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使用广谱的抗生素为何会增加严重细菌感染的风险?近日,宾夕法尼亚医学院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刊登的一项研究或许指出了关键所在。
研究人员Thomas Clarke博士与Weiser教授指出,抗生素的使用,作用于中性粒细胞,抑制了这种白细胞的免疫效应。
宾州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及儿科学教授Weiser说,就像开车,蓄势待发的汽车要比完全静止的车更容易开走。同样,如果免疫系统已经开始运作,它就会更有效的应对入侵细菌。中性粒细胞生来就是为了对抗细菌的,他们时刻准备着对抗入侵的微生物。他们就是蓄势待发的“汽车”,已经打着火,就等着开出去了。我们假设免疫系统是一辆汽车,前期的感染已经使它蓄势待发,这时,广谱的抗生素治疗相当于釜底抽薪,让汽车熄火了,对于新的感染,免疫系统就不那么灵敏,不那么有效了。
针对益生菌治疗可以改变这种现象的原因,研究人员提出了可能的解释,服用富含“有益菌”的食物可能会刺激免疫系统,再次使其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
研究者说,人体内的一些细菌对健康是有益的,不仅和人体的代谢有关,这些微生物的细胞壁还能影响细胞蛋白Nod1,从而对免疫反应起效应。在中性粒细胞中,Nod1蛋白是一种受体,可以识别细菌的细胞壁,动物实验表示,缺失Nod1的小鼠产生的中性粒细胞,和正常表达的中性粒细胞相比,不能有效的杀灭两种常见细菌——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研究人员推测:在无菌条件下或者使用抗生素条件下的中性粒细胞升高,都伴随着免疫反应的降低,可能和这种机制相关,因为相关证据表明,细菌细胞壁物质可在正常小鼠血液中检测到,而且影响骨髓中的中性粒细胞。但这种效果并不是永久的:将小鼠重新暴露于含有正常细菌的正常环境中可以使其恢复免疫功能。
不过研究人员的新发现有可能会对对抗人类抗生素滥用产生的不良后果有改善作用,研究人员表示,利用Nod1配体可以提高中性粒细胞功能,从而改善接受抗生素治疗的人及小鼠的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