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维生素C  葡萄酒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中国粮油市场2014年12月分析报告

   日期:2015-01-07     来源:中国粮油市场    浏览:2569    评论:0    
核心提示:12月份,国内粮油市场继续弱势运行。其中国内小麦价格因面粉企业开机率低、市场需求不振而继续稳中偏弱;玉米临储收购虽然启动,但玉米质量普遍差于往年,需求不旺压制价格;稻米行情总体平稳,中晚籼稻及粳稻在政策收储支撑下价格保持坚挺,但市场上大米消费不旺却抑制了稻谷行情进一步走强;进口大豆到港成本和港口分销价继续下行,因无盈利效应贸易商退出国产大豆收购市场,国产大豆收购进度慢于去年;国内主要植物油品种价格在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的带动下再创年内新低,国内知名油企为扩大市场份额纷纷下调旗下小包装油价格。
  
 12月份,国内粮油市场继续弱势运行。其中国内小麦价格因面粉企业开机率低、市场需求不振而继续稳中偏弱;玉米临储收购虽然启动,但玉米质量普遍差于往年,需求不旺压制价格;稻米行情总体平稳,中晚籼稻及粳稻在政策收储支撑下价格保持坚挺,但市场上大米消费不旺却抑制了稻谷行情进一步走强;进口大豆到港成本和港口分销价继续下行,因无盈利效应贸易商退出国产大豆收购市场,国产大豆收购进度慢于去年;国内主要植物油品种价格在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的带动下再创年内新低,国内知名油企为扩大市场份额纷纷下调旗下小包装油价格。
 
国家统计局12月4日发布2014年粮食产量公告:2014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2738.3千公顷,比2013年增加782.7千公顷,增长0.7%;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385公斤/公顷,比2013年增加8.4公斤/公顷,提高0.2%;全国粮食总产量60709.9万吨,比2013年增加516万吨,增长0.9%。
 
12月份,东北地区玉米临时收储全面启动,由于霉变粒超标,收购进展较上年减缓;东北地区大豆目标价格政策也正式开展,在缺乏临储收购的背景下,市场预期减弱,收购积极性不高。据国家粮食局发布数据,截至12月25日,河北、黑龙江等11个玉米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玉米3884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27万吨;内蒙古、黑龙江等5个大豆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大豆121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89万吨;湖北、安徽等14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中晚籼稻2381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216万吨;黑龙江、吉林等7个粳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粳稻285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601万吨。
 
12月份,全国粮食批发价格指数为148.5(基期:2008年12月=100), 较上期上涨0.39%;全国食用油批发价格指数为103.13(基期:2008年12月=100),较上期下跌0.02%。
 
主要粮油品种的市场状况如下:
 
小麦
 
12月份,国内主产区小麦行情平稳运行,市场需求不振,面粉企业开机率维持低位,面粉出厂价格难以上调,麸皮价格显著走低;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粮食产量公告,小麦播种面积24063.9千公顷,单产5243.2公斤/公顷,总产量12617.1万吨。小麦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国家发改委发布2015年粮食和棉花进口关税配额数量、申领条件和分配原则;郑州商品交易所发布《关于强麦及普麦期货业务细则修改事项的通知》。
 
一、小麦延续平稳 面粉消费不振
 
12月份,国内主产区小麦市场价格总体平稳运行,个别地区小幅波动。根据市场信息,截至月底,河北、山东、河南北部小麦出库价格多在1.27-1.3元/斤,河南中部、东部、江苏大部、安徽北部小麦出库价格多在1.26-1.28元/斤,其他地区多在1.24-1.26元/斤。整个四季度国内小麦行情基本延续这种走势,体现出今年年末市场的几个特点:一是小麦供应虽紧,但需求不振更甚。二是企业外部采购量减少,多以加工自有库存为主。三是面粉加工企业开机率始终处于低位,企业经营状况难比往年。
 
小麦市场的低迷源自于面粉消费不振。12月份本应是面粉消费相对较旺的时期,但受宏观因素影响,企业开机率同比明显下降,面粉出厂价格也难以上调,企业经营困境重重。分析认为,面粉消费低迷的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下滑导致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根据国家有关机构发布的数据,在南方主销区务工占主要比例的建筑业、加工制造业人数均出现明显减少,而这部分人群的减少削弱了面粉的大宗消费,同时,这部分人群由于减少了体力支出,从而也降低了对面粉类制品的直接消费。
 
12月份,小麦加工量并未大幅提升,但麸皮价格却一改前期坚挺格局,月内稳步下滑,至12月末,主产区麸皮价格多在0.78-0.85元/斤,相比上月下跌约0.1元/斤。麸皮价格下行的主要原因是饲料养殖企业也处于行业低迷时期,饲料需求的不振导致饲养企业对麸皮的采购力度大幅下降。
 
二、托市投放逐减 企业交易低迷
 
12月份,临储小麦周均投144.9万吨,较上月减少20.4万吨;周均成交24.1万吨,较上月略增2.1万吨,周均成交均价2433.85元/吨,较上月略涨12.82元/吨。总体来看,临储小麦投放逐周降低,竞价交易表现平淡,特别是临近年末,产区和销区企业对于价格相对低廉的临储小麦表现出如此低迷的兴趣,反映出市场需求不佳。
 
分析来看,导致临储小麦成交如此低迷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受面粉消费不振影响,大中型加工企业减少了外部采购的数量,多使用加工自有库存,而小、微面粉厂则多数停机,等待市场好转;二是除了江苏投放的是2014年托市小麦,其他如河南、湖北、安徽等省投放的均为2013年托市小麦,据市场反应,2013年的托市小麦质量较差,加工适用度较低;三是往年多有贸易商借用加工企业名义参与政策粮交易,然后转卖给销区的加工企业,如今这种现象明显减少。
 
12月份,国家继续稳定投放真菌霉素超标小麦,但每周投放数量递减,月内平均每周投放78.9万吨,较上月均值减少21万吨;周均成交8.3万吨,也较上月减少2万吨;成交均价1757.74元/吨,较上月略降3.9元/吨。
 
三、进口配额不变 分配方式有变
 
根据《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03年第4号),12月中旬,发改委发布了2015年粮食和棉花进口关税配额数量、申领条件和分配原则。其中,2015年粮食进口关税配额量中,小麦的数量为963.6万吨,非国营贸易比例10%。
 
2015年粮食进口关税配额申请时间为2014年12月11日至25日。申请者可到国家发展改革委授权机构领取,或从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下载《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申请表》,并如实填写。国家发展改革委各授权机构负责受理属地范围内的企业申请,并于2014年12月31日前将符合公布条件的申请送达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时抄报商务部。分配原则:上述粮食进口关税配额将根据申请者的实际生产经营能力(包括历史生产加工、进口实绩、经营情况等)和其他相关商业标准进行分配。申请者可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查询获得的2015年粮食进口关税配额数量。申请者获得的上述粮食进口关税配额必须自用,进口的货物需由本企业加工经营。其中,进口的小麦需在本厂加工使用。
 
为合理分配进口小麦配额,国家计划在2015年1月6日至8日举办政策性粮食专场交易会,根据企业参与竞拍的数量作为分配2015年小麦进口配额的关键指标。据25日国家粮食局调控司发布的公告,此次交易的小麦计200万吨(河南115万吨,安徽68万吨,湖北17万吨),凡是符合现行国家政策性粮食相关交易细则规定条件的企业,或由国家有关部门提交的本次专场竞价交易会的企业均有资格参与此次竞价交易,且不受小麦交易细则中关于小麦日处理能力有关规定要求的限制,但此次竞买小麦数量限额为不超过10万吨。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专用粉、高档粉用量的提升,关于进口小麦配额申请和使用的问题也多被市场诟病,南北配额数量不均、配额分配方式不公平、加价倒卖配额等一系列问题让一些机构组织从中牟利,进而导致不少专用粉加工企业无端的增加了生产成本。
 
为了让进口粮食配额分配更加公平、合理,根据市场变化情况来适当调整配额分配方式无可厚非,但如何让这种配额分配的方式更加市场化、更加公开化则是决策机构所应重点考虑的方面,比如:扩大非国营贸易进口的比例、给予更多类型的企业资格参与小麦进口、允许进口小麦在国内自由流通等。
 
分析认为,元月份的专场竞价交易将让国内小麦市场面临一次较为明显的压力,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数量方面。可以预计,200万吨小麦大比例成交的可能性非常大,但实际的加工企业或许难以有这么大的需求,这就导致企业会想方设法让所拍的小麦流入市场,扩大的市场的供给压力;另一个是价格方面。企业如果为了争取更多的进口配额,势必要积极竞价,加价部分很有可能转嫁至进口配额部分,而企业为快速回笼资金,或低价抛售所交易小麦。
 
四、强麦合约更改 影响意义长远
 
12月4日,郑商所发布了《关于强麦及普麦期货业务细则修改事项的通知》。“通知”称,修改后的强麦交割质量标准及替代交割品升贴水自WH601合约开始执行,自2015年12月1日起,按照新修订的强麦期货业务细则开展交割预报及仓单注册工作。根据“通知”内容,此次修改的重点集中在交割环节,涉及交割标的的标准、替代品升贴水,以及交割标的出库的计量等几个方面。
 
其中,在强麦期货基准交割品的规定中增加了容重≥770g/L的要求。在替代品质量差异及升贴水方面,一是加大了不能满足基准交割品及以上等级要求的交割标的的贴水,由之前的80元/吨调整为260元/吨,并增加了容重≥750g/L的要求;二是提高了质量高于基准交割品的交割标的升水幅度,如对稳定时间≥12分钟、湿面筋≥30%、拉伸面积在(135min)≥100平方厘米的强麦,由升水20元/吨提高到升水80元/吨。此外,针对强麦出入库时的质量标准、数量计算等做出了具体规定,特别是取消了水分减量由提货人承担的规定。
 
分析认为,郑州商品交易所对于强麦期货合约细则进行修改,不仅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交易,促进合约的活跃度,更将在两方面促进优质小麦的产业发展,一方面,将进一步提高农民种植优质麦的积极性,全面发挥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将有助于面粉加工企业高效利用期货、现货两个市场来规避市场风险、扩大企业经营。
 
五、进口维持低位 美麦冲高回落
 
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14年11月份我国进口小麦4.33万吨,同比减少92.48万吨,环比略增0.3万吨;进口均价285.98美元/吨,环比减少31.58美元。11月份进口小麦主要来自哈萨克斯坦、美国和澳大利亚,分别为2.1万吨、1.2万吨和0.8万吨。1至11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小麦292.44万吨小麦。其中,进口澳大利亚小麦占46.4%,美国占29.4%,加拿大和哈萨克斯坦分别占14%和8.2%。11月份,我国出口面粉1.32万吨,1至11月份,我国累计出口面粉17.13万吨。
 
国际方面,CBOT美麦指数震荡攀升,最高冲至674.8点,创7个月来新高。美麦冲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遭受汇率危机的俄罗斯可能限制农产品出口,带动了投资基金买盘;另一方面是美国大平原部分小麦种植区预报在后期将迎来可能导致作物受损的寒冷天气。12月下旬,不少投资者在美麦达到近半年高点后获利了结,美麦转跌。
 
为平抑国内粮价上涨,俄罗斯陆续实施了多项非正式出口控制措施,包括更严格的质量监控、减少铁路出口数量等,并于26日宣布,将从2015年2月1日至6月30日引入小麦出口关税制度,其关税设定为商品价格的15%外加每吨7.5欧元,但总值不会低于每吨35欧元。
 
综上所述,即将投放的200万吨托市小麦将给市场带来显著的供应压力,而在消费状况难以出现显著提升的背景下,国内主产区小麦行情将承压运行,好在托市小麦的投放底价以及企业的采购成本将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小麦价格不至于出现大幅下跌。预计2015年元月份,国内小麦价格将平稳运行;进入2月份,企业采购力度将有所加大,黄河以北地区加工企业入厂价格或略有提升;3月份农历十五过后,市场供应逐步增多,企业需求转淡,小麦出库价格将稳中趋弱。业界应关注托市粮专场拍卖成交情况及后期的交割进展、各级储备轮换的计划安排、国内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等方面情况。
 
 
 
玉米
 
12月份,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整体弱势运行,市场供应充足,需求端收购热度不旺。东北玉米临储收购正式启动,对此前价格较低的黑龙江省部分地区起到了提振市场的作用,但是总体看对市场影响较为有限。河北玉米大量上市,使得华北地区玉米供应大量增加,导致华北玉米价格迅速回落。南方销区供应持续增加,进口粮走货顺畅,用粮企业采购心态平稳,不急于建立大库存。肉类消费复苏缓慢,深加工终端需求不旺,大商所玉米期货交易价格震荡下行。
 
一、东北玉米临储收购霉变指标放宽
 
2014年12月14日,《关于做好2014年东北3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生霉粒超标玉米收购工作等问题的补充通知》的电文下发,东北三省一区临储玉米收购的霉变指标由2%放宽至5%以内。
 
具体看,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区)2014年国家临储玉米收购,生霉粒含量应控制在不超过5%,超过5%将不得做为国家临储玉米收购。按照依质论价,平均扣量与扣价基本相当的原则,即玉米霉变粒含量超过2%不超过3%的,扣价1%;玉米霉变粒含量超过3%不超过4%的,扣价3%;玉米霉变粒含量超过4%不超过5%的,扣价6%。玉米霉变粒在2%以内按原收购价收储,超过5%的由地方政府组织专项收购并按照规定用途使用。
 
临储玉米收购政策于11月25日发布,收购质量标准按玉米国家标准(GB1353-2009)执行,其中要求生霉粒小于等于2%。但实际上,到了临储收购期,玉米霉变问题已经比较突出。其中吉林和黑龙江相对严重,辽宁和内蒙古相对较好。
 
二、现货市场整体弱势运行
 
按照相关政策文件规定,东北地区玉米临时收储开始启动。临储收购前期,库点对粮质要求很高,原则上收购标准要求霉变控制在2%以内,但是实际操作多是在1%以内收购,且对容重的要求也比较高。但是今年东北玉米霉变偏高,目前实际上能够达到临储收购要求的粮源不多。导致前期临储收购的场面并没有往年那么的火热。
 
截至12月25日,东北临储累计入库量为579万吨,去年入库量则为990万吨。临储收购速度较上一年度缓慢,虽然已经将霉变指标放宽至5%以内,但库点对玉米质量要求依旧严格,且收购热情不高。
 
临储启动近一个月,市场影响力较去年偏弱,收储要求严格且进度偏慢。此前部分企业押注政策继续执行,提前收购大量粮源,这类企业目前面临粮源转入临储困难,存在较大的资金压力,导致后续收购能力下降。随着政策利好兑现,收购市场回归基本面,企业开始下调收购价格。与此同时,农户则被政策鼓舞看好后期市场价格上涨,惜售心态出现。一方面是企业收购意愿下降,一方面是粮源价格较高,贸易商利润空间大幅缩窄。随着收购企业减少,粮源质量问题显现,部分农户心态开始松动,积极卖出手中粮食,市场价格随之小幅下行。预计春节前,东北产区市场价格将维持当前弱势运行。
 
华北玉米市场价格在经历了过山车似得走势后,农户的惜售心态逐渐开始加强。但是春节前的集中售粮期,有可能继续推动市场价格下行。进入12月,随着河北玉米的大量供应,整个华北地区玉米价格都被压制,部分地区已经与上一年度持平。价格优势使得华北粮源在销区有一定的竞争力,不过质量较差的问题仍然存在。预计春节前,华北玉米价格仍将弱势运行。
 
南方销区玉米价格也出现下行。西北、华北、东北以及进口玉米持续到货,以成本比拼的价格战继续延续。在看空后市的心态下,多数用粮企业延迟备货,以随用随采为主。预计往年的惯例,春节前企业会进入集中备货期,届时将可能建立长期库存。
 
港口方面,12月份,南北港口玉米库存持续回升,至月底,北方港口玉米库存总量已经达到355万吨,较去年同期偏高57万吨;广东港玉米总量达79万吨,较去年同期略高。在产地供应充足、港口库存较高的情况下,南北港口价格均出现下跌,相比而言南方港口降幅更大,主要是因为进口玉米走货顺畅,对国产玉米价格构成压制。目前南北港口发运倒挂,导致北方港口收购主体减少。
 
三、终端消费依旧不旺
 
双节到来对于猪价略有支撑,但是随着养殖户增加出栏量,价格上升势头没有延续。当前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高,或许会对中后期猪肉市场造成一定影响。蛋类消费低迷,禽类养殖方面仍旧维持疲弱状态。
 
淀粉、酒精价格弱势下行,终端消费不旺。企业生产利润略有下降,开工率维持稳定。淀粉糖价格下跌,冬季果葡糖浆需求较低,造成部分厂家减产。
 
四、进口玉米同比减少
 
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11月份我国进口玉米25.91万吨,上月为11.42万吨。2014年1至11月我国累计进口玉米199.08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18.53%。
 
2014年11月份,我国出口玉米0.13万吨,上月出口玉米0.07万吨。2014年1至11月我国累计出口玉米1.82万吨,较上年同期减少75.61%。
 
五、玉米期货价格震荡下行
 
12月份,大商所玉米期货价格震荡下行,呈现为“之”字形走势。主力1505合约开盘2407元/吨,最高至2434元/吨,最低至2356元/吨,最终收于2380元/吨,全月下跌1.33%。临储收购正式启动,带动市场价格上行,随着利好兑现,市场回归基本面,供应充足、需求不旺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市场价格随即下行。特别是国家1月份启动国家政策性粮食专场竞价销售交易会,其中安排投放500万吨玉米,增加了市场利空情绪,期货价格应声再落。
 
六、政策粮专场拍卖启动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定于2015年1月6日至8日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及相关联网市场举行国家政策性粮食专场竞价销售交易会,本次拍卖即将投放玉米500万吨,其中吉林180万吨,辽宁20万吨,黑龙江298万吨,内蒙古2万吨。1月份启动拍卖将增加我国春节后市场供应,增加未来市场利空因素。
 
七、MIR162或将“解禁”
 
12月15日,先正达公司单方面报出中国将很快批准MIR162转基因玉米消息,但始终没有中国农业部正式发文,12月18日美国农业部秘书称从当前正在美访问的中国副总理汪洋处得知,中国农业部已经批准了MIR162转基因品种,且此前中粮批量购进美国DDGS也从侧面印证此消息的可信度。12月22日,瑞士种业巨头先正达官方对外宣布:公司收到中国监管当局批准的转基因玉米Agrisure Viptera(即MIR162)的安全证书,正式批准允许进口其在美国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玉米。如果MIR162在中国市场“解禁”,将对我国后期玉米价格构成利空。
 
综上所述,东北玉米临储收购政策正式启动收购,有关部门根据产区实际情况下发通知适度放宽霉变指标。放宽临储霉变指标,短期看能够避免农户出现卖粮难问题,将粮源集中到储存条件较好的收储库点,减少粮源损耗。长期看,如果粮食质量不佳将会直接影响下游企业的使用,在产量巨大库存高企的背景下,玉米市场或将陷入极端的优质优价局面。
 
 
 
稻米
 
12月份,国内稻谷行情总体保持平稳态势,中晚稻收购持续进行,在市场粮源收紧的同时,需求不振也制约了稻谷价格上行空间;国内大米行情稳中趋强,主要原因是贸易商加大了元旦前的备货力度。本月初,辽宁省启动粳稻最低收购价政策预案。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粮食产量公告,其中,稻谷总产量20642.7万吨,播种面积3030.9万公顷。
 
一、粳稻粳米行情以稳为主
 
12月份,粳稻收购持续进行,据国家粮食局发布数据,截至12月25日,黑龙江、吉林等7个粳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粳稻273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687万吨。随着收购深入开展,农民交售数量趋减,市场价格维持在托市价格附近。
 
分区域来看,东北地区由于收购主体多元化(既有托市收购,还有各级储备轮换收购以及民营加工贸易企业收购),市场上稻谷粮源明显减少,收购价格基本不变,由于东北稻谷加工成大米后南下成本较高,加工企业进一步扩大收购力度减弱,大米出厂价格稳定。据市场信息,出米率在65-68%之间,水分在16%左右的长粒稻加工企业收购价多在3100-3200元/吨,圆粒稻收购价多在3000-3100元/吨;普通长粒大米出厂价格在4600-4700元/吨,普通圆粒米出厂价为4100-4200元/吨。
 
苏皖地区粳稻价格保持平稳,市场收购以国有粮库为主,农民交售积极性较高,民营企业收购动力不足,受需求影响及成本限制,加工企业多以采购陈粮为主。据市场信息,江苏地区出米率68-70%,水分17-18%的粳稻收购价多在3020-3080元/吨,加工企业标一粳米出厂价4400元/吨左右;安徽地区企业对粳稻的收购价多在2900-3000元/吨,粳米出厂价多在4300元/吨左右。
 
二、中晚籼稻收购渐入尾声
 
12月份,中晚籼稻规模性收购稳步推进,据国家粮食局发布数据,截至12月25日,湖北、安徽等14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中晚籼稻2381万吨,同比上年减少216万吨。从统计数据看,2014/15年度的中晚籼稻收购进度并不低于上一年度,累计收购量同比较少的主要原因,一是本年度中晚稻生长期延迟,启动收购时间较上年度晚;二是国家提高中晚籼稻托市收购价,但同时也加强了稻谷入库把关力度;三是受宏观经济不景气影响,不少民营企业不看好稻谷后期行情,收购积极性较低。
 
经过3个月的收购,部分中晚籼稻主产区的收购工作接近尾声,个别承担托市收购的库点受仓容限制基本停止收购,市场中收购主体正逐步由国有仓储企业转向民营加工企业。由于市场过半粮源入库,剩余流通减少,中晚籼稻行情坚挺有增,从市场反馈消息,目前主产区国有企业收购价格依旧保持在2760元/吨左右,民营加工企业收购价格多在2680-2720元/吨,优质黄花粘收购价在3000-3020元/吨,较上月底涨100元/吨左右。加工企业普通中晚籼米出厂价4000元/吨,黄花粘大米出厂价4550元/吨,较上月底基本持平。由于市场需求不旺,加工企业开机率维持中低水平,导致稻米加工副产品走高,油糠每吨出厂价格较上月同期上涨160元,至2200元;稻壳上涨90元,至190元/吨。
 
三、临储早稻投放成交低迷
 
12月份,国家继续投放临储早籼稻,周均投放量50.4万吨,较上月略降0.1万吨,周均成交0.3万吨,较上月略增0.1万吨,成交均价2640元/吨,较上月不变。企业对于国家投放的临储早籼稻兴趣较低说明三个方面情况,一是早籼稻及早籼米市场消费低迷,企业缺乏采购积极性;二是投放的交易底价相比市场价格以及地储拍卖价格都高,从成交情况来看,临储早籼稻全部都是底价成交;三是通过各种渠道,无论是正规进口,还是边贸、走私等方式进入国内的低价大米数量较多,且价格低廉,采购国产临储早籼稻明显不划算。
 
由于中晚稻全面上市,新季中晚米也大量流通,早籼稻及早籼米的市场消费处于低谷,加之当前居民消费多集中在粳米及中晚籼米方面,早籼稻多被用作储备、工业消费及米粉类制品。由于各级储备轮换及进口低价米数量较多,早籼稻及早籼米一边是由于成本支撑,另一边是由于需求压制,市场价格持续保持稳定。
 
12月份,郑州商品交易所早籼稻主力1505合约波动上行,月内最低跌至2213元,最高2290元,累计增幅3.5%;月末持仓626手,较上月减少4手;月末仓单218张,较上月持平。预计后期早籼稻期货将沿2270元一线呈弱势震荡格局。
 
四、专场交易确定进口配额
 
根据《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03年第4号),12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015年粮食和棉花进口关税配额数量、申领条件和分配原则。其中,2015年大米进口关税配额数量为532万吨(其中:长粒米266万吨、中短粒米266万吨),非国营贸易比例50%。2015年粮食进口关税配额申请时间为2014年12月11日至25日。申请者可到国家发展改革委授权机构领取,或从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下载《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申请表》,并如实填写。国家发展改革委各授权机构负责受理属地范围内的企业申请,并于2014年12月31日前将符合公布条件的申请送达国家发展改革委,同时抄报商务部。分配原则:上述粮食进口关税配额将根据申请者的实际生产经营能力(包括历史生产加工、进口实绩、经营情况等)和其他相关商业标准进行分配。申请者可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查询获得的2015年粮食进口关税配额数量。申请者获得的上述粮食进口关税配额必须自用,进口的货物需由本企业加工经营。其中,进口的大米需以本企业名义组织销售。
 
为合理分配大米进口配额数量,国家有关部门决定通过举办专场竞价交易会来作为进口配额分配的关键参考依据。专场交易具体投放数量和投放省份如下:
 
 
 
粳稻
 
早籼稻
 
中晚籼稻
 
小计
 
吉林
 
         37.10
 
 
 
 
 
       37.10
 
黑龙江
 
        362.00
 
 
 
 
 
      362.00
 
安徽
 
 
 
          6.67
 
        100.00
 
      106.67
 
江西
 
 
 
        157.30
 
         34.00
 
      191.30
 
湖南
 
 
 
         29.00
 
         16.00
 
       45.00
 
湖北
 
 
 
          7.20
 
 
 
        7.20
 
河南
 
 
 
 
 
         50.00
 
       50.00
 
合计
 
      399.10
 
      200.17
 
      200.00
 
      799.27
 
参加竞价交易的买受人为:符合现行国家政策性粮食相关交易细则(即东北粳稻、稻谷等2个交易细则)规定条件的企业或由国家有关部门提交的本次专场竞价交易会的企业。每个买受人可以竞买的粮食数量限额为:粳稻不得超过20万吨、籼稻不得超过20万吨。粳稻每笔成交合同的交货期为2015年4月30日前(含30日),货款交付时间为2015年3月15日前;籼稻每笔成交合同的交货期和货款交付时间,按照交易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分析认为,由于国际米价相对低廉,如能够申请到较大数量的进口配额将有助于大米加工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从稻谷的投放量来看,总量约800万吨的投放和266万吨的大米非国营进口配额之比约为3:1,即理论上成交3吨稻谷可以换取1吨的大米配额(当然,还有其他的分配条件需要加入)。据12月末的价格,市场上进口大米在南方港口报价约3200-3300元/吨,而国产普通晚籼米南方批发价格在4000-4100元/吨,价差约800元/吨,如果按照上述比例计算,加工企业如果销售加入进口米的国产米,理论上,加工企业可以将大米售价降低约200元/吨,虽然和进口米相比依旧存在较大价差,但对于其他国产米,价格优势已经显现。
 
五、大米出口创三年来新高
 
据海关数据,11月份我国进口大米22.8万吨,同比、环比分别增长4.8万吨和4.9万吨;1至11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大米223.6万吨,其中,自越南进口大米占55.5%,自泰国、巴基斯坦进口大米分别占28%和14.4%。11月份,我国出口大米10.88万吨,同比、环比分别增长5.8万吨和5.1万吨,为三年来首次超过10万吨级别;1至11月份我国累计出口大米34.5万吨,其中,出口至朝鲜大米占17.1%。从我国大米进出口结构来看,我国主要进口大米为质低价廉的籼稻米,由于其价格优势明显,不仅正规进口量较大,通过非官方渠道,如边贸、走私等方式入境的数量也较大;而出口大米则主要为质高价优的粳稻米,主要原因是国家的托市政策“托高”了普通稻米的市场价格,优质稻谷由于缺乏保护性收购政策,与普通稻谷价差极小,而在国际市场,普通大米和优质大米之间却有极为明显的价差。
 
国际方面,亚洲大米价格普遍稳中有降,据机构信息,泰国5%破碎率大米FOB价格(下同)为405元/吨,较上月同期下降5美元;越南大米390美元/吨,较上月降20美元;印度大米390美元/吨,较上月降25美元;巴基斯坦大米375美元/吨,较上月同期持平。分析来看,国际大米行情稳中有降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供需宽松,主要出口国供应充裕;同时,国际经济环境对大米价格也形成压力,主要表现在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导致大米加工、运输成本下降,以及主要出口国印度卢比汇率贬值。
 
综上所述,持续开展的中晚稻收购让市场上粮源趋紧,但终端消费难以显著提升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进一步扩大库存的积极性,考虑到政策价格的支撑作用以及企业的收储成本因素,预计春节前期国内稻谷行情将延续平稳运行态势,优质稻因消费扩大及流通减少原因或稳中趋强,而春节过后,随着各级储备轮换启动及气温升高因素,稻谷行情或稳中趋弱;预计春节长假前大米价格以稳为主,个别地区优质大米价格将有所上涨,春节过后随着集团消费扩大,大米价格维持坚挺,但预计3月份后大米行情或由强转弱。
 
 
 
大豆
 
12月美豆出口和内需依旧旺盛,但现货供需紧张情况有所缓解,加之南美天气良好,丰产前景强化,令美豆期价震荡回落。国产大豆购销僵局持续,农户惜售,贸易商观望,连豆一期价逆势上涨。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下降,国内生产成本下行,油粕价格下跌,油厂压榨亏损幅度扩大。
 
一、南美天气良好 外盘震荡后回落
 
12月大部分时间里,CBOT市场大豆期价维持窄幅区间震荡,月末在美豆现货价格疲软、南美良好天气的利空综合打压下,跌破震荡区间下沿。
 
利多方面:一是USDA12月月度供需报告一如预期的利多,报告调高美豆出口,调低美豆期末库存,预计2014/15年度美国大豆出口量为17.6亿蒲,高于上月预估的17.2亿蒲,受此影响期末库存下降至4.1亿蒲,低于上月预估的4.5亿蒲,之前市场预估期末库存为4.31亿蒲。二是美豆出口销售量和检验量数据依旧强劲,美国农业部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12月25日,美国大豆出口销售61.1万吨,市场预期为55-75万吨。美国农业部出口检验报告显示,截至12月25日,美国向中国出口检验大豆93.2万吨,本年度美豆已累计向中国出口检验1920万吨,较上年同期的1576万吨增长21.8%。三是美国国内油厂压榨利润丰厚,油厂积极寻购美豆现货。美国农业部压榨周报显示,年末美国大豆压榨利润为3.41美元/蒲,明显高于上年同期水平2美元/蒲式耳的平均利润。四是俄罗斯宣布征收粮食出口税来限制农产品出口,以保持国内食品价格稳定,后期仍需密切关注俄罗斯出口限制对全球小麦、玉米和大豆价格的影响。五是人民币持续贬值预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所反弹,但中长期贬值预期仍较为强烈,如果人民币持续贬值,或将导致中国油厂采购美豆成本上升,并驱使中国油厂加大对美豆的进口力度。
 
利空方面:一是美豆内需呈现月环比下降趋势,美国油籽加工商协会报告显示,2014年11月美国大豆压榨量为450万吨,位于预测区间438-479万吨的低值,没有创下历史最高纪录,1至11月份美国大豆压榨总量为4044万吨;11月豆油库存为46万吨,环比上升2万吨;豆粕出口环比上升12万吨至83万吨。二是美国国内油厂压榨利润呈现下滑趋势,显示美豆现货供需由紧转松。美国农业部压榨周报显示,美国大豆压榨利润由月初的3.85美元/蒲下跌至月底的3.40美元/蒲。三是本月中国解禁MR162转基因玉米和DDGS,后期中国DDGS进口增加,大豆的下游产品豆粕和DDGS是替代关系,此举将导致中国对进口大豆的需求减少。四是南美天气良好,巴西大豆播种基本结束,阿根廷进度正常化,南美丰产前景强化令中长期大豆供应更加充足。截至12月12日,巴西大豆播种完成96%,前两大大豆产区-马托格罗索州和帕拉纳州播种已经结束,第三大产区,南里奥格兰德完成96%。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称,截至12月11日,2014/15年度阿根廷大豆播种已完成75.1%,低于上年同期的76.6%。阿根廷中部和南部大豆播种基本结束。12月南美天气良好,适宜的降雨量和温度保证了大豆的正常生长。
 
12月CBOT市场豆类品种资金面整体维持偏多格局,中上旬基金持续增持豆类净多头寸,但下旬开始转空,且品种间有所分化。截至12月23日的CFTC报告数据显示,投资基金小幅减持大豆净多头寸,但增持豆粕和豆油的净多头寸,说明投机资金押注短期大豆价格下跌,但相对看多豆粕和豆油价格走势。
 
宏观方面,市场预期2015年美联储将开始近年来的首次加息,欧洲经济数据显示欧元区面临通缩的风险,欧洲央行可能很快启动大规模购买政府债券的计划,日本央行继续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美元指数继续上涨,并令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承压,CRB指数本月继续大幅下挫并创出四年新低。
 
后市看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熊市氛围浓厚,尽管美豆基本面上出口和压榨需求利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美豆出口峰值即将过去,加之南美早熟大豆上市后全球需求转向南美,美豆现货供需紧张的局面将得到改善,如果后期南美天气不出现大的问题,全球大豆及豆粕的供需进一步转松将成为定局,豆类价格或将延续熊市格局。总体而言,1月南美大豆进入关键生长期,仍需密切关注南美天气对南美大豆生长的影响。技术面上,12月末美豆主力3月合约期价跌至1000美分/蒲式耳的整数关口附近,关注该整数关口的支撑是否有效,如果破位,则期价运行区间将变为900-1000美分/蒲式耳。操作上投资者可对采取轻仓逢高卖出的策略,但在南美定产之前,不建议过度看空美豆期价。
 
二、现货持续走弱 豆一期价触底回升
 
本月,连豆一指数触底反弹,持仓量月环比下降,尽管外盘期价震荡下行,国产大豆现货价格疲软,但内盘豆一期价逆势走强。基本面信息依旧偏空,现货价格疲软,农户惜售,而下游依旧持观望态度,但2015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继续减少,支撑远期期价。
 
本月现货收购价格整体平稳,局部有所下调。黑龙江地区食用豆收购平均价格4300-4500元/吨,与上月基本持平;油用豆收购平均价格3820-3860元/吨,较上月下跌40-90元/吨。市场购销分歧较大,农户惜售持续,东北主产区严寒天气限制成交,但临近双节,农户售豆积极性有所提升。供应方面:当前农户惜售使得市场流通量较小。需求方面持续偏弱,由于油粕价格下跌导致压榨亏损扩大,油厂继续下调大豆收购价格,除少量酱油粕生产企业开工,大部分油厂退市停收。食用豆方面,进口豆港口分销价剧烈下跌,而国产大豆价格跌幅较小,导致进口豆和国产豆价格差持续扩大,食用豆中进口豆替代数量增加,黄淮产区和南方销区价格持续下跌,下游企业采购心态谨慎,大多随购随用。
 
本月辽宁、吉林两省先后公布《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宣告东北地区大豆目标价格政策试点工作正式展开。国家粮食局数据显示,截至12月20日,内蒙古、黑龙江等3个大豆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大豆118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36万吨。其中15-20日收购量为5万吨,高于上期的4万吨,主要是农户惜售情绪有所减轻,但较往年同期仍处于较低水平。去年同期因临储收购进度较快,而今年国家不再对大豆实施临时收储,预计后期同比差距还将扩大。预计2015年春播前后,农户售豆高峰将出现,供应压力剧增将导致现货价格震荡走低。由于国家下拨的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要到2015年5月方能发放到农户手中,届时农户春播已经基本结束,而今年大豆购销价格较往年明显偏低,预计农户种豆积极性将会被进一步挫伤,2015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将会进一步缩小。
 
期货方面,连豆一合约期价本月震荡走强,持仓月环比减少,尽管现货价格下行,但当前70%以上国产大豆仍在农户手中,符合仓单要求的大豆数量不多,导致1501合约逆势上涨,远月合约大幅反弹,主要是炒作2015年大豆种植面积下滑。技术面上,12月末连豆一期价持续反弹,主力1505合约期价继续上涨至4500元/吨以上,上看4600元/吨的整数关口,农户惜售和中央储备大豆轮换支撑近月豆价,而春播前抛售高峰将令1505合约承压,1509合约期价受到2015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下滑的有力支撑,加之技术面形态已然走好,投资者短线仍可逢低在20日均线下方轻仓做多1509合约。
 
三、大豆成本下降 粕价期强现弱
 
本月,连盘豆粕期价震荡走低,价格重心下移,豆粕指数持仓量月环比大幅下降,外盘大豆价格高位震荡,内盘豆粕多头资金流出。本月豆粕期现货价格均出现月环比下跌,但现货跌幅大于期货,基差呈现缩小趋势,月末沿海43%蛋白豆粕价格在3150-3250元/吨,月环比下跌100-130元/吨。
 
供应方面:由于国内进口大豆到港量进入季节性上升周期,11月至2015年1月大豆到港量将出现月环比上升态势,商务部大宗农产品进口信息预报显示,12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到港 821.69万吨,远超11月份的603万吨,也高于去年同期的历史最高纪录740万吨。进口大豆到港量的同比环比上升,将给国内市场带来充足的大豆供应。需求方面明显偏弱,本月生猪价格继续小幅下跌,节前养殖户出栏积极,较高的出栏量带来充足的供应,而需求不及往年,引发猪价震荡下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12月17日,国内猪粮比价为5.8:1,预计春节前饲料养殖需求将稳中走弱。
 
操作建议上,由于美盘大豆和豆粕止涨回跌,加之12月国内大豆到港量明显增加,国内油厂开工率进入上升周期,国内粕类中期供应充足,而需求相对偏弱,导致粕类价格下行压力较大,但期货1501合约价格和现货价格的价差已经接近150元/吨,未来期货价格将会对现货价格产生支撑,短期现货价格或将企稳。从油粕比来看,棕榈油价格因马来西亚洪灾而强劲反弹,原油价格企稳,均令全球食用油价格获得短暂的企稳反弹时机,12月末油粕比开始反弹,而大豆价格下行令粕类价格承压。整体看来,短期豆粕期现货价格将处于宽幅震荡格局,价格重心或将继续下行。鉴于春节前后需求疲弱,而供应增加,或令粕类价格重心下移,建议短期饲料养殖企业对豆粕现货采购持谨慎态度,控制库存为宜。
 
四、油粕价格下跌 压榨维持负收益
 
12月末国内主要港口进口大豆到港平均成本为3550元/吨,月环比下降50元/吨,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3400元/吨,月环比下跌150元/吨。本月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下降,但同时油粕现货价格大幅下跌,使得进口大豆压榨亏损幅度扩大至100元/吨以上水平,按照港口分销价格核算的压榨利润达到20元/吨左右,已经连续第二个月实现盈利。
 
本月国内油粕现货价格跌幅大于外盘大豆价格跌幅,使得近月船期大豆压榨盈利缩水至100元/吨以内,压榨收益缩水,令国内油厂进口大豆的积极性下降。由于市场预期12月进口大豆到港量将超过750万吨,国内的油粕供应压力相当大,油厂在压榨负收益的情况下仍将实施油粕卖出套保工作。
 
五、11月大豆进口月环比增加 豆粕出口环比继续增加
 
海关数据显示,我国2014年11月大豆进口量为602.64万吨,同比略降0.06%,月环比增长46.92%,11月进口虽然同比环比增加,但不及市场预期的700万吨。1-11月我国大豆进口量为6287.22万吨,同比增加12.33%。11月我国豆粕出口量为5.58万吨,同比大幅增加120.51%,月环比增加26.80%,1-11月我国豆粕出口量为197.73万吨,同比增加93.37%。从进出口数据来看,11月大豆进口量月环比明显增加,象征着大豆进口进入季节性旺季,后期大量美豆抵港,将会增加国内大豆的供应压力;此外豆粕出口数据显示豆粕出口已提前进入旺季,这将有利于减轻国内粕类的供应压力。
 
后市看来,尽管美豆出口和压榨需求利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美豆出口峰值即将过去,加之南美早熟大豆上市后全球需求转向南美,美豆现货供需紧张的局面将得到改善,如果后期南美天气不出现大的问题,全球大豆及豆粕的供需进一步转松将成为定局,豆类价格或将延续熊市格局。需要注意的是,1月南美大豆进入关键生长期,投资者要密切关注南美天气对南美大豆生长的影响。操作上投资者可对采取轻仓逢高卖出的策略,但在南美定产之前,不建议过度看空美豆期价。预计2015年春播前后,农户售豆高峰将出现,供应压力剧增将导致现货价格震荡走低。预计2015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将会进一步缩小。春播前抛售高峰将令豆一1505合约承压,1509合约期价受到2015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下滑的有力支撑,投资者短线仍可逢低在20日均线下方轻仓做多1509合约。鉴于春节前后饲料养殖需求疲弱,而豆粕供应增加,或令粕类价格重心下移,建议短期饲料养殖企业对豆粕现货采购持谨慎态度,控制库存为宜。
 
 
 
食 用 油
 
12月份,国内植物油价格继续震荡下跌见年内新低,市场购销不旺的局面也没有改变。一是国际原油价格继续大幅下跌,引发市场对植物油转化生物柴油需求减少的担忧;二是国内油厂开工率提高,国内植物油供应充裕而终端消费不振,对国内植物油价格形成打压。另外,国内知名油企为抢夺节日市场份额纷纷下调旗下小包装植物油价格。
 
一、供给充裕需求不畅 豆油价见年内新低
 
12月份,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继续震荡筑底,并创年内新低。市场无盈利效应,购销不旺的局面继续。主要原因,是终端消费不畅且市场无盈利效应,国内豆油库存以散油或小包装油的形式集中在油厂,在国内进口大豆到数量增加到港成本环比下降的情况下,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下跌豆油工业需求下降基本面偏空的情况下,油厂以降价来换销量。
 
预计2015年1月份,国内豆油期现货价格将先扬后抑,宽幅震荡,由于国内豆油现货供给充裕,现货震荡空间要小于期货。操作上期货平空观望或逢低少量买多,现货也可少量补量或随用随购。分析后势,利多因素有:一是当前国内植物油期现货价格已处于五年来底部区域,市场认为向下空间有限,资金杀跌意愿不强,抄“底”意愿较强。二是新豆上市以来美国大豆出口强劲出口进度远高于历史同期水平,同时美国国内大豆压榨利润处于历史高位刺激内需增加,美国农业部预计本年度美国大豆出口总量同比增加6.9%;国内榨油消费量同比增加2.6%,这两点均有利于美豆库存下降从而支撑CBOT大豆价格。三是市场进入节前备货期,节日需求增加市场购销将阶段性活跃。四是马来西亚洪水使得棕榈油产量和运输受到影响,推动马盘棕榈油期价并带动国内外豆油价格向上。利空因素有:一是从船期数据来看,12月至明年1月大豆进口量近1500-1600万吨,处历史同期高位水平,且大豆到港成本环比下降,虽然12月下旬因进口大豆卸货延迟致使部分油厂停机,但随着进口大豆到港量增加港口大豆库存上升,油厂开工率将保持高位水平,预计春节前国内豆油新增供给仍然较多。二是当前市场对南美大豆产量总体比较乐观,机构也预计明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在天气正常情况下,明年美国大豆产量还将刷新历史纪录,全球大豆基本面偏空的格局将继续,CBOT大豆中长期仍有下跌空间。国内豆油对外依赖度达90%,在原料价格没见底之前,豆油价格言底或认为拐点出现尚早。
 
二、成本支撑库存压力 菜油价格区间震荡
 
12月份,国内菜油价格二次见底,整体延续9月份以来的区间震荡走势,主力合约继续在5800-6100元/吨之间运行。由于今年国内临储菜油比去年少收近100万吨,进口菜籽数量同比增加144万吨,折油近60万吨,基本抵销进口菜油的减量,下半年国内菜油供应新增90-100万吨,虽然菜油与豆油之间的价差处于历史低位水平,有利于菜油需求增加,但国内菜油供给总体充足,价格受压制,市场无盈利效应的局面持续。
 
2015年1月份,预计国内菜油期现货价格重心将上移,市场也将因节日需求而有所活跃。操作上期货平空而逢低少量买多,现货可少量囤货。分析后市,利多因素有:一是国内菜油价格已处于五年来的底部,市场认为向下空间已有限,资金杀跌意愿不强而抄底意愿较强。二是国内四菜和豆油价差处于历史低位水平,加之国人对豆油基本都是转基因的认知,今年菜油消费数量明显增加,这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几个月将持续。三是当前东南沿海油厂进口菜籽理论榨油亏损,而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2月又是菜粕的消费最淡季,菜粕价易跌难涨,油厂为确保压榨利润挺菜油价的意愿较强。四是市场进入元旦春节的备货期,今年两节之间间隔较长,市场备货更多在春节前,节日需求将有助于消费菜油库存。利空因素有:一是从船期来看11月至明年1月,进口菜籽数量近150万吨,虽然低于去年同期,但也处于五年来偏高年份,加之下半年国内菜油供应增量大于消费增量,目前国内菜油现货充足,抑制贸易商追涨热情。二是国际原油期价走弱;国内外植物油基本面偏空;国际市场以大豆为首的油料价格未真正见底;市场采购心理谨慎;植物油价格短期难以出现拐点,大环境不支持国内菜油价格长期持续上涨。
 
三、棕油价见年内新低   政策天灾引发反弹
 
12月份,国内棕榈油价格见年内新低,市场无盈利效应,需方采购谨慎,港口库存略有回升。主要原因,一是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下跌,引发市场对棕榈油转化为生物能源数量的担忧,促使马盘下跌。二是国际国内市场豆油和棕榈油的价差均处于历史低位水平,棕榈油替代消费受到不利影响,需求不旺贸易商采购热情下降。
 
2015年1月份,预计国内棕榈油期现货价格重心将上移,但价格上涨难以带动需求上升,期盘表现将强于现货。操作上期货平空而逢低少量买多,现货随用随购。分析后市,利多因素有:一是棕榈油价已处于五年来的底部,资金追跌意愿不强,逢低买多意愿较强。二是印尼、马来西亚将在明年1至2月继续延续棕榈油出口零关税政策,刺激棕榈油出口中。三是9月初至今,马来西亚货币兑美元累计贬值了11%,马来西亚货币贬值对棕榈油出口存在促进作用。四是近期马来西亚降雨较多并引发洪涝,不仅对运输带来问题,而且引发市场对产量下降的担忧,刺激马盘出现反弹。利空因素有:一是当前国际市场豆油和棕榈油的价差仍处于历史低位水平,在国际市场大豆丰产、豆油供给增加的情况下,棕榈油需要更低的价格,和豆油之间更大的价差来扩大需求。二是气温偏低,当前处于国内棕榈油消费淡季,加之国内棕榈油与豆油、菜油的之间的价差也处于历史低位,贸易商追涨热情不高。
 
四、植物油进口8年最低  国内供给依然充裕
 
海关统计初步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不含棕榈油硬脂)40万吨,虽较 10月份的38万吨增加2万吨,但远低于去年同期77万吨的进口量,如果考虑棕榈油硬脂进口量,当月植物油进口量在50万吨左右。1至11月份我国累计进口食用植物油592万吨,较去年同期的729万吨大幅降低137万吨,降幅为18.8%,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减少的品种主要是菜籽油和棕榈油,豆油和葵花籽油进口量则比去年同期增加;如果考虑棕榈油硬脂进口量,今年前11个月我国植物油进口量在706万吨左右,较去年同期的830万吨降低124万吨,降幅为 14.9%。其中,11月份我国进口菜籽油8.1万吨,高于上月的6.1万吨,为6个月来最高,但低于去年同期的9.3万吨。1至11月份我国累计进口菜籽油77.8万吨,较上年同期的143.5万吨减少45.9%,预计12月份我国进口菜籽油到港约8万吨,2014年全年进口量85万吨,低于上年的152万吨。11月份我国进口棕榈油47.6万吨(含硬脂),高于上月的30.6万吨,为5月份以来最高值,但低于去年同期的56.9万吨,1至11月份我国累计进口棕榈油471.3万吨,较去年同期的532.7万吨减11.5%。根据船期监测,预计12月进口棕榈油50万吨,2014年总进口520万吨,低于去年的598万吨,同比下降12.4%,连续第2年减少,是2008年以来的最低。11月份我国仅进口1万吨豆油,明显低于1至10月份月均10.8万吨的进口量。
 
根据进口食用植物油装运船期和到港预报统计,12月份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不包括棕榈油硬脂)到港量在45万吨左右,依此推算,2014年我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将在637万吨左右,较2013年的810万吨大幅降低173万吨和21.4%;如果考虑棕榈油硬脂进口量,2014年我国植物油进口量在760万吨左右,较2013年的922万吨降低162万吨和17.6%,降至8年来的低点。2014年我国植物油进口量大幅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国内植物油供应充裕,价格持续低于进口植物油到港成本。监测显示,今年我国临储菜籽油收购入库量同比减少近100万吨,而大豆进口量同比增加700万吨左右,虽然植物油进口量大幅减少,但国内植物油供应依然保持充裕局面。
 
综上所述,2015年1月份,国内植物油市场进入节前备货高峰期,国际市场洪灾仍有可能推动棕榈油价格向上,国内植物油价格可能出现一波上涨行情。不过,占国内植物油消费40%的豆油,90%来自于国际市场(含折油),因此,在CBOT盘大豆真正见底之前,国内植物油整体难以出现拐点,个别利好因素引发的上涨只能归为反弹。操作上期盘逢低买入,区间震荡思维,现货小量囤货,不可过分追涨,仍以随用随购为主。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4年发酵工业网第12期电子月刊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