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维生素C  葡萄酒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长春经开区响应“禁塑令” 发展聚乳酸及下游产业(上)

   日期:2014-12-23     来源:长春日报    浏览:980    评论:0    
核心提示:全球首个聚乳酸产业园,凝聚了全球的目光。   “禁塑令”先机,迅速在聚乳酸产业园产生了聚集效应。山东必可成、山西金晖、江苏华盛、浙江海正(与台州西元、厦门中田合作)、益田等生产一次性购物袋、餐盒项目已经签订投资协议,完成公司注册,并开始生产准备,山东必可成、江苏华盛、浙江海正三个项目已正式投产。中粮已选定深圳虹彩、安徽恒鑫作为聚乳酸下游购物袋、餐具制品合作伙伴。现已落位和即将落位企业一期合计产能3.6万吨,能够满足吉林省现有3.2万吨购物袋和1400吨餐盒市场需要。
  
 用“五大发展”谋划转型升级 

  长春经开区响应“禁塑令” 发展聚乳酸及下游产业(上)

  

  12月8日,市长姜治莹、副市长白绪贵在经开区管委会主任王庭凯的陪同下,到经开区生物基材料产业创新基地调研,参观聚乳酸全降解产品。 

  

  长春经开区在长东北生物化工产业园区内建设的长春生物基材料产业创新基地,占地面积19.9万平方米,包括研发中心一栋,标准厂房11栋及相关配套设施,规划建设集生物基材料检测与研发,聚乳酸及下游制品生产的全产业链示范工程。这是长春生物基材料产业创新基地鸟瞰图。 

  

  长春盛达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全降解垃圾袋等产品的生产线。 (本版图片由长春经开区新闻信息中心提供) 

  

  长春海正生物材料有限公司PLA玉米材质食品托盘。 

  

  玉米材质生产的打印耗材降解循环图。 

  

  长春必可成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环保购物袋、垃圾袋等全降解产品展示。

  编者按 追梦路上,执行力至关重要。 

  1月2日,吉林省委书记(时任吉林省省长)巴音朝鲁视察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时,要求长春经开区“支持聚乳酸、跨境电子商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时,距长春经开区在省发改委等部门支持下,在全国率先扛起生物质产业大旗仅半年时间。全球首个聚乳酸产业园尚在筹建期,就吸引了国际国内众多业内巨头关注,前景一片大好。 

  2月13日,省政府又发布了第244号令——《吉林省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规定》。 

  “禁塑令”2015年1月1日实施,是省委省政府开国内之先、落实“五大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来,全国第一个在省级范围内全面“禁塑”的法令。 

  “禁塑令”更凝聚了我省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吉林的梦想。 

  “禁塑令”不仅宣示了生态大省吉林全面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的决心,更全面提振了全省乃至全国生物质企业的信心。尤其是规划建设中的吉林省聚乳酸产业园及围绕其大力招商的长春经开区,更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发展机会。对吉林省聚乳酸产业园来说,“禁塑令”的确是一场及时雨、一份催化剂。 

  对长春经开区而言,“禁塑令”还是一张无声的军令状:在2015年1月1日前,生产出足够支撑“禁塑令”的产品。 

  留给长春经开区的执行时间,只有一年。 

  为此,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高广滨,市长姜治莹,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肖万民,副市长白绪贵等多次到长春经开区调研指导,省市各相关部门多次现场办公,帮助经开区快节奏、大跨度发展聚乳酸及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 

  12月8日,曾陪同巴音朝鲁调研的市长姜治莹,又一次到长春经开区调研,亲眼见证了在不到一年时间成长起来的吉林省聚乳酸产业园。 

  一个新产业的崛起,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它通常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 

  一年多时间,论证、规划、建设一个新产业园,发展一个新产业,长春经开区能做到哪一步?能否实现省市的重托? 

  8日,市长姜治莹到长春经开区,就开发区转型升级和项目建设工作进行调研。虽然室外已是冰天雪地,但位于长春经开区北区生物产业园的长春生物基材料创新产业基地(吉林省聚乳酸产业园)却处处是繁忙的生产场面。 

  此时,吉林省聚乳酸产业园已落位企业10家,山东必可成、江苏华盛、浙江海正3家企业已投产,园区已形成年产1.3万吨生物全降解塑料袋及1500万吨生物全降解餐具的生产能力,近期内,10家落位企业将全部投产,很快就将形成年产3万吨以上生物全降解制品的产能,完全可以满足2015年1月1日“禁塑令”实施的需求。 

  “发展生物基材料产业,既符合生态建设要求,更符合长春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姜治莹说,这个产业空间无限,一定要深度挖掘,全力推进。 

  迅速崛起的新产业:生物可降解材料 

  长春必可成生物材料有限公司已经投产,在“必可成”可降解塑料工厂内,一卷卷以绿色为主色调的可降解塑料袋制品从生产线不断下线。“近期内,这些产品就将交付用户手中。”公司生产总监杨兵说。 

  “现在,塑料袋强度与传统塑料袋一样,但三个月后,强度就会下降;五个月后,就会出现雪花状降解;如果埋在地下,六个月后,就会完全分解成二氧化碳、水等无害物质。”杨兵拿过一个刚生产出来的塑料袋,一边演示其强度,一边解说。 

  保质期只有三个月,这还是“怎么放都放不坏”的塑料袋吗?塑料袋,何时变成了保质期比果汁还要短的快速消费品? 

  保质期短、可降解,正是“必可成”们生产的生物可降解塑料袋在欧美发达国家大行其道的秘诀。 

  传统塑料袋由于其不可降解性,对全球环境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作为传统塑料袋使用大国,我国更是深受其害。 

  正因如此,2007年,国家出台了“限塑令”,大力限制不可降解塑料袋的使用。今年,我省又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禁塑令”,自2015年1月1日起,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 

  “必可成”生产的塑料袋为什么能够降解? 

  在园区的另一家已投产的生物可降解制品生产企业——浙江海正,“从玉米到杯子”的广告语打在厂区醒目位置。 

  原来,这些可降解塑料袋是沿着“玉米—淀粉糖—聚乳酸”的产业链条而来。用玉米等生物质材料生产淀粉糖,然后用淀粉糖生产出聚乳酸,再以聚乳酸为主要原料,生产出可降解塑料袋。 

  园区第三家投产企业——盛达生物可降解购物袋项目,则由国内最大的生物可降解薄膜类材料生产企业江苏南通华盛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 

  项目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园区3家投产企业生产的可降解塑料制品,其实都是全降解的,相对于传统不可降解塑料袋和塑料餐具,全降解材料制成的产品,不仅消除了毒素,而且更加环保。 

  吉林省聚乳酸产业园负责人表示,目前3家投产企业,已实现年产1.3万吨生物可降解购物袋和1500吨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产能,近期内,10家落位企业将全部投产,达产后,园区生物可降解塑料袋产能将达到3万吨左右,而吉林省年塑料袋消费量也是3万吨。 

  “即使‘禁塑令’施行后,市场需求快速释放,我们也完全能够保障供应。”园区负责人说。 

  “禁塑令”催生产业先机 

  对于企业来说,没有什么能比一个快速成长而又空间广阔的市场更有吸引力。 

  而“禁塑令”施行前的吉林省,就是这样一个市场。 

  目前,吉林省购物袋年消费量3万吨左右,一次性塑料餐具年消费量1500万吨左右,如果全部替换成生物可降解材料制品,按现有价格,就是一个超过十亿元的市场。 

  更何况,吉林省仅仅是中国这个巨量市场的先行者。 

  在吉林省,这个率先释放出来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市场占据先机,对于国际、国内聚乳酸及下游制品巨头来说,都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 

  而今,“禁塑令”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自2014年2月13日发布全国首个“禁塑令”起,吉林省就为聚乳酸及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开启了一扇大门—— 

  6月,我省将生物质产业列为2014年吉林省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引导资金重点支持项目,大力支持生物质产业发展。 

  7月21日,省政府下发了由省发展改革委、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省环保厅、省经合局、省商务厅、省工业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委宣传部制定的《关于落实吉林省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规定的意见》,指导全省“禁塑”工作。 

  8月13日,省发改委组织省工信厅、工商局、质监局、商务厅、环保厅和住建厅等省直相关厅局召开了“禁塑”工作协调会,进一步协调部署“禁塑”工作。 

  10月28日,省发改委、工信厅、环保厅、商务厅、工商局、质监局等部门在长春联合召开全省“禁塑”动员大会暨产需衔接电视电话会议,推动产需衔接,进行政策预热,为“禁塑令”的实施打好基础。省直各部门分管领导及业务处室负责人、长春市政府领导及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生产企业和商业用户代表共13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省发改委副主任宋刚主持并解读了“禁塑令”,各厅局就组织生产、环保要求、社会动员、市场监督、贯彻标准等相关“禁塑”工作做了专题部署,生产企业和商业用户表态发言并进行了产需对接。  

  11月27日,省发改委联合省委宣传部组织召开了“禁塑”宣传工作策划会,对开展“禁塑”工作的意义、目的、政策、产品供应、聚乳酸制品项目建设等相关事宜做了全面介绍,并接受了新闻媒体的采访。 

  …… 

  “禁塑令”这道事关吉林省乃至全国生物质产业发展,更关系到子孙万代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的政令,正一步步走向实施。 

  “禁塑令”的有效实施,不仅将使我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迈出坚实一步,更能使我省以聚乳酸为代表的生物质产业在全国率先突围,占领产业先机。  

  我们知道,《吉林省禁止生产销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聚乳酸产业巨头们更知道,“禁塑令”的施行,离不开实体产业的支撑,吉林省必须找到可替代石油基塑料购物袋、塑料餐具的新材料。 

  而最好的选择,就是以聚乳酸为主的生物可降解材料。 

  “禁塑令”开辟了一个无比诱人的大市场,而吉林省发展生物质产业的决心不可动摇,到吉林来,就成了聚乳酸巨头们的最佳选择。 

  谁能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 

  “机遇总是给予有准备的人。”长春经开区不仅拥有发展生物质产业的雄厚基础,更率先将聚乳酸和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作为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方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口。 

  自2013年起,长春经开区就在省发改委支持下,发力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着手规划建设全球首个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园。抢抓机遇,全力建设吉林省聚乳酸产业园,寻找到了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突破口。 

  把握先机,“创造”全球首个聚乳酸产业园 

  “把握先机”,是吉林省聚乳酸产业园的最佳写照。 

  长春经开区北区中山带状公园一侧,一栋建筑物的墙体上挂着一行红色的大字——吉林省生物基材料创新基地,这里就是吉林省聚乳酸产业园的一期工程。 

  仅仅一年多时间,就在一片空地上建起了顺次排开的11栋标准厂房,并传出了开工生产的机器声,进进出出运送原材料和成品的卡车,述说着产业园的繁忙。 

  速度、效率、繁忙的背后,皆源于对“先机”的准确把握。 

  近年来,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工业有毒害气体大量排放以及不可降解材料的过量使用,对地球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世界上的许多国家纷纷调整机制、加大政府预算、鼓励社会投入,加速本国生物降解产业的发展,力争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抢占产业制高点。生物降解材料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有很强的渗透性、带动性和高成长性,具备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双重特征,是创造绿色GDP 的“领航产业”。 

  随着社会对生物降解材料的技术在发展,认识在深化,需求在加大,市场接受度在不断提高,这种观念正在逐渐被刷新,生物降解材料即将大规模爆发式增长。生物降解材料产业直面我国“三农”、能源和环境三大主题,是世界发展大势和新兴的产业,在宏观和战略上都是可行的。 

  生物降解材料的当家品种——聚乳酸,更是产业化最成熟、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价格最低的生物降解材料,是未来最有希望撼动石油基塑料传统地位的降解材料,也将成为生物材料的主力军。 

  据咨询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乳酸及聚乳酸市场以年均l8%的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2020年至少可以达到百万吨以上。保守估计,未来我国将至少有300万吨的需求量,其中一次性包装领域约100万吨,无纺布约30万~60万吨,农膜约100万吨,一次性医用材料(输液管等)约30万吨。此外,聚乳酸还可用于玩具、文具、汽车、家电(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医用等领域。聚乳酸加上下游制品可实现年产值几千亿甚至上万亿元。 

  随着聚乳酸本身成本降低、开发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各国政策大力推动,加快聚乳酸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条件已经成熟,聚乳酸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即将来临。“十二五”期间,聚乳酸产业将快速发展,并将迎来分水岭,聚乳酸产业成与败关键可能就在这一阶段。仔细研判聚乳酸的上下游产业链:淀粉糖、秸秆糖→乳酸→丙交酯→聚乳酸→成品,我省拥有发展聚乳酸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吉林省是农林生物质资源大省,也是加工转化强省,2014年1月印发的《吉林省发展生物质经济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吉林省生物质经济形态基本确立,生物质经济达到5000亿元规模,重点实施百万吨聚乳酸延伸工程等十大工程。《吉林省生物质资源高端化利用产业发展规划》更是得到了国家发改委肯定。相应的配套政策生物质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禁塑令等已开始发布实施,在吸引项目、技术、资金、智力等方面逐渐发挥了“洼地”效应。 

  长春经开区拥有雄厚的生物化工产业基础,长春大成和中粮生化在全国乃至世界行业内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强大的玉米加工能力完全能够满足聚乳酸上游糖源需要。大成集团正在开发秸秆糖制乳酸技术,中粮集团已与世界最大、乳酸技术最先进的荷兰普拉克公司达成合作建设乳酸及聚乳酸项目协议。区内的中富容器、上海紫江、春和塑料及大量的汽车零部件等塑料制品加工和服装加工企业为下游产品提供广泛市场。经开区发展聚乳酸产业的原料、技术、市场条件已经具备。经开区地处省会城市,综合区位优势突出,对高科技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投资环境优势突出;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生物产业示范基地,是国家重点支持的生物产业发展区域;拥有省内唯一的综合保税区,便于进出口企业发展;拥有全省唯一的生物化工产业园区(长春长东北生物化工产业园区)。 

  一边是聚乳酸和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蓬勃发展,但仍处于自发状态,全球范围内都没有一个围绕聚乳酸产业链打造的专业化园区;一边是吉林省、长春市有着发展聚乳酸及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的迫切需求;长春经开区本身,也有向聚乳酸及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升级的技术、产业和市场基础。 

  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长春经开区迅速决策,在省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吉林省聚乳酸产业园落位在经开区。 

  长春经开区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全力推进以聚乳酸为代表的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发展。 

  先机效应:聚乳酸产业园凝聚全球目光 

  世界最大的聚乳酸生产企业NatureWorks,世界最大的PBAT(石油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生产企业德国巴斯夫,国内最大的聚乳酸生产企业浙江海正,国内最大的PBAT、PBS(石油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生产企业浙江鑫富、蓝山屯河、山东汇盈、金发科技,国内聚乳酸纤维加工企业长江化纤、上海同杰良,淀粉基塑料企业武汉华丽、南京比奥格(2008年北京奥运会降解塑料袋唯一供应商),植物纤维类塑料企业江苏锦禾,二氧化碳基塑料企业蒙西高新技术有限公司,PHA、PHVB(淀粉发酵生产的降解塑料)企业深圳意可曼、宁波天安,改性技术水平较高的台湾宗玮、台湾清炀……随着吉林省聚乳酸产业园的建设,一个个在全球聚乳酸及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如雷贯耳的名字,不断与长春经开区产生交集,在聚乳酸产业园负责人的联络名单上,记下了一个个行业巨头负责人的联系方式。 

  不同原料、不同工艺、不同特性、不同产品、不同领域的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加工的代表性企业纷纷与吉林聚乳酸产业园建立联系、前来考察,为下一步合作奠定基础。 

  德国巴斯夫深度对接长春生物质产业,谋求与聚乳酸产业园在生物可降解材料、生物可堆肥技术等领域的合作; 

  浙江海正不仅在聚乳酸产业园投资建设了年产1500万吨生物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项目,更在谋划建设一个年产6万吨的聚乳酸项目; 

  山东必可成用4个月时间,在聚乳酸产业园投资建设了一个年产1万吨生物可降解材料制品的生产基地; 

  江苏华盛在3000吨生产线投产的同时,还预留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准备随时加大在聚乳酸产业园的投资力度; 

  …… 

  全球首个聚乳酸产业园,凝聚了全球的目光。 

  “禁塑令”先机,迅速在聚乳酸产业园产生了聚集效应。山东必可成、山西金晖、江苏华盛、浙江海正(与台州西元、厦门中田合作)、益田等生产一次性购物袋、餐盒项目已经签订投资协议,完成公司注册,并开始生产准备,山东必可成、江苏华盛、浙江海正三个项目已正式投产。中粮已选定深圳虹彩、安徽恒鑫作为聚乳酸下游购物袋、餐具制品合作伙伴。现已落位和即将落位企业一期合计产能3.6万吨,能够满足吉林省现有3.2万吨购物袋和1400吨餐盒市场需要。 

  目前,仅长春生物基材料创新产业基地就落位了10户重点企业,加上即将启动的中粮集团聚乳酸项目等,一个“千亿级”规模产业的雏形日渐形成。 

  正如姜治莹调研时所强调的:经开区要立足“新常态”下的新要求,结合区情实际,向创新要动力、要潜力、要成长空间,尽快实现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靠创新引领推动转型升级。 

  初尝创新发展甜头的长春经开区,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结合区情,继续向创新要动力、要潜力、要成长空间。 

  下一步,长春经开区将大力推进下游高端化应用项目落位,瞄准农用、一次性医用、文具、儿童用品等日用塑料制品,工业用包装材料等制品项目,开展定向招商。重点引进金发科技、台湾清炀、上海同杰良、长江化纤、南京艾可等企业进入农业、汽车、儿童用品、文具、纺织等领域,特别是在汽车应用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 

  届时,又将是一片新天地。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