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度出口走势
除2月份受春节假期影响,原料药出口额同比下降11.84%外,其他八个月份出口额均呈增长态势,尤其1、4、6、7、8五个月份的增速均高于10%,并且自4月份以来,单月出口维持了量价齐升的走势,奠定了原料药前三季度的出口增势。
(二)出口商品情况
部分大宗原料药品种受环保、搬迁等停限产影响,短期内供求关系发生改变,市场反应积极,助推价格上涨,进而带动我国原料药出口呈恢复性增长。
出口额最大的维生素类原料药,前三季度出口放量14.96%,拉动出口额同比增长12.79%。其中,VC(原粉)出口价格在去年跌至最低点后,今年以来略有拉升,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4.89%,达3.80美元/公斤,并且出口供货也有所增加,同比增长17.26%。尽管如此,在环保严苛、成本上升等重压下,企业仍未摆脱亏损经营的局面。加之产能严重过剩,新建项目仍在逐步释放产能,未来VC出口行情并不乐观。另一维生素类出口大品种VE,前三季度则呈现量增价减的出口走势,出口量同比增长21.64%,而出口均价则同比下跌17.31%。这主要是受VE新增产能冲击影响。
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原料药在部分核心企业环保限产的影响下,前三季度均呈现了量价齐升的出口走势,出口量分别同比增长了11.90%和17.96%,出口均价分别同比增长了8.19%和0.51%。其中,青霉素类原料药主要出口品种青霉素工业盐、阿莫西林等出口价格均不同程度上涨,而头孢类原料药最大的出口品种头孢曲松及其盐则呈现量增价平的出口态势,出口量激增33.10%。
此外,氨基酸类、解热镇痛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原料药出口额也均有所增长,该增幅主要靠数量拉动。由此可见,大宗原料药产能过剩,企业间低价拼杀、靠量换取微利的出口局面仍在延续。
(三)出口市场分布
我国原料药出口市场比较集中,格局保持稳定。前三季度,共出口到18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是最大出口市场,半数原料药销往亚洲;此外,四成原料药出口至欧洲和北美洲规范市场,对此两大市场的出口均价显著高于对亚洲的出口均价。
前三季度,印度依旧为我国原料药第一大出口贸易国,输入我原料药31.52亿美元,同比增长14.64%,该增幅主要由数量增长贡献。位列我原料药第二大出口国的美国,已经逐渐被印度拉开差距,前三季度输入我原料药24.21亿美元,同比下降1.2%,近年来持续的负增长是其被印度超过并拉开差距的主要原因。
(四)出口企业分布
前三季度,我国经营原料药出口有实绩的企业达8765家,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53家。其中,民营企业一直是我原料药出口的主力军,6819家民营企业共出口了价值106.45亿美元的原料药,占据我原料药出口总额的55%,11.33%的同比增长率更是维持原料药出口增长的支柱。而国有企业仅668家,出口原料药占比17%;三资企业1266家,出口原料药占比28%。
出口省市对比中,浙江省和江苏省依然领衔我国原料药出口省市榜单,两省合计出口份额高达40.3%。山东、上海、河北紧随其后,合计占比27.4%。五省市已经占据了我国原料药出口额的近七成。
在我原料药出口企业排名中,浙江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通辽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潍坊英轩实业有限公司和浙江横店普洛进出口有限公司占据前五名,前三季度出口原料药均过亿美元。在出口十强企业中,通辽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横店普洛进出口有限公司、浙江省化工进出口有限公司、上海迪赛诺药业有限公司异军突起,原料药出口均有超过20%的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