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展会主办方国药励展公司主办的“原料药信息发布会”上,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沈贤姬表示,以原料药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今年业绩明显好转,上半年全行业主营业务同比增长11.9%,利润同比增长21.2%,高于行业平均值6.5个百分点,全年同比增长的态势已经形成。
而来自北京东方比特科技有限公司健康网的数据显示,今年前3季度我国主要原料类商品出口额为165亿美元,同比增长15%。
止跌企稳 大类表现抢眼
健康网总经理、首席研究员吴惠芳表示,导致我国今年原料药走出低谷平台期主因有四:一是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解热消炎以及大宗原料药止跌起稳,出口增长进一步扩大;二是甾体激素类成为产业热点,其核心中间体以及下游原料药由于技术工艺创新和环保要求提高,面临着升级转型和产业链结构调整,市场处于变化和转型中;三是我国的高品质原料药、仿制药制剂成品出口渐入正轨,向法规国家和地区出口有认证文件的原料药,通过cGMP认证的产品有了稳定市场和口碑;四是国家环保治理力度越来越大,阶段性停产、搬迁转型、设施投入和管理等,使过剩产能得到部分遏制,促进了价格提升。
健康网的跟踪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原料药出口品种中,出口金额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品种已有71个,占出口比重的50%以上。在出口目的国家和地区排名中,排在前5位的为印度、美国、德国、荷兰和巴西。出口印度的特点是,印度进口中国原料药再生产高端原料药;出口印度的主要品种有6-APA半合成青霉素中间体、工业盐、对氨基苯酚、解热镇痛药中间体、阿奇霉素和齐多夫定等。
从我国出口大类品种看,维生素C今年均价达到3.8美元/千克,同比上年微升且平稳,全国总产销量为13万吨;维生素E价格几度起伏,下半年呈下降走势,但产销强劲,全年预计超过5万吨;维生素A价格在二季度开始上涨,产销总量与去年同期持平。
抗生素原料价格纷纷上涨。从国内看其上涨原因,一方面是环保/搬迁至部分大宗产品减停产,产能过剩压力缓解,价格恢复性反弹,且生产成本提升也成为涨价的推手;另一方面是目前抗生素限用影响被逐渐消化,市场结构变化带来临床应用新的增长点。
从国际市场来看,国际买家对中国大宗原料药商品依赖性增强;随着质量提升,中国制造的原料药、中间体价格上涨。
相关数据显示,自2011年我国开展抗生素专项整治以来,重点城市医院市场全部抗感染类药物销售规模明显缩水,绝对金额和所占大类份额都在逐年下降,份额从2011年的22.09%,下降到2013年的17.60%。今年前3季度该比例虽仍有所下降,但绝对额却止跌回升,同比实现了9.56%的增长,恢复并超过了2011年的水平。其中,连续3年领跌的以头孢、青霉素等为代表的抗菌类出现反弹增长。
今年,甾体激素类药物成为新热点。以产业下脚料和废弃物为来源的单烯和甾醇形成下游产品群,对出口形成贡献。
进步明显 问题仍待解决
从本届展会情况来看,众多企业打出了国际认证的招牌,产品档次大幅提高,市场繁荣得到印证。特别是特色原料药企业出口规范市场产品数量持续增长,在行业出口企业排名进一步上升。如在行业排名中,目前海正药业排名第28位,浙江天宇排名第38位,新东港排名第68位,这说明原料药产品结构调整成效开始显现。按照原料药产业发展路径,原料药企业专供产品即特色原料药,处于产业链上升的第四阶段,下一阶段的产业终点是高端原料药仿制。目前,海正药业、新东港等一些企业已拥有高端仿制药品种,并在规范市场上市。
吴惠芳表示,我国原料药产业起步晚,进步快。目前,在欧盟地区,来自中国备案的EDQM数量已占第二位;在美国FDA,来自中国所有者提交的DMF数量已占第三位。同时,在制剂领域,至少有10家中国企业产品的ANDA获得美国FDA批准。其中包括华海药业的13项普利类降压药、南通联亚药业的8种避孕药和激素类药。
尽管如此,目前我国原料药发展面临的问题仍不容忽视。一是存在制度缺陷,表现为未建立原辅料的DMF制度,出口原料药没有与专利状态挂钩,容易形成专利纠纷,国际形象受到损害,没有被仿目标参比,缺少技术指南;二是原料药企业在城市化建设中面临民营企业搬迁、乡镇企业重组与融资问题,在环保领域面临历史欠账与治理、绿色工艺引进等问题,在品种选择上面临大规模与高附加值、创新与传统等难题。
沈贤姬表示,原料药的市场回暖来之不易,希望企业冷静面对市场,在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上实现飞跃,彻底摆脱价格周期性怪圈,发展特色产品,进行差异化经营,加快国际化步伐,使中国原料药真正成为有竞争力的产品群。(本报记者 方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