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结构’是个整体的概念,它包括三层意思。①结构整体山哪几部分组成②各部分相互联结的方式和程度;③结构整体具有的功能和性质。纵观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在农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宏观农业产业结构的这三个要素是在变化的。我们试从这三个要素的变化,找出宏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律和方向。
1、原始农业时期的人力种、养孤立结构
组成:生产力水平很低,以人力为主要动力。人们只能从事简单的种植和放牧两种生产活动。
联结:实行刀耕火种的轮歇栽培和游牧制,没有固定的生产场所,种、养两个产业是孤立的没有联系的。称其为人力种、养孤立结构。
功能和性质:其生产是一种不超过自然力负荷的掠夺式生产,只取不给,生产力低下,生产的产品不能完全满足人的需要,还需要采集、捕捞和狩猎作为食物补充。
2、传统农业时期的畜力种、养循环结构
组成:将畜力、人力、风力、水力等作动力,以畜力为主。基本上还是利用植物和动物这两种生物资源进行种养业的生产。
联结:科学技术在缓慢地小断发展,为了解决人口不断增加的食物需求,人们将两大产业紧密结合成一个循环,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粪肥和畜力。形成畜力种、养循环结构。
功能和性质:种养产业紧密结合,形成良性循环。其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逐步加强,单位面积土地上人口承载力不断提高,维系了大约5千年的历史。山于其生产力水平较低,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结构的承载力赶不上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我们曾经盲目的毁林、毁草种田和开山、围湖造田,扩种粮食。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自然界的自调节能力大幅度减弱,生态环境恶化。畜力种、养循环结构明显地不适应我国膨胀的人口状况。
3.常规现代农业(也称石油农业)时期的石化能种、养单向结构
组成:为了尽快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向农业上投入的石化能和科学技术迅速增加,广泛使用化肥、化学农药、塑料地膜、农业机械等新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高产作物的品种。农业基本上仍由种、养两大产业组成。
联结:石化能的大量注入破坏了畜力种养循环结构,机械代替了畜力,化肥代替了有机肥,清洁能源代替了秸秆燃料,大量的秸秆、动物粪便成为废物,种养循环结构变成“资源一>产品一>废物”单向流动的产业结构,形成石化能种、养单向结构。
功能和性质:新科技和大量石化能的注入使生产力空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几倍,暂时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但是,土地、草场、湖泊、海洋、山地等资源过度开发,资源极大地浪费;焚烧秸秆问题、畜禽粪污染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盐碱化、土壤贫瘠化、水质恶化、空气污染等现象越来越严重;旱、涝、风、冻、病、虫等自然灾害频繁;农产品品质下降,农药残留、硝酸盐残留、激索残留等毒索增加,农产品的卫生安全性下降;农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下降,不仅在经济上出现产出低于投入,甚至在能量换算上,出现产出的能量低于投入的能量。中国农业科学院包建忠研究员惊呼,这是“一日三餐服毒充饥,集体慢性自杀”,是“吃子孙饭”掠夺式农业。我国人日多,人均农业资源短缺,农业劳动力严重过剩。石化能种养单向结构必然使矛盾加剧。我们必须尽快抛弃石化能种养单向结构,代之以产业链更长的循环结构。
4、生态农业初级阶段的石化能种、养、发循环结构
组成:石化能种、养单向结构的弊端早已暴露出来。从20世纪60年代起,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农业新出路,提出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对生态农业进行丁试验、研究和示范。随着科技进步,食用菌(含药用菌)、微生物饲料、微生物肥料、沼气能源、生物农药等微生物发酵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中,食用菌产业发展鼓快,出现多个亿元县,总产值仅次于粮、棉、油、果、菜,排第六位。一些地区宏观农业产业结构已经变成山植物种植业、动物养殖业、微生物发酵业三部分组成,并注意依靠科技,节约式注入石化能。
联结:种植、养殖、发酵三大产业相互提供生产原料,利用对方的主、副产物,形成双向循环结构。人们深化丁对自然的认识,由过度开发型的改造自然,转向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行人类计划生育和保护自然环境。称其结构为石化能种、养、发循环结构。
功能和性质:由于受分散的小农经济的束缚,其结构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低水平、低科技、低效益的小循环,能使部分农业废弃物得到再利用,减少农业污染,生态环境的恶化受到抑制;产业链延长,增加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岗位;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不断加强,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但是,这种结构对于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适应性较差,发展速度较慢,可持续发展能力还不够强。
5 生态农业高级阶段生态产业时期的智能加、发、养、种循环结构
组成:为了适应长期保鲜、远距离销售和特殊消费的需要,发达地区农产品的加工营销业蓬勃发展起来,产业结构山植物种植业、动物养殖业、微生物发酵业、农产品加工营销业四部分组成,实行贸工农三结合的一体化经营。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节约式注入能量。以信息化知识化为标志的智能投入将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外加能源不仅有石化能,还将注重使用智能、太阳能、风能、水能和原子能。
联结:农产品加工营销、微生物发酵、动物养殖、植物种植四大产业相互利用对方的主产物或副产物作为生产原料,形成紧密结合的双向循环结构。该结构是以规模化、产业化、信息化、知识化、法制化为基础的贸工农结合的高层次、高科技的大循环;人们加深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在实行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同时、注重协调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进行大规模的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注重能量的科学投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趋势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矛盾,必须依靠法制规范农业生产,推行新的科学技术,维护人们的公共利益。其结构称为智能加、发、养、种循环结构,简称智能四元循环结构。
功能和性质:结构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价值流不断增强,生产力不断提高;各产业的副产物成为其它产业的原料,各产业按比例发展,形成少废物或无废物循环;发展洁净农业,建设洁净农村成为可能,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空前提高。该结构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要求,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是适合现阶段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农业产业结构。
6、宏观农业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与启示
从我国宏观农业产业结构演变可以看出一些规律:(1)农业宏观产业结构变化的动力是人的社会需求和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者索质的提高。(2)农业宏观产业结构的变化方向是产业链变长、产业之间的联结更紧密、投入的能源种类更多,投入更科学,智能投入越来越多。(3)农业宏观产业结构决定农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土地的人口承载力。
从我国宏观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得到以下启示:(1)宏观农业产业结构不能再墨守划分为农林牧副渔格局的种、养结构,只有建立新的宏观产业结构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2)任何产业结构都不能满足人口的无限膨胀和人的无度需求,必须控制人类生育,必须控制过度开发,必须提们节约反对浪费。(3)发达的生产力不应成为逆天行道掠夺自然的武器;要顺天行道,不仅要保护生态环境,还要进行生态建设。
党和政府要重视宏观农业产业结构的新变化,在机构设置、政策法规上相应配套,才能更好地引导和组织农民建立多元循环结构,全面协调经济、社会和环境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