主向以高科技投资为主的转型。如中关村(0931),东湖高新(600133),工大高新(600701),张江高科(600895)。
6) 未来分拆上市。由于某些公司资本运作能力较强或者现金流比较充裕,为此希望通过对生物技术企业的种子型投资和培育,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的介入,并最终将其分拆在创业板上市,从而获取高额回报。例如中科创业(0048),双鹤药业(600062),全兴股份(600779)。
2.3投资模式分析
1) 直接购买或买断生物技术成果(传统方式)。如果属于跨行业投资者,一般在获得技术成果后还会进一步成立公司进行产业化开发。
Ø 优点:省略产品开发、新药申报等工作,代价较小,速度较快,大大加快产品开发进程,降低产品开发风险,适用于有一定技术背景的公司。
Ø 缺点:市场竞争激烈,对于没有技术消化能力的公司来说,未来可持续发展动力可能不足,完全跨行业的公司运用不多。
Ø 案例:天坛生物(600161),持股49%的子公司四通天坛出资1.6亿元买断“863计划”重大项目“人血代用品”的研究与开发的专有技术和生产经营权。
三九生化(0403),投资2000万元独家购买第二军医大学的一类新药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
2) 通过优势互补、产学研一体化进行产品合作开发。
Ø 优点:解决我国原有的科研和市场体制的长期分割问题,提取出长期沉淀在科研院所的大量技术成果,补充企业相对较弱的研发力量,大大加快新产品的研究进程,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条件和市场渠道,防止重复建设,达到共赢的目的和效果。
Ø 案例:天目药业(600671),投资1230万元与中科院遗传所合作研制冻干鼠表皮生长因子。
烟台发展(600766),投资2000万元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合作开发“水蛭素多胎类一类基因工程药物”。
3) 合资合作组建生物技术公司进行产业化开发。合资合作方一般是国内外研究机构、拥有技术资源的个人(主要是留学生)、专业生物技术公司等。一方面可以加快原有技术成果的转化速度,并积极开发新产品,一方面可以在专业机构支持下进行生物技术领域的投资尝试。具体操作方式为:上市公司以资金、土地使用权等资产入股,技术方以技术资源(包括专利、新药证书、生产批号、人力资本等)入股,合资合作组建生物技术公司;或者双方均先以资金入股组建公司,然后再由公司出资购买技术方的技术资源进行开发。
Ø 优点:拥有较为丰富的技术资源和专业技术支持,从而大大降低了跨行业进入的技术风险,可以真正形成自主的技术开发力量。
Ø 缺点:新公司存在一定项目建设周期,培育时间较长,短期内难以见到收益。且市场不确定性较大。
Ø 案例:吴忠仪表(0862),1999年与美国Robinson工程技术公司联合组建润世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并签署《专有技术转让合同》,受让美国Robinson工程技术公司的重组抗肿瘤血管生产治疗药物STATIN(3A)小试专有技术。
沱牌曲酒(600702),与复旦大学医学院共同投资设立上海复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市场导向”相结合的新型科技产业化体制。
4) 通过资产置换等方式进入生物技术产业。实质是传统上市公司作为壳资源被利用,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将其改造成为真正的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通过后续资本运作手段实现超常规发展。
Ø 案例:ST高斯达(600670),即后来的长春华联,1999年,长春高斯达生化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买壳上市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三九生化(0403),即原来的宜春工程,三九集团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后,不断将自己的生物医药类资产注入其中,逐渐将之改造成为真正的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
5) 上市公司控股或并购现有的非上市生物技术公司。可视为上一种方式的逆向过程。
Ø 优点:通过控制一个成熟的生物技术企业快速进入该领域,在产品市场上可以快速消除行业壁垒,建立起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大大降低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在资本市场上也可以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资优势,进行进一步资本运作。
Ø 缺点:来自创业者的阻力较大,并购后新老企业的管理模式、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的整合问题严重。
Ø 案例:广东甘化(0576),出资1.4亿元整体收购并改组广东江门生物技术开发中心,进行纤维素酶、可降解生物塑料、绿藻等项目的产业化开发。
海星科技(600185),以募集资金约6800万元收购西安海星科技实业(集团)公司持有的郑州海星邦和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部分股份,使公司进入生物制药领域。被收购公司是全国33个通过GMP认证的血液制品企业之一,主导产品有人血白蛋白、邦和杀菌液等。
6) 直接风险投资。上市公司参股非上市生物技术公司行为可以看作直接风险投资方式,期望所投资企业未来能够在创业板上市,获取高额投资收益。
Ø 案例:双鹤药业(600062),2000年6月以现金投资参股方式占北京沃华生物科技股份公司20%的股份。后者已成为北京市首批上创业板的企业之一。
全兴股份(600779),2000年4月与清华大学企业集团合作,双方共同出资收购深圳源政药业和深圳赛百诺基因公司,然后争取在高新技术板上市,利用风险投资实现资产增值。
7) 间接风险投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具有高新技术开发区背景的上市公司通过建立生物技术企业孵化器以风险投资管理机构的身份进入生物技术产业;一种是上市公司通过参股各种风险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间接进入生物技术产业。
Ø 优点:让风险投资家和创业者个人参与生物技术企业的管理,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特长,适用于拥有充裕资金而对生物技术领域不熟悉的跨行业进入生物技术产业的上市公司。并且能通过在创业板上市获取高收益。
Ø 案例:张江高科(600895),1998年11月,由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上海新药开发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分院、复旦大学、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发起的“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在张江高科技园区正式挂牌。
华北制药(600842)、丽珠集团(0513)、三九医药(0999)和申银万国等8家企业联合发起设立我国首支专业医药产业投资基金,作为基金载体的神州医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开始运作。
2.4投资风险分析
1) 风险种类解密
Ø 生物安全性风险。生物安全性问题已经随着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而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2001年6月8日,德国国家伦理委员会在柏林召开会议,德国总理施罗德在会上强调学者和专家引导公众将人类基因研究中伦理问题的讨论深入下去,研究随基因科学的进展而产生的人类道德问题。2001年5月29日,中国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宣称,对于转基因作物问题,中国政府的态度是谨慎的,中国政府将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和审批,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
Ø 产品开发风险。由于存在生物安全性的问题,所以生物技术产品的开发必须涉及主管部门多道环节严格的审批手续,例如新药上市过程中需要经过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新药证书申报等多道环节,任何一个都很重要,另外某些生物技术产品还具有“两重性”,即使已经上市也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而需要重新评估。因此产品开发成功率不到10%。
Ø 市场竞争风险。生物技术产品尤其是药品的销售及广告活动在中国受到严格管制,销售渠道单一,销售人才也十分缺乏,销售能力薄弱的上市公司特别是一些非制药类公司在介入生物医药行业后往往无法打开市场,最后被迫退出。另外,由于适应同一病症的生物技术产品很多,同类竞争激烈,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必须迅速进入市场,转化成利润,否则就会面临被淘汰、替代的危险。这些都加大了市场风险。
Ø 知识产权风险。目前上市公司开发的基因工程药物大多为仿制,一方面部分产品的专利已接近保护期限,保护期结束意味着极度市场竞争,另一方面这些药品还有专利的真实性嫌疑,在加入WTO后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
2) 风险控制策略
Ø 选择合适的投资模式。采用不同资本运作方式进入生物技术产业,带来的风险是不同的。上市公司投资生物技术产业,需要在是采用新建生物技术企业的方式还是采用收购现有企业的方式,是通过股权投资直接进入还是参股风险投资间接进入等方面做出选择。
Ø 选择适当的投资领域。不同领域的生物技术产业,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层次不同,因此选择前景广阔的领域是保证成功的重要环节。上市公司必须根据自身的人才储备和市场开拓能力,借助“外脑”,进行咨询,合理选择,降低市场风险。
Ø 选择适当的介入时期。处于种子期的项目技术风险大,而成熟的项目又必然导致进入壁垒降低,从而增大其市场风险,上市公司必须权衡利弊,在合适的时机“下水”。
Ø 进行恰当的价值分析。目前尚无成熟的方法和指标来对生物技术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所以如何做出投资决策也存在较高的风险。
Ø 强强联合,组合投资。这是一个分散风险的有效方式。通过联盟形式,互补资源,整合人才、技术和资本,聚合成强有力的市场开发能力和竞争能力,利于联盟成员盘活现有资产存量、优化资产结构、推动医药产业的业务升级,同时通过联合战略投资,介入新的业务领域,谋求新的利润来源与发展空间。
2.5投资策略建议
1) 进行独立的价值挖掘,前瞻性的选择投资领域。不仅仅局限于医学生物领域,还包括第二代生物技术包括农业生物、海洋生物、环境生物等。在生物制药领域,可以考虑投资于附录3中介绍的简单、快速便于普及的快速诊断方法。
2) 抓住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历史契机。加入WTO,我国中医药产业面临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中医药是目前我国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领域,目前我国已有35大类,43种剂型、5000多种中成药,且在许多方面优于西药。我国政府近年来对研制和开发现代中医药也予以高度重视和巨大投入,获得了相当的科技攻关成果。国家近期推出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引起了海内外强烈反响。同时,1999年《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都给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大来了广阔的投资机会和发展空间。
3) 瞄准产业薄弱的环节,投资专业服务机构。其一,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在生物技术产业的社会化和支撑服务水平极度低下的现状为介入领域提供了崭新的思路。诸如工程菌培养及发酵技术,大规模蛋白分离系统等基因工程产品大规模生产工艺,反应器等重要工程设备的研发、仪器设备制造和实验室产品供应等领域都进入高明的投资者的视野。其二,以生化工程为代表的中试放大和工程化技术是生物技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我国在这方面仍然非常薄弱,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方向。其三,在两个重要的专业服务领域,新药委托研究机构(CRO)和新型流通服务业方面,我国还是一片空白。
4) 跟踪技术发展热点,高起点介入生物产业源头。通过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实行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的渗透整合,相互投资,共担风险,共享利润。通过优势集成、整体设计、概念投资的方式,尽快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品推向市场,如新型基因产业群、细胞治疗(包括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新型疫苗技术、新型生物能源和新型生物交叉学科等。
2.6结成企业联盟
生物医药行业是一个前景广阔的行业。然而,包括Merck、Hoffmann La Roche、Eli Lilly在内的全球大型医药公司都在产品开发上求助于甚至只有中小规模的生物技术企业。据统计,世界上最大制药公司的产品研究与开发(R&D)预算中高达50%是支持其生物技术伙伴的。
1) 大多数生物技术公司都需要经过10年以上的艰苦奋斗,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成功的标志是获得产品销售收入。与此同时,市场投资者急于接近生物技术企业有创新意义的产品和技术。也就是说,他们急于接近比较成熟的制药公司。那么,为什么生物技术企业要与潜在的竞争对手分享胜利果实?
Ø 生物技术企业自身生存的需要。1998年,美国的生物技术企业通过企业联盟的形式融资45亿美元;而通过股权交易获取的融资额仅35亿美元。
Ø 公司合伙人的加入证明了目标公司的投资价值,为缺少专业技术知识的公开市场投资者做出了指引,有利于引导股价上升。
Ø 突破公开市场的融资限制。合伙人与私人投资者提供足够的资金,熨平了公开市场的波动,使生物技术企业得以继续进行其有潜力的项目。
Ø 全球经营策略的需要。以地理概念为基准建立联盟,跨地域建立战略联盟,有利于打开国际市场,突破贸易壁垒。
Ø 平衡短期资金需求与长期价值增长。获取经验,提升管理,规范运作,提供培训,打开市场,取得批准,建立公共关系等等。
2) 企业联盟采用的方式有:
Ø 技术使用权有偿转让;
Ø 大型制药公司代为支付研发费用,包括雇员报酬和其他;
Ø 分期付款,以将项目推进到一个对产品的商业化至关重要的阶段;
Ø 购买股权。
3) 生物技术公司在谈判中要价的优势在于:
Ø 公司和技术的质量;
Ø 技术对于大型制药公司内部策略的重要程度;
Ø 大型制药公司对候选产品的渴求程度。都比较平稳,涨跌幅均在10%以内。接下来,三种股票都显示了上升趋势。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的产品成功消息,投资者也趋向于关注小额股本的股票,这两个因素都刺激了生物技术股票价格的上涨。一年下来,第一类上涨幅度达到了惊人的261%,第二类也达到了132%,连第三类也有49%的涨幅。而同期Standard & Poor 500指数上涨了仅30%。
1.5决定生物技术股票表现的五大因素
90年代后期,华尔街对生物技术股票反应冷淡,主要有五大原因:
a)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市面上资金太充裕,游资过剩也成为生物技术股票遭白眼的理由。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一位基金管理者或股票分析家的投资幅度一般限于10~15家,而且大多数基金禁止拥有一家公司5%以上的股票,以回避证券和交易委员会的信息披露规则。因此,投资必然集中于股本总额大的股票,而难以购买生物技术股票——否则,要么会持有某一家公司的股票比率过大,要么不得不将全部资金投资于购买100种不同的股票,而这是基金的规则所不允许的。
b) 银行之间合并风潮,华尔街公司不断收缩,只有Lehman Brothers,Paine Webber, Hambrecht & Quist(后来也被Chase Bank兼并)等,称职的生物技术投资家、分析家越来越少,难有足够的精力跟踪全部300多家即将上市的生物技术公司,只好选择机构投资者最可能感兴趣的股,这正意味着他们会集中购买股本总额大的第一类股票。
c) 对预期风险的担心。生物技术公司产品开发中的风险事实上同大型制药公司一样大,而抗风险能力则远不如前者,无法用已有的产品销售收入来缓冲产品开发失败的打击。
d) 新宠的出现——网络股。1998年,网络股指数ISDEX上涨了187%,历史重演了当初Genentech首次公开发行给市场带来的轰动。大批资金纷纷流向网络股。这当中甚至包括曾长期支持生物技术产业的Hambrecht & Quist和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互联网企业暂时无法展示它们能够产生持续、有意义的收益,但是在良好的概念面前,投资者觉得这无关紧要。另外,它也不像生物技术公司那样要等上10年才能使一项产品通过认证,时间风险小得多。
e) 普遍的市场因素:股票扰动。惊人的周转率(1990年仅46%,1999年达到76%)意味着利空消息或普遍性的不利因素会对股价产生放大性的影响。公司难以留住优秀雇员从事股票交易,或以理性方式考虑公司的融资计划、发展战略。同时,改变了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动态关系。怎么能指望平均持有公司股票周期仅有7天的股东会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
1.6如何选股?
获得高收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要较长时间的持有股票。1983年Amgen进行首次公开发行之后,其股价曾跌至5美元一股,然而到1999年底却达到60美元,成为头号生物技术公司,股本总额甚至超过了通用电气公司。当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会有这样的辉煌,但是有的时候你确实需要挺过一段暂时的不景气,然后,随着公司完成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股票价格就会大幅上升。
面对着数百家宣称自己致力于生物技术产业的公司,投资者如何才能挑出其中的赢家呢?分散化的投资组合是一项通用的投资策略,合理的投资组合是获得高收益的有效保证。另外,像投资于任何技术主导产业一样,投资于生物技术产业的关键是要关注成功企业的几项关键特征。一流生物技术公司的特征是:
a) 拥有相关管理经验的管理层(35%)。投资者必须清楚,其他行业的优秀管理者在生物技术行业未必是成功的。尽管热情很重要,但是相关的经验是必不可少的。成功的生物技术公司的管理队伍必须同公司一起发展壮大,不同阶段所需要的管理技巧不同。早期的管理者的任务主要是定战略——要把一种概念发展成为一家公司,要获得风险投资者的支持,要管好一群不服管的科学家、技术人员。公司逐渐发展起来之后,管理者的任务则成为搭班子、带队伍——公司需要有实际交易经验的主管、CXO们来进行运作,建立公司与其它公司的重要的合伙关系,还要面对处于临床试验中的产品待建的销售队伍。
b) 拥有强大技术平台,能够支持多种而不是一种产品开发,不把宝押在一种产品上,并且受专利保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30%)。如果不能转化成具有临床效果的产品,即使是世界上最激动人心的科学技术,也不值得投资。公司最需要的是能够转化成产品的技术,以便产生足够的收益流。否则,公司只有购入一些互补技术来设法维持,或者将自己的技术转让出去。另外,知识产权是一道防火墙,对公司有保护作用,避免与其他公司在该领域的直接竞争。公司应该与技术合作方签订书面协议,确保公司有权使用现有技术和未来相关技术。
c) 与高层次学术中心的联系(10%)。高水平的技术平台,离不开高水平的研发队伍;而要保持这支高素质队伍的活力,唯一的办法是保持流动性。这个观点听上去似乎有些荒唐,但是事实的确是支持这一观点的。研发工作分为前台与后台进行,实现充分信息交流、信息共享,整合包括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同行企业研发机构等各类资源,在项目合作开发研究上树立崭新的概念,无疑有助于实现良好的业绩。充足的学术力量支持,也能够保持企业处于技术的最前沿,对于技术开发有效、持续的支持。
d) 除股市之外还有其他广阔的融资空间,包括稳固的公司合作关系(10%)。聪明、谨慎的投资者应该时常看看公司是不是有独立于华尔街之外的融资渠道,最常见的做法是公司合伙。千年制药公司做得非常成功,它同Roche,Eli Lilly等大型制药公司建立了不同治疗领域的药品目标发现合作关系,同Monsanto有农业基因组学的交易,同Bayer AG合作一项价值数亿美元的开发项目,与Becton Dickson合作研究诊断型的基因组学。通过这些合作关系,千年制药公司得到大约12亿美元的资金,即使公司没有传统的产品收益,也能保持3年的盈利。在中国,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民营科技企业,主要通过与金融机构建立互信透明的银企合作关系来解决资金的瓶颈问题。复星聘请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作为全面经营管理顾问,浦东发展银行派出专家共同参与科研成果转化项目的前期市场调研项目决策、中期监控和后期评估工作,并帮助落实相应的资金财务计划等。这既提高了企业的信用地位,又大大降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增加了银行效益,更促进了自身的科研开发、市场拓展和资产重组。1998年,上海各大银行对复星集团的授信额数达到近5亿元人民币。
e) 有能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机会,不赶时髦(5%)。90年代,为了避免药品开发的漫长周期和巨额成本,从而迅速产生收益,风险投资者鼓动公司寻找低消耗的商业模式,如加速商业化、工具公司,甚至90年代后期的营养治疗学。投资者必须对这些情况备加关注,因为这些公司无疑是用今天的收益,透支明天的发展。如果公司的新业务、新战略与核心技术搭不上什么关系,或者管理层、研发人员没有什么生物技术产业的背景,或者公司为了追逐一个新概念而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如果公司要与一个什么.com的网站进行所谓的联合——那么我们可以相信,公司忽略了自身核心业务与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而这对于生物技术企业最为重要的。
f) 能在中期内创造出高价值产品的产品开发策略(5%)。有两种可供选择的策略:一种是在治疗人类致命性的疾病方面拥有其他公司绝对无法匹敌的技术和产品,从而可以制定很高的价格,将目标客户群体锁定为患有这类绝症、必须立即接受这种药品治疗的病人;另一种是药品定价适中,但对大量需要常年服用这种药品的病人十分有效。
g) 合适的地点(5%)。除了风险投资家关注公司的所在地之外,投资银行也对这个问题非常敏感。地处偏僻的公司上市时,为其服务的往往不是一流的投资银行,因为如果没有一流的风险投资家加入其中,那么一流的银行家就不会赶去查看这些公司。不知名的投资银行最终也许能筹到IPO的资金,但是无法充当分析家的角色,在扩展投资者群体、提供上市后续支持方面的帮助有限,从而影响股价的后继增长。
最后,对于个人来说,重要的是有耐心,保持冷静和客观,并且敢于长期持有股票。
6. 中国生物技术公司上市状况
尽管生物技术早已引起了全球投资者的关注,我国资本市场也较早介入了生物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深沪两地上市公司都还只是不同程度的涉足生物技术产业,真正以之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仍然屈指可数。考虑到现代生物技术首先在医药领域得到应用,同时我国传统医药类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介入了生物技术领域,因此将传统医药类上市公司归入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就具有了很强的现实意义,而真正的生物技术板块可能会在未来的创业板市场中出现。
2.1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我国上市公司中涉足生物技术的大约有160多家,为了提高分析的针对性,先对其分类如下:
1) 生物技术产品为主导的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
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目前我国尚没有严格上的现代生物技术企业。但是在综合考虑有关上市公司的主导产品、研发力量、未来前景等因素的基础上,我们仍可将下述企业(共计约22家)归为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并根据涉及领域细分为以下3部分,未来这些公司可能成为主板市场的生物技术板块的基础。
Ø 医药生物类。此处指狭义的以基因工程制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品已形成较大规模的上市公司。
Ø 农业生物类。专指在生物农药、兽用生物制品、生物工程育种、生物肥料、三高农业等方面形成一定规模的上市公司。
Ø 化工生物类。以精细化工为代表的上市公司。
类别 |
上市公司名称及股票代码 |
医药生物类
(5家) |
海王生物(0078),三九生化(0403),金花股份(600080),天坛生物(600161),复星实业(600196) |
农业生物类
(12家) |
沙隆达A(0553),丰乐种业(0713),福建三农(0732),桂林集琦(0750),顺鑫农业(0860),隆平高科(0998),九发股份(600180),云大科技(600181),中牧股份(600195),升华拜克(600226),钱江生化(600796),威远生化(600803) |
化工生物类
(5家) |
丰原生化(0930),科苑集团(0979),诚志股份(0990),安琪酵母(600298),星湖科技(600866) |
2) 以各种方式逐步介入生物技术产业的医药类上市公司
对于传统的医药类上市公司(共52家),根据其主营业务和主导产品特点进行分类:
Ø 动植物来源制药类。传统中医药、中藏药、以及动植物细胞培养制药等。
Ø 传统发酵和化学制药类。
Ø 医疗器械装备类。
类别 |
上市公司名称及股票代码 |
动植物来源制药类
(18家) |
东阿阿胶(0423),云南白药(0538),紫光生物(0590),桐君阁(0591),吉林敖东(0623),百科药业(0627),通化金马(0766),金陵药业(0919),九芝堂(0989),三九医药(0999),同仁堂(600085),太极集团(600129),西藏药业(600211),众生制药(600222),羚锐股份(600285),昆明制药(600422),通化东宝(600867),青海三普(600869) |
传统发酵和化学制药类
(30家) |
新力药业(0153),丽珠集团(0513),ST白云山(0522),恒和制药(0545),轻骑海药(0566),东北药(0597),浙江震元(0705),新华制药(0756),合成制药(0788),华神集团(0790),广济药业(0952),华东医药(0963),双鹤药业(600062),人福科技(600079),浙江医药(600216),海正药业(600267),恒瑞制药(600276),亿利科技(600277),美罗药业(600297),哈药集团(600664),西南药业(600666),ST高斯达(600670),天目药业(600671),南京医药(600713),东风药业(600750),全兴股份(600779),鲁抗医药(600789),华北制药(600812),中西药业(600842),上海医药(600849) |
医疗器械
装备类
(4家) |
威达医械(0603),万东医疗(600055),万杰高科(600223),哈慈股份(600752) |
3) 跨行业投资生物技术的上市公司
除了上述两类之外,还有一些原本不属于生物技术行业,也没有生物技术方面经验,而是通过各种投资方式涉足生物技术产业的公司。如中科创业(0048),长春高新(0661),吴忠仪表(0862),华晨集团(600653),亚泰集团(600881),张江高科(600895)等共计约85家。
2.2投资目的分析
1) 强化核心竞争力。对于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进一步投资生物技术可以做大主营业务,强化核心竞争力。如天坛生物(600161)在做好主导产品基因乙肝疫苗、基因冻干风疹疫苗和血液制品的基础上,1999年又与四通集团合资组建了北京四通天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要目标是引进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人血代用品技术”,并进行产业化开发,为公司持续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2) 构建大医药产业格局。对于传统医药类上市公司,对生物技术的投资更集中于医药技术,主要目的是借助原有的科技实力和市场渠道等优势,大力提高现有品种的科技含量和创新力度,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以便应对加入WTO后国际医药巨头的挑战。如华北制药(600842),及早介入基因工程领域,三九医药(0999)做大做强天然药物产业,意图昭然若揭。
3) 调整产业结构。处于传统产业的某些企业,主营业务竞争激烈,产品结构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前景不佳,急需改善自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为此选择了高科技生物技术产业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来培育,从而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例如深宝安(0009)、豫园商城(600655)。
4) 多元化战略。出于分散公司经营风险的考虑,进行跨行业投资,因此生物技术产业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如清华紫光(0938),厦门国贸(600755)。
5) 充当专业孵化器。许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背景的公司不同程度投资生物技术产业,一方面担当起生物技术企业孵化器的重任,一方面作为战略发展方向之一,配合公司由以基础设施建设与开发为主向以高科技投资为主的转型。如中关村(0931),东湖高新(600133),工大高新(600701),张江高科(600895)。
6) 未来分拆上市。由于某些公司资本运作能力较强或者现金流比较充裕,为此希望通过对生物技术企业的种子型投资和培育,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的介入,并最终将其分拆在创业板上市,从而获取高额回报。例如中科创业(0048),双鹤药业(600062),全兴股份(600779)。
2.3投资模式分析
1) 直接购买或买断生物技术成果(传统方式)。如果属于跨行业投资者,一般在获得技术成果后还会进一步成立公司进行产业化开发。
Ø 优点:省略产品开发、新药申报等工作,代价较小,速度较快,大大加快产品开发进程,降低产品开发风险,适用于有一定技术背景的公司。
Ø 缺点:市场竞争激烈,对于没有技术消化能力的公司来说,未来可持续发展动力可能不足,完全跨行业的公司运用不多。
Ø 案例:天坛生物(600161),持股49%的子公司四通天坛出资1.6亿元买断“863计划”重大项目“人血代用品”的研究与开发的专有技术和生产经营权。
三九生化(0403),投资2000万元独家购买第二军医大学的一类新药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
2) 通过优势互补、产学研一体化进行产品合作开发。
Ø 优点:解决我国原有的科研和市场体制的长期分割问题,提取出长期沉淀在科研院所的大量技术成果,补充企业相对较弱的研发力量,大大加快新产品的研究进程,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条件和市场渠道,防止重复建设,达到共赢的目的和效果。
Ø 案例:天目药业(600671),投资1230万元与中科院遗传所合作研制冻干鼠表皮生长因子。
烟台发展(600766),投资2000万元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合作开发“水蛭素多胎类一类基因工程药物”。
3) 合资合作组建生物技术公司进行产业化开发。合资合作方一般是国内外研究机构、拥有技术资源的个人(主要是留学生)、专业生物技术公司等。一方面可以加快原有技术成果的转化速度,并积极开发新产品,一方面可以在专业机构支持下进行生物技术领域的投资尝试。具体操作方式为:上市公司以资金、土地使用权等资产入股,技术方以技术资源(包括专利、新药证书、生产批号、人力资本等)入股,合资合作组建生物技术公司;或者双方均先以资金入股组建公司,然后再由公司出资购买技术方的技术资源进行开发。
Ø 优点:拥有较为丰富的技术资源和专业技术支持,从而大大降低了跨行业进入的技术风险,可以真正形成自主的技术开发力量。
Ø 缺点:新公司存在一定项目建设周期,培育时间较长,短期内难以见到收益。且市场不确定性较大。
Ø 案例:吴忠仪表(0862),1999年与美国Robinson工程技术公司联合组建润世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并签署《专有技术转让合同》,受让美国Robinson工程技术公司的重组抗肿瘤血管生产治疗药物STATIN(3A)小试专有技术。
沱牌曲酒(600702),与复旦大学医学院共同投资设立上海复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市场导向”相结合的新型科技产业化体制。
4) 通过资产置换等方式进入生物技术产业。实质是传统上市公司作为壳资源被利用,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将其改造成为真正的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通过后续资本运作手段实现超常规发展。
Ø 案例:ST高斯达(600670),即后来的长春华联,1999年,长春高斯达生化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买壳上市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三九生化(0403),即原来的宜春工程,三九集团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后,不断将自己的生物医药类资产注入其中,逐渐将之改造成为真正的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
5) 上市公司控股或并购现有的非上市生物技术公司。可视为上一种方式的逆向过程。
Ø 优点:通过控制一个成熟的生物技术企业快速进入该领域,在产品市场上可以快速消除行业壁垒,建立起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大大降低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在资本市场上也可以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资优势,进行进一步资本运作。
Ø 缺点:来自创业者的阻力较大,并购后新老企业的管理模式、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的整合问题严重。
Ø 案例:广东甘化(0576),出资1.4亿元整体收购并改组广东江门生物技术开发中心,进行纤维素酶、可降解生物塑料、绿藻等项目的产业化开发。
海星科技(600185),以募集资金约6800万元收购西安海星科技实业(集团)公司持有的郑州海星邦和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部分股份,使公司进入生物制药领域。被收购公司是全国33个通过GMP认证的血液制品企业之一,主导产品有人血白蛋白、邦和杀菌液等。
6) 直接风险投资。上市公司参股非上市生物技术公司行为可以看作直接风险投资方式,期望所投资企业未来能够在创业板上市,获取高额投资收益。
Ø 案例:双鹤药业(600062),2000年6月以现金投资参股方式占北京沃华生物科技股份公司20%的股份。后者已成为北京市首批上创业板的企业之一。
全兴股份(600779),2000年4月与清华大学企业集团合作,双方共同出资收购深圳源政药业和深圳赛百诺基因公司,然后争取在高新技术板上市,利用风险投资实现资产增值。
7) 间接风险投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具有高新技术开发区背景的上市公司通过建立生物技术企业孵化器以风险投资管理机构的身份进入生物技术产业;一种是上市公司通过参股各种风险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间接进入生物技术产业。
Ø 优点:让风险投资家和创业者个人参与生物技术企业的管理,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特长,适用于拥有充裕资金而对生物技术领域不熟悉的跨行业进入生物技术产业的上市公司。并且能通过在创业板上市获取高收益。
Ø 案例:张江高科(600895),1998年11月,由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上海新药开发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分院、复旦大学、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发起的“国家人类基因组南, 方研究中心”在张江高科技园区正, 式挂牌。
华北制药(600842)、丽珠集团(0513)、三九医药(0999)和申银万国等8家企业联合发起设立我国首支专业医药产业投资基金,作为基金载体的神州医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开始运作。
2.4投资风险分析
1) 风险种类解密
Ø 生物安全性风险。生物安全性问题已经随着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而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2001年6月8日,德国国家伦理委员会在柏林召开会议,德国总理施罗德在会上强调学者和专家引导公众将人类基因研究中伦理问题的讨论深入下去,研究随基因科学的进展而产生的人类道德问题。2001年5月29日,中国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宣称,对于转基因作物问题,中国政府的态度是谨慎的,中国政府将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和审批,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
Ø 产品开发风险。由于存在生物安全性的问题,所以生物技术产品的开发必须涉及主管部门多道环节严格的审批手续,例如新药上市过程中需要经过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新药证书申报等多道环节,任何一个都很重要,另外某些生物技术产品还具有“两重性”,即使已经上市也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而需要重新评估。因此产品开发成功率不到10%。
Ø 市场竞争风险。生物技术产品尤其是药品的销售及广告活动在中国受到严格管制,销售渠道单一,销售人才也十分缺乏,销售能力薄弱的上市公司特别是一些非制药类公司在介入生物医药行业后往往无法打开市场,最后被迫退出。另外,由于适应同一病症的生物技术产品很多,同类竞争激烈,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必须迅速进入市场,转化成利润,否则就会面临被淘汰、替代的危险。这些都加大了市场风险。
Ø 知识产权风险。目前上市公司开发的基因工程药物大多为仿制,一方面部分产品的专利已接近保护期限,保护期结束意味着极度市场竞争,另一方面这些药品还有专利的真实性嫌疑,在加入WTO后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
2) 风险控制策略
Ø 选择合适的投资模式。采用不同资本运作方式进入生物技术产业,带来的风险是不同的。上市公司投资生物技术产业,需要在是采用新建生物技术企业的方式还是采用收购现有企业的方式,是通过股权投资直接进入还是参股风险投资间接进入等方面做出选择。
Ø 选择适当的投资领域。不同领域的生物技术产业,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层次不同,因此选择前景广阔的领域是保证成功的重要环节。上市公司必须根据自身的人才储备和市场开拓能力,借助“外脑”,进行咨询,合理选择,降低市场风险。
Ø 选择适当的介入时期。处于种子期的项目技术风险大,而成熟的项目又必然导致进入壁垒降低,从而增大其市场风险,上市公司必须权衡利弊,在合适的时机“下水”。
Ø 进行恰当的价值分析。目前尚无成熟的方法和指标来对生物技术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所以如何做出投资决策也存在较高的风险。
Ø 强强联合,组合投资。这是一个分散风险的有效方式。通过联盟形式,互补资源,整合人才、技术和资本,聚合成强有力的市场开发能力和竞争能力,利于联盟成员盘活现有资产存量、优化资产结构、推动医药产业的业务升级,同时通过联合战略投资,介入新的业务领域,谋求新的利润来源与发展空间。
2.5投资策略建议
1) 进行独立的价值挖掘,前瞻性的选择投资领域。不仅仅局限于医学生物领域,还包括第二代生物技术包括农业生物、海洋生物、环境生物等。在生物制药领域,可以考虑投资于附录3中介绍的简单、快速便于普及的快速诊断方法。
2) 抓住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历史契机。加入WTO,我国中医药产业面临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中医药是目前我国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领域,目前我国已有35大类,43种剂型、5000多种中成药,且在许多方面优于西药。我国政府近年来对研制和开发现代中医药也予以高度重视和巨大投入,获得了相当的科技攻关成果。国家近期推出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引起了海内外强烈反响。同时,1999年《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都给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大来了广阔的投资机会和发展空间。
3) 瞄准产业薄弱的环节,投资专业服务机构。其一,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在生物技术产业的社会化和支撑服务水平极度低下的现状为介入领域提供了崭新的思路。诸如工程菌培养及发酵技术,大规模蛋白分离系统等基因工程产品大规模生产工艺,反应器等重要工程设备的研发、仪器设备制造和实验室产品供应等领域都进入高明的投资者的视野。其二,以生化工程为代表的中试放大和工程化技术是生物技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我国在这方面仍然非常薄弱,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方向。其三,在两个重要的专业服务领域,新药委托研究机构(CRO)和新型流通服务业方面,我国还是一片空白。
4) 跟踪技术发展热点,高起点介入生物产业源头。通过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实行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的渗透整合,相互投资,共担风险,共享利润。通过优势集成、整体设计、概念投资的方式,尽快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品推向市场,如新型基因产业群、细胞治疗(包括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新型疫苗技术、新型生物能源和新型生物交叉学科等。
2.6结成企业联盟
生物医药行业是一个前景广阔的行业。然而,包括Merck、Hoffmann La Roche、Eli Lilly在内的全球大型医药公司都在产品开发上求助于甚至只有中小规模的生物技术企业。据统计,世界上最大制药公司的产品研究与开发(R&D)预算中高达50%是支持其生物技术伙伴的。
1) 大多数生物技术公司都需要经过10年以上的艰苦奋斗,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成功的标志是获得产品销售收入。与此同时,市场投资者急于接近生物技术企业有创新意义的产品和技术。也就是说,他们急于接近比较成熟的制药公司。那么,为什么生物技术企业要与潜在的竞争对手分享胜利果实?
Ø 生物技术企业自身生存的需要。1998年,美国的生物技术企业通过企业联盟的形式融资45亿美元;而通过股权交易获取的融资额仅35亿美元。
Ø 公司合伙人的加入证明了目标公司的投资价值,为缺少专业技术知识的公开市场投资者做出了指引,有利于引导股价上升。
Ø 突破公开市场的融资限制。合伙人与私人投资者提供足够的资金,熨平了公开市场的波动,使生物技术企业得以继续进行其有潜力的项目。
Ø 全球经营策略的需要。以地理概念为基准建立联盟,跨地域建立战略联盟,有利于打开国际市场,突破贸易壁垒。
Ø 平衡短期资金需求与长期价值增长。获取经验,提升管理,规范运作,提供培训,打开市场,取得批准,建立公共关系等等。
2) 企业联盟采用的方式有:
Ø 技术使用权有偿转让;
Ø 大型制药公司代为支付研发费用,包括雇员报酬和其他;
Ø 分期付款,以将项目推进到一个对产品的商业化至关重要的阶段;
Ø 购买股权。
3) 生物技术公司在谈判中要价的优势在于:
Ø 公司和技术的质量;
Ø 技术对于大型制药公司内部策略的重要程度;
Ø 大型制药公司对候选产品的渴求程度。都比较平稳,涨跌幅均在10%以内。接下来,三种股票都显示了上升趋势。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的产品成功消息,投资者也趋向于关注小额股本的股票,这两个因素都刺激了生物技术股票价格的上涨。一年下来,第一类上涨幅度达到了惊人的261%,第二类也达到了132%,连第三类也有49%的涨幅。而同期Standard & Poor 500指数上涨了仅30%。
1.5决定生物技术股票表现的五大因素
90年代后期,华尔街对生物技术股票反应冷淡,主要有五大原因:
a)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市面上资金太充裕,游资过剩也成为生物技术股票遭白眼的理由。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一位基金管理者或股票分析家的投资幅度一般限于10~15家,而且大多数基金禁止拥有一家公司5%以上的股票,以回避证券和交易委员会的信息披露规则。因此,投资必然集中于股本总额大的股票,而难以购买生物技术股票——否则,要么会持有某一家公司的股票比率过大,要么不得不将全部资金投资于购买100种不同的股票,而这是基金的规则所不允许的。
b) 银行之间合并风潮,华尔街公司不断收缩,只有Lehman Brothers,Paine Webber, Hambrecht & Quist(后来也被Chase Bank兼并)等,称职的生物技术投资家、分析家越来越少,难有足够的精力跟踪全部300多家即将上市的生物技术公司,只好选择机构投资者最可能感兴趣的股,这正意味着他们会集中购买股本总额大的第一类股票。
c) 对预期风险的担心。生物技术公司产品开发中的风险事实上同大型制药公司一样大,而抗风险能力则远不如前者,无法用已有的产品销售收入来缓冲产品开发失败的打击。
d) 新宠的出现——网络股。1998年,网络股指数ISDEX上涨了187%,历史重演了当初Genentech首次公开发行给市场带来的轰动。大批资金纷纷流向网络股。这当中甚至包括曾长期支持生物技术产业的Hambrecht & Quist和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互联网企业暂时无法展示它们能够产生持续、有意义的收益,但是在良好的概念面前,投资者觉得这无关紧要。另外,它也不像生物技术公司那样要等上10年才能使一项产品通过认证,时间风险小得多。
e) 普遍的市场因素:股票扰动。惊人的周转率(1990年仅46%,1999年达到76%)意味着利空消息或普遍性的不利因素会对股价产生放大性的影响。公司难以留住优秀雇员从事股票交易,或以理性方式考虑公司的融资计划、发展战略。同时,改变了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动态关系。怎么能指望平均持有公司股票周期仅有7天的股东会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
1.6如何选股?
获得高收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要较长时间的持有股票。1983年Amgen进行首次公开发行之后,其股价曾跌至5美元一股,然而到1999年底却达到60美元,成为头号生物技术公司,股本总额甚至超过了通用电气公司。当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会有这样的辉煌,但是有的时候你确实需要挺过一段暂时的不景气,然后,随着公司完成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股票价格就会大幅上升。
面对着数百家宣称自己致力于生物技术产业的公司,投资者如何才能挑出其中的赢家呢?分散化的投资组合是一项通用的投资策略,合理的投资组合是获得高收益的有效保证。另外,像投资于任何技术主导产业一样,投资于生物技术产业的关键是要关注成功企业的几项关键特征。一流生物技术公司的特征是:
a) 拥有相关管理经验的管理层(35%)。投资者必须清楚,其他行业的优秀管理者在生物技术行业未必是成功的。尽管热情很重要,但是相关的经验是必不可少的。成功的生物技术公司的管理队伍必须同公司一起发展壮大,不同阶段所需要的管理技巧不同。早期的管理者的任务主要是定战略——要把一种概念发展成为一家公司,要获得风险投资者的支持,要管好一群不服管的科学家、技术人员。公司逐渐发展起来之后,管理者的任务则成为搭班子、带队伍——公司需要有实际交易经验的主管、CXO们来进行运作,建立公司与其它公司的重要的合伙关系,还要面对处于临床试验中的产品待建的销售队伍。
b) 拥有强大技术平台,能够支持多种而不是一种产品开发,不把宝押在一种产品上,并且受专利保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30%)。如果不能转化成具有临床效果的产品,即使是世界上最激动人心的科学技术,也不值得投资。公司最需要的是能够转化成产品的技术,以便产生足够的收益流。否则,公司只有购入一些互补技术来设法维持,或者将自己的技术转让出去。另外,知识产权是一道防火墙,对公司有保护作用,避免与其他公司在该领域的直接竞争。公司应该与技术合作方签订书面协议,确保公司有权使用现有技术和未来相关技术。
c) 与高层次学术中心的联系(10%)。高水平的技术平台,离不开高水平的研发队伍;而要保持这支高素质队伍的活力,唯一的办法是保持流动性。这个观点听上去似乎有些荒唐,但是事实的确是支持这一观点的。研发工作分为前台与后台进行,实现充分信息交流、信息共享,整合包括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同行企业研发机构等各类资源,在项目合作开发研究上树立崭新的概念,无疑有助于实现良好的业绩。充足的学术力量支持,也能够保持企业处于技术的最前沿,对于技术开发有效、持续的支持。
d) 除股市之外还有其他广阔的融资空间,包括稳固的公司合作关系(10%)。聪明、谨慎的投资者应该时常看看公司是不是有独立于华尔街之外的融资渠道,最常见的做法是公司合伙。千年制药公司做得非常成功,它同Roche,Eli Lilly等大型制药公司建立了不同治疗领域的药品目标发现合作关系,同Monsanto有农业基因组学的交易,同Bayer AG合作一项价值数亿美元的开发项目,与Becton Dickson合作研究诊断型的基因组学。通过这些合作关系,千年制药公司得到大约12亿美元的资金,即使公司没有传统的产品收益,也能保持3年的盈利。在中国,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民营科技企业,主要通过与金融机构建立互信透明的银企合作关系来解决资金的瓶颈问题。复星聘请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作为全面经营管理顾问,浦东发展银行派出专家共同参与科研成果转化项目的前期市场调研项目决策、中期监控和后期评估工作,并帮助落实相应的资金财务计划等。这既提高了企业的信用地位,又大大降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增加了银行效益,更促进了自身的科研开发、市场拓展和资产重组。1998年,上海各大银行对复星集团的授信额数达到近5亿元人民币。
e) 有能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机会,不赶时髦(5%)。90年代,为了避免药品开发的漫长周期和巨额成本,从而迅速产生收益,风险投资者鼓动公司寻找低消耗的商业模式,如加速商业化、工具公司,甚至90年代后期的营养治疗学。投资者必须对这些情况备加关注,因为这些公司无疑是用今天的收益,透支明天的发展。如果公司的新业务、新战略与核心技术搭不上什么关系,或者管理层、研发人员没有什么生物技术产业的背景,或者公司为了追逐一个新概念而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如果公司要与一个什么.com的网站进行所谓的联合——那么我们可以相信,公司忽略了自身核心业务与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而这对于生物技术企业最为重要的。
f) 能在中期内创造出高价值产品的产品开发策略(5%)。有两种可供选择的策略:一种是在治疗人类致命性的疾病方面拥有其他公司绝对无法匹敌的技术和产品,从而可以制定很高的价格,将目标客户群体锁定为患有这类绝症、必须立即接受这种药品治疗的病人;另一种是药品定价适中,但对大量需要常年服用这种药品的病人十分有效。
g) 合适的地点(5%)。除了风险投资家关注公司的所在地之外,投资银行也对这个问题非常敏感。地处偏僻的公司上市时,为其服务的往往不是一流的投资银行,因为如果没有一流的风险投资家加入其中,那么一流的银行家就不会赶去查看这些公司。不知名的投资银行最终也许能筹到IPO的资金,但是无法充当分析家的角色,在扩展投资者群体、提供上市后续支持方面的帮助有限,从而影响股价的后继增长。
最后,对于个人来说,重要的是有耐心,保持冷静和客观,并且敢于长期持有股票。
6. 中国生物技术公司上市状况
尽管生物技术早已引起了全球投资者的关注,我国资本市场也较早介入了生物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深沪两地上市公司都还只是不同程度的涉足生物技术产业,真正以之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仍然屈指可数。考虑到现代生物技术首先在医药领域得到应用,同时我国传统医药类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介入了生物技术领域,因此将传统医药类上市公司归入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就具有了很强的现实意义,而真正的生物技术板块可能会在未来的创业板市场中出现。
2.1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我国上市公司中涉足生物技术的大约有160多家,为了提高分析的针对性,先对其分类如下:
1) 生物技术产品为主导的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
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目前我国尚没有严格上的现代生物技术企业。但是在综合考虑有关上市公司的主导产品、研发力量、未来前景等因素的基础上,我们仍可将下述企业(共计约22家)归为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并根据涉及领域细分为以下3部分,未来这些公司可能成为主板市场的生物技术板块的基础。
Ø 医药生物类。此处指狭义的以基因工程制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品已形成较大规模的上市公司。
Ø 农业生物类。专指在生物农药、兽用生物制品、生物工程育种、生物肥料、三高农业等方面形成一定规模的上市公司。
Ø 化工生物类。以精细化工为代表的上市公司。
类别 |
上市公司名称及股票代码 |
医药生物类
(5家) |
海王生物(0078),三九生化(0403),金花股份(600080),天坛生物(600161),复星实业(600196) |
农业生物类
(12家) |
沙隆达A(0553),丰乐种业(0713),福建三农(0732),桂林集琦(0750),顺鑫农业(0860),隆平高科(0998),九发股份(600180),云大科技(600181),中牧股份(600195),升华拜克(600226),钱江生化(600796),威远生化(600803) |
化工生物类
(5家) |
丰原生化(0930),科苑集团(0979),诚志股份(0990),安琪酵母(600298),星湖科技(600866) |
2) 以各种方式逐步介入生物技术产业的医药类上市公司
对于传统的医药类上市公司(共52家),根据其主营业务和主导产品特点进行分类:
Ø 动植物来源制药类。传统中医药、中藏药、以及动植物细胞培养制药等。
Ø 传统发酵和化学制药类。
Ø 医疗器械装备类。
类别 |
上市公司名称及股票代码 |
动植物来源制药类
(18家) |
东阿阿胶(0423),云南白药(0538),紫光生物(0590),桐君阁(0591),吉林敖东(0623),百科药业(0627),通化金马(0766),金陵药业(0919),九芝堂(0989),三九医药(0999),同仁堂(600085),太极集团(600129),西藏药业(600211),众生制药(600222),羚锐股份(600285),昆明制药(600422),通化东宝(600867),青海三普(600869) |
传统发酵和化学制药类
(30家) |
新力药业(0153),丽珠集团(0513),ST白云山(0522),恒和制药(0545),轻骑海药(0566),东北药(0597),浙江震元(0705),新华制药(0756),合成制药(0788),华神集团(0790),广济药业(0952),华东医药(0963),双鹤药业(600062),人福科技(600079),浙江医药(600216),海正药业(600267),恒瑞制药(600276),亿利科技(600277),美罗药业(600297),哈药集团(600664),西南药业(600666),ST高斯达(600670),天目药业(600671),南京医药(600713),东风药业(600750),全兴股份(600779),鲁抗医药(600789),华北制药(600812),中西药业(600842),上海医药(600849) |
医疗器械
装备类
(4家) |
威达医械(0603),万东医疗(600055),万杰高科(600223),哈慈股份(600752) |
3) 跨行业投资生物技术的上市公司
除了上述两类之外,还有一些原本不属于生物技术行业,也没有生物技术方面经验,而是通过各种投资方式涉足生物技术产业的公司。如中科创业(0048),长春高新(0661),吴忠仪表(0862),华晨集团(600653),亚泰集团(600881),张江高科(600895)等共计约85家。
2.2投资目的分析
1) 强化核心竞争力。对于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进一步投资生物技术可以做大主营业务,强化核心竞争力。如天坛生物(600161)在做好主导产品基因乙肝疫苗、基因冻干风疹疫苗和血液制品的基础上,1999年又与四通集团合资组建了北京四通天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要目标是引进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人血代用品技术”,并进行产业化开发,为公司持续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2) 构建大医药产业格局。对于传统医药类上市公司,对生物技术的投资更集中于医药技术,主要目的是借助原有的科技实力和市场渠道等优势,大力提高现有品种的科技含量和创新力度,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以便应对加入WTO后国际医药巨头的挑战。如华北制药(600842),及早介入基因工程领域,三九医药(0999)做大做强天然药物产业,意图昭然若揭。
3) 调整产业结构。处于传统产业的某些企业,主营业务竞争激烈,产品结构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前景不佳,急需改善自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为此选择了高科技生物技术产业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来培育,从而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例如深宝安(0009)、豫园商城(600655)。
4) 多元化战略。出于分散公司经营风险的考虑,进行跨行业投资,因此生物技术产业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如清华紫光(0938),厦门国贸(600755)。
5) 充当专业孵化器。许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背景的公司不同程度投资生物技术产业,一方面担当起生物技术企业孵化器的重任,一方面作为战略发展方向之一,配合公司由以基础设施建设与开发为主向以高科技投资为主的转型。如中关村(0931),东湖高新(600133),工大高新(600701),张江高科(600895)。
6) 未来分拆上市。由于某些公司资本运作能力较强或者现金流比较充裕,为此希望通过对生物技术企业的种子型投资和培育,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的介入,并最终将其分拆在创业板上市,从而获取高额回报。例如中科创业(0048),双鹤药业(600062),全兴股份(600779)。
2.3投资模式分析
1) 直接购买或买断生物技术成果(传统方式)。如果属于跨行业投资者,一般在获得技术成果后还会进一步成立公司进行产业化开发。
Ø 优点:省略产品开发、新药申报等工作,代价较小,速度较快,大大加快产品开发进程,降低产品开发风险,适用于有一定技术背景的公司。
Ø 缺点:市场竞争激烈,对于没有技术消化能力的公司来说,未来可持续发展动力可能不足,完全跨行业的公司运用不多。
Ø 案例:天坛生物(600161),持股49%的子公司四通天坛出资1.6亿元买断“863计划”重大项目“人血代用品”的研究与开发的专有技术和生产经营权。
三九生化(0403),投资2000万元独家购买第二军医大学的一类新药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
2) 通过优势互补、产学研一体化进行产品合作开发。
Ø 优点:解决我国原有的科研和市场体制的长期分割问题,提取出长期沉淀在科研院所的大量技术成果,补充企业相对较弱的研发力量,大大加快新产品的研究进程,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条件和市场渠道,防止重复建设,达到共赢的目的和效果。
Ø 案例:天目药业(600671),投资1230万元与中科院遗传所合作研制冻干鼠表皮生长因子。
烟台发展(600766),投资2000万元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合作开发“水蛭素多胎类一类基因工程药物”。
3) 合资合作组建生物技术公司进行产业化开发。合资合作方一般是国内外研究机构、拥有技术资源的个人(主要是留学生)、专业生物技术公司等。一方面可以加快原有技术成果的转化速度,并积极开发新产品,一方面可以在专业机构支持下进行生物技术领域的投资尝试。具体操作方式为:上市公司以资金、土地使用权等资产入股,技术方以技术资源(包括专利、新药证书、生产批号、人力资本等)入股,合资合作组建生物技术公司;或者双方均先以资金入股组建公司,然后再由公司出资购买技术方的技术资源进行开发。
Ø 优点:拥有较为丰富的技术资源和专业技术支持,从而大大降低了跨行业进入的技术风险,可以真正形成自主的技术开发力量。
Ø 缺点:新公司存在一定项目建设周期,培育时间较长,短期内难以见到收益。且市场不确定性较大。
Ø 案例:吴忠仪表(0862),1999年与美国Robinson工程技术公司联合组建润世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并签署《专有技术转让合同》,受让美国Robinson工程技术公司的重组抗肿瘤血管生产治疗药物STATIN(3A)小试专有技术。
沱牌曲酒(600702),与复旦大学医学院共同投资设立上海复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市场导向”相结合的新型科技产业化体制。
4) 通过资产置换等方式进入生物技术产业。实质是传统上市公司作为壳资源被利用,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将其改造成为真正的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通过后续资本运作手段实现超常规发展。
Ø 案例:ST高斯达(600670),即后来的长春华联,1999年,长春高斯达生化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买壳上市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三九生化(0403),即原来的宜春工程,三九集团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后,不断将自己的生物医药类资产注入其中,逐渐将之改造成为真正的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
5) 上市公司控股或并购现有的非上市生物技术公司。可视为上一种方式的逆向过程。
Ø 优点:通过控制一个成熟的生物技术企业快速进入该领域,在产品市场上可以快速消除行业壁垒,建立起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大大降低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在资本市场上也可以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资优势,进行进一步资本运作。
Ø 缺点:来自创业者的阻力较大,并购后新老企业的管理模式、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的整合问题严重。
Ø 案例:广东甘化(0576),出资1.4亿元整体收购并改组广东江门生物技术开发中心,进行纤维素酶、可降解生物塑料、绿藻等项目的产业化开发。
海星科技(600185),以募集资金约6800万元收购西安海星科技实业(集团)公司持有的郑州海星邦和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部分股份,使公司进入生物制药领域。被收购公司是全国33个通过GMP认证的血液制品企业之一,主导产品有人血白蛋白、邦和杀菌液等。
6) 直接风险投资。上市公司参股非上市生物技术公司行为可以看作直接风险投资方式,期望所投资企业未来能够在创业板上市,获取高额投资收益。
Ø 案例:双鹤药业(600062),2000年6月以现金投资参股方式占北京沃华生物科技股份公司20%的股份。后者已成为北京市首批上创业板的企业之一。
全兴股份(600779),2000年4月与清华大学企业集团合作,双方共同出资收购深圳源政药业和深圳赛百诺基因公司,然后争取在高新技术板上市,利用风险投资实现资产增值。
7) 间接风险投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具有高新技术开发区背景的上市公司通过建立生物技术企业孵化器以风险投资管理机构的身份进入生物技术产业;一种是上市公司通过参股各种风险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间接进入生物技术产业。
Ø 优点:让风险投资家和创业者个人参与生物技术企业的管理,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特长,适用于拥有充裕资金而对生物技术领域不熟悉的跨行业进入生物技术产业的上市公司。并且能通过在创业板上市获取高收益。
Ø 案例:张江高科(600895),1998年11月,由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上海新药开发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分院、复旦大学、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发起的“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在张江高科技园区正式挂牌。
华北制药(600842)、丽珠集团(0513)、三九医药(0999)和申银万国等8家企业联合发起设立我国首支专业医药产业投资基金,作为基金载体的神州医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开始运作。
2.4投资风险分析
1) 风险种类解密
Ø 生物安全性风险。生物安全性问题已经随着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而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2001年6月8日,德国国家伦理委员会在柏林召开会议,德国总理施罗德在会上强调学者和专家引导公众将人类基因研究中伦理问题的讨论深入下去,研究随基因科学的进展而产生的人类道德问题。2001年5月29日,中国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宣称,对于转基因作物问题,中国政府的态度是谨慎的,中国政府将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和审批,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
Ø 产品开发风险。由于存在生物安全性的问题,所以生物技术产品的开发必须涉及主管部门多道环节严格的审批手续,例如新药上市过程中需要经过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新药证书申报等多道环节,任何一个都很重要,另外某些生物技术产品还具有“两重性”,即使已经上市也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而需要重新评估。因此产品开发成功率不到10%。
Ø 市场竞争风险。生物技术产品尤其是药品的销售及广告活动在中国受到严格管制,销售渠道单一,销售人才也十分缺乏,销售能力薄弱的上市公司特别是一些非制药类公司在介入生物医药行业后往往无法打开市场,最后被迫退出。另外,由于适应同一病症的生物技术产品很多,同类竞争激烈,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必须迅速进入市场,转化成利润,否则就会面临被淘汰、替代的危险。这些都加大了市场风险。
Ø 知识产权风险。目前上市公司开发的基因工程药物大多为仿制,一方面部分产品的专利已接近保护期限,保护期结束意味着极度市场竞争,另一方面这些药品还有专利的真实性嫌疑,在加入WTO后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
2) 风险控制策略
Ø 选择合适的投资模式。采用不同资本运作方式进入生物技术产业,带来的风险是不同的。上市公司投资生物技术产业,需要在是采用新建生物技术企业的方式还是采用收购现有企业的方式,是通过股权投资直接进入还是参股风险投资间接进入等方面做出选择。
Ø 选择适当的投资领域。不同领域的生物技术产业,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层次不同,因此选择前景广阔的领域是保证成功的重要环节。上市公司必须根据自身的人才储备和市场开拓能力,借助“外脑”,进行咨询,合理选择,降低市场风险。
Ø 选择适当的介入时期。处于种子期的项目技术风险大,而成熟的项目又必然导致进入壁垒降低,从而增大其市场风险,上市公司必须权衡利弊,在合适的时机“下水”。
Ø 进行恰当的价值分析。目前尚无成熟的方法和指标来对生物技术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所以如何做出投资决策也存在较高的风险。
Ø 强强联合,组合投资。这是一个分散风险的有效方式。通过联盟形式,互补资源,整合人才、技术和资本,聚合成强有力的市场开发能力和竞争能力,利于联盟成员盘活现有资产存量、优化资产结构、推动医药产业的业务升级,同时通过联合战略投资,介入新的业务领域,谋求新的利润来源与发展空间。
2.5投资策略建议
1) 进行独立的价值挖掘,前瞻性的选择投资领域。不仅仅局限于医学生物领域,还包括第二代生物技术包括农业生物、海洋生物、环境生物等。在生物制药领域,可以考虑投资于附录3中介绍的简单、快速便于普及的快速诊断方法。
2) 抓住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历史契机。加入WTO,我国中医药产业面临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中医药是目前我国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领域,目前我国已有35大类,43种剂型、5000多种中成药,且在许多方面优于西药。我国政府近年来对研制和开发现代中医药也予以高度重视和巨大投入,获得了相当的科技攻关成果。国家近期推出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引起了海内外强烈反响。同时,1999年《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都给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大来了广阔的投资机会和发展空间。
3) 瞄准产业薄弱的环节,投资专业服务机构。其一,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在生物技术产业的社会化和支撑服务水平极度低下的现状为介入领域提供了崭新的思路。诸如工程菌培养及发酵技术,大规模蛋白分离系统等基因工程产品大规模生产工艺,反应器等重要工程设备的研发、仪器设备制造和实验室产品供应等领域都进入高明的投资者的视野。其二,以生化工程为代表的中试放大和工程化技术是生物技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我国在这方面仍然非常薄弱,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方向。其三,在两个重要的专业服务领域,新药委托研究机构(CRO)和新型流通服务业方面,我国还是一片空白。
4) 跟踪技术发展热点,高起点介入生物产业源头。通过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实行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的渗透整合,相互投资,共担风险,共享利润。通过优势集成、整体设计、概念投资的方式,尽快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品推向市场,如新型基因产业群、细胞治疗(包括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新型疫苗技术、新型生物能源和新型生物交叉学科等。
2.6结成企业联盟
生物医药行业是一个前景广阔的行业。然而,包括Merck、Hoffmann La Roche、Eli Lilly在内的全球大型医药公司都在产品开发上求助于甚至只有中小规模的生物技术企业。据统计,世界上最大制药公司的产品研究与开发(R&D)预算中高达50%是支持其生物技术伙伴的。
1) 大多数生物技术公司都需要经过10年以上的艰苦奋斗,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成功的标志是获得产品销售收入。与此同时,市场投资者急于接近生物技术企业有创新意义的产品和技术。也就是说,他们急于接近比较成熟的制药公司。那么,为什么生物技术企业要与潜在的竞争对手分享胜利果实?
Ø 生物技术企业自身生存的需要。1998年,美国的生物技术企业通过企业联盟的形式融资45亿美元;而通过股权交易获取的融资额仅35亿美元。
Ø 公司合伙人的加入证明了目标公司的投资价值,为缺少专业技术知识的公开市场投资者做出了指引,有利于引导股价上升。
Ø 突破公开市场的融资限制。合伙人与私人投资者提供足够的资金,熨平了公开市场的波动,使生物技术企业得以继续进行其有潜力的项目。
Ø 全球经营策略的需要。以地理概念为基准建立联盟,跨地域建立战略联盟,有利于打开国际市场,突破贸易壁垒。
Ø 平衡短期资金需求与长期价值增长。获取经验,提升管理,规范运作,提供培训,打开市场,取得批准,建立公共关系等等。
2) 企业联盟采用的方式有:
Ø 技术使用权有偿转让;
Ø 大型制药公司代为支付研发费用,包括雇员报酬和其他;
Ø 分期付款,以将项目推进到一个对产品的商业化至关重要的阶段;
Ø 购买股权。
3) 生物技术公司在谈判中要价的优势在于:
Ø 公司和技术的质量;
Ø 技术对于大型制药公司内部策略的重要程度;
Ø 大型制药公司对候选产品的渴求程度。都比较平稳,涨跌幅均在10%以内。接下来,三种股票都显示了上升趋势。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的产品成功消息,投资者也趋向于关注小额股本的股票,这两个因素都刺激了生物技术股票价格的上涨。一年下来,第一类上涨幅度达到了惊人的261%,第二类也达到了132%,连第三类也有49%的涨幅。而同期Standard & Poor 500指数上涨了仅30%。
1.5决定生物技术股票表现的五大因素
90年代后期,华尔街对生物技术股票反应冷淡,主要有五大原因:
a)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市面上资金太充裕,游资过剩也成为生物技术股票遭白眼的理由。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一位基金管理者或股票分析家的投资幅度一般限于10~15家,而且大多数基金禁止拥有一家公司5%以上的股票,以回避证券和交易委员会的信息披露规则。因此,投资必然集中于股本总额大的股票,而难以购买生物技术股票——否则,要么会持有某一家公司的股票比率过大,要么不得不将全部资金投资于购买100种不同的股票,而这是基金的规则所不允许的。
b) 银行之间合并风潮,华尔街公司不断收缩,只有Lehman Brothers,Paine Webber, Hambrecht & Quist(后来也被Chase Bank兼并)等,称职的生物技术投资家、分析家越来越少,难有足够的精力跟踪全部300多家即将上市的生物技术公司,只好选择机构投资者最可能感兴趣的股,这正意味着他们会集中购买股本总额大的第一类股票。
c) 对预期风险的担心。生物技术公司产品开发中的风险事实上同大型制药公司一样大,而抗风险能力则远不如前者,无法用已有的产品销售收入来缓冲产品开发失败的打击。
d) 新宠的出现——网络股。1998年,网络股指数ISDEX上涨了187%,历史重演了当初Genentech首次公开发行给市场带来的轰动。大批资金纷纷流向网络股。这当中甚至包括曾长期支持生物技术产业的Hambrecht & Quist和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互联网企业暂时无法展示它们能够产生持续、有意义的收益,但是在良好的概念面前,投资者觉得这无关紧要。另外,它也不像生物技术公司那样要等上10年才能使一项产品通过认证,时间风险小得多。
e) 普遍的市场因素:股票扰动。惊人的周转率(1990年仅46%,1999年达到76%)意味着利空消息或普遍性的不利因素会对股价产生放大性的影响。公司难以留住优秀雇员从事股票交易,或以理性方式考虑公司的融资计划、发展战略。同时,改变了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动态关系。怎么能指望平均持有公司股票周期仅有7天的股东会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
1.6如何选股?
获得高收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要较长时间的持有股票。1983年Amgen进行首次公开发行之后,其股价曾跌至5美元一股,然而到1999年底却达到60美元,成为头号生物技术公司,股本总额甚至超过了通用电气公司。当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会有这样的辉煌,但是有的时候你确实需要挺过一段暂时的不景气,然后,随着公司完成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股票价格就会大幅上升。
面对着数百家宣称自己致力于生物技术产业的公司,投资者如何才能挑出其中的赢家呢?分散化的投资组合是一项通用的投资策略,合理的投资组合是获得高收益的有效保证。另外,像投资于任何技术主导产业一样,投资于生物技术产业的关键是要关注成功企业的几项关键特征。一流生物技术公司的特征是:
a) 拥有相关管理经验的管理层(35%)。投资者必须清楚,其他行业的优秀管理者在生物技术行业未必是成功的。尽管热情很重要,但是相关的经验是必不可少的。成功的生物技术公司的管理队伍必须同公司一起发展壮大,不同阶段所需要的管理技巧不同。早期的管理者的任务主要是定战略——要把一种概念发展成为一家公司,要获得风险投资者的支持,要管好一群不服管的科学家、技术人员。公司逐渐发展起来之后,管理者的任务则成为搭班子、带队伍——公司需要有实际交易经验的主管、CXO们来进行运作,建立公司与其它公司的重要的合伙关系,还要面对处于临床试验中的产品待建的销售队伍。
b) 拥有强大技术平台,能够支持多种而不是一种产品开发,不把宝押在一种产品上,并且受专利保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30%)。如果不能转化成具有临床效果的产品,即使是世界上最激动人心的科学技术,也不值得投资。公司最需要的是能够转化成产品的技术,以便产生足够的收益流。否则,公司只有购入一些互补技术来设法维持,或者将自己的技术转让出去。另外,知识产权是一道防火墙,对公司有保护作用,避免与其他公司在该领域的直接竞争。公司应该与技术合作方签订书面协议,确保公司有权使用现有技术和未来相关技术。
c) 与高层次学术中心的联系(10%)。高水平的技术平台,离不开高水平的研发队伍;而要保持这支高素质队伍的活力,唯一的办法是保持流动性。这个观点听上去似乎有些荒唐,但是事实的确是支持这一观点的。研发工作分为前台与后台进行,实现充分信息交流、信息共享,整合包括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同行企业研发机构等各类资源,在项目合作开发研究上树立崭新的概念,无疑有助于实现良好的业绩。充足的学术力量支持,也能够保持企业处于技术的最前沿,对于技术开发有效、持续的支持。
d) 除股市之外还有其他广阔的融资空间,包括稳固的公司合作关系(10%)。聪明、谨慎的投资者应该时常看看公司是不是有独立于华尔街之外的融资渠道,最常见的做法是公司合伙。千年制药公司做得非常成功,它同Roche,Eli Lilly等大型制药公司建立了不同治疗领域的药品目标发现合作关系,同Monsanto有农业基因组学的交易,同Bayer AG合作一项价值数亿美元的开发项目,与Becton Dickson合作研究诊断型的基因组学。通过这些合作关系,千年制药公司得到大约12亿美元的资金,即使公司没有传统的产品收益,也能保持3年的盈利。在中国,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民营科技企业,主要通过与金融机构建立互信透明的银企合作关系来解决资金的瓶颈问题。复星聘请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作为全面经营管理顾问,浦东发展银行派出专家共同参与科研成果转化项目的前期市场调研项目决策、中期监控和后期评估工作,并帮助落实相应的资金财务计划等。这既提高了企业的信用地位,又大大降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增加了银行效益,更促进了自身的科研开发、市场拓展和资产重组。1998年,上海各大银行对复星集团的授信额数达到近5亿元人民币。
e) 有能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机会,不赶时髦(5%)。90年代,为了避免药品开发的漫长周期和巨额成本,从而迅速产生收益,风险投资者鼓动公司寻找低消耗的商业模式,如加速商业化、工具公司,甚至90年代后期的营养治疗学。投资者必须对这些情况备加关注,因为这些公司无疑是用今天的收益,透支明天的发展。如果公司的新业务、新战略与核心技术搭不上什么关系,或者管理层、研发人员没有什么生物技术产业的背景,或者公司为了追逐一个新概念而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如果公司要与一个什么.com的网站进行所谓的联合——那么我们可以相信,公司忽略了自身核心业务与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而这对于生物技术企业最为重要的。
f) 能在中期内创造出高价值产品的产品开发策略(5%)。有两种可供选择的策略:一种是在治疗人类致命性的疾病方面拥有其他公司绝对无法匹敌的技术和产品,从而可以制定很高的价格,将目标客户群体锁定为患有这类绝症、必须立即接受这种药品治疗的病人;另一种是药品定价适中,但对大量需要常年服用这种药品的病人十分有效。
g) 合适的地点(5%)。除了风险投资家关注公司的所在地之外,投资银行也对这个问题非常敏感。地处偏僻的公司上市时,为其服务的往往不是一流的投资银行,因为如果没有一流的风险投资家加入其中,那么一流的银行家就不会赶去查看这些公司。不知名的投资银行最终也许能筹到IPO的资金,但是无法充当分析家的角色,在扩展投资者群体、提供上市后续支持方面的帮助有限,从而影响股价的后继增长。
最后,对于个人来说,重要的是有耐心,保持冷静和客观,并且敢于长期持有股票。
6. 中国生物技术公司上市状况
尽管生物技术早已引起了全球投资者的关注,我国资本市场也较早介入了生物技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深沪两地上市公司都还只是不同程度的涉足生物技术产业,真正以之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仍然屈指可数。考虑到现代生物技术首先在医药领域得到应用,同时我国传统医药类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介入了生物技术领域,因此将传统医药类上市公司归入研究对象的一部分就具有了很强的现实意义,而真正的生物技术板块可能会在未来的创业板市场中出现。
2.1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我国上市公司中涉足生物技术的大约有160多家,为了提高分析的针对性,先对其分类如下:
1) 生物技术产品为主导的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
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目前我国尚没有严格上的现代生物技术企业。但是在综合考虑有关上市公司的主导产品、研发力量、未来前景等因素的基础上,我们仍可将下述企业(共计约22家)归为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并根据涉及领域细分为以下3部分,未来这些公司可能成为主板市场的生物技术板块的基础。
Ø 医药生物类。此处指狭义的以基因工程制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品已形成较大规模的上市公司。
Ø 农业生物类。专指在生物农药、兽用生物制品、生物工程育种、生物肥料、三高农业等方面形成一定规模的上市公司。
Ø 化工生物类。以精细化工为代表的上市公司。
类别 |
上市公司名称及股票代码 |
医药生物类
(5家) |
海王生物(0078),三九生化(0403),金花股份(600080),天坛生物(600161),复星实业(600196) |
农业生物类
(12家) |
沙隆达A(0553),丰乐种业(0713),福建三农(0732),桂林集琦(0750),顺鑫农业(0860),隆平高科(0998),九发股份(600180),云大科技(600181),中牧股份(600195),升华拜克(600226),钱江生化(600796),威远生化(600803) |
化工生物类
(5家) |
丰原生化(0930),科苑集团(0979),诚志股份(0990),安琪酵母(600298),星湖科技(600866) |
2) 以各种方式逐步介入生物技术产业的医药类上市公司
对于传统的医药类上市公司(共52家),根据其主营业务和主导产品特点进行分类:
Ø 动植物来源制药类。传统中医药、中藏药、以及动植物细胞培养制药等。
Ø 传统发酵和化学制药类。
Ø 医疗器械装备类。
类别 |
上市公司名称及股票代码 |
动植物来源制药类
(18家) |
东阿阿胶(0423),云南白药(0538),紫光生物(0590),桐君阁(0591),吉林敖东(0623),百科药业(0627),通化金马(0766),金陵药业(0919),九芝堂(0989),三九医药(0999),同仁堂(600085),太极集团(600129),西藏药业(600211),众生制药(600222),羚锐股份(600285),昆明制药(600422),通化东宝(600867),青海三普(600869) |
传统发酵和化学制药类
(30家) |
新力药业(0153),丽珠集团(0513),ST白云山(0522),恒和制药(0545),轻骑海药(0566),东北药(0597),浙江震元(0705),新华制药(0756),合成制药(0788),华神集团(0790),广济药业(0952),华东医药(0963),双鹤药业(600062),人福科技(600079),浙江医药(600216),海正药业(600267),恒瑞制药(600276),亿利科技(600277),美罗药业(600297),哈药集团(600664),西南药业(600666),ST高斯达(600670),天目药业(600671),南京医药(600713),东风药业(600750),全兴股份(600779),鲁抗医药(600789),华北制药(600812),中西药业(600842),上海医药(600849) |
医疗器械
装备类
(4家) |
威达医械(0603),万东医疗(600055),万杰高科(600223),哈慈股份(600752) |
3) 跨行业投资生物技术的上市公司
除了上述两类之外,还有一些原本不属于生物技术行业,也没有生物技术方面经验,而是通过各种投资方式涉足生物技术产业的公司。如中科创业(0048),长春高新(0661),吴忠仪表(0862),华晨集团(600653),亚泰集团(600881),张江高科(600895)等共计约85家。
2.2投资目的分析
1) 强化核心竞争力。对于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进一步投资生物技术可以做大主营业务,强化核心竞争力。如天坛生物(600161)在做好主导产品基因乙肝疫苗、基因冻干风疹疫苗和血液制品的基础上,1999年又与四通集团合资组建了北京四通天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要目标是引进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人血代用品技术”,并进行产业化开发,为公司持续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2) 构建大医药产业格局。对于传统医药类上市公司,对生物技术的投资更集中于医药技术,主要目的是借助原有的科技实力和市场渠道等优势,大力提高现有品种的科技含量和创新力度,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以便应对加入WTO后国际医药巨头的挑战。如华北制药(600842),及早介入基因工程领域,三九医药(0999)做大做强天然药物产业,意图昭然若揭。
3) 调整产业结构。处于传统产业的某些企业,主营业务竞争激烈,产品结构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前景不佳,急需改善自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为此选择了高科技生物技术产业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来培育,从而增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例如深宝安(0009)、豫园商城(600655)。
4) 多元化战略。出于分散公司经营风险的考虑,进行跨行业投资,因此生物技术产业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如清华紫光(0938),厦门国贸(600755)。
5) 充当专业孵化器。许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背景的公司不同程度投资生物技术产业,一方面担当起生物技术企业孵化器的重任,一方面作为战略发展方向之一,配合公司由以基础设施建设与开发为主向以高科技投资为主的转型。如中关村(0931),东湖高新(600133),工大高新(600701),张江高科(600895)。
6) 未来分拆上市。由于某些公司资本运作能力较强或者现金流比较充裕,为此希望通过对生物技术企业的种子型投资和培育,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的介入,并最终将其分拆在创业板上市,从而获取高额回报。例如中科创业(0048),双鹤药业(600062),全兴股份(600779)。
2.3投资模式分析
1) 直接购买或买断生物技术成果(传统方式)。如果属于跨行业投资者,一般在获得技术成果后还会进一步成立公司进行产业化开发。
Ø 优点:省略产品开发、新药申报等工作,代价较小,速度较快,大大加快产品开发进程,降低产品开发风险,适用于有一定技术背景的公司。
Ø 缺点:市场竞争激烈,对于没有技术消化能力的公司来说,未来可持续发展动力可能不足,完全跨行业的公司运用不多。
Ø 案例:天坛生物(600161),持股49%的子公司四通天坛出资1.6亿元买断“863计划”重大项目“人血代用品”的研究与开发的专有技术和生产经营权。
三九生化(0403),投资2000万元独家购买第二军医大学的一类新药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
2) 通过优势互补、产学研一体化进行产品合作开发。
Ø 优点:解决我国原有的科研和市场体制的长期分割问题,提取出长期沉淀在科研院所的大量技术成果,补充企业相对较弱的研发力量,大大加快新产品的研究进程,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条件和市场渠道,防止重复建设,达到共赢的目的和效果。
Ø 案例:天目药业(600671),投资1230万元与中科院遗传所合作研制冻干鼠表皮生长因子。
烟台发展(600766),投资2000万元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合作开发“水蛭素多胎类一类基因工程药物”。
3) 合资合作组建生物技术公司进行产业化开发。合资合作方一般是国内外研究机构、拥有技术资源的个人(主要是留学生)、专业生物技术公司等。一方面可以加快原有技术成果的转化速度,并积极开发新产品,一方面可以在专业机构支持下进行生物技术领域的投资尝试。具体操作方式为:上市公司以资金、土地使用权等资产入股,技术方以技术资源(包括专利、新药证书、生产批号、人力资本等)入股,合资合作组建生物技术公司;或者双方均先以资金入股组建公司,然后再由公司出资购买技术方的技术资源进行开发。
Ø 优点:拥有较为丰富的技术资源和专业技术支持,从而大大降低了跨行业进入的技术风险,可以真正形成自主的技术开发力量。
Ø 缺点:新公司存在一定项目建设周期,培育时间较长,短期内难以见到收益。且市场不确定性较大。
Ø 案例:吴忠仪表(0862),1999年与美国Robinson工程技术公司联合组建润世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并签署《专有技术转让合同》,受让美国Robinson工程技术公司的重组抗肿瘤血管生产治疗药物STATIN(3A)小试专有技术。
沱牌曲酒(600702),与复旦大学医学院共同投资设立上海复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市场导向”相结合的新型科技产业化体制。
4) 通过资产置换等方式进入生物技术产业。实质是传统上市公司作为壳资源被利用,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将其改造成为真正的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通过后续资本运作手段实现超常规发展。
Ø 案例:ST高斯达(600670),即后来的长春华联,1999年,长春高斯达生化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买壳上市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三九生化(0403),即原来的宜春工程,三九集团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后,不断将自己的生物医药类资产注入其中,逐渐将之改造成为真正的生物技术类上市公司。
5) 上市公司控股或并购现有的非上市生物技术公司。可视为上一种方式的逆向过程。
Ø 优点:通过控制一个成熟的生物技术企业快速进入该领域,在产品市场上可以快速消除行业壁垒,建立起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大大降低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在资本市场上也可以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融资优势,进行进一步资本运作。
Ø 缺点:来自创业者的阻力较大,并购后新老企业的管理模式、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的整合问题严重。
Ø 案例:广东甘化(0576),出资1.4亿元整体收购并改组广东江门生物技术开发中心,进行纤维素酶、可降解生物塑料、绿藻等项目的产业化开发。
海星科技(600185),以募集资金约6800万元收购西安海星科技实业(集团)公司持有的郑州海星邦和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部分股份,使公司进入生物制药领域。被收购公司是全国33个通过GMP认证的血液制品企业之一,主导产品有人血白蛋白、邦和杀菌液等。
6) 直接风险投资。上市公司参股非上市生物技术公司行为可以看作直接风险投资方式,期望所投资企业未来能够在创业板上市,获取高额投资收益。
Ø 案例:双鹤药业(600062),2000年6月以现金投资参股方式占北京沃华生物科技股份公司20%的股份。后者已成为北京市首批上创业板的企业之一。
全兴股份(600779),2000年4月与清华大学企业集团合作,双方共同出资收购深圳源政药业和深圳赛百诺基因公司,然后争取在高新技术板上市,利用风险投资实现资产增值。
7) 间接风险投资。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具有高新技术开发区背景的上市公司通过建立生物技术企业孵化器以风险投资管理机构的身份进入生物技术产业;一种是上市公司通过参股各种风险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间接进入生物技术产业。
Ø 优点:让风险投资家和创业者个人参与生物技术企业的管理,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特长,适用于拥有充裕资金而对生物技术领域不熟悉的跨行业进入生物技术产业的上市公司。并且能通过在创业板上市获取高收益。
Ø 案例:张江高科(600895),1998年11月,由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上海新药开发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分院、复旦大学、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发起的“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在张江高科技园区正式挂牌。
华北制药(600842)、丽珠集团(0513)、三九医药(0999)和申银万国等8家企业联合发起设立我国首支专业医药产业投资基金,作为基金载体的神州医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开始运作。
2.4投资风险分析
1) 风险种类解密
Ø 生物安全性风险。生物安全性问题已经随着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而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2001年6月8日,德国国家伦理委员会在柏林召开会议,德国总理施罗德在会上强调学者和专家引导公众将人类基因研究中伦理问题的讨论深入下去,研究随基因科学的进展而产生的人类道德问题。2001年5月29日,中国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宣称,对于转基因作物问题,中国政府的态度是谨慎的,中国政府将加强这方面的监管和审批,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
Ø 产品开发风险。由于存在生物安全性的问题,所以生物技术产品的开发必须涉及主管部门多道环节严格的审批手续,例如新药上市过程中需要经过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新药证书申报等多道环节,任何一个都很重要,另外某些生物技术产品还具有“两重性”,即使已经上市也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而需要重新评估。因此产品开发成功率不到10%。
Ø 市场竞争风险。生物技术产品尤其是药品的销售及广告活动在中国受到严格管制,销售渠道单一,销售人才也十分缺乏,销售能力薄弱的上市公司特别是一些非制药类公司在介入生物医药行业后往往无法打开市场,最后被迫退出。另外,由于适应同一病症的生物技术产品很多,同类竞争激烈,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必须迅速进入市场,转化成利润,否则就会面临被淘汰、替代的危险。这些都加大了市场风险。
Ø 知识产权风险。目前上市公司开发的基因工程药物大多为仿制,一方面部分产品的专利已接近保护期限,保护期结束意味着极度市场竞争,另一方面这些药品还有专利的真实性嫌疑,在加入WTO后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
2) 风险控制策略
Ø 选择合适的投资模式。采用不同资本运作方式进入生物技术产业,带来的风险是不同的。上市公司投资生物技术产业,需要在是采用新建生物技术企业的方式还是采用收购现有企业的方式,是通过股权投资直接进入还是参股风险投资间接进入等方面做出选择。
Ø 选择适当的投资领域。不同领域的生物技术产业,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层次不同,因此选择前景广阔的领域是保证成功的重要环节。上市公司必须根据自身的人才储备和市场开拓能力,借助“外脑”,进行咨询,合理选择,降低市场风险。
Ø 选择适当的介入时期。处于种子期的项目技术风险大,而成熟的项目又必然导致进入壁垒降低,从而增大其市场风险,上市公司必须权衡利弊,在合适的时机“下水”。
Ø 进行恰当的价值分析。目前尚无成熟的方法和指标来对生物技术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所以如何做出投资决策也存在较高的风险。
Ø 强强联合,组合投资。这是一个分散风险的有效方式。通过联盟形式,互补资源,整合人才、技术和资本,聚合成强有力的市场开发能力和竞争能力,利于联盟成员盘活现有资产存量、优化资产结构、推动医药产业的业务升级,同时通过联合战略投资,介入新的业务领域,谋求新的利润来源与发展空间。
2.5投资策略建议
1) 进行独立的价值挖掘,前瞻性的选择投资领域。不仅仅局限于医学生物领域,还包括第二代生物技术包括农业生物、海洋生物、环境生物等。在生物制药领域,可以考虑投资于附录3中介绍的简单、快速便于普及的快速诊断方法。
2) 抓住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历史契机。加入WTO,我国中医药产业面临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中医药是目前我国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领域,目前我国已有35大类,43种剂型、5000多种中成药,且在许多方面优于西药。我国政府近年来对研制和开发现代中医药也予以高度重视和巨大投入,获得了相当的科技攻关成果。国家近期推出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引起了海内外强烈反响。同时,1999年《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的出台,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都给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大来了广阔的投资机会和发展空间。
3) 瞄准产业薄弱的环节,投资专业服务机构。其一,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在生物技术产业的社会化和支撑服务水平极度低下的现状为介入领域提供了崭新的思路。诸如工程菌培养及发酵技术,大规模蛋白分离系统等基因工程产品大规模生产工艺,反应器等重要工程设备的研发、仪器设备制造和实验室产品供应等领域都进入高明的投资者的视野。其二,以生化工程为代表的中试放大和工程化技术是生物技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我国在这方面仍然非常薄弱,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方向。其三,在两个重要的专业服务领域,新药委托研究机构(CRO)和新型流通服务业方面,我国还是一片空白。
4) 跟踪技术发展热点,高起点介入生物产业源头。通过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实行人力资源和资金资源的渗透整合,相互投资,共担风险,共享利润。通过优势集成、整体设计、概念投资的方式,尽快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品推向市场,如新型基因产业群、细胞治疗(包括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新型疫苗技术、新型生物能源和新型生物交叉学科等。
2.6结成企业联盟
生物医药行业是一个前景广阔的行业。然而,包括Merck、Hoffmann La Roche、Eli Lilly在内的全球大型医药公司都在产品开发上求助于甚至只有中小规模的生物技术企业。据统计,世界上最大制药公司的产品研究与开发(R&D)预算中高达50%是支持其生物技术伙伴的。
1) 大多数生物技术公司都需要经过10年以上的艰苦奋斗,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成功的标志是获得产品销售收入。与此同时,市场投资者急于接近生物技术企业有创新意义的产品和技术。也就是说,他们急于接近比较成熟的制药公司。那么,为什么生物技术企业要与潜在的竞争对手分享胜利果实?
Ø 生物技术企业自身生存的需要。1998年,美国的生物技术企业通过企业联盟的形式融资45亿美元;而通过股权交易获取的融资额仅35亿美元。
Ø 公司合伙人的加入证明了目标公司的投资价值,为缺少专业技术知识的公开市场投资者做出了指引,有利于引导股价上升。
Ø 突破公开市场的融资限制。合伙人与私人投资者提供足够的资金,熨平了公开市场的波动,使生物技术企业得以继续进行其有潜力的项目。
Ø 全球经营策略的需要。以地理概念为基准建立联盟,跨地域建立战略联盟,有利于打开国际市场,突破贸易壁垒。
Ø 平衡短期资金需求与长期价值增长。获取经验,提升管理,规范运作,提供培训,打开市场,取得批准,建立公共关系等等。
2) 企业联盟采用的方式有:
Ø 技术使用权有偿转让;
Ø 大型制药公司代为支付研发费用,包括雇员报酬和其他;
Ø 分期付款,以将项目推进到一个对产品的商业化至关重要的阶段;
Ø 购买股权。
3) 生物技术公司在谈判中要价的优势在于:
Ø 公司和技术的质量;
Ø 技术对于大型制药公司内部策略的重要程度;
Ø 大型制药公司对候选产品的渴求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