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万古霉素  酵母  谷氨酸发酵  发酵  发酵罐  维生素  胰岛素  蛋白酶  阿维菌素  柠檬酸 

补加前体L_蛋氨酸对高密度发酵生产S_腺苷_L_蛋氨酸的影响

   日期:2011-01-12     来源:发酵工业网    作者:发酵网    浏览:1226    评论:0    
  

  S_腺苷_L_蛋氨酸(S_adenosyl_L_methionine,SAMe或SAM)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活体细胞内的生物小分子,分子量为399。细胞内的SAM是由ATP:蛋氨酸腺苷转移酶(MAT)催化等分子的L_蛋氨酸和ATP合成得到的[1]。SAM是甲硫键型高能化合物,其合成是一个高能耗过程;ATP既是SAM合成的关键性前体之一,又为SAM的合成提供必要能量,在SAM合成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2]。SAM对人体生理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基团的提供者和酶的诱导剂参与多种关键的生化反应,如脂类,核酸,蛋白质的甲基化,对保持细胞膜质的流动性以及肝脏内谷胱甘肽的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3]。在临床中用于肝病[3,4]和抑郁症[3,5]的治疗,对关节炎、纤维性肌痛和偏头疼[3]也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SAM的生产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发酵法和酶促转化法三种。文献报道酵母细胞可以有效地积累SAM,采用发酵法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前体L_蛋氨酸来合成是目前工业规模生产SAM的主要方法[6],但酵母的发酵水平不高,一般在1000~3000mg/L,在相对大量的L 蛋氨酸存在条件下,酵母细胞无论生长、不生长都可积累SAM,如Saccharomyces,Candida,Hansenula等[7]。其中,酿酒酵母属微生物具有较高的过量积累SAM的能力,是最常用的微生物。目前对SAM的生产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Schlenk等[6]用从富含L 蛋氨酸的面包酵母中提取SAM,取得了一定的进展,SAM含量达到50g g(DCW),但生物量很低,无法形成可行的生产工艺。Marthews等[8]则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SAM合成酶的基因片段克隆到E.coli(metK)中表达,从中提取酶用于SAM的合成,尽管产物纯度高,但成本非常昂贵,不适合工业化生产。国内学者近年来也开展了有关SAM的研究,与国外相比,国内的研究尚处于实验室水平上。刘慧等[9]利用啤酒厂废酵母联产SAM和谷胱甘肽(GSH),SAM和GSH含量分别达到45g/g(DCW)和18g/g(DCW),生物量为35g/L。王远山[10]等人从土壤中筛选的酵母菌株产量达到861mg/L。陈小龙等[11]对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SAM积累量达到1946mg/L。李东阳等人[12]在Pichiapastoris表达酿酒酵母sam2基因,发酵7d后产量为1.72g/L。但国内还尚无SAM规模化生产的报道,对SAM的研究仍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高密度发酵平台技术成功应用于SAM发酵,考察了补加前体L_蛋氨酸的策略和补加量对SAM积累的影响。通过在菌体高密度的条件下以速率为2g/h流加前体L_蛋氨酸5h,SAM的积累量可达到4.98g/L。进一步证实了高密度发酵平台技术的通用性,并为SAM工业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酿酒酵母SAM_04_G14由本实验室保藏。
1.2 培养基
1.2.1 斜面培养基:麦芽汁10g/L、酵母粉3g/L、蛋白胨5g/L、葡萄糖10g/L、琼脂20g/L。
1.2.2 种子培养基:葡萄糖30g/L、酵母粉6g/L、磷酸氢二铵3g/L、硫酸镁0 8g/L、磷酸氢二钾1g/L、磷酸二氢钾1g/L。
1.2.3 发酵培养基:葡萄糖50g/L、酵母粉15g/L、麦汁60g/L、磷酸氢二铵10g/L、硫酸镁5g/L、玉米浆16g/L、磷酸氢二钾1g/L、磷酸二氢钾1g/L、Zn2+10mg/L、Fe2+10mg/L、Cu2+6mg/L和Mn2+6mg/L。
1.3 分析方法
1.3.1 细胞干重(DryCellWeight)DCW的测量方法:取一定体积的发酵液经4000r/min离心10min后收集菌体,用去离子水洗2次后105℃下烘2h后称重,计算出细胞的质量浓度。
1.3.2 葡萄糖浓度的测定:用酶膜法(生物传感分析仪SBA_40C,山东省农科院)。
1.3.3 SAM含量的测定:发酵液离心(4000r/min)10min,收集菌体,蒸馏水洗后用1.5mol/L的高氯酸室温破碎1 5h。离心(4000r/min)10min收集上清液,适当稀释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HPLC条件:AgillentC18柱(250nm×4 6mm);流动相:0.01mol/L的甲酸铵,用甲酸将pH值调至3.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6nm;柱温:25℃;进样量:5μL。标准品(购自SIGMA公司)峰面积与浓度关系作出标准曲线,样品在256nm的峰面积代入标准曲线换算得到SAM的含量。
1.4 发酵罐培养全自动发酵罐5L(上海保兴)中装液量2L,接种量10%(体积分数),前2h搅拌转速为200r/min,之后按每小时提高100r/min逐步提高到6h的600r/min,以后一直维持在600r/min,通气量为2L/min,温度控制在30℃,pH值采用氨水控制在5左右,外接乙醇在线测定仪(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当底糖浓度低于1g/L时开始流加葡萄糖。底糖消耗完后,通过控制流加葡萄糖的速率,维持乙醇含量逐步下降,葡萄糖积累量不高于1g/L来达到高密度发酵[13]。实验结果由3次的平均值得到。
2 结果
2.1 不补加前体L_蛋氨酸的发酵
不补加前体L_蛋氨酸考察SAM的积累,通过维持乙醇的低积累率[12]来达到高密度发酵。实验结果见图1。在没有前体L_蛋氨酸的条件下,SAM的积累量很低,最高为0.42g/L。生物量可以达到很高,发酵结束时为130.3g/L。


2.2 前体补加量对SAM积累量的影响
在摇瓶培养24h后,对于每10g干重菌体的发酵液分别加入0.1~1.5gL_蛋氨酸,转化24h后测量SAM积累量,见图2。从图2可以看到,不同补加量对SAM积累的影响,在补加L_蛋氨酸的量达到0.7g-10g菌体干重时,SAM积累量基本不变。考虑到高密度发酵干重达到130g/L。所以补加L 蛋氨酸总量量不应低于9g。


2.3 前体补加时间对生物量,SAM积累量和SAM含量的影响
摇瓶考察0~30h内不同时间补加前体L_蛋氨酸(0.7g/10g菌体干重)对SAM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见图3。由图3可以得到:生物量随着补加时间的后移而明显增加,这是由于L_蛋氨酸影响细胞生长和增殖所造成的。而SAM积累量随着补加时间的后移先呈明显增加趋势,在25h时补加L_蛋氨酸SAM积累量达到最高,25h后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原因可能是SAM合成酶总量随细胞数量增加而增加,而后期酶活下降。SAM含量随补加时间后移呈下降趋势。由图3的信息,提出下面5种在发酵罐上的补加策略:
(1)在培养基中加入L_蛋氨酸;
(2)在发酵前期(底糖耗尽后)流加L_蛋氨酸;
(3)在菌体达到高密度时一次性补加(0.7g/10g干菌体);
(4)在菌体密度达到比较高水平(60g/L)时进行流加;
(5)在高密度菌体条件下进行流加。


2.4 在培养基中加入L_蛋氨酸
在培养基中加入5gL_蛋氨酸。至50h发酵结束。图4表示了培养基中加入L_蛋氨酸后的实验结果。由图4可以看到SAM的积累量是逐渐升高又缓慢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生物量的增加与SAM的积累都是耗能过程,所以当菌体生长能量不足时会分解SAM而释放其中的能量。最高产量达到1.51g/L,此时生物量为58g/L。生物量仅有不补加L_蛋氨酸实验的44.6%,可见蛋氨酸对于菌体生长有很大的抑止作用。


2.5 在发酵初期(底糖耗尽时)流加L_蛋氨酸
由图3可以看到,发酵初期补加L_蛋氨酸,SAM含量较后期高40%左右。考虑到L_蛋氨酸对菌体生长的抑止,选择发酵初期流加低浓度的L_蛋氨酸。在底糖低于1g/L时,以0 1g/h流加L_蛋氨酸至发酵结束,实验结果见图5所示。从图5看到,发酵36h后,SAM最高产量达到1.97g/L,此时生物量为57.7g/L,与图1相比,生长滞后12h。最终生物量比不补加L_蛋氨酸的实验低38 1%。SAM积累量达到最高后也有比较明显的分解趋势。


2.6 在菌体达到高密度时一次性补加前体L_蛋氨酸在菌体密度达到120g/L时,按每10g菌体补加0.7gL_蛋氨酸计,一次性补加9gL_蛋氨酸。实验在补加前体L_蛋氨酸前,SAM积累量增长很缓慢,当生物量达到120g干菌体时,SAM积累量仅有0.4g/L。加入前体L_蛋氨酸后SAM积累量迅速增长,补加L_蛋氨酸18h后,SAM积累量达到最高点4.31g/L,生物量最终达到130g/L。达到最高点后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原因可能是菌体达到生长极限,SAM合成酶数量不再增加,而SAM转甲基酶开始起主导作用[3,14]。


2.7 在菌体密度达到比较高水平(60g/L)时进行流加菌体密度达到60g/L时流加L_蛋氨酸,速率为0.7g/h。流加直至发酵结束,维持过量的L_蛋氨酸以防止SAM的分解。发酵结果如图7所示。流加,SAM最高积累量达到2.13g/L,生物量达到83g/L。可以看到,当L 蛋氨酸流加后的30h到60h,SAM积累量很快提升至2.13g/L,生物量增长很缓慢,从62g/L提升至81g/L,蛋氨酸对细胞增殖的限制作用也比较明显。


2.8 在高密度条件下进行流加当菌体密度达到120g/L,流加L_蛋氨酸,速率为2g/h,流加5h。发酵结果如图8所示。补加前体时已经达到很高的菌体密度(120g/L),L_蛋氨酸加入后SAM快速积累,在开始流加后的28h后达到最高值。在流加后,菌体基本停止生长,最终生物量为132g/L,SAM积累量达到4.98g/L。达到最高点后,分解趋势比较缓慢。


3 结论
在发酵法生产SAM的过程中,L_蛋氨酸是必需的前体,其补加量对SAM的产量、含量以及生物量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首先确定了补加L_蛋氨酸的量不应低于0.7g/10g菌体干重。然后对五种补加策略的比较发现L_蛋氨酸在菌体达到高密度以后再加入发酵体系,进行转化生产SAM,可以避免L_蛋氨酸对菌体生长的抑止。在菌体达到高密度条件下一次性补加蛋氨酸效果比较好,SAM积累量达到4.31g/L,菌体干重达到130g/L。在高密度条件下流加效果最为明显,SAM最高积累量为4.98g/L,生物量132g/L。比较图6和图8,可以发现,同样是高密度发酵,一次性补加前体L_蛋氨酸SAM积累量增高很迅速,在补加18h后即达到最高点,达到最高点后分解趋势很明显。而流加前体L_蛋氨酸,SAM积累量增高缓慢,在流加结束后28h达到最高点,达到最高点后分解也比较缓慢,原因可能是采用流加方式,SAM积累比较慢,细胞对SAM有比较好的适应能力。

 
     
    更多>同类技术资料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资料
    网站首页  |  2024年发酵工业网第12期电子月刊  |  设备维修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付款方式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4036847号-1
    Powered By DESTOON