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部门态度很明确,并强调“标准不降低、时间不延期”,这更为下一步埋下伏笔。从今年起,非无菌药品也要在2015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版GMP要求。新版GMP起草专家组成员、无锡华瑞公司副总经理马涛说:“这次行动将加速推进我国医药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药品质量,提升行业集中度,一些资金缺乏和技术沉淀较低的中小药企理应淘汰出局。”
坚持还是退出
国家行动给不少抱有侥幸心理的企业“上了锁”。换言之,在新版GMP第一道闸门落下后,其余523家无菌药企将全部被暂停生产,加上非无菌制剂认证相继启动,不管你愿不愿意,选择已然摆在企业面前。
不同的企业,情况各异。究竟是继续申请认证还是放弃?马涛认为企业可以走两条路:要么增加投入,积极进行GMP改造;要么转让批文,退出部分市场。“以无菌制剂为例,目前尚未通过认证的企业,怎么选择还是要看企业自身评估留在这个市场的决心有多大,企业的设备、人才队伍能否满足需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版GMP在技术要求、检查尺度上的整体合理性得到业界肯定。他建议,企业转型升级应赶早不赶晚。
目前仍有企业在争取。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副会长赵贵英对记者说,去年他们协会就GMP认证做过很多培训,多数企业很积极。“有企业上年就把2014年的产量都生产出来了,产品继续销售,而继续申请认证却留多了一年的缓冲期。”她直言,实在改造无望的企业则会被兼并。
冲关要突出重点
至2015年底,全国所有药企、全部剂型都要通过新版GMP认证,接下来“冲关”仍将继续。
结合自己多次深入一线对企业进行现场指导的情况,马涛说,非无菌制剂要进一步完善质量体系,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差距分析,明确改造方向和目标。“对风险的评估和控制只有通过对产品疗效、生产工艺、质量特性的深入研究,以科学理论和实验数据为判断依据才能实现。因此,新版GMP对质量风险管理的要求将极大地提高企业对产品特性和生产工艺研究的深入程度。”
马涛给无菌企业的建议是,若继续申请,在厂房的洁净环境要求、压差、空调净化系统、关键设备及其可靠性、工艺验证、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等GMP检查所关注的方面要系统提高,这是他们要面临的挑战。
也有专家反映,在实际认证检查中,相关法规、岗位职责、技能培训等环节出现一般缺陷项的频率较高,有的甚至迁延至主要缺陷。企业的主要精力不应放在规范本身方面,而应放在对承载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各关键岗位人员在上述环节的符合性上。
对此,毕四新颇为赞同。“新版GMP有效促进了我国制药工业与国际接轨,加快了我国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允许未通过GMP改造的品种将批文转让给其他企业,盘活了产能资源。”毕四新说。
一边是要与国际接轨,另一边又要淘汰产能,这会否影响供给,仍引发业界和媒体的猜测与讨论。马涛说,给行业带来震动是必然的。但目前来看,满足需求问题不大。
14日,CFDA公示了2014年第一批符合新版GMP要求的企业,山东新时代药业的注射剂、瑞阳制药的青霉素类粉针剂车间等67家企业在公示目录里。专家建议,企业要依据自己的品种、工艺条件理出验证思路。若是多个品种的,至少应完成3个品种的验证,且须对共线生产的风险作出科学合理的说明与评价。
经过反复思量,钱华准备将手中大容量注射剂品种的技术转让出去以换取投资回报。在放与不放之间摇摆后,他萌生了退意。
采访中,不少企业均谈到,除了硬件方面的高要求,新版GMP增加了风险管理制度、岗位培训制度及变更控制、偏差处理等方面的要求。即便像石药中诺这样的企业,也感觉到压力。身为石药中诺副总经理,毕四新这两年主抓新版GMP认证工作。“公司现已全部通过认证,新建的头孢菌素类车间的认证也已处于公示阶段。”她同时也指出,按标准公司每年固定投入都会增加近2000万元。配合非无菌制剂的改造,投入会更多。大企业如此,中小企业肯定轻松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