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氨基酸  柠檬酸  发酵  味精  色氨酸  维生素C  葡萄酒  维生素  微生物发酵  头孢 

2014年味精市场回顾

   日期:2015-02-27     来源:价值中国    浏览:1836    评论:0    
核心提示:全国味精每年的产销量大约在240万吨左右,阜丰和梅花两家就超过50%,其它尾随其后的品牌有伊品、莲花、菱花、武夷牌、飞马、信乐、国泰、骏马、圣花,三九、华茂等。近年,有一些企业在陕西、新疆设立基地,利用当地丰富的玉米资源进行生产。
  
 作者:陈小龙
 
2013年8月初,梅花味精等味精股票暴涨,短短几天,涨幅一度超过30%,接下来整个月,味精股价起起伏伏,味精企业在激烈的震荡之中限入了迷惑,前进?后退?买进?卖出?市场机会还有多少?
 
涨价的规律
 
味精产业,由于味精的主要成分主要是谷氨酸纳单体,同质化严重。生产企业不容易找出特别的卖点。某外企味精甚至打出其卖点是纯净度和透光度——实在想不出差异化了。
 
从消费者需求来讲,由于消费者目前普遍认为吃味精无益健康,烹饪不当还容易造成可能的身体的损害,而转向吃鸡精鸡粉及其它替代调味品,无论如何宣传这种观念多么不正确,但是家庭消费量一直在下降。
 
从生产上讲,味精的生产属于高能耗,高污染,尤其是环境污染问题处理难度比较大,由于目前我国各地方对于环保的要求各不相同,使得味精企业的分布会呈现分散到相对区域集中的局面,
 
我国味精产业起步较晚,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并且在1992年达到最高峰,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从2002年到2010年这8年的时间,味精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1%,近3年每年的成长率低于5%,进入了一个相对平衡的时期。为什么家庭消费降低,行业还有成长呢?这是由于,消费者不吃味精,转向吃鸡精,而鸡精的成分里面40%就是味精,而10%为盐,鸡精市场也是增长的,而且味精的消费渠道,不止家庭。
 
目前在一线城市,家庭味精和鸡精的消费量大约是1:4,在沿海城市,大约是1:5,受消费习惯影响,有的地区这个比例达到1:10,味精的主要销售渠道集中在三个,分别是工业、餐饮、家庭,消费比重大约是5:3:2。
 
实际上,味精销售渠道,还有工业渠道和餐饮渠道,在这些渠道里面,味精还是一个非常高效、低廉和安全的增鲜方式。我国的食品工业、餐饮行业,也一直都在增长。
 
因此,消费者并没有完全不吃味精,只是转换了味精的消费形式。因此,味精行业,也一直处于增长,即便这种增长是缓慢的。
 
味精行业目前是处于两级分化的阶段。由于高污染、高能耗、高原材料成本、低利润等重大问题,长江以南的味精生产几乎停顿,目前还有销售的味精品牌多转向散装购进,之后小包分装的形式维持生意。长江以北的企业利用各自己的优势,形成产业链,解决了上述四大困扰,利用资金优势,以大吃小,提高市场集中度。
 
中国工信部网站2013年4月11日消息:工信部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下达了2013年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中,味精行业需要淘汰落后产能目标较2012年增加了14.2万吨,增幅高达99.3%,其目标任务同比增幅高居榜首,是重点治理的行业。味精行业的市场竞争将体现在企业战略的竞争,大的企业融合合并,将使这个产业变成行业巨头垄断的产业。实际上,这里面就存在一个博弈的过程,那就是,味精价格如果走高,那么,那些停产的小企业,可能趁价格高而恢复生产。
 
产业格局
 
全国销量最大的味精公司是河北的梅花味精,它是这个行业里面的隐形冠军,两家著名投资公司共同投资2000万美元加入,目标是将梅花打造成中国的味之素,2009年,梅花在央视打广告,请名人代言。
 
过去,山东阜丰是站在隐形冠军身后的影子冠军,它生产味精原料,稍加转换即可成为味精,而它的产能更大,随时可以打通下游,成为新的冠军,一切,只是时间问题,而现在,阜丰从幕后走向前台,直接生产味精,并且请明星代言,大打广告,极为高调地杀入了味精市场。
 
然而,味精在民用方面,辉煌的时代已经过去,还能掀起多大的波澜呢?这样花钱,值得吗?
 
无论如何,味精市场,即将进入寡头时代。需要用家警惕的是,行业集中度提高之后,味精生产企业可能会利用其垄断地位,操纵市场价格,以提高利润率。
 
上面的竞争格局,是不是已经很清晰明白?
 
制造寡头们要竞争,还得进一步拼产能、拼资金、拼技术、拼管理、拼政府关系,以取得成本优势。目前,全国味精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内蒙、东北、山东等地,其中呼和浩特市的阜丰和通辽市的梅花产量最大。全国味精每年的产销量大约在240万吨左右,阜丰和梅花两家就超过50%,其它尾随其后的品牌有伊品、莲花、菱花、武夷牌、飞马、信乐、国泰、骏马、圣花,三九、华茂等。近年,有一些企业在陕西、新疆设立基地,利用当地丰富的玉米资源进行生产。
 
二线味精制造企业,就得拼品牌、拼服务、拼产品组合,以争取大客户,或作为工业原料,或作为OEM供货商,再有精力,取得区域市场的家庭市场的占有率。味精企业生产的盈亏平衡点大约是年产量4万吨,低于此产能的味精生产企业,很难盈利。出路是停产走分装路线,或者转产做其它,下下策是想办法扩大产能。
 
对于经销商来讲,在选择味精时,可以把握短线和长线两种办法来多赚钱。所谓长线是,将来可能在产业竞争加剧时,会剩下来的那五个品牌,你取得经营权了,毫无疑问,肯定能赚到钱;另外,竞争品牌之中第三位至第十位,这些品牌这你也应该拿到一至两个品牌,或是地方品牌,这些会使保证你利润和产品线的安全。
 
小包装味精,区域品牌很强。阜丰集团目前还是以大包装为主。阜丰似乎受困香港上市,如果在内地上市,股价不止目前这个数,也就意味着,资金上港股帮忙不多。作为一个资金要求很高的行业,那么,梅花会在未来胜出吗?
 
味精目前家庭需求降低,但是餐厅渠道仍然需求旺盛。味精企业提价实际上还有空间,比太太乐等以生产鸡精为主的企业更有优势。这个并不表明梅花有很大的机会。味精企业以前都是工业原料供应为主,味精在商超渠道已经老化了,他们改变的节点在于负责小包装经营的思路要跟上快速消费品销售的理念,这涉及到管理的领导,还在中层管理者,这些决策和推动执行的人,他们的质素要提升上来,还需要时间。
 
阜丰改变可能会快一点,梅花集团从家族企业脱胎而来,改变要花些力气。关于此后是否会提价。如果阜丰、梅花、伊品三家不相互打价格战,味精的单位价格还可以逐步提。民用在餐饮和家庭消费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已经非常熟悉价格,替代品很多,终端零售价提不起来,但是一般工业用户,由于价格定的比较低,还有提的空间,味精企业在家庭和餐厅使用率方面,南方低,北方高,大餐饮低,小餐饮高。
 
价格波动的秘密
 
在2003年8月期间,受客户委托判断接下来几个月的味精价格走势,广州名道营销顾问有限公司,经过调研,并深入研究过往味精价格变化的规律,最后做出判断,味精价格不会继续冲高。后面的价格走势也印证了我们的判断。
 
接近年底,经营民用市场的经销商会备货,后面提价的理由是下半年餐饮需求旺盛,而味精的工业客户下半年的使用量也会增加,要知道味精企业的下游客户包括肉制品厂、休闲食品厂、调味品厂等,下半年均是销售旺季。有人推算生产味精一吨的成本是大约是一万元,但是由于味精的高能耗,生产不能间断式停工,否则成本更高,所以,他们普遍在亏损销售,而通过做产业链来赚钱。
 
味精经销商们猜测,长期没有赚到钱的味精巨头位可能会默认提价的游戏规则,但如果其中一家改变游戏规则,或者迫于压力,不得不降价销售给大工业客户,规则就打破了。这几家生产巨头,也不太可能联手提价,因为目前反垄断正在抓紧,谁撞在枪口上都不好,大众正在猜疑,股票疯狂上涨势头就突然打了下来,据说是一家把黄原胶的价格压下来,正打击的竞争对手的主力产品,对手马上报复地将大包装味精价格拉低给予回击,在这味精价格起伏不定的时刻,有谁会调查事件的真实性,各自有各自的判断。历史经验表明,全国各地做调味品的大老板,很多是把握了味精价格起伏规律而发财的。
 
对这次的味精涨价,有的商家判断每吨价格不会超过9300元,因为即便减掉落后的产能,各家生产商的产能也很充足,而且,几个大企业在环保上问题不也大,接下来因污染问题再减产量的可能性较小。目前的均价每吨8500元在过去几年的价格走势里面,都处于中上水平。实际上味精价格在2013年7月下旬就已经开始涨了,涨价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工信部淘汰落后产能有关;部分味精企业一直在亏损销售,正好借此机会涨价;我认为味精的行情在接下来几个月,直到春节前,会一直起起伏伏,原因是各家产能都是足够的,价格可能冲到9200元/吨;主要原因是味精巨头在生产,主要客户为工业客户,议价的能力都很强,如果大客户反过来压价,那么,追涨的价格平衡就会打破。
 
资本市场,则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市场在寻找可能的热点,加上有草甘膦价格的前期案例在,所以市场短炒的热情比较高。
 
既然是市场短时间炒作,那么,炒风过去,出路又在哪里?
 
味精产业的出路
 
然而,味精厂真的没有活路了吗?
 
味精企业将来会是向差异化发展。差异化当然是指向生物技术发展,如果是要推高销售额,当然生产鸡精、复合调味料是个绝好的发展方向,我认为机会很多。那么,是否说明行业性机会来了呢?行业改变机会很大,但是目前阜丰集团、梅花集团等味精巨头,过去都是以工业化大宗买卖为主,经营相对粗放,在小包装产品及周边产品方面进展相对缓慢,如果发展方向犹疑、市场拓展缓慢,企业管理不变化,或者变化慢,这样的前景就不一定是个机会。味精巨头们的担心在于,如果在小包装及调味品方面进展得过快,有可能得罪调味品工业的大客户,如区域味精品牌(从大厂拿散装产品进行分装),鸡精及其它复合调味品生产商。
 
可以向鸡精、复合调味品方向发展,利润就能提得高,拼到尽头,当味精巨头已经不愿再以流血竞争抢夺市场份额的时候,他们会像以前由做味精原料转向生产成品味精,又由做散装味精到生产小包装味精,接下来会是又向下游发展,做鸡精市场了——我想,这个就是味精企业的未来。
 
 
 
  注:本文为陈小龙先生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媒体刊登或用于其他商业用途请联系陈小龙先生本人授权。更多调味品营销相关文章,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调味品123”微信公众号。
 
 
 
    陈小龙先生,调味品中国市场著名营销专家,现任广州名道营销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为多家国内国际知名品牌在中国的发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包括海天味业、李锦记、恒顺醋业、佳隆食品、新加坡福达食品(味事达酱油、广合腐乳)、美乐食品、百利食品、百味佳食品、中粮集团、双汇集团、伊利乳业、蒙牛乳业、恒安集团、洽洽瓜子、维达纸业、西麦麦片、小糊涂仙酒、丹宝利酵母等。陈先生从2000年开始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调味品行业研究文章,足迹遍布中国本土近30个省市自治区,对于中国调味品餐料的分销渠道,经销商,新产品上市、市场环境,竞争状况等研究极为透彻,他对于中国调味品餐料销售与市场的研究,为中外调味品及餐料厂商提供了巨大的智慧支持。陈先生是中国调味品协会撰稿专家、《销售与市场》《新食品》《糖烟酒周刊》等媒体的撰稿人,并作为营销专家长期为《第一财经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提供观点。陈小龙先生是全球第一本调味品营销专著《调味品营销》的作者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2024年发酵工业网第12期电子月刊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