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propanone或Ace-tone),也称二甲基酮(DimethylKetone)。分子式C3H6O,分子量58.079。它是最简单、重要的脂肪酮。为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类似薄荷的芳香气味,极易挥发,极度易燃,具有刺激性。与水互溶,可溶于乙醇、乙醚、氯仿、油类、烃类等多种有机溶剂。熔点-94.6℃,沸点56.5℃,相对密度(H20=11)0.80,相对密度(空气=1)2.00,饱和蒸汽压(39.5℃)53.32kPa,引燃温度465℃,最大爆炸压力0.870MPa,爆炸下限2.5%,爆炸上限13.0%。
丙酮可用做醋酸纤维素和硝基纤维素的溶剂,乙炔的吸收剂,也是有机合成的原料。例如,可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双酚A、丙酮氰醇、甲基异丁基酮、己稀二醇(2—甲基-2,4—戊二醇)、已佛尔酮,还可热解为乙烯酮。
一、国外生产简况
2005年世界丙酮生产能力近60.0万吨/年,表观消费量为52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6%和6.7%。世界丙酮的产能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亚洲,3地区合计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89.4%,其中北美占32.4%,西欧占30%、亚洲占27%。世界丙酮消费量最大的地区是西欧,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1%,其次是亚洲和北美,各占3成左右。
预计2006年世界丙酮生产能力将达630多万吨/年,表观消费量约560万吨。近几年世界市场略有过剩。预测未来数年,世界丙酮生产能力增长速度将比过去放慢,预计在6.3%左右。预计2008年世界丙酮生产能力将达720万吨/年,需求量约640万吨。
二、国内生产简况
(一)生产能力和产量大幅度增长
2005年全国丙酮(异丙苯法联产法)总能力增加到27.5万吨,生产量约26.9万吨,开工率97.8%。1998—2005年7年生产能力和产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6%和12.2%。预计2006年全国丙酮(异丙苯法联产法)总能力将达44.4万吨,生产量约41.3万吨,开工率93.0%。近几年我国丙酮生产能力及生产量情况见表1。
我国从1956年开始生产丙酮,当时采用发酵法,即以玉米或其他农副产品为原料,经过生物发酵得到丙酮、乙醇和丁醇,也称总溶剂法。
20世纪60年代中期,首先由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合成橡胶厂开始中试生产异丙苯法联产苯酚和丙酮,中试装置规模约1300吨/年,满负荷每年生产丙酮约500吨,由于是试验装置,产量不稳定。直到1986年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引进日本三井油化8万吨/年的异丙苯法装置投产,年生产丙酮约3万吨/年,我国才实现大规模的合成丙酮生产。该法生产成本低,为当今生产丙酮的最经济的方法。
目前,我国丙酮生产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异丙苯法联产法,另一种是总溶剂法。异丙苯法生产的关键是异丙苯的生产,传统工艺采用A1C13法和固体磷酸法,这两种工艺污染环境严重,现已转向先进的沸石催化剂固定床工艺,而且装置规模也趋向大型化。近年来世界新建的丙酮装置规模不断扩大,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10万吨/年上升到40万吨/年以上。
总溶剂法可联产得到乙醇、丁醇、丙酮3个产品,通常比例为6:3:1。过去,以便宜的石油化工产品丙烯、苯为原料,采用异丙苯氧化法生产的苯酚和丙酮成本低,竞争性强,几乎淘汰了总溶剂法丙酮。2005年以后由于石油价格飞涨,丙烯、苯的价格跟着上涨。总溶剂法丙酮又开始有利可途,又有乙醇汽油的兴起和带动,投资者已开始寻求总溶剂法生产乙醇、丁醇、丙酮的工程建设。
例如,2006年7月份天冠集团上海天之冠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签订丙酮、丁醇技术合作项目,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以及科技创新以企业和产品导向为主的方针,决定在“改进丙酮乙醇发酵技术”的相关项目方面开展合作研究,加快其产业化进程。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经过“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研究,从我国土样中自然分离、诱变、选育得到的高丁醇比例菌种,丁醇产率占70%,淀粉转化率为25%,总溶剂产生达每升20克,这些指数均高于传统工业菌种。该成果已取得中国专利(专利号:ZL95111733.5)。而天冠集团则在粮食发酵技术上国内领先,双方希望通过技术合作,在现有菌种的基础上改进总溶剂产量和丁醇比例,拓宽菌种的底物的利用范围,以增加对生产原料的选择性,降低原料成本。利用生物质废弃物的丙酮、丁醇菌的选育,提高溶剂菌种对五碳糖的代谢和利用效率,对发酵工艺进行改进,如连续发酵、全蒸发发酵、高密度发酵、固定化细胞连续发酵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为天冠集团今后建设发酵法丙酮、丁醇生产工厂提供技术支持。
因此,今后需要关注总溶剂法丙酮的建设和发展。
(三)生产企业
2005年统计,全国异丙苯法丙酮(不计总溶剂法)生产厂有5家,生产装置共7套:北京燕山石化公司2套、上海高桥石化3套(停1套)、吉林石化公司和兰星化工集团公司哈尔滨分公司各一套。新投产广东香港建滔公司一套。总能力约27.5万吨/年,生产量约26.9万吨/年,开工率97.8%。
1995年前,我国丙酮生产企业曾多达50多家,但大部分企业采用发酵法,异丙苯法仅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吉林石化公司、上海高桥石化和兰州石化公司4家。由于发酵法丙酮的经济效益比异丙苯法差,几乎全部停产,仅有个别地区自产自用或溶剂回收,估计有2—3套装置开车,生产量约0.1多万吨,略不计。表2列出2004~2006年各企业丙酮装置的能力及产量状况。
(四)装置新、扩建情况
1.扩建
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化工厂,2003年已有8万吨/年苯酚丙酮装置,现已扩建达16万吨/年,联产丙酮能力由3.6万吨/年扩大为6.0万吨/年。第2套由间甲酚装置改造的苯酚丙酮装置已由6万吨/年扩至8万吨/年,联产丙酮能力由2.3万吨/年扩至3.0万吨/年。
上海高桥石化公司化工厂原有3套苯酚丙酮装置,其中0.9万吨/年装置停掉。其它2套6万吨/年装置未变动。
哈尔滨华宇股份有限公司被兰星集团公司兼并,现改名兰星化工集团公司哈尔滨分公司,2003年一季度原2.5万吨/年苯酚丙酮装置扩至4.5万吨/年,联产丙酮能力由1.0万吨/年扩能至1.9万吨/年。
2.新建
上海高桥石化公司在漕泾化工区参股新建20万吨/年苯酚丙酮装置,属65万吨/年乙烯工程,已于2005年1月10日建成投产,联产丙酮能力为7.5万吨/年。
广东香港建滔公司在广东番隅建设的20万吨/年苯酚丙酮装置,已于2005年5月建成投产,联产丙酮能力7.5万吨。
3.在建和审批建设
在建和审批建设的苯酚丙酮项目有10项,苯酚丙酮装置总能力264万吨,其中丙酮总能力99.7万吨。详见表3。
4.规划和招商
规划和招商的苯酚丙酮项目有13项,合计苯酚丙酮装置总能力217万吨,其中丙酮总能力81.3万吨。详见表4。
如表3和表4所示,在建、审批的苯酚丙酮项目中,苯酚丙酮装置总能力合计264万吨,预计2010年前会年建成投产,届时将新增丙酮能力约99.7万吨/年;若规划和招商的苯酚丙酮项目中,苯酚丙酮装置总能力217万吨也都能建成投产,则将再新增丙酮能力约81.3万吨。
(五)消费构成及消费增长
1.消费构成
我国丙酮主要消费于丙酮氰醇进一步去做有机玻璃、医药、双酚A、涂料溶剂、防老剂、农药等等。2005年大概的消费构成、消费量及所占比例见表5。
2005年我国丙酮表观消费量约60.6万吨,1998~2005年7年间,我国丙酮表观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为18.3%,2005年较上年同比增长26.6%。无论是年均增长率还是同比增长,增长速度都较快。
预计2006年我国丙酮表观消费量约75.3万吨,较2005年同比增长24.2%。1998~2006年我国丙酮表观消费状况见表6。
3.进出口贸易
1998年我国进口丙酮6.7万多吨,平均进口价格386.5美元/吨。2002年进口增加达16.9万多吨,平均进口价格上涨达426.7美元/吨。1998~2002年年均进口增长率和价格上涨率分别为26%和2.5%。
2003年丙酮进口量进一步增大为20.89万吨,平均进口价格577.5美元/吨。2005年进口增加达33.75万多吨,平均进口价格上涨达767.6美元/吨。2003~2005年年均进口增长率和价格上涨率分别为27.1%和15.3%。
预计2006年,全年仍将进口丙酮34万吨左右。
我国丙酮出口量历年不大,均在300—500吨范围内,唯有2000年特殊,出口了4770吨。1998~2006年我国丙酮进出口量、金额及单价状况见表7。
4.价格
国内丙酮出厂价格,2004年波动较大,约为6300—11000元/吨,最高时达11000元/吨;2005年和2006年波动较小,在6550—7150元/吨范围之内变化。2004年国内丙酮出厂价在6300~11000元/吨范围之内(7月价格最高);2005年在6600~6870元/吨范围之内;2006年(1~8月)在6550—7150元/吨范围之内(3—4月价格最高)。
(六)供需平衡
近几年我国丙酮市场缺口较大,从2001年开始大量进口丙酮,当年进口约14万吨,2002年约17万吨,2003年达20多万吨,2004年进口25多万吨,2005年进口最多达33多万吨。预计2006年进口约34万吨。
2005年我国丙酮的表观消费量约60.6万吨,预测到2010年国内丙酮市场需求量约117万吨左右,年均增长率14%。2006年我国丙酮生产能力约44.4万吨。
预计2010年前会有大庆、天津、抚顺、茂名、新疆、上海英士力、四川、南通的苯酚丙酮项目(合计能力264万吨/年)建成投产,其中将新增丙酮能力约99.7万吨/年。届时全国丙酮总能力将达144万吨,以开工率95%计,产量约137万吨,与需求量117万吨相比,富裕20万吨。届时全国丙酮市场将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假若规划和招商的苯酚丙酮项目也都能建成投产,将再新增苯酚丙酮装置能力217万吨,则将再新增丙酮能力约81.3万吨。届时全国丙酮总生产能力将达225万吨,以开工率95%计,产量约214万吨,与需求量117万吨相比,将富裕97万吨。那时全国丙酮市场将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局面。
但是,估计规划、招商的项目届时不可能全部建成投产,则全国丙酮市场也不会出现严重的过剩。但届时全国丙酮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较难避免。市场竞争将是激烈的。
因此,国家有关单位应调控苯酚丙酮项目的建设,控制过量建设,以保持国内丙酮市场的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