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用狂犬病疫苗都是灭活的,理论上讲,任何狂犬病毒株都可以用来制备疫苗。实际上,现代人用狂犬病疫苗必须经过浓缩和纯化,如使用强毒株将对生产者构成严重生物安全问题(CDC,1977)。此外,与减毒株相比,强毒株的病毒产量通常较低。
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用毒种应经过适应、减毒,具有稳定的生物学特性。毒种应具有包括毒种来源和后续的传代谱系资料等历史资料,并经国家药品管理部门批准。
对所有细胞培养疫苗而言,肌注的每个剂量中必须含有至少2.5lU狂犬病抗原。但是,对免疫原性数据进行的综合分析表明,较高浓度的抗原并不意味着能够产生较强的免疫应答。可以用于疫苗生产的固定病毒株包括巴斯德毒株、Pitman-Moore、CVS、、Kelev和ERA/SAD等。
对世界各地流行的狂犬病毒街毒株和疫苗生产中所用的代表性疫苗株的基因组序列进行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目前所有上市疫苗所用毒株都属于基因1型狂犬病毒。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地流行的代表性狂犬病毒街毒株尽管也有微小的差别或变异,目前用不同疫苗株生产的疫苗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效果未见明显差别。各国已批准使用的疫苗总体上来讲都能有效预防这些病毒的感染(孟胜利,等,2009)。
44.8.1 国外疫苗生产使用的三个主要毒株系列
国外使用的疫苗株全部可归类到巴斯德毒株(PAS、PM、PV、CVS)、Flury LEP和 HEP株、ERA/SAD株及它们的衍生株这三个系列中。这些毒株都已完全适应在体内和体外培养。
① PAS株 于1882年分离到,是最古老的狂犬病毒疫苗株(Pasteur,1984),用于制备神经组织疫苗(NTV)。此病毒株仅在兔细胞传代300代。随后泛美人兽共患病中心出现著名的PV株,虽然没有文件记载的确切来源,但可能来源于PAS株(Sacramentoet al., 1992)。动物研究中使用的标准攻毒株CVS来源于PV株。此外,普遍认为PM株也来源于PAS株。PV-2061株,更准确的说PAS-2061株,是PV株 (或PAS株) 在兔脑传至2061代。已适应于Vero细胞、原代狗肾细胞、人二倍体细胞。PAS株及其衍生株已经用于大量人用狂犬病疫苗制备,不包括原代地鼠肾细胞疫苗(PHKCV)和纯化鸡胚细胞疫苗(PCECV)。然而,PV株 (或PAS株)及其衍生株的残余毒力仍然是个严重的生物安全问题。Fermi疫苗使用PV株,1960年在巴西的一次事故中直接导致至少18人死于狂犬病(Pará,1965)。
② Flury株 于1939年在美国乔治亚州分离到,在鸡胚细胞上传代减毒。LEP病毒株和HEP病毒株的开发原本是期望能代替NTVs,但使用全鸡胚开发出人用狂犬疫苗的尝试最终失败。随后开发的纯化鸡胚细胞疫苗使用的LEP-c25病毒株是来源于兽用疫苗株LEP-c23。
③ SAD株于1935年在美国阿拉巴马州分离。其衍生株CL-60和 Vnukovo-32已经在加拿大和俄罗斯用于原代地鼠肾细胞疫苗的制备。许多SAD株的减毒衍生株,譬如ERA株、SAD-B19株、SAG-1株和SAG-2株,已经广泛用在狂犬病减毒活疫苗中,用于野生动物的口服免疫,或狗和其他动物的注射免疫接种(Fehlner-Gardineret al.,2008, Follmann et al.,1996)。
44.8.2 国内使用的疫苗株
除了引进上述毒株外,国内使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毒种主要有2种(俞永新,2009):
① aG株 于1931年分离自北京捕杀的犬脑,经兔脑连传50代,地鼠肾细胞传55代,后来又在豚鼠脑与单层细胞培养交替传代而得到aG株得到,适应BHK~21细胞、地鼠肾细胞和Vero细胞;命名为北京株狂犬病固定毒。1980年以前,我国曾此毒株作为羊脑疫苗的生产毒株。
② CTN-1株 于1956年分离自山东省死于狂犬病患者的脑组织。经小白鼠脑内连续传56代后,经检定证实为狂犬病固定毒,又经人二倍体细胞KMB-17株连续传50代以上[11]。将CTN-1株在Vero细胞上传代适应,获得生产用的狂犬病毒固定毒CTN-1株[12]。1982年获卫生部同意将此毒种扩大使用。l984年,WHO狂犬病专家委员会第七次报告中,将我国CTN-l株认可为狂犬病毒固定毒株,列为可用于生产疫苗的病毒株。2005年CTN-1株经WHO狂犬病专家委员会确认为符合要求的狂犬病疫苗生产用疫苗株。
中国使用的aG株与国外使用的上述3种疫苗株的亲缘关系相互都很接近,属于同一个系统进化分支;国内使用的CTN-1株则与这4种疫苗株有一定区别,而与近30年来在中国流行的街毒株亲缘关系更接近,可归类为另一个分支。
44.8.3 与毒种相关的工艺要求和检定
① 鉴别试验
《欧洲药典》7.0要求工作种子代次数不得超过临床研究代次的5代(EDQM,2010)。
主种子批和工作种子批毒种经国家药品管理部门批准的方法证明毒种是RABV。《中国药典》2010版规定用小鼠脑内中和试验鉴定毒种的特异性。WHO和《欧洲药典》7.0均规定应用特异性抗RABV糖蛋白和核蛋白的抗体验证生产用的种子批应为狂犬病毒。
除药典的法定方法进行鉴别试验外,还可以利用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扩增特异性基因序列(N和G基因),再进行基因测序,将序列与标准序列比对不仅可以鉴定所用种子是RABV而且能确定是不是该疫苗株。该方法快速、特异性好、不需要使用动物。
② 病毒滴定
《中国药典》2010版规定用动物法检测病毒滴度,病毒滴度应不低于7.5 LgLD50 /ml。动物法是将病毒接种小鼠统计小鼠的发病情况来计算,以病毒的致病力产生对实验动物的致死性感染判定,故动物法是用病毒的毒力来表示病毒滴度。
WHO鼓励使用细胞培养法测定病毒滴度,该法是先将病毒作10倍系列稀释,再将它们分别接种到敏感细胞,培养一定时间以后观察病毒生长迹象。滴度的终点是能使50%接种的细胞产生病毒增殖的病毒最高稀释度,称为半数细胞感染量,即TCID50。因此,滴定结果并不是病毒颗粒的准确数量,而是一种稀释度,病毒在这一稀释度时仍然存在并具有感染性。
《欧洲药典》7.0采用细胞培养的免疫荧光法对每个工作种子批的病毒滴度进行测定,以确保生产的一致性。WHO和《欧洲药典》7.0有关工作毒种的病毒滴度可根据生产基质细胞、毒株由生产厂家通过验证确定(EDQM,2010)。
③ 毒种保存
液体毒种置-60℃以下保存,冻干毒种置-20℃以下保存。毒种在使用期限内病毒滴度应满足生产的要求,只要毒种检测结果符合毒种注册和生产要求均可继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