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万古霉素  酵母  谷氨酸发酵  发酵  发酵罐  维生素  胰岛素  蛋白酶  阿维菌素  柠檬酸 

发酵法生产L-亮氨酸工业性试验研究

   日期:2003-08-19     来源:网络    浏览:1043    评论:0    
核心提示: 基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L-亮氨酸发酵法生产研究小试基础上的中试工作,通过2m2罐规模的中试鉴定的基础上采用5m3罐发酵装置及与之匹配的提取设备进行了扩大试验,历时10个月,试验结果:连续3批产酸率达1.5%以上,最高达1.81%。
  
 发酵法生产L-亮氨酸,是工业化生产L-亮氨酸的发展趋势,属于我国医药行业技术发展重点之一[1]。在中科院小试的基础上,进行工业性生产中试放大,通过2m3罐规模的中试鉴定后,采用5m3罐发酵装置及与之匹配的提取设备进行扩大试验,历时10个月。试验结果:连续3批产酸率达1.5%以上,最高达1.81%。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设备
  5m3罐发酵装置及与之匹配的提取设备,各种检测仪器等。
1.2 菌种
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提供。该菌种系由钝齿棒状杆菌(Coryneba Charm Crenate)AS1,542经亚硝基胍和快中子处理得到的L-421菌株。
1.3 发酵液
在搅拌下将葡萄糖、硫酸铵、玉米浆、豆油等混匀即得。
1.4 试验方法与条件
1.4.1 发酵配方选择
实验确定采用的配方,见表1。

表1 发酵配方组成(%)

序号 原料名称 一级种子罐配比 二级种子罐配比 发酵配比
1 葡萄糖 3 3 15
2 硫酸铵 0.45 0.45 1.06
3 玉米浆 2 2 1.5
4 豆饼水解液 0.3 0.3 1
5 消沫剂 0.01 0.01
  配料体积(L) 30 300 2000
1.4.2 工艺条件选择
经试验选择工艺条件见表2。[3~5]

表2 工艺条件选择

工艺条件 斜面 50L种子罐 500L二级种子罐 5m3发酵罐
消毒温度(℃) 121 115 115 115
消毒时间(min) 20 5 5 5
接种量(%)   4支斜面 10 10
培养温度(℃) 30 27 27 27
培养时间(h) 24 20~30 5~8 40±
搅拌转速(r/min) 180 185 185
罐压(mPa) 0.1 0.1 0.09
通气量(m3/m3/min) 1∶0.6 1∶0.6 1∶0.7
1.5 分析方法
1.5.1 还原糖测定:改良裴林氏法
1.5.2 pH测定:酸度计测定
1.5.3 菌体生长测定(OD)值 取发酵液1ml用蒸馏水稀释10倍或25倍,以蒸馏水作空白,以波长620nm,杯厚0.5cm测得的光密度值。
1.5.4 L-亮氨酸含量测定 取发酵离心液,在新华1号滤纸上点样2μl,置正丁醇-冰醋酸-水(4∶1∶1)系统层析剂中上行层析,晾干后,用0.05%茚三酮显色,用氰化钾-茚三酮-乙二醇-甲醚处理后,置721型分光光度计于570nm波长、5mm光程下进行测定。
L-亮氨酸%=样品光密度值/标准品光密度值×100%

2 结果与讨论

2.1 发酵条件试验
2.1.1 通气量对L-亮氨酸产量的影响 结果见表3。

表3 通气量对L-亮氨酸产量的影响

通气量(V/V/min) 1∶0.5 1∶0.6 1∶0.7 1∶1
产酸率(%) 1.51 1.53 1.79 1.56
  由表3可见,通气量增大到1∶0.7时,产酸率达到最大,这是因为增加通气量,一方面使KLa上升,改善溶氧传递;另一方面通气量适当增加,可将废气带走,改善了发酵环境。继续增大时,产酸率又下降,可见当通气量处于1∶0.7,发酵液中的溶氧浓度CL已略大于其临界溶氧浓度C临界[6]。这时则不能再增大通气量,如果再继续增大通气量,氧分压会随着上升,氧分压过大,会使菌种产生暂时的中毒现象而失活。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务必控制其通气量为1∶0.7。尽可能有效地控制菌种对氧的呼吸。[7]
2.1.2 发酵过程中pH对L-亮氨酸产量的影响 结果见表4。

表4 pH对L-亮氨酸产量的影响

pH值 6.2~6.3 6.4~6.5 6.8~6.9
产酸率(%) 1.74 1.75 1.35
  从表4可知,pH对产酸量有很大的影响,当pH处于6.4~6.5时,产酸量最大,而继续增大pH,则反而使产酸量降低,其原因是该菌种在这个系统中同时进行着多条途径的代谢,因而产生不同的产物。其主要途径的选择受pH的影响很大。pH6.4~6.5最有利于菌种进行分泌L-亮氨酸的代谢,而当pH处于6.8~6.9或其它的值时,有利于选择其它的代谢途径,从而抑制了产L-亮氨酸的代谢[8,9]。因此,在实际生产中,一定要注意将系统的pH值控制在6.4~6.5范围内,使产酸量达到最大。
2.2 工业试验流程(略)
2.3 工业试验结果
测定了连续3批发酵液的产酸率,同时对980702批作了代谢图分析,结果见表5和图1。

表5 工业性试验抽查连续3批结果

罐批 周期(h) 产酸率(%) 转化率(%) 放罐体积(m3) 离交收率(%) 总收率(%)
980701 45 1.53 12.8 2.2 63.7 31.8
980702 43 1.81 13.8 2.2 90.7 32.3
980703 40 1.75 15.4 2.3 87.2 52.8
平均值 42.3 1.70 14.0 2.23 79.2 38.48

t2301.gif (3711 字节)

图1 980702批代谢图

3 结论

3.1 通过工业性试验证实,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提供的L-421菌种产酸水平稳定。
3.2 为了降低成本,有必要对菌种进行进一步筛选、活化(包括采用基因工程手段[10])和深入进行发酵条件的研究,以期提高菌种的产酸率。
3.3 各种试验得出的工艺控制点对今后进一步推广发酵法生产L-亮氨酸提供了参考价值。有的参数有待更进一步的摸索。
3.4 产品销往天津氨基酸公司,应用效果好。

陈辉芳(广东环球大冢制药有限公司 顺德 528303)
易建华(中山医科大学2000级研究生 广州 510080)
易长贤(中山医科大学眼科中心 广州 510080)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北京快讯医药信息中心主编.医药快讯.1999,(116):2~3
2.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生物系微生物学教研室编.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7~23
3.邬行彦,熊宗贵,胡章助,编著.抗生素生产工艺学.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105~136
4.Ghose TK. et al. Advances in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1977.Vol.6,Springer-verlag
5.Aiba S,et al. Biochemical engineering,2nd edition,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1973.
6.同3:85 101
7.Brown DE. Methods in microbiology Vol. Ⅱ,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0
8.同2:213~217
9.沈同,王镜岩,赵邦悌,等编著.生物化学(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65~275
10.暨南大学生物工程技术专业.基因工程.1991:74~77

(收稿:1999-12-18;修回:2000-02-28)


 
 
更多>同类技术资料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资料
网站首页  |  2024年发酵工业网第12期电子月刊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