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万古霉素  酵母  谷氨酸发酵  发酵  发酵罐  维生素  胰岛素  蛋白酶  阿维菌素  柠檬酸 

薄层色谱法测定司丙红霉素中的有关物质

   日期:2011-01-12     来源:发酵工业网    作者:发酵网    浏览:1313    评论:0    
  

摘要:

目的 采用薄层色谱法检查司丙红霉素中的有关物质。

方法 司丙红霉素供试品经无水乙醇溶解后,以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苯—乙醇—浓氨溶液(3∶4∶2∶1∶0.2)为展开剂,在硅胶G板上展开,喷以显色液(取硫酸铈1g与钼酸钠2.5g,加10%硫酸溶液使溶解成100ml),置105℃加热数分钟显蓝色斑点。

结果 经方法学验证,本法最小检测限为1mg,能有效分离并检测本品的有关物质及稳定性留样的降解产物。

结论 该方法分离效果好,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重现性好。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本品应遮光,严封,25 ℃以下保存。

关键词:司丙红霉素;有关物质;薄层色谱法;稳定性试验 司丙红霉素(红霉素丙酸酯-N-乙酰半胱氨酸盐(1:1)[1])为半合成红霉素类抗生素,该品由Refarmed公司首创,于1995年由lindopharm公司开发上市,商品名Erysec,临床上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泌尿道、皮肤、口腔、耳鼻喉等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司丙红霉素作为一种新的红霉素衍生物,具有抗菌活性强[2],药代动力学优势明显[3~5],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小[6]等优点,开发该药品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我所于2000年开始试制。由于本品只在紫外末端有吸收,HPLC检测结果不理想,因此,本文对薄层色谱条件进行筛选比较,研究建立了分离效果好、检测灵敏度高TLC方法检测本品的有关物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药 红霉素标准品:批号,3079312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标定,效价885u/mg。乙酰半胱氨酸对照品:四川峨眉荣高生化有限公司生产。含量:100.3%(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对本品纯度的规定),批号:01039。丙酰红霉素(红霉素丙酰酯)、司丙红霉素样品均由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制备。 薄层板:硅胶G板(10cm×20cm玻璃板,涂铺硅胶4g);硅胶G:化学纯,青岛海洋化工集团公司出品;硫酸铈,钼酸钠,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苯,乙醇,氯仿及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检查方法 取本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中含20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红霉素标准品适量,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中含0.6mg、0.4mg、0.2mg和0.1mg的溶液分别作为对照溶液(1)、(2)、(3)和(4)(对照溶液浓度可根据样品中杂质含量的具体情况作调整),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VB)试验,精密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各10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苯—乙醇—浓氨溶液(3∶4∶2∶1∶0.2)为展开剂(浓氨溶液在临用前加入),展开后,晾干,喷以显色液(取硫酸铈1g与钼酸钠2.5g,加10%硫酸溶液使溶解成100ml),置105℃加热数分钟,至出现蓝色斑点。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除原点外(为乙酰半胱氨酸),其余各杂质斑点所显颜色分别与对照溶液(1)、(2)、(3)、(4)所显主斑点的颜色比较,计算杂质总量。 2 实验结果 2.1 不同展开系统的比较 称取红霉素标准品、丙酰红霉素样品、司丙红霉素样品各适量,分别加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制每1ml中约含20mg的溶液;取乙酰半胱氨酸对照品适量,加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制每1ml中约含10mg的溶液;取已配制红霉素、丙酰红霉素及司丙红霉素供试液各适量等体积混合。分别吸取上述5种溶液各10µl依次点于同一薄层板上。平行操作三块板,用以下所列的3个系统展开,并将展开后晾干的薄层板喷以相同显色剂(中国药典收载的红霉素的TLC显色剂),置105℃加热数分钟,至出现蓝色斑点。对比A,B,C三个展开系统的分离效果,结果列于表1。 A系统 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苯—乙醇—浓氨溶液(3∶4∶2∶1∶0.2)(浓氨溶液在临用前加入) (自选) B系统 浓氨溶液饱和的乙酸乙酯[7] C系统 甲醇—氯仿(85∶15)(薄层板在甲醇中预展至顶端并干燥)[8] 表1 不同展开系统的比较
展开剂 Rf值
司丙红霉素(主斑点) 丙酰 红霉素 红霉素 杂质1 (紧靠主斑点下方) 乙酰半胱 氨酸
A系统 0.68 0.68 0.49 0.62 原点
B系统 0.82 0.82 0.75 0.78 原点
C系统 0.72 0.72 0.46 未检出 0.72~0.90
注:主斑点指丙酰红霉素斑点,以下均同。Rf值受环境因素及层析操作的影响较大,但在选定的薄层系统下,其相对移动次序不会改变。 结果表明(图谱略),本品在A、B、C三个展开系统中均离解为丙酰红霉素与乙酰半胱氨酸。 A系统能将主斑点与红霉素及其它有关物质全部清晰分离。各物质的Rf值适中。乙酰半胱氨酸在原点显示蓝色斑点。 B系统中各物质的Rf值太接近。紧靠主斑点下方的杂点1与主斑点以及红霉素均不能清晰分离。乙酰半胱氨酸在原点显示蓝色斑点。 C系统中,丙酰红霉素斑点形状不规则,且拖尾严重,杂点1无法视别;同时,乙酰半胱氨酸紧连丙酰红霉素的上端,呈条状色斑,若丙酰红霉素上方出现杂点,则难以分辨。 因此,A系统的分离效果优于B、C系统,选择A系统作为TLC有关物质检查用展开系统。 2.2 显色剂的检出限以及对杂质的最小检出含量 选用中国药典收载的红霉素及大多数同类物质(乳糖酸红霉素、硬酯酸红霉素等)所采用的显色剂。该显色剂为:取硫酸铈1g与钼酸钠2.5g。加10%硫酸溶液使成100ml,即得。 由于司丙红霉素在选定展开剂中离解为丙酰红霉素与乙酰半胱氨酸,因此,不宜用本品考察显色剂的检出限,而选择其主要杂质红霉素来进行检出限试验。 将红霉素标准品分别以0.5、1、2、3、4、5、6µg的量点于同一薄层板上,用A系统展开后,晾干,喷以显色剂,置105℃加热数分钟,至出现蓝色斑点。图谱显示,1µg的点样量,即能较清楚地检视,因此,该显色剂的显出限为1µg。同时,由于供试品的点样量为200µg,因此,显色剂对杂质的最小检出含量为0.5%。 2.3 供试品溶液点样量的选择 将司丙红霉素样品以50、100、200、300µg的浓度梯度点样,进行薄层层析,结果表明点样量从100µg以后增至300µg,杂质斑点数未见增加,但300µg时,斑点已开始扩散,因此,供试品溶液的点样量应大于等于100µg,小于300µg。 结合上述对照品的点样量需大于1µg的结论,为了实现对样品中0.5%的杂质有效检出的目的,供试品溶液的点样量选择为200µg。 2.4 溶剂的选择及供试液的稳定性 取司丙红霉素样品适量,分别以无水乙醇、乙醇、甲醇、乙酸乙酯及二氯甲烷为溶剂配制成司丙红霉素的等浓度(20mg/ml)溶液,取该5种溶液各10µl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用选定的展开剂及显色剂进行TLC检查。结果表明,本品在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中,杂质1[紧挨主斑点下方,其相对Rf值(Rf值与丙酰红霉素的Rf值之比)约为0.93]、杂质2(红霉素,位于杂质1的下方,其相对Rf值约为0.7)的量高于其它三种溶剂。亦即,本品在这两种溶剂中即发生降解。因此,这两种溶剂不能作为供试液配制溶剂。 同时,图谱显示,本品在无水乙醇、乙醇、甲醇三种溶剂中的杂质量相当。因此,对这三种溶液每隔1小时取样,进行TLC比较检查。结果表明,本品在无水乙醇与乙醇溶剂中,3小时内,杂质基本无变化,即,3小时内稳定。而在甲醇溶剂中,2小时点样,杂质2增加,杂质3(紧挨主斑点上方,系降解产物,其相对Rf值约为1.1)开始出现。 综上两项试验结果,选择无水乙醇作为TLC检查供试液配制溶剂。供试液的稳定时间为3小时。 2.5 司丙红霉素的有关物质检查 照1.2项下的方法检查,对照溶液配制成每1ml中含0.1mg、0.2mg、0.4mg和0.6mg的溶液。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除原点外(为乙酰半胱氨酸),其余各杂质斑点所显颜色分别与对照溶液(1)、(2)、(3)、(4)所显主斑点的颜色比较,计算杂质总量。三批司丙红霉素的有关物质检查结果列于表2。 表2 司丙红霉素有关物质检查结果
样品批号 杂质1 杂质2 杂质3 总杂质个数 有关物质总量
010420 3% 0.5% \ 2 3.5%
010422 3% 0.5% \ 2 3.5%
010429 \ 1.5% \ 1 1.5%
2.6 司丙红霉素稳定性考察 取本品(010420)进行了影响因素、加速试验与长期留样考察,以该法测定其降解产物。结果表明,司丙红霉素对光不太稳定;对热(40℃以上)不稳定;对湿不稳定(相对湿度75%及92.5%),有较强的引湿性。30℃(相对湿度约60%)加速试验6个月基本稳定;25℃(相对湿度约60%)长期试验1年基本稳定。 表3 司丙红霉素稳定性考察结果
保存条件 保存时间 杂质1(%) 杂质2(%) 杂质3(%) 有关物质 总量(%)
4200LX光照 10d 3.0 0.5 0.5 4.0
40℃烘箱 10d 4.0 1.0 2.0 7.0
60℃烘箱 10d 4.0 2.5 10.0 16.5
25℃,75%RH 10d 3.5 2.5 1.5 7.5
25℃,92.5%RH 10d 3.5 4.0 1.0 8.5
40℃,75%RH 180d 2.5 14.0 7.0 28.0
30℃,60%RH 180d 3.0 2.5 2.5 8.0
25℃,60%RH 1a 3.0 4.0 3.0 10.0
3 讨论 3.1 显色剂对杂质的检出限试验显示,该杂质每增加1µg,其色斑颜色也成正相关加深。因此,用已知量的该杂质色斑与样品中相同杂质色斑的颜色比较,来判断其中该杂质含量的检查方法是科学的,可靠的。同时,从本品的浓度梯度点样试验发现,随着样品量的递增,其中所含杂质的色斑颜色也成正相关加深。因此,用已知量的红霉素对照品色斑颜色与供试品中的杂质色斑颜色比较,来衡量其中杂质的相对量的检查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相对量化所含杂质。 3.2 将该有关物质检查法试用于高温(100℃)破坏、酸破坏以及甲醇溶液中放置2小时后和高湿度下破坏样品的降解产物检查,结果表明,能将产生的降解产物很好地分离。另外,有关物质供试液浓度选择试验已显示,200µg为最佳杂质检查用供试品点样量,因此,检查降解产物的点样量也定为200µg(供试液浓度20mg/ml,点样10µl)。该法对降解产物的最低检出含量为0.5%,基本满足降解产物检查的要求。 3.3 考虑到TLC法测定有关物质时其量化功能较差,因此,配制了4个浓度的对照溶液,以增加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将司丙红霉素样品用该法重复检查三遍(隔日),均显相同结果(即检出的杂质点数不变,量值在同一水平上),因此,该限量检查法具有重复性。 3.4 本法经实验证明也适用于司丙红霉素片的有关物质测定,辅料无干扰。 参 考 文 献 [1] WO 00/23081:13 [2] 北京科学出版社 当代结构药物全集 [3] Von Fritz Sorgel al Deutsche Apotheker Zeitung 136,37 12.9.1996 [4] G.Ricevuti al Chemotherapy 34:374-379 (1988) [5] M.De Bernardi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hamacology Vol 26 No.9 444-447(1988) [6] C.F.marchioni al Italian Journal of Chest Diseases Vol.45 13-20(199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2005年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52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2005年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42

 
     
    更多>同类技术资料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资料
    网站首页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