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酶又称肌酐酰胺水解酶(EC 3.5.2 .10 ),能特异性催化肌酐水解为肌酸,是烟草节杆菌代谢产生的一种重要酶类[1]。肌酐酶在棒状杆菌、假单胞菌、节杆菌等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均有发现[2, 3]。肌酐酶的医用价值大,应用性强,对于很多疾病主要是肾脏类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作用[4]。有关烟草节杆菌肌酐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克隆,菌株筛选等方面[5],对烟草节杆菌肌酐酶的发酵培养基优化鲜有报道。国内外虽对肌酐酶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医疗上的应用也已初步成熟,但其仍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尤其是在国内,用于原酶的生产技术仍不成熟,对进口依赖性较强,应用成本相对较高[6, 7]。本文以烟草节枝杆菌为产酶菌株,通过确定产酶诱导物、金属离子、碳源、氮源等培养基成分,最终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产酶培养基,从而提高烟草节枝杆菌肌酐酶的产酶能力,为开发更加廉价、效果更好的肌酐酶酶制剂提供科学依据,对肌酐酶试剂盒的国产化应用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试剂与培养基1.1.1 试剂肌酸(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苦味酸(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胰蛋白胨(上海楷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酵母膏(上海奥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1.2 培养基
斜面培养基(g/L):胰蛋白胨1,酵母粉0.5,氯化钠 1,琼脂粉20,pH7.0。
液体种子培养基(g/L):胰蛋白胨1,酵母粉0.5,氯化钠1,pH7.0。
发酵初始培养基(g/L):肌酐0.5,胰蛋白胨0.5,MgSO4·7H2O 0.05,K2HPO4 0.1,KCl 0.5,pH 7.0。1.2 方 法1.2.1 种子培养
挑取斜面上菌体一环,于250ml三角瓶(装液量40ml,8层纱布包扎)的种子培养基中,于28℃,200r/min摇床培养24h。1.2.2 发酵培养
按接种量1%吸取一定的液体种子于250ml三角瓶(装液量30ml,八层纱布包扎)的发酵培养基中,于28℃,200r/min摇床培养24h。1.2.3 菌体收集
发酵液5 000 r/min,4℃冷冻离心10 min,弃上清,将菌泥用冷生理盐水清洗2次,每次用混匀器搅散菌块,离心,再用0.1mol/L pH7.5的冷磷酸缓冲液洗1次,然后搅散菌块,离心,称细菌湿重(准确到mg)。1.2.4 肌酐酶粗制备
用每1g湿菌加入10 ml冷磷酸缓冲液,溶菌酶(4万U/mg)3 mg,室温下不时搅动,作用20 min,放置3~5min,用超声细胞粉碎机裂菌(作用10 s,间隔10 s,25% 功率,共12min)。低温(4℃)离心(10 000r/min)收集上清液即为肌酐酶粗提物。1.2.5 肌酐酶活的测定[6, 7]
(1)反应原理:肌酐酶能将肌酸催化生成肌酐,在碱性条件下肌酐与苦味酸反应生成的复合物是橙色的,并且该肌酐酶活性越高,该复合物越多。在520 nm波长下测定复合物的吸光度从而可以测定肌酐酶的活力。
(2)酶活力定义:当温度37℃、pH7.5,每分钟催化1μmol肌酐转变成产物所需要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
(3)测定方法:吸取0.9ml肌酸溶液在37℃条件下保温,然后再向该肌酸溶液中加入提取的粗酶0.1ml,摇匀后37℃准确反应10min。吸取1.9ml新鲜配制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加入0.1ml反应液,再加入1ml苦味酸溶液。在25℃水浴锅水浴20min,再在520nm下,测定吸光度。
空白管制备:0.9ml肌酸溶液于冰上冷却一段时间,再加入0.1ml酶液,充分摇匀后,立即吸取0.1ml加入到NaOH溶液,再加入1ml苦味酸溶液。在25℃水浴锅水浴20min,再在520nm下,测定吸光度。
酶活测定计算公式: 酶活(U)=(A520-A空白)×3×1000/1000×3.21×102 结果与分析2.1 肌酸诱导物对产酶的影响
肌酐酶是一种诱导酶,当向培养基中加入肌酸诱导物后肌酐酶含量会有所提高,本试验向培养基中添加不同含量的诱导物—肌酸,以初始发酵培养基产酶为对照组(CK),结果见表 1。从表 1结果可知,当培养基中不添加肌酸时,发酵液酶活力很低,仅为2.4 U/g湿菌;当添加0.1%肌酸时,发酵液酶活力为9.4 U/g湿菌,是不加诱导物酶活的近4倍。随着添加的肌酸含量逐渐增多,发酵酶活也逐渐升高,当添加0.4%肌酸时,酶活有下降趋势,因此,0.3%肌酸添加量最佳。同时,从表 1试验结果得出,在初始发酵培养基中添加0.5%肌酐(CK)的发酵酶活与本实验添加0.1%肌酸的发酵产酶基本相当,因此,本实验说明肌酸对肌酐酶的发酵生产有促进作用,当在发酵培养基中的浓度为0.3%时酶活最高,为13.5 U/g湿菌。
肌酸含量(%) | 0 | 0.1 | 0.2 | 0.3 | 0.4 | CK |
酶活(U/g湿菌) | 2.4±0.11 | 9.4±0.11 | 11.2±0.13 | 13.5±0.17 | 13.1±0.14 | 9.2±0.12 |
金属离子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一类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元素,某些金属离子对细胞代谢中的一些酶可以起到激活作用,从而大大提高酶活。在本实验中,选用4种金属离子(Cu2+、Zn2+、Mn2+、Fe2+)添加量均为0.002%(质量体积比)添加到初始发酵培养基中,试验结果如表 2所示。从结果可知,本次试验共选用4种金属离子,但是试验过程中发现当向初始发酵培养基中添加Zn2+和Cu2+时,酶活几乎没有,而且得到的湿菌很少,几乎可以忽略,由此我们推断可能是这两种离子对菌体生长有抑制作用。从试验得到的数据来看,Fe2+和Mn2+都能促进肌酐酶的产生,酶活相差无几,说明Fe2+和Mn2+对烟草节杆菌肌酐酶酶活都有促进作用。
金属离子种类 | CK | Fe2+ | Mn2+ | Zn2+ | Cu2+ |
酶活(U/g湿菌) | 9.0±0.12 | 23.7±0.20 | 24.3±0.22 | 0.33±0.06 | 0.24±0.08 |
为了进一步研究Fe2+和Mn2+添加量对发酵产酶的影响,实验过程中在初始发酵培养基中分别添加Fe2+和Mn2+的浓度为0.002、0.004、0.006、0.008%进行试验,结果见图 1。从图 1可知,随着Fe2+和Mn2+添加量的提高(从0.002%到0.004%),发酵产酶也有所提高,其中Fe2+提高明显,从23.7 U/g湿菌提高到30.2U/g湿菌。当培养基Fe2+添加量为0.004%,发酵产酶最高达到30.2U/g湿菌;而当在初始发酵培养基添加0.006% Mn2+时,发酵产酶酶活可达25.1U/g湿菌。因此,Fe2+和Mn2+最适添加浓度分别为0.004%和0.006%。
图 1 烟草节杆菌肌酐酶产量影响Fig. 1 Effect of Fe2+ and Mn2+ ion on creatininase production by Arthrobacter nicotiana |
图选项
|
金属离子Fe2+和Mn2+单因素试验初步表明Fe2+和Mn2+能促进烟草节杆菌的肌酐酶发酵产量,而Mg2+在初始发酵培养基中已经存在(见1.1.2 )。为了进一步研究Fe2+、Mn2+和Mg2+几种金属离子的组合对烟草节杆菌肌酐酶发酵产酶的影响,进行了该三种金属离子的正交试验。试验按照L9(34)设计,正交试验的因素与水平如表 3所示,实验结果见表 4。通过极差分析表明,该三种金属离子对酶活影响的主次顺序为Mn2+>Fe2+>Mg2+,优化后最佳组合为Fe2+含量为0.003%、Mn2+含量为0.006%,Mg2+含量为0.005%,在最佳条件下,试验验证酶活为137.9 U/g湿菌,与培养基主成分优化实验酶活基本相当(见2.7)。
水平 | 因素及水平 | ||
Fe2+(%) | Mn2+(%) | Mg2+(%) | |
1 | 0.003% | 0.005% | 0.004% |
2 | 0.004% | 0.006% | 0.005% |
3 | 0.005% | 0.007% | 0.006% |
试验号 | Fe2+ | Mn2+ | Mg2+ | 酶活(U/g 湿菌) |
试验1 | 1 | 1 | 1 | 106.7 |
试验2 | 1 | 2 | 2 | 137.9 |
试验3 | 1 | 3 | 3 | 113.2 |
试验4 | 2 | 1 | 2 | 105.9 |
试验5 | 2 | 2 | 3 | 102.1 |
试验6 | 2 | 3 | 1 | 114.8 |
试验7 | 3 | 1 | 3 | 110.1 |
试验8 | 3 | 2 | 1 | 121.7 |
试验9 | 3 | 3 | 2 | 109.0 |
均值1 | 119.27 | 107.57 | 114.40 | |
均值2 | 107.60 | 120.57 | 117.60 | |
均值3 | 113.60 | 112.33 | 108.47 | |
极差 | 11.67 | 13.00 | 9.13 |
在诱导物、金属离子实验的基础上,由于初始发酵培养基中肌酐作为唯一碳源(见1.1.2 ),实验选取了花生油、可溶性淀粉、乳糖、葡萄糖作为碳源,研究了几种碳源对肌酐酶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如图 2、图 3、图 4所示。结果表明,葡萄糖作为碳源对肌酐酶产量没有促进作用,烟草节杆菌对花生油的代谢利用也较差,但以0.4%可溶性淀粉作碳源时,肌酐酶的酶活大幅提高(图 3),由此可见可溶性淀粉为肌酐酶发酵最佳碳源。
图 2 花生油含量对酶活的影响Fig. 2 Effect of peanut oil content on creatininase production by Arthrobacter nicotiana |
图选项
|
图 3 可溶性淀粉含量和乳糖含量对酶活的影响Fig. 3 Effect of soluble starch and lactose content on creatininase production by Arthrobacter nicotiana |
图选项
|
图 4 葡萄糖含量对酶活的影响Fig. 4 Effect of glucose content on creatininase production by Arthrobacter nicotiana |
图选项
|
培养基中的氮源对微生物的生长至关重要,氮源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氨基酸,生长因子以及维生素,本试验选取大豆蛋白胨、酵母膏、鱼粉蛋白胨,玉米浆代替初始发酵培养基中胰蛋白胨,其中大豆蛋白胨和酵母膏的浓度梯度为0.2、0.4、0.6、0.8%;鱼粉蛋白胨浓度梯度为0.5、1.0、1.5、2%;玉米浆浓度梯度为0.1、0.2、0.3、0.4%。试验结果见图 5、图 6、图 7所示。结果表明,用大豆蛋白胨,酵母膏作为氮源也都对产酶量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效果都没有玉米浆好,当以玉米浆替代胰蛋白胨时发酵培养基中有较高的产酶量,玉米浆添加量为0.2%时,产酶量达到最高。而以鱼粉蛋白胨为氮源,细菌生长不良,对产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图 5 大豆蛋白胨和酵母膏含量对酶活的影响Fig. 5 Effect of soy peptone and yeast extract content on creatininase production by Arthrobacter nicotiana |
图选项
|
图 6 玉米浆含量对酶活的影响Fig. 6 Effect of corn steep liquor content on creatininase production by Arthrobacter nicotiana |
图选项
|
图 7 鱼粉蛋白胨含量对酶活的影响Fig. 7 Effect of peptone content on creatininase production by Arthrobacter nicotiana |
图选项
|
上述氮源均为单一替代胰蛋白胨的影响,实验过程中考虑到复合氮源的协同作用,在上述单一氮源的基础上再向培养基中添加0.2%的玉米浆。结果见表 5和表 6,当0.2%玉米浆和另一种氮源(主要为酵母膏或大豆蛋白胨)同时存在时,对产酶的影响较大。当在含0.2%玉米浆的发酵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酵母膏或大豆蛋白胨时,发酵产酶量有了进一步提高,其原因可能是复合氮源中的生长因子和微量元素起到了互补的作用,对烟草节杆菌的发酵产肌酐酶具有协同效应。因此玉米浆和酵母膏,或玉米浆和大豆蛋白胨同时添加于烟草节杆菌肌酐酶发酵培养基中,使两者发挥协同作用。
复合氮源 | 0.4%酵母膏+0.2%玉米浆 | 0.6%酵母膏+0.2%玉米浆 | 0.8%酵母膏+0.2%玉米浆 | 1%酵母膏+0.2%玉米浆 |
酶活(U/g湿菌) | 65.1±0.11 | 76.1±0.13 | 89.7±0.15 | 81.6±0.17 |
复合氮源 | 0.2%大豆蛋白胨+0.2%玉米浆 | 0.4%大豆蛋白胨+0.2%玉米浆 | 0.6%大豆蛋白胨+0.2%玉米浆 | 0.8%大豆蛋白胨+0.2%玉米浆 |
酶活(U/g湿菌) | 75.2±0.19 | 78.5±0.27 | 69.5 ±0.18 | 66.6±0.26 |
经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培养基主要成份种类及其浓度,按照L9(34)设计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发酵培养基的各种成份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如表 7所示。
水平 | 因素及其水平 | |||
肌酸(%) | 玉米浆(%) | 可溶性淀粉(%) | 酵母膏(%) | |
1 | 0.1 | 0.1 | 0.3 | 0.7 |
2 | 0.2 | 0.2 | 0.4 | 0.8 |
3 | 0.3 | 0.3 | 0.5 | 0.9 |
从表 8可见影响酶活的主次顺序为肌酸>玉米浆>可溶性淀粉>酵母膏。根据各试验因子的均值可以看出,培养基最佳组合为肌酸含量为0.3%,玉米浆含量为0.3%,可溶性淀粉含量为0.4%,酵母膏含量为0.7%,酶活为138.2U/g湿菌。2.8 金属离子添加到优化培养基中的验证实验
在优化培养基主成分后,考虑金属离子的添加作用效果,按照金属离子正交试验结果,添加金属离子Fe2+0.003%、Mn2+0.006%和Mg2+ 0.005%,经过酶活测定,添加几种金属离子后,肌酐酶酶活进一步提高,达到182.8 U/g湿菌。
因素 | 肌酸 | 玉米浆 | 可溶性淀粉 | 酵母膏 | 酶活(U/g湿菌) |
实验1 | 1 | 1 | 1 | 1 | 98.7 |
实验2 | 1 | 2 | 2 | 2 | 96.8 |
实验3 | 1 | 3 | 3 | 3 | 111.6 |
实验4 | 2 | 1 | 2 | 3 | 86.5 |
实验5 | 2 | 2 | 3 | 1 | 87.9 |
实验6 | 2 | 3 | 1 | 2 | 85.7 |
实验7 | 3 | 1 | 3 | 2 | 118.5 |
实验8 | 3 | 2 | 1 | 3 | 97.5 |
实验9 | 3 | 3 | 2 | 1 | 138.2 |
均值1 | 102.37 | 101.23 | 93.97 | 108.27 | |
均值2 | 86.70 | 94.07 | 107.17 | 100.33 | |
均值3 | 118.07 | 111.83 | 106.00 | 98.53 | |
极差 | 31.37 | 17.76 | 13.20 | 9.74 |
本实验从培养基中的诱导物、金属离子、碳源、氮源发酵培养基成分优化入手,得出以下结论:(1)肌酸对烟草节杆菌发酵产肌酐酶有较好促进作用,当初始发酵培养基中肌酸浓度为0.3%时,肌酐酶酶活最高为13.5 U/g湿菌;(2)金属离子正交试验结果为初始发酵培养基中添加Fe2+ 0.003%、Mn2+0.006%、Mg2+0.005%为最佳条件,此时酶活为137.9U/g湿菌;(3)在以上基础上,通过对碳源和氮源的筛选,得出烟草节杆菌发酵产肌酐酶的最佳发酵产酶配方为:肌酸0.3%,玉米浆0.3%,可溶性淀粉0.4%,酵母膏0.7%,Fe2+ 0.003%,Mn2+ 0.006%,Mg2+ 0.005%,K2HPO40.1%,KCl 0.5%,在此最佳发酵培养基条件下,烟草节杆菌产肌酐酶酶活为182.8 U/g湿菌,为优化前初始发酵培养基酶活9.2U/g的19.87倍。
致谢 本论文感谢苏州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SYN201218)的资助。
[1] | 崔有宏, 罗侃, 郑强, 等. 肌酐测定工具酶产生菌烟草节杆菌02181的筛选及其产酶条件. 甘肃科学学报, 2005, 17(2): 49-53. Cui Y H, Luo K, Zheng Q, et al. Arthrobacter nicotianae 02181 which produces enzymes for diagnostic measurement of creatinine and its selected conditions for producing enzymes. Journa1 of GanSu Science, 2005, 17(2): 49-53. |
[2] | Yamamoto K, Oka M, Kikuchi T, et al. Cloning of the creatinine amidohydrolase gene from Pseudomonas sp PSJ.Biosci Biotech Biochem, 1995, 59(7): 1331-1332. |
[3] | Koyama Y, Yamamoto Otake, Suzuki M, et al.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the sarcosine oxidase gene from Bacillussp S-19 in Escherichia coli. J Agric Biol Chem, 1991, 55(5): 1259-1263. |
[4] | 李萍,赵莹,余霆.肌酐在肾小球滤过功能损伤诊断中的价值的系统评价.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11):752-758.Li P, Zhao Y,Yu T. Diagnostic value of creatinine for indicating glomerular filtration function injury: a systematic review.Chinese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2004,4(11):752-758. |
[5] | 智强, 李淑慧, 高利宏, 等. 利用简并PCR克隆烟草节杆菌02181肌酸酶基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7,29(12):1221-1223. Zhi Q,Li S H,Gao L H,et al. Gene cloning of creatinase from Arthrobacter nicotianae 02181 using degenerate PCR.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Militaris Tertiae, 2007,29(12):1221-1223. |
[6] | 崔有宏, 罗侃, 郑强,等. 肌酐测定的酶学方法.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03, 24(2):129-131.Cui Y H, Luo K, Zheng Q, et al. Enzymati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reatinine. Medical Journal of National Defense Forces in Northwest China, 2003, 24(2):129-131. |
[7] | Paurekh A C, Cook S, Sims C, et al. A new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erum creatinine based on reaction with 3,5-dinitrobenzoylchloride in an organic medium. Clin Chim Acta, 1976, 73(2): 22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