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维生素C  葡萄酒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鲁抗医药环保门暴露行业通病 产能过剩污染难解

   日期:2015-01-12     来源:新金融观察    浏览:1093    评论:0    
核心提示:有抗生素“四大家族”之称的山东鲁抗医药(7.46, -0.11, -1.45%)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鲁抗医药)被爆出污水排放问题,抗生素企业的污染现象再次引发关注。实际上,这不仅仅是鲁抗医药的问题,更是抗生素行业面临的共同难题。
  
   有抗生素“四大家族”之称的山东鲁抗医药(7.46-0.11-1.45%)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鲁抗医药)被爆出污水排放问题,抗生素企业的污染现象再次引发关注。实际上,这不仅仅是鲁抗医药的问题,更是抗生素行业面临的共同难题。

  新金融记者 陈一昀

  鲁抗“叫屈”

  “媒体的报道有一些误会,最好是以环保部门的权威发布为准。”1月8日,鲁抗医药相关负责人对新金融记者表示,其也在等待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山东省环境保护厅给出正式的结论。

  两周前,在媒体报道中,鲁抗医药及其污水处理中心被指存在偷排、违法转运含有高浓度抗生素污水的嫌疑,并涉嫌联合第三方运营公司“编造虚假数据”。在媒体抽取的来自该污水处理中心处理后的外排污水的若干水样中,除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严重超标”外,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最高的达到53688纳克每升,“是此次检测自然水体中抗生素浓度的上万倍”。

  一时间,在外界的议论中,鲁抗医药成为众矢之的。而同时,鲁抗医药也开始为自己“叫屈”。

  上述鲁抗医药相关负责人的主要观点是:一、媒体所报道的污水处理中心为山东鲁抗中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中和环保公司),鲁抗医药持有该公司40%股权,是参股而非控股,而且,虽然鲁抗医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是委托该公司处理,但鲁抗医药已多年不生产四环素,因此,报道的责任主体不应该是鲁抗医药;二、中和环保公司具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资质,可承接外来污水的处理,而非违法转运或偷排;三、“数据没有造假”,依据是2014年12月31日《济宁日报》关于鲁抗医药“处理后的水质COD和氨氮指标均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的内容。

  “媒体的报道和山东省医药行业相关协会反映的情况确实不太一致,但具体出入在哪里,还要再去了解,现在不好说。”一位资深医药行业人士对新金融记者表示。但他也坦言,按道理来讲,鲁抗医药是在南水北调工程线上,是不适宜生产抗生素的,因为抗生素所带来的污染问题不太好解决。

  相关资料显示,中和环保公司曾是鲁抗医药的全资子公司,鲁抗医药在2013年以公开竞价的方式转让了其持有的中和环保公司60%股权,而最终受让方为华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也就是鲁抗医药的股东方。这次转让使鲁抗医药获得约4000万元的投资收益,并为其2013年业绩扭亏为盈作出了贡献。

  “不论鲁抗医药对中和环保公司是参股还是控股,它毕竟是中和环保公司的股东,可以向中和环保公司提出污水处理方面的问题。作为一家大型制药企业,鲁抗医药应该站在更专业的角度关注这些问题,而不是不再控股就可以忽视、就没有责任。”一位医药企业管理人士直言。

  其实,这并非鲁抗医药首次涉及污染问题。2013年12月30日,鲁抗医药控股子公司——山东鲁抗生物制造有限公司因“违反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有关规定”等,被环境保护部通报,并要求整改且罚款3万元。

  鲁抗医药在2014年年初对此事的公告中曾承诺,“一定深刻反思引以为戒……确保各类污染物的达标排放”,可只不过一年,2014年年末就发生了此次的污水排放事件。

  采访期间,新金融记者联系到山东省环境保护厅欲了解事件调查的最新进展,但其宣传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尚未收到调查结果,待有结论后,其将会及时对外公布。

  行业通病

  除污水外,鲁抗医药周边的居民抱怨最多的是气味问题。

  对此,上述鲁抗医药相关负责人并未否认,“异味是有一点,抗生素发酵的异味是一个行业性难题,鲁抗医药所在的济宁市西郊,以前比较空旷,后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周围的居民多了,对气味质量的要求也提高了,鲁抗医药这些年在气味治理方面也花了不少钱,接下来还要继续治理,要达到老百姓接受或认可的范围之内”。

  然而,“承诺”容易,要切实做到有一定难度。

  曾与鲁抗医药并列称为“四大家族”的抗生素企业是华北制药(6.19-0.17-2.67%)、哈药集团和石药集团。

  其中,哈药集团下属企业哈药总厂2004-2011年由于异味问题多次被曝光,其间,当地人士对该厂相邻区域空气质量进行检测的结果是,硫化氢和氨气均超标排放,且硫化氢超标1150倍。两年后,华北制药也因异味受到群众投诉而被环境保护部点名。一位在华北制药附近居住过的市民表示,“当时那边经常会有那种熏鼻子的气味”。

  据前述资深医药行业人士介绍,老百姓闻到的异味并不是抗生素污染带来的废气排放的气味,而是抗生素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之类的气味,即便制药企业是封闭式作业,也难免有一些气味跑到外面的空气中,尤其在居民聚集区体现得比较明显。

  或是受此因素影响,目前,哈药总厂和华北制药均面临搬迁问题。

  早在2011年3月,哈药总厂就对外宣布了“5年内搬迁已成定局”的企业规划。

  而2014年9月《哈尔滨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指出,在2014年年底前制定出哈药总厂等高污染企业的环保搬迁方案。可见,哈药总厂的搬迁计划在前3年多的时间里似乎进展不大。

  “(之前)都是在进行可行性论证,项目真正开始实施是2014年。”哈药集团相关负责人对新金融记者表示,由于新厂区的建设需要过程,而且项目的投资比较大,新厂房要按照国家新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建设,比较复杂,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事。

  至于气味问题,该负责人坦承,老厂区的工艺设施不太先进,有气味,后期也投入了费用治理,而新厂区采用的是高标准和新技术等,会避免这些问题。

  在2014年6月《石家庄市长安区城区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实施方案(2014-2020年)》中,华北制药被划分在“市区内19家重点污染企业”之列,确定到2017年完成搬迁改造任务。

  而在上述《济宁日报》2014年12月31日关于鲁抗医药的报道中,也提到“加快实施搬迁,通过退城进园实现企业转型升级,从根本上解决环保问题”的内容。不过,关于这方面信息,上述鲁抗医药相关负责人表示,因牵扯到上市公司层面,暂时不太方便透露,以公告为准。

  事实上,除了污水和气味,最令抗生素企业头疼的是废渣问题。“这在技术上和标准上都存在一些问题难以解决。”多位业内人士均有此感慨。

  但至少,对于前两个问题,前述资深医药行业人士认为,随着污染治理方面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如果搬迁企业肯投资的话,是能够解决抗生素残留污染等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企业的投资,而不是纯粹的搬迁”。

  产能过剩

  污染治理需要投资,投资则意味着资金的投入。

  业内人士算过一笔账,以青霉素类抗生素为例,其成本价约在0.34-0.35元/支,而目前的招标价是0.16-0.17元/支,“这么低的价格,赔着本在卖,但又不能不去投标,否则会把市场丢掉,你说企业拿什么钱去治理污染?”

  前述资深医药行业人士也表示,抗生素类药品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比如限抗令、药品集中采购等,使价格压得很低,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没有能力去改善、没有更多的资金去治理污染,这是现在很多抗生素企业遇到的困难。

  从鲁抗医药最新披露的2014年度业绩预告来看,其预计亏损1.2亿元。亏损原因是,公司人用抗生素产品价格仍在低位徘徊,兽用抗生素市场需求萎缩等。

  而导致这一行业局面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抗生素行业产能过剩。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04年,国内各大抗生素企业就已意识到“因投资过热、产能过剩,部分厂家为争夺有限的市场空间而压低价格,以至于市场恶性竞争加剧”等问题。

  但从10年多后的今天来看,情况并没有变得乐观。

  如今的抗生素企业中不乏“规模很大”的“后起之秀”,包括科伦药业(31.400.55,1.78%)、北方药业等。此外,中小抗生素企业也比较多。而在抗生素行业产能过剩的当下,一些企业仍在建设新的抗生素项目。

  “国内抗生素企业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多,不仅企业数量多,产能也多,现在很多企业希望依靠规模效益来打垮别人,他们认为医药原料药的成本主要取决于规模,企业生产的吨位越大,可能成本就越低,但这在中国这种体制和经济环境下,不太容易实现,反而结果是价格越来越低,‘自相残杀’。”前述资深医药行业人士建议,抗生素企业应理性思考,不宜再建设新的抗生素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老牌的抗生素企业大户已开始转型。

  根据石药集团2013年年报,2013年是其收购创新药业务后,成功实现业务转型的第一个完整年度。其创新药业务在该年内的销售收入达到19.21亿港元,同比增长49%。

  “石药集团的转型有十几年的时间了,他们很早前就开始思考,并逐步压缩医药原料药的生产,现在是以创新药为主,它的转型算是比较有效果的。”一位熟悉石药集团的人士表示。

不仅石药集团,鲁抗医药也在尝试转型,只不过其转型仍然是围绕着抗生素,“以合资合作为主要突破口,以原料药、人用药制剂、兽药和农用药为主要生产经营单元”,其2014年业绩预告已经说明,“产品结构调整显效较慢”。

  “鲁抗医药原来的想法是通过抗生素向产业链下游延伸做制剂,但这需要几年的时间,因为医药原料药的生产与制剂不同,涉及到机器设备的更换和员工培训等,有难度,但它现在这种情况,还是得转型。”前述资深医药行业人士表示。

  在行业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抗生素企业或许有资金等无奈之处,从其寻求转型亦可以看出其有意改变现状,但这并不能作为其带来污染、不严格治理污染的理由。

  前述资深医药行业人士认为,身为抗生素企业,要有面对和解决污染问题的决心、敢于承担污染问题的责任与积极治理污染的态度。“有了这些的话,相信污染问题是能够解决的。”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