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各子行业外贸数据可见,原料药贸易有回暖迹象,上半年进出口额增长率为7.86%,下半年提高至14.1%,全年进出口总额为343.98亿美元,同比增长率达到10%,这是自2012年以来重拾两位数增长,但在我国西药贸易中的占比却从2010年的70.4%逐年下降至目前的不足6成。
相对于西药制剂和生化药贸易额15%以上的同比增长,原料药贸易相对收缩的形势越发明显。
出口量价齐升
大宗原料止跌
2014年,我国原料药出口呈现量价齐升的好局面,共出口原料药700.71万吨,同比增长6.38%,出口均价在经历多年的下跌之后,首现止跌反弹迹象,同比微升3%。其综合效果是,我国原料药出口金额达258.57亿美元,同比增长9.57%。我国对部分原料药厂的停限产措施缓解了产能过剩和供求失衡的压力,是国际原料药价格有所回升的重要原因。
从数据来看,数只传统大宗原料药产品出口出现了快速增长:维生素类原料药一改多年来出口下跌的势头,全年放量13.26%,拉动出口额同比增长10.85%,但VC、VE等产能仍在增加,环保、成本等重压仍难缓和。未来,维生素行业的价格拼杀仍将持续惨烈;激素类原料药出口也大幅反弹,出口数量同比暴增86.5%,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2.99%,使其成为我国出口的大宗原料药产品中的佼佼者;青霉素类原料药延续去年出口强势,保持了18.16%的两位数增长,量价均增长8%以上,这与其主要出口品种羟氨苄青霉素三水酸、阿莫西林、6-APA等价格均不同程度上涨有关;头孢菌素类和四环素类原料药也有着10%以上的出口增幅;此外,氨基酸类、解热镇痛类、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原料药出口额也有所增长。
2014年,我国共出口原料药品种259只(海关编码,下同),其中超过5亿美元的有10只,如柠檬酸、维生素E等,超过3亿美元的有21只,超过1亿美元的则有80只,这说明了我国出口的原料药种类较为丰富。
我国原料药出口市场集中,格局稳定。亚洲依然是我国原料药的最大出口市场,2014年,我国销入亚洲国家的原料药达368.47万吨,货值121.47亿美元,数量和金额占比分别为52.6%和47%;对欧洲和北美洲分别出口原料药143.98万吨和66.97万吨,价值分别为72.81亿美元和35.03亿美元,出口均价显著高于对亚洲的出口均价,说明我国对亚洲出口的低附加值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较多,相对而言,对欧美出口的原料药产品中高附加值、高品质产品为多。上述三大洲市场合计占据我国出口原料药的比重高达89%。
2014年,我国原料药共出口到189个国家和地区。印度在该榜单中遥遥领先,全年输入我国原料药42.17亿美元,同比增长16.27%,齐多夫定、拉米夫定等抗病毒原料药和6-APA在印度进口我国原料药品种中金额名列前茅。
美国在我国原料药出口目的国榜单中稳居次席,但与印度的差距逐渐拉大。2014年,美国进口我国原料药32.74亿美元,同比增长0.6%,连续的同比微增长或负增长,是近年来其被印度超过并拉开差距的主要原因。榜单前10名的国别近几年来没有变化,日本、德国、荷兰、韩国、巴西、西班牙、比利时和意大利依然分列3~10位。对上述10大国别原料药出口,在我国原料药总出口额中占比达61.82%。前10强中,我国对其原料药出口增速达两位数的有5个,而对比利时的出口增速最快,达29.86%,对其余5国的出口也保持了不同程度的正增长。从量价上分析,对印度、日本、韩国、西班牙、比利时的出口表现出量价齐升的良好态势,对美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的出口表现则为量升价跌,价格最大跌幅达8.5%,对巴西出口则价格上涨,数量略减。
2014年,我国共有9618家企业经营原料药出口业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58家。民营企业一直是我国原料药出口的主力军,2014年,7527家民营企业共出口了价值142.51亿美元的原料药,占据我国原料药出口总额的55%,13.07%的同比增长率更是维持原料药出口增长的支柱。相对而言,国有企业的原料药出口活力减退,同比出现0.03%的略微负增长。
在我国原料药出口企业榜单中,浙江省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通辽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迪赛诺药业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潍坊英轩实业有限公司占据前五名,上半年出口原料药均超过2亿美元。在前10强名单中,通辽梅花、上海迪赛诺异军突起,原料药出口增长率分别为310%和195%;浙江横店普洛、浙江化工、宁夏伊品等企业的原料药出口也有超过20%的较高增长。
进口量升价跌
三资企业领跑
2014年,我国共进口原料药206.95万吨,同比增长15.96%,货值85.41亿美元,同比增长11.3%,从数据分析,我国需要进口的原料药产品依然很多,但产品线仍有缺口,例如蛋氨酸、薄荷醇等仍是我国进口原料药的大类,原料药企业仍有较大的研发空间可以开拓;同期的进口均价下跌4.01%,说明国外原料药产品出口竞争态势加剧,对我国出口的强势地位有所下降,我国对进口原料药产品的议价能力和选择性有所增强。
2014年,我国进口的原料药产品主要来自欧亚两洲,进口金额分别为41.09亿美元和31.28亿美元,占比分别为48.1%和36.6%。从两大洲进口的原料药均价均有3%左右的跌幅,进口数量分别有11%和15%的增加。
2014年,美国向我国输出原料药11.75亿美元,是我国原料药产品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同比增长22.69%,蛋氨酸和丙酮、丙二醇等中间体是我国从美国进口的主要原料药产品;日本位列次名,我国从该国进口原料药产品达8.82亿美元,蛋氨酸、抗菌素类原料药是我国进口大项;爱尔兰以30.81%的同比增长率攀升至我国原料药进口榜单季军,全年对我国出口原料药达8.64亿美元。在前10强榜单中,挪威、比利时对我国原料药产品输出额也有两位数的增长。
我国在2014年从事原料药进口业务的企业家数有所增加,6086家企业相对去年同期增加148家。其中,三资企业数量超过3100家,其进口额占据了我国原料药进口总额的64.5%,进口同比增长率达到12.56%,辉瑞、通用电气、罗氏、阿斯利康、德固赛、西安杨森、施贵宝、施维雅等外资企业继续在进口业务中保持领先;民营企业进口同比增幅也有10.04%,其中科园信海(北京)医疗用品贸易有限公司是我国原料药进口企业榜单前10强中唯一一家非三资企业;国有企业的进口额同比增幅再度落后,仅有7.17%,所占份额越来越小。
内外形势复杂
监管日益严峻
2014年,我国原料药出口贸易虽然形势回暖,但其面临的国际贸易严峻形势和国内外监管压力仍持续存在。
首先,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外需持续疲软。2014年,除美国GDP增速加快,经济复苏出现积极局面外,欧元区经济复苏依然脆弱,全年GDP增长与衰退擦身而过;日本经济已陷入技术性衰退,面临着经济停滞和通缩的风险;新兴经济体增长失速,货币政策陷入两难,中印等发展中大国增速趋缓,俄罗斯、印尼、菲律宾等中小新兴经济体表现普遍不佳。全球经济复苏未达预期,外需增长仍然乏力,尤其是国际市场接近饱和,新兴市场增量有限,我国原料药过剩的产能在出口上难觅他径。
其次,国际药品监管日趋严峻,贸易摩擦加剧。欧美日近年频繁出台针对原料药在内的药品生产和供应链管理法规和措施,并不断修订提高药典标准,如2014年3月欧盟发布GMP附录15修订草案,严格了对药品生产工艺和场所的管理;美国于2014年9月颁布《药物供应链安全法案》,严防药品造假,美国药典委员会制定了更为严格的USP金属元素杂质检测限度和检测方法,并拟于2015年底强制实施;日本在2013年5月也对《药事法》进行了修订。同时,欧美日对我国原料药企的监管愈加严格,FDA和欧盟的GMP飞行检查愈发频繁,突然性不断提高,检查过程也越来越严格。此外,近年来,美国、欧盟、印度、巴西、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均对我国原料药产品发起过“两反一保”措施,涉案产品范围不断扩大、涉案金额逐年增加。2014年9月,作为我国原料药第一出口目的国的印度又连续对我国格列齐特和阿苯达唑原料药发起反倾销调查,对我国原料药出口造成负面影响。
再次,成本要素不断上涨,环保改造加码。2014年,我国19个省市和地区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原料药生产和贸易大省的浙江、江苏、山东、内蒙古等的月最低工资标准纷纷突破1500元;水、电价近年来的上涨也给高耗水和高耗能的化学原料药产业带来了成本的攀升;截至2014年底,欧元相对年中高点已贬值12%,日元贬值17%,印度卢比贬值6%,虽然我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全年也有2.4%的跌幅,但相对而言,我国原料药主要出口市场和竞争对手的货币“跌跌不休”,这一方面压缩了我国原料药价格竞争优势,降低了我国企业出口货值,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客户因本国货币贬值临时违约的风险。此外,新版GMP改造和新版GSP要求继续加码,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要么改造老厂房、生产线和仓库等设施,要么将生产线搬迁至劳动力相对低廉、对环保要求稍宽松的中西部地区,无论如何高昂的费用均不可避免,其中后者也仅是暂时延缓之计,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无助于原料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产能过剩产品范围扩展,竞争压力凸显。我国出口的原料药一直由大宗原料药主导,其国内产能过剩、价格战争激烈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近年来新兴的他汀类、沙坦类等特色原料药产业也已现重蹈大宗原料药覆辙的苗头,例如降血脂明星药物阿托伐他汀钙专利到期后,我国企业蜂拥而上,目前已有11家企业拿到其原料药的生产批文,拥有辛伐他汀原料药生产批文的企业更是多达24家,拿到替米沙坦原料药生产批文的企业甚至多达40家,长此以往,上述产品国际市场饱和后的价格战很可能再次打响。
2014年,我国在特色原料药较为集中的心血管领域的原料药出口额出现了5%的负增长,已经间接提出了警示。而欧盟为提振经济和创造就业。
2014年3月出台了政策扶持工业复兴,原本关停的部分原料药厂很可能将重新投产,对我国部分原料药品种的出口造成冲击;印度等竞争对手利用我国内外销产品的价格差,低价从我国进口优质上游中间体原料,加工成下游高附加值原料药产品出口,再凭借其货币贬值和国家政策扶持的优势,与我国企业争抢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削弱我国原料药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贸易新常态展望
持续中低速增长
2014年,我国化学原料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240亿元,同比增长11.34%,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原料药出口贸易事业的发展。得益于国务院2014年5月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下半年各部委陆续发布一系列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利好政策,尤其是财政部年底对我国商品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涉及到43个原料药所属海关编码,惠及到数千家原料药生产和贸易企业,2015年我国原料药出口将继续稳定增长。但从历史数据看,我国原料药出口贸易早在2012年就已结束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进入中低速增长轨道。可以说,我国原料药贸易已经提前进入新常态。
展望2015年,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呈现分化,且不确定性增加。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复苏乏力,世界地缘政治及突发事件风险上升,一些大的经济体面临结构性债务、金融风险和资产泡沫,存在经济动荡的可能,加之全球人口老龄化及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各种因素的叠加使世界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的风险加大。
近日,世界银行将对2015年全球GDP增速的预测下调了0.4个百分点至3.0%。可见,原料药外需的疲软仍将持续。另外,2015年,随着国家央行逐步退出对人民币汇率的常态化干预,大幅度波动将是常态,届时,外贸企业在接订单供货上将更大程度的面临客户违约的风险,企业为规避风险很有可能少接、或不接订单。考虑到恶劣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仍难改观,同时国内的监管和成本压力也是大势所趋,我国原料药产业仍将在国内外“双重夹击”下生存。
进口方面,随着我国卫生费用占GDP的比重不断增加,民众医疗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高端医药的需求扩张仍将间接导致对进口原料药的需求增加。
据此预计,2015年,我国原料药外贸将维持中低速稳定增长势头,同比增长率在5%~8%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