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正药业发展迅速,阿霉素、替加环素等众多仿制药和创新药都走上产业化的道路,成为决胜世界市场的“杀手锏”,与海正对人才的高度重视和高瞻远瞩的人才战略密切相关。
1998年,海正药业引进了一名外籍高层次人才。之后,约有700多人次高层次人才被引进,其中外籍专家有60多人次。目前留存的高层次人才达390多人,其中具有国际化背景的高层次人才60多人、外籍专家15人。累计列入省、市、区各级政府人才工程培养的106多人次。现有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5人,省级“千人计划”10人。
“选择海正,没有犹豫”
“没什么特别的,我看中的就是海正的工作环境和科研平台。”海正酶工程研究室的杨勇博士说。
2008年,杨勇和他的同学在海正的博士后工作站开始了两年的工作,2010年期满时,白骅出面挽留,杨勇和他的同学甚至连待遇问题没有提及就决定留下,“白总非常重视人才,而且在这里可以学有所用,所以没有犹豫,就选择了留下。”
现任海正药业首席科学家、博士朱天民,2011年初被中组部列为第五批“千人计划”,他是台州首位入选国家级这一计划的高层次“海归”人才。然而,2010年前,这位毕业于美国罗格斯大学分析化学专业的博士,还坐在美国一家国际知名药企的办公室里。作为高级总监,他研发的成果曾获得18项美国专利,事业如日中天。2010年初,在朋友的介绍下,朱天民到海正考察,在与白骅交谈之后,当天就签下合同。“我看到了一个中国企业家的发展眼光,一个把海正建成一流制药企业的愿景吸引了我。”
朱天民加盟海正后,很快融入海正的研发团队,在他的推进下,海正现有数个新药进入申报、临床,形成了可持续的新药研发生产线,为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及美国市场打下基础。
今年7月荣获我市首批“海外工程师”称号的刘晓宇博士,2005年从国外回来加盟海正后,公司大胆放权,让他独立组阁,组建了海正新药研发机构,完善了药物创新体系。他带领研发团队研发了12个创新药项目,均走在国内乃至国际新药开发的前沿。
“三三制人才工程”得到认同
是什么原因使一家土生土长的制药企业,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那么多的海归、博士等大批外地科技人员走进海正、融进海正,把“家”安在海正?
除了白骅的人格魅力外,他们认同海正“三三制人才工程”,认同海正的企业人才文化。海正建立了台州总部、北京、上海三大科技创新平台,引进和培养科技领军人物、研发创新人才及高素质的管理和经营人才三支队伍,建立人才优先、激励和保障三大机制,确保科技人员在研发上敢于创新,让他们顺心、放心。在子女入学、家属安排、住房等生活上优先保障,让他们舒心、安心。在政治上一视同仁,让他们在业务发展的同时,政治上同样有发展空间,让他们同心、暖心。
在海正,有些加盟海正的专家的薪酬远高于总裁,有的甚至是总裁的好几倍。在海正,外地科技人员与本地科技人员就像拥有一个共同的家,在使用上没有亲疏、贵贱、高低之分;在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公平、公正,按功论赏;在业务培训、指导上,能者为师;在项目与课题的承担上,能者为上。
正是这种和谐的创新环境,海正形成了一支以国际化高端科技人员领军、外地人才和本地人才合心、合力科技创新的新格局。
海正首个生物药安佰诺正是该公司外地科技人员与本地科技人员合力创新的结晶。公司高级副总裁、生物药创新领军者,台州本地人王海彬和她的伙伴,从2003年开始了海正首个生物药安佰诺的研发。历经十年磨难,“终于把安佰诺带到了市场的门口,我们就是要让中国的老百姓用得起、用得上中国自己生产的生物药。”
据介绍,海正现有6位本地人才成长为公司的副总裁,近10位外来人才成为海正的首席专业科学家,并领衔海正的技术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