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布用棉花,造纸业用木浆、芦苇、稻草,这是人类几千年的传统,这些原料能提供纤维素,用于制造布和纸。而现在,由微生物经生物化工技术合成的细菌纤维素正取代这些传统纤维资源,进入食品、医药、纺织、造纸、化工、采油、选矿等行业,在日、美发达国家已初步形成年产值上亿美元的市场。在人口增长与耕地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日益短缺的情况下,细菌纤维素蕴藏着无限商机。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青岛大学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朱平等专家指出,我国细菌纤维素要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必须要过降低成本和开拓应用领域两道关。
据介绍,细菌纤维素由微生物合成,不仅具有合成速度快、产率高等特点,而且具有许多植物纤维素无法比拟的优良性能。它具有良好的生物适应性,很好的韧性强度和水合度。在医学上应用,因其对液、气通透性好,与皮肤相容性好、无刺激,并且结构极为细密,防菌性和隔离性均优于当今其他人造皮肤和外科敷料。细菌纤维素膜还可作为缓释药物的载体携带各种药物,用于皮肤表面给药,促进创面的愈合和康复。
在食品工业中,由于细菌纤维素具有很强的亲水性、黏稠性、稳定性及不被人体消化的特点,成为一种优质的食品基料,可作为食品成型剂、增稠剂、分散剂、抗溶化剂等,还可替代沙拉酱中的油脂、冰激凌中的奶油。由于细菌纤维素和其他胶体具有共效作用,以其制作鱼丸子、肉丸子及香肠类制品的胶体添加剂,会赋予产品更好的口感。
此外,细菌纤维素还可作为造纸、织布、涂料的增稠剂、增强剂,超滤和反渗透膜材料、动物细胞培养载体、高级音响设备振动膜等。细菌纤维素的高机械强度可满足当今顶级音响设备声音振动膜材料所需的对声音振动传递快、内耗高的特性要求。
"目前,成本过高和应用领域较窄限制了细菌纤维素的发展。"朱平表示,生产细菌纤维素需要适合发酵条件的培养基,而且培养基的组成对纤维素产量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培养基所需要的碳源如葡萄糖的成本比较高,制约了细菌纤维素的规模化生产与应用。因此,要想更广泛地使用细菌纤维素,首先就要降成本。据了解,我国发展细菌纤维素最早的海南省,以自然发酵椰子水为主要培养基质,利用微生物工业化生产纤维素凝胶已有十年的历史。
现在国内的细菌纤维素主要在食品加工领域中应用,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还未形成产业化规模,行业存在着产品标准未建立、无权威性的检测方法及技术、产品品质无法规范、部分厂商甚至无生产许可证等问题。专家指出,必须有高品质管控要求与标准化生产,潜力市场才能真正成形成。
江苏一家细菌纤维素生产企业负责人介绍,近几年,高产菌株选育与建构、优质化培养基、发酵条件改善、高效专用发酵罐改善及提高细菌纤维素的合成效率与产量等方面的关键技术,虽然国内有科研院校在研究,但难有突破。合成技术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制约着成本的降低和应用领域的扩展。
他认为,加强交流合作是推进细菌纤维素产业化的一个好办法,比如我国台湾近年加大了对微生物生物科技的投入,在微生物资源开发、菌种保存、筛选、培养、发酵条件及品质稳定性上有一定的技术与实力,内地企业应加强与台湾有关科研机构及企业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