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维生素C  葡萄酒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武汉光谷生物城体制创新年产收入稳居全国第三

   日期:2014-10-20     来源:新华网    浏览:1006    评论:0    
核心提示:光谷生物城创立仅六年,年产业收入突破600亿元,年均增长40%,在全国跃居前三。作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专家认为它在行政管理改革、科技体制创新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经验值得推广复制,有望带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生物产业的发展,代表我国同国际生物产业同行竞争。
  
  

武汉东湖高新生物城负责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陈涛 摄

    新华网武汉10月15日电(记者方政军 徐海波 陈俊)武汉东湖高新开发区新近传来喜人消息,光谷生物城创立仅六年,年产业收入突破600亿元,年均增长40%,在全国跃居前三。作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专家认为它在行政管理改革、科技体制创新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经验值得推广复制,有望带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生物产业的发展,代表我国同国际生物产业同行竞争。

    构建产业链条营造企业集群效应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总工程师冯立介绍,当前,世界生物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各国占据新一轮科技产业的制高点。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袭来,湖北省为化“危”为“机”,谋求经济健康转型,遂决定建设光谷生物城,瞄准“千亿产业、国家实力”。短短六年时间,光谷生物城紧扣最新产业趋势,奠定六大产业方向,规划五大园区,将一个“微产业”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

    作为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一开始就定位“中部地区重要的生物产业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湖北省和武汉市领导李鸿忠、王国生、张昌尔,阮成发、郭生练、唐良智等同志多次走访调研,在规划时期,生物城就着眼于打造全产业链,企业不出“城”便可享有上下游服务。企业研发成本高,可在“城”内共享实验室;需要稀缺产品耗材,“城”内就能买到;制成后,组团拓宽海内外市场,产品不愁销路。

    经过详细的调查和论证,省生物产业发展暨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张昌尔等同志发现,依托生物技术可以延伸出许多相关产业,其中,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医疗器械、生物能源、生物服务及生物信息等是世界各国竞争最为激烈的方面,也是被公认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方向。于是,六大产业被确定下来,沿着完整科学的生物产业链有条不紊地推进。

    “经过五年多的发展,证明这一条生产链条的布局是科学的,已经形成了集群效应。” 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闫忠宁说,这一产业框架还有利于创新资源的整合,形成产业合力,吸引企业主动流入。

    与六大产业相对应,光谷生物城打造了生物创新园、生物医药园、生物农业园、医疗器械园、医学健康园等“五大园区”。改革简单的上下级行政管理体制,发挥国有资本平台的作用,成立不同的国有园区运营公司,实行统一规划、错位经营,分别负责园区的建设、招商和服务运营工作。

    “五大园区分工后,我们就更能集中精力做好自己擅长的事了。”负责生物农业园的武汉高农生物农业园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培良说,园里的服务区、育种区、饲料区、农药区、制品区交相辉映,共同组成一个立体的“生态农业圈”。

    此外,专业园区企业化管理,生物办用人实行全员聘用制,园区公司和生物办招商人员交叉兼职,重点招商世界500强和国内上市公司、行业100强,不搞低层次竞争,不与省内争资源。


    据预测,未来几年内,光谷生物城几大园区将实现生物产业总收入过2000亿元,干细胞、基因检测、医学影像、生物育种等方面位居国际领先水平,跻身世界一流的生物产业园区,将代表中国实力同全球生物巨头竞争。
 编织三方资源网打通创新经脉

    武汉高校、科研院所众多,科技资源丰富,但科技与市场缺乏整合。建设一张集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笼络海内外各类人才、项目和资金的资源网,成为打通产学研通道的关键一步。

    2009年6月,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宣告成立,这家囊括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等科研院所、湖北省科技厅等政府部门以及阳光凯迪等企业在内的新型研究院,正是致力于织起这样一张网。

    研究院借鉴台湾、日本等地同类型院所的先进运行机制,研究团队基本来源于高校,大学教师身份不变。由专家委员会经过评议,选取科技水平高、市场前景广的项目入驻,研究院为其免费提供实验设备和生产厂房,以及紧缺的实验器材。

    研究院实验设备技术负责人杨帆博士告诉记者,企业以前从海外进口试剂耗材,走海运需要辗转两个多月,研究院为此专门设立了试剂超市,一次性大量采购,减少企业等待时间,还能稳定市场。由于受疯牛病影响,“胎牛血清”价格从2800元/瓶疯涨到4200元/瓶,而且还买不到货,但超市的大量囤货供应不仅不涨价,还解决了许多企业的燃眉之急。

    “怀了宝宝”的团队才能入驻研究院,但进入研究院并非就高枕无忧了,科技成果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实现市场化,否则只有“卷铺盖走人”。“若项目成功,教授就成了老总。若项目失败,他只能退回去做老师。”中科院院士、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邓子新说,研究院已成为生物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人才引进和企业孵化的公共平台,共引进了8位院士领衔的85个团队,承担了30多个国家重大专项,孵化40余家高竞争力企业。

    此外,生物城还耗资7000万元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解决中小企业买不起仪器、折腾不起时间的苦恼。国家GLP药物安全评价中心、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所陆续建成,中小企业不出“城”就能共享服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钱德平说,如果这7000万元设备每个企业都自行配置,至少需要20亿元。

    先进的技术在实验室诞生了,但成果转化又成为产业化的最后拦路虎。为此,光谷生物城还构建了投融资平台,成立创业投资基金,聚集16家金融机构,获得银行贷款140亿元。“找项目、聚人才、做平台”,生物城正在试图通过整合行政、技术、投融资等资源,朝着“资本化、商品化、产业化”方向,打通产学研资等环节。

    融合发展带动湖北齐头并进

    武汉东湖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但长春认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目标,仅靠现有资源远远不够,不仅要有吸纳全球资源的气魄,还要有融合发展、带动发展的能力。光谷生物城一直致力于集聚世界知名企业,与世界一流园区合作,打造国际化的生物城。全球产业巨头也带来了人才、技术、设备等“辐射红利”,同时,光谷生物城又辐射湖北甚至中部地区,带动各地生物产业的协调发展。

    2010年10月,美国辉瑞武汉研发公司在生物城成立,这是世界最大的制药企业辉瑞在全球六个研发中心之一,由此为生物城带来了“蝴蝶效应”。目前,德国拜耳、美国霍尼韦尔、美国赛默飞世尔等8家世界500强生物研发和生产企业纷至沓来,意大利美纳里尼还把中国区总部设在光谷生物城,这是大型跨国药企第一次将中国区总部设在北京上海以外地区。

    而六年前,光谷没有一家世界500强的生物企业。“这不是个简单的数据,外来巨头给我们带来了领先的生物技术,先进的管理理念,成熟的产业模式和全球性思维方式。”但长春说,外来文化对本土企业家的冲击,加速了本地生物产业与国际融合,吸收创新,再参与国际竞争。

    伴随这些大佬而来的,是一大批顶尖的产业、资本、技术和人才。安翰光电的胶囊式内窥镜产业化技术世界领先;康圣环球公司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医学特检机构,并与世界最大的特检机构美国梅奥医疗建立了合作关系。

    不仅融合吸收,光谷生物城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日益显现。武汉正筹划以生物城为核心,在8个行政区建设特色生物产业园。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宜昌产业园、荆门产业园、十堰产业园、天门产业园,光谷生物城咸宁医药园、黄石医药园、英山医药园、蕲春医药园相继挂牌;黄冈、恩施、仙桃、神农架等地也将借助光谷生物城建设专业园区。

    “开放融合就是以全球的视野,把产业融入全球产业链,把企业和产品融入全球市场,把创业体系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但长春充满信心地告诉新华社记者,光谷生物城是湖北生物产业发展的发动机,它为中国打造生物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未来必将成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世界标杆。

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实验设备负责人杨帆博士(右)介绍情况。陈涛摄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4年发酵工业网第12期电子月刊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